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收账款和递延收益有什么区别?

什么时候用预收账款?什么时候用递延收益?... 什么时候用预收账款?什么时候用递延收益? 展开
 我来答
帐号已注销
高粉答主

2019-06-22 · 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34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51.5万
展开全部

预收账款和递延收益的区别:

一、预收账款和递延收益的定义不同:

1、预收账款:是指企业向购货方预收的购货订金或部分货款。企业预收的货款待实际出售商品、产品或者提供劳务时再行冲减。预收账款是以买卖双方协议或合同为依据,由购货方预先支付一部分(或全部) 货款给供应方而发生的一项负债,这项负债要用以后的商品或劳务来偿付。

2、递延收益:是指尚待确认的收入或收益,也可以说是暂时未确认的收益,它是权责发生制在收益确认上的运用。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较,在中国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中,递延收益应用的范围非常有限,主要体现在租赁准则和收入准则的相关内容中。

二、预收账款和递延收益概念和核算科目不同:

1、预收账款是指企业按照合同规定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预收的款项,它在以后商品发送或劳务提供时一般一次确认为收入,不带有递延性质,对此会计上设置“预收账款”科目进行核算。

2、递延收益和预收账款都带有预收性质,但前者需要递延,后者不需要递延,因此,二者分别通过不同的会计科目进行核算。

3、递延收益是指企业尚待确认的收入或收益,也即暂时未确认的收益,包括尚待确认的劳务收入和未实现融资收益等,它在以后期间内分期确认为收入或收益,带有递延性质,对此会计上设置“递延收益”科目进行核算。

扩展资料:

预收账款核算内容:

1、借方发生额:收入同步确认的应收未收款项、已核销坏账客户确认恢复付款能力、从“应收账款”科目转入、从“其他应收款”科目转入、因应收票据到期未付款而转入、帖现商业汇票到期未付款转短期贷款、代购货单位垫付的包装费运杂费保险费。

2、贷方发生额:预收客户之预付款项、收到的营业款项、预收的商业汇票、以存货清偿应收账款、以股权清偿应收账款、以债权清偿应收账款、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清偿、已经确认之坏账损失、因债务重组损失的款项、“应收账款”或“其他应付款”科目转入

3、期末余额:预收账款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向购货单位预收的款项,期末借方余额属应收账款性质,反映企业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递延收益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预收账款

匿名用户
推荐于2017-11-25
展开全部
递延收益的定义是尚待确认的收入或收益,也可以说是暂时未确认的收益。预收账款是销售货物时,预先收到的客户付过来的款项。你从定义上就可以知道什么时候用哪个科目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汤小棠123
2015-05-27 · TA获得超过62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8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2.7万
展开全部
递延收益是指企业尚待确认的收入或收益,也即暂时未确认的收益,包括尚待确认的劳务收入和未实现融资收益等,它在以后期间内分期确认为收入或收益,带有递延性质,对此会计上设置“递延收益”科目进行核算;
预收账款是指企业按照合同规定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预收的款项,它在以后商品发送或劳务提供时一般一次确认为收入,不带有递延性质,对此会计上设置“预收账款”科目进行核算。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07-22
展开全部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可以得知,递延收益和预收账款二者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一是概念和核算科目不同。递延收益是指企业尚待确认的收入或收益,也即暂时未确认的收益,包括尚待确认的劳务收入和未实现融资收益等,它在以后期间内分期确认为收入或收益,带有递延性质,对此会计上设置“递延收益”科目进行核算;预收账款是指企业按照合同规定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预收的款项,它在以后商品发送或劳务提供时一般一次确认为收入,不带有递延性质,对此会计上设置“预收账款”科目进行核算。递延收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耿玉静儿
2015-05-23 · TA获得超过1235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8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0万
展开全部
区别如下:
1、 预收账款与应收账款对应,一个是先收到的钱,一个是以后给的钱,都是主营收入
2 、递延收益可以说是营业外收入的一种,不过这种收益会摊分到多个会计期间,主要是前期的投资影响了未来的多个期间,需要分阶段来确认。而这个收益不是(销售产品等)主营业务收入。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3条折叠回答
收起 更多回答(5)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