微观经济学中不完全竞争市场有哪几种类型
完全垄断,又称垄断或独占,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的市场类型。
完全垄断市场的形成,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首先,规模经济的需要。有些产品的生产需要大量固定设备投资,规模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大规模生产可使成本大大降低。在这种场合,效率高的工厂规模相对于市场需求来说非常之大。
以致只需要一家厂商即可满足需要,两家工厂很难获得利润。许多公用事业,如交通、供水、发电、电话等,通常由一家厂商独家经营。由于规模经济的需要而形成的垄断,称为自然垄断。其次,专利与专营权的控制。
扩展资料:
产生发展:
微观经济学的历史渊源可追溯到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20世纪30年代以后,英国的罗宾逊和美国的张伯伦在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厂商均衡理论。
标志着微观经济学体系的最终确立它的体系主要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经济学,生产力经济学,厂商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等。
微观经济学的发展,迄今为止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是早期微观经济学阶段,或者说是微观经济学的萌芽阶段。
第二阶段: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叶,是新古典经济学阶段,也是微观经济学的奠定阶段。
第三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是微观经济学的完成阶段。
第四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是微观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扩充和演变阶段。
通观微观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与全部理论,始终围绕着价格这一核心问题进行分析,所以微观经济学在很多场合又被称为“价格理论及其应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微观经济学
垄断竞争:当大量企业在产品质量、价格和市场营销方面竞争时就出现了垄断竞争。垄断竞争企业面临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并生产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产量,进入与退出引起长期均衡时经济利润为零,而且生产能力过剩。垄断竞争企业创新并开发新产品,以维持经济利润。广告支出会增加总成本,但如果增加的销售量足够大,也会降低平均总成本,广告支出会增加需求,但也会由于增加了竞争而减少了一个企业面临的需求。垄断竞争是否无效率取决于我们对产品多样化的评价。
寡头垄断:如果竞争者同等降低价格但并不同等地提价,它们就面临折弯的需求曲线,而且只有在成本发生重大变动时才改变价格。博弈是分析战略行为的方法。在囚犯的两难处境中,两个囚犯根据自己利益行事而损害了他们共同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