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回答
2013-07-21
展开全部
60 岁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黄豫章,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 检讨官。后擢起居舍人。绍圣初,新党谓其修史“多诬”,贬涪州别驾,安置黔州等地。徽宗初,羁管宜州卒。宋英宗治平四年进士,绍圣初以校书郎坐修《神宗实录》失实被贬职,后来新党执政,屡遭贬,死与宜州贬所。
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早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 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诗与苏轼并称“苏黄”,有《豫章黄先生文集》。词与秦观齐名,有《山谷琴趣外篇》、龙榆生《豫章黄先生词》。词风流宕豪迈,较接近苏轼,为“江西诗派”之祖。晁补之云:“鲁直间作小词固高妙,然不 是当行家语,自是著腔子唱好诗。”(见《诗人玉屑》)另有不少俚词,不免亵诨。有《山谷词》又名《山谷琴趣外篇》。主要墨迹有《松风阁诗》、《华严疏》、《经伏波神祠》、《诸上座》、《李白忆旧游诗》、《苦笋赋》等。书论有《论近进书》、《论书》、《清河书画舫》、《式古堂书画汇考》著录。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诗与苏轼齐名,人称“苏黄”,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为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书法精妙,与苏、米、蔡并称“宋四家”。词与秦观齐名,艺术成就不如秦观。晚年近苏轼,词风疏宕,深于感慨,豪放秀逸,时有高妙。有《山谷词》。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黄豫章,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 检讨官。后擢起居舍人。绍圣初,新党谓其修史“多诬”,贬涪州别驾,安置黔州等地。徽宗初,羁管宜州卒。宋英宗治平四年进士,绍圣初以校书郎坐修《神宗实录》失实被贬职,后来新党执政,屡遭贬,死与宜州贬所。
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早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 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诗与苏轼并称“苏黄”,有《豫章黄先生文集》。词与秦观齐名,有《山谷琴趣外篇》、龙榆生《豫章黄先生词》。词风流宕豪迈,较接近苏轼,为“江西诗派”之祖。晁补之云:“鲁直间作小词固高妙,然不 是当行家语,自是著腔子唱好诗。”(见《诗人玉屑》)另有不少俚词,不免亵诨。有《山谷词》又名《山谷琴趣外篇》。主要墨迹有《松风阁诗》、《华严疏》、《经伏波神祠》、《诸上座》、《李白忆旧游诗》、《苦笋赋》等。书论有《论近进书》、《论书》、《清河书画舫》、《式古堂书画汇考》著录。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诗与苏轼齐名,人称“苏黄”,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为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书法精妙,与苏、米、蔡并称“宋四家”。词与秦观齐名,艺术成就不如秦观。晚年近苏轼,词风疏宕,深于感慨,豪放秀逸,时有高妙。有《山谷词》。
2013-07-21
展开全部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黔安居士,八桂老人。北宋诗人,书法家。修水县人。其父黄庶(字亚父)庆历二年(1042)进士,仕不得志,遂刻意于文词,作诗学杜甫,有《伐檀集》传世。舅父李常(字公择)也是一位诗人兼藏书家。使黄庭坚从小生长在文学空气浓厚的书香家庭。
熙宁五年诏举四京学官,庭坚考得优等,被任为北京(今河北省大名县)国子监教授。当时留守北京的大老文彦博很器重他的才学,任满后,又再任,在北京度过了七年。元丰元年庭坚作了二首古风,投书给当时任徐州太守苏轼,以表示仰慕之意。苏轼读其诗,认为“超绝尘,独立万物之表,驭风骑气,以为造物者游,非今世所有也。”由是诗名大震,两位大诗人也从此结下至死不逾的友谊。
崇宁三年,庭坚贬宜州。崇宁四年,被迫搬到城头破败戍楼栖身,不堪忧,终日读书赋诗,举酒浩歌,处之泰然。宜州人民敬其旷达高洁,许多人慕名前往求诗求书,向他请教学问。崇宁四年(1105年)九月三十日病逝于戍楼,终年六十一岁。高宗中兴,追封直龙图阁士,加太师,谥号文节。
黄庭坚出于苏轼门下,与张来、秦观、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后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他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他又能词,兼擅行、草书。书法初以周越为师,后取法颜真卿及怀素,受杨凝式影响,尤得力于《痊鹳铭》,笔法以侧险取势,纵横奇倔,自成风格,为“宋四家”之一。遗作有《山谷集》。自选诗集《严华疏》、《松风阁诗》、《幽兰赋》、《廉颇蔺相如列传》等。家乡存有《上冢》、《咏清水岩》、《双井解嘲》、《云岩寺院记》、《王纯中墓志铭》及都昌南山《清隐禅院记》等诗文及《双井》、《钓矶》等磨崖石刻。
《花气熏人帖》纸本 纵 30.7 公分 横 43.2 公分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释文:花气熏人欲破禅,心情其实过中年。春来诗思何所似,八节滩头上水船。
帖上有南宋「缉熙殿宝」的印,入过南宋内府。也有清代著名的大收藏家安仪周的收藏印安歧。这件书迹无款印,原是附在元佑二年,寄扬州友人王巩二诗之后,今已单独成一帖。前面原有识语,说:“王晋卿(诜)数送诗来索和,老懒不喜作,此曹狡猾,又频送花来促诗,戏答。”可知原诗是为王诜作的,表示难于作诗。用笔刚强挺健,墨色有浓润枯涩的变化,是一件难得的小品。
《诸上座草书卷》,约书于元符三年(1100年),纸本,草书。凡九十二行,四百七十七字,33*729.5厘米。署款:“山谷老人书。”“书”字上钤“山谷道人”朱文方玺。后纸有明吴宽,清梁清标题跋各一段。卷前后及隔水上钤宋“内府书印”、“绍兴”、“悦生”,元“危素私印”,明李应祯、华夏、周亮工,清孙承泽、王鸿绪,近代张伯驹等鉴藏印。此帖初藏南宋高宗内府,后归贾似道,明代递藏于李应祯、华夏、周亮工处,清初藏孙承泽砚山斋,后归王鸿绪,乾隆时收入内府,至清末流出宫外,为张伯驹先生所得,后捐献给国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卷是黄庭坚为其友李任道抄录的五代金陵释《文益禅师语录》,是其草书精品之一。此卷为山谷晚年代表作,深得怀素草书遗意,如龙搏虎跃而又圆婉超然,纵横之极,而又笔笔不放,取势侧欹,左右开张,墨色枯润相映,布白天趣盎然,可谓气势豪迈,超凡脱俗,似有禅家气息。黄庭坚《山谷自论》云:“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在《语录》后黄氏又作大字行楷书自识一则,结字内紧外松,出笔长而遒劲有力,一波三折,气势开张,一卷书法兼备二体,相互映衬,尤为罕见,是其晚年杰作。明都穆《寓意编》、华夏《真赏斋赋注》、文嘉《钤山堂书画记》、张丑《清河书画舫》、《清河见闻表》、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清孙承泽《庚子消夏记》、清内府《 石渠宝笈·初编》等书著录。
《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七言诗作并行书,墨迹纸本,纵32.8厘米 横219.2厘米,全文计29行,153字。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九月,黄庭坚与朋友游鄂城樊山,途经松林间一座亭阁,在此过夜,听松涛而成韵。“松风阁诗”,歌咏当时所看到的景物,并表达对朋友的怀念。《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晚年作品,黄庭坚一生创作了数以千百的行书精品,其中最负盛名者当推《松风阁诗帖》。其风神洒荡,长波大撇,提顿起伏,一波三折,意韵十足,不减遒逸《兰亭》,直逼颜氏《祭侄》,堪称行书之精品。
《松风阁诗帖》的结体、用笔、章法都很奇特,其结体有两个特点:一是内紧外放,结构端紧不拘,运笔劲逸不纵。字的结构中宫紧密,四撇捺面开张,左荡右决,痛块淋漓。这种中宫收缩而四周放射的形式,称其为辐射式书体,这种形式虽取法于《瘗鹤铭》,但此帖中宫较《瘗鹤铭》更紧,四围也更放,显示了他入古出新的奇才。二是欹侧多姿,力求险绝。其字如风枝雨叶,偃蹇横斜;又如谢家子弟,不冠不履。欹侧本是王羲之行书的特点,黄庭坚则把这个特点进一步予以夸张,横画斜度更大,撇捺向外伸展的幅度更大,没有深厚的功底和精湛的技法,是绝对不敢如此弄险的。
《松风阁诗帖》布局亦十分精到,其变化无穷,曲尽其妙。纵观全篇,擒纵自如,浓纤刚柔,长笔遒逸,短画紧洁,抑扬顿挫,呼应对比。章法奇诡跌宕,扣人心弦,字或大或小,或长或短,或收或放,或藏或露,疏密相间,穿插争让,出没绝尘。故康有为说:“宋人书以山谷为最,变化无端,深得《兰亭》三昧,至于神韵绝俗,出于《鹤铭》而加新理。”
《松风阁诗帖》经宋、元、明、清辗转流传,宋朝为向民收藏,后归贾似道,又迭经明顶元汴、清安岐,而入清内府。清道光年间此帖曾到鄂籍王家璧(孝凤)手中。王家璧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中进土,授兵部主事,任顺天(河北)乡试誉录官、会试受卷官之职,乘任职之便,有心搜集到鄂州之故物黄庭坚《松风阁诗卷》和宋代蔡襄墨迹等传世文物,携带回鄂。道光举人柯茂枝题《黄山谷松风阁诗卷并序》序曰:“王孝凤武部得此卷于柳君吕臣,盖元时长公主家故物,上有名贤十数人诗跋,又常为携李天籁阁所藏,项子京卞令之私印尤多,询希之珍也。尾不署涪翁(山谷)名字,纸色、绢色尚觉鲜好,然神采奕奕,尚非翻身凤凰。武昌(鄂州)传涪翁以松风阁一诗,然阁不时废,诗为世共独,此一墨宝,历数朝后复入吾邑士大夫手,山川笔墨之缘岂偶然哉。爱玩之久,为次原韵以赋其事,时咸丰九年(1859年)春三月。”(中国名画家网撰文)
熙宁五年诏举四京学官,庭坚考得优等,被任为北京(今河北省大名县)国子监教授。当时留守北京的大老文彦博很器重他的才学,任满后,又再任,在北京度过了七年。元丰元年庭坚作了二首古风,投书给当时任徐州太守苏轼,以表示仰慕之意。苏轼读其诗,认为“超绝尘,独立万物之表,驭风骑气,以为造物者游,非今世所有也。”由是诗名大震,两位大诗人也从此结下至死不逾的友谊。
崇宁三年,庭坚贬宜州。崇宁四年,被迫搬到城头破败戍楼栖身,不堪忧,终日读书赋诗,举酒浩歌,处之泰然。宜州人民敬其旷达高洁,许多人慕名前往求诗求书,向他请教学问。崇宁四年(1105年)九月三十日病逝于戍楼,终年六十一岁。高宗中兴,追封直龙图阁士,加太师,谥号文节。
黄庭坚出于苏轼门下,与张来、秦观、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后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他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他又能词,兼擅行、草书。书法初以周越为师,后取法颜真卿及怀素,受杨凝式影响,尤得力于《痊鹳铭》,笔法以侧险取势,纵横奇倔,自成风格,为“宋四家”之一。遗作有《山谷集》。自选诗集《严华疏》、《松风阁诗》、《幽兰赋》、《廉颇蔺相如列传》等。家乡存有《上冢》、《咏清水岩》、《双井解嘲》、《云岩寺院记》、《王纯中墓志铭》及都昌南山《清隐禅院记》等诗文及《双井》、《钓矶》等磨崖石刻。
《花气熏人帖》纸本 纵 30.7 公分 横 43.2 公分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释文:花气熏人欲破禅,心情其实过中年。春来诗思何所似,八节滩头上水船。
帖上有南宋「缉熙殿宝」的印,入过南宋内府。也有清代著名的大收藏家安仪周的收藏印安歧。这件书迹无款印,原是附在元佑二年,寄扬州友人王巩二诗之后,今已单独成一帖。前面原有识语,说:“王晋卿(诜)数送诗来索和,老懒不喜作,此曹狡猾,又频送花来促诗,戏答。”可知原诗是为王诜作的,表示难于作诗。用笔刚强挺健,墨色有浓润枯涩的变化,是一件难得的小品。
《诸上座草书卷》,约书于元符三年(1100年),纸本,草书。凡九十二行,四百七十七字,33*729.5厘米。署款:“山谷老人书。”“书”字上钤“山谷道人”朱文方玺。后纸有明吴宽,清梁清标题跋各一段。卷前后及隔水上钤宋“内府书印”、“绍兴”、“悦生”,元“危素私印”,明李应祯、华夏、周亮工,清孙承泽、王鸿绪,近代张伯驹等鉴藏印。此帖初藏南宋高宗内府,后归贾似道,明代递藏于李应祯、华夏、周亮工处,清初藏孙承泽砚山斋,后归王鸿绪,乾隆时收入内府,至清末流出宫外,为张伯驹先生所得,后捐献给国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卷是黄庭坚为其友李任道抄录的五代金陵释《文益禅师语录》,是其草书精品之一。此卷为山谷晚年代表作,深得怀素草书遗意,如龙搏虎跃而又圆婉超然,纵横之极,而又笔笔不放,取势侧欹,左右开张,墨色枯润相映,布白天趣盎然,可谓气势豪迈,超凡脱俗,似有禅家气息。黄庭坚《山谷自论》云:“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在《语录》后黄氏又作大字行楷书自识一则,结字内紧外松,出笔长而遒劲有力,一波三折,气势开张,一卷书法兼备二体,相互映衬,尤为罕见,是其晚年杰作。明都穆《寓意编》、华夏《真赏斋赋注》、文嘉《钤山堂书画记》、张丑《清河书画舫》、《清河见闻表》、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清孙承泽《庚子消夏记》、清内府《 石渠宝笈·初编》等书著录。
《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七言诗作并行书,墨迹纸本,纵32.8厘米 横219.2厘米,全文计29行,153字。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九月,黄庭坚与朋友游鄂城樊山,途经松林间一座亭阁,在此过夜,听松涛而成韵。“松风阁诗”,歌咏当时所看到的景物,并表达对朋友的怀念。《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晚年作品,黄庭坚一生创作了数以千百的行书精品,其中最负盛名者当推《松风阁诗帖》。其风神洒荡,长波大撇,提顿起伏,一波三折,意韵十足,不减遒逸《兰亭》,直逼颜氏《祭侄》,堪称行书之精品。
《松风阁诗帖》的结体、用笔、章法都很奇特,其结体有两个特点:一是内紧外放,结构端紧不拘,运笔劲逸不纵。字的结构中宫紧密,四撇捺面开张,左荡右决,痛块淋漓。这种中宫收缩而四周放射的形式,称其为辐射式书体,这种形式虽取法于《瘗鹤铭》,但此帖中宫较《瘗鹤铭》更紧,四围也更放,显示了他入古出新的奇才。二是欹侧多姿,力求险绝。其字如风枝雨叶,偃蹇横斜;又如谢家子弟,不冠不履。欹侧本是王羲之行书的特点,黄庭坚则把这个特点进一步予以夸张,横画斜度更大,撇捺向外伸展的幅度更大,没有深厚的功底和精湛的技法,是绝对不敢如此弄险的。
《松风阁诗帖》布局亦十分精到,其变化无穷,曲尽其妙。纵观全篇,擒纵自如,浓纤刚柔,长笔遒逸,短画紧洁,抑扬顿挫,呼应对比。章法奇诡跌宕,扣人心弦,字或大或小,或长或短,或收或放,或藏或露,疏密相间,穿插争让,出没绝尘。故康有为说:“宋人书以山谷为最,变化无端,深得《兰亭》三昧,至于神韵绝俗,出于《鹤铭》而加新理。”
《松风阁诗帖》经宋、元、明、清辗转流传,宋朝为向民收藏,后归贾似道,又迭经明顶元汴、清安岐,而入清内府。清道光年间此帖曾到鄂籍王家璧(孝凤)手中。王家璧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中进土,授兵部主事,任顺天(河北)乡试誉录官、会试受卷官之职,乘任职之便,有心搜集到鄂州之故物黄庭坚《松风阁诗卷》和宋代蔡襄墨迹等传世文物,携带回鄂。道光举人柯茂枝题《黄山谷松风阁诗卷并序》序曰:“王孝凤武部得此卷于柳君吕臣,盖元时长公主家故物,上有名贤十数人诗跋,又常为携李天籁阁所藏,项子京卞令之私印尤多,询希之珍也。尾不署涪翁(山谷)名字,纸色、绢色尚觉鲜好,然神采奕奕,尚非翻身凤凰。武昌(鄂州)传涪翁以松风阁一诗,然阁不时废,诗为世共独,此一墨宝,历数朝后复入吾邑士大夫手,山川笔墨之缘岂偶然哉。爱玩之久,为次原韵以赋其事,时咸丰九年(1859年)春三月。”(中国名画家网撰文)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7-21
展开全部
--黄庭坚 黄庭坚(1045 ~ 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人活七十古来稀",而历代书法家却有很多活了七八十、甚至八九十高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