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躯干、四肢浅、深感觉(意识性)传导路有什么异同点。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相同点
1、浅、深感觉传导路中都有三级神经元。
2、第一级神经元胞体都位于脊神经节,其周围突都参与都成脊神经。
3、第二级神经元发出纤维都有一次左右交叉。
4、第三级神经元胞体都位于丘脑的腹后外侧核,发出纤维都经过内囊,构成丘脑中央辐射。
5、经内囊,最后都有部分纤维投射于大脑皮质中央后回中、上部和旁中央小叶的后部。
二、不同点
1、感受器不同
躯干四肢浅感觉的感受器位于躯干、四肢皮肤内感受器;躯干四肢意识性深感觉的感受器位于躯干、四肢肌、腱、关节和皮肤的精细触觉感受器。
2、第一级神经元的周围突分布部位不同
浅感觉第一级神经元的周围突分布于皮肤和黏膜内的感受器,而传导深感觉的第一级神经元的周围突则分布于肌、肌腱、关节和手、脚掌侧和指(趾)的皮肤。
3、传导感觉的性质不同
浅感觉传导路传导皮肤、黏膜的痛、温觉和粗触觉;而深感觉传导路则传导位置觉、运动觉、振动觉、皮肤的精细触觉辨别两点距离和物体纹理粗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感觉传导路
推荐于2018-03-13
展开全部
浅感觉:脊髓丘脑束传导痛、温、触觉。传导来自下肢感觉的纤维位于传导束的表浅部,而传导上肢感觉的位于传导柬中靠近灰质的部位。此束位于外侧索前半部和一部分前素白质,占白质面积较广。脊髓丘脑束的起始细胞位于对侧脊髓全长,但以颈、腰膨大部最集中。细胞主要位于灰质I和V层,Ⅶ和Ⅷ层中亦有存在。纤维在白质前连合越边后在上一节对侧白质前外侧索上行,止于背侧丘脑。此束在途经脑干时,还发出侧支到网状结构和导水管周围灰质。
深感觉:薄束和楔束传导。薄束成自同侧中胸部节段以下脊神经节细胞的中枢突,楔束成自同侧中胸部以上的脊神经节细胞的中枢突。因此,只有在颈髓及上胸髓的横切面上才能在后索看到位于内侧部的薄束和外侧部的楔束;在中胸部(约相当于T4阶段)以下,后索全由薄束所占据。薄束止于延髓的薄束核,楔束止于延髓的楔束核。薄束和楔束分别向脑部传导来自下肢和上肢的本体感觉(肌、腱、骨骼、关节的位置觉、运动觉和振动觉)以及精细或辨别性触觉(如辨别两点距离和物体纹理粗细),也就是说,以中枢突构成薄、楔束的脊神经节细胞发出的周围突是到位于躯干和四肢较深部的结构,诸如肌肉、肌胆、骨骼和关节以及皮肤内分化较高的感受器去的。脊髓后索的病变,本体觉和辨别性触觉的信息就不能经此两束向上传入大脑皮质。这样,在患者不能借助视觉(如闭眼或黑夜)时,就难以确定自身关节的位置和运动状况,发生站立不稳、行动不协调并不能辨别所触摸物体的性状等症状。除来自同侧脊神经节细胞的轴突以外,薄、楔束中还包含有来自同侧脊髓后角(如IV层)的神经元也止于薄束核和楔束核的上行纤维。
深感觉:薄束和楔束传导。薄束成自同侧中胸部节段以下脊神经节细胞的中枢突,楔束成自同侧中胸部以上的脊神经节细胞的中枢突。因此,只有在颈髓及上胸髓的横切面上才能在后索看到位于内侧部的薄束和外侧部的楔束;在中胸部(约相当于T4阶段)以下,后索全由薄束所占据。薄束止于延髓的薄束核,楔束止于延髓的楔束核。薄束和楔束分别向脑部传导来自下肢和上肢的本体感觉(肌、腱、骨骼、关节的位置觉、运动觉和振动觉)以及精细或辨别性触觉(如辨别两点距离和物体纹理粗细),也就是说,以中枢突构成薄、楔束的脊神经节细胞发出的周围突是到位于躯干和四肢较深部的结构,诸如肌肉、肌胆、骨骼和关节以及皮肤内分化较高的感受器去的。脊髓后索的病变,本体觉和辨别性触觉的信息就不能经此两束向上传入大脑皮质。这样,在患者不能借助视觉(如闭眼或黑夜)时,就难以确定自身关节的位置和运动状况,发生站立不稳、行动不协调并不能辨别所触摸物体的性状等症状。除来自同侧脊神经节细胞的轴突以外,薄、楔束中还包含有来自同侧脊髓后角(如IV层)的神经元也止于薄束核和楔束核的上行纤维。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