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虚汗的原因及治疗
2013-07-22
展开全部
出汗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具有调节人体体温的作用,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出汗可散热降温、减少中暑。中医认为,汗是人体津液受阳气作用蒸发从毛孔排出的液体。生理性多汗见于炎热的天气、过高的室温、过厚的衣褥或精神紧张等情况。如果出汗的方式或汗液的量、色和气味发生改变,则可能是某些疾病的一种提示,应引起重视。以下是中医对一些常见的异常出汗现象所作的解释:
自汗:不因天气闷热、服用发汗药及其他刺激因素而经常出汗。多因肺气虚弱、卫阳不固、津液外泄所致,常伴有神疲、乏力、气短、畏寒等阳气虚损的症状。多见于患有佝偻病的孩子及甲亢患者。
虚汗:顾名思义,这种多汗乃因体虚所致,它既可以单独出现,也可发生于多种疾病过程中。多见于儿童,有些儿童入睡后出汗不止,间或身体冰凉,这便是医学上所说的“出虚汗”。有些儿童因为身体虚弱、感冒发烧或患肝炎等炎症使用大量抗生素(或其它药物)后,导致出虚汗。成人也会出虚汗,一些体质虚弱的人在安静情况下,或无原因而全身或局部出汗,甚至大汗淋漓,这也是“虚汗”。某些患急慢性疾病者或产后妇女体质特别虚弱,往往也会出虚汗。
盗汗:是中医学上的一个病证名,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出盗汗的人有的一入睡即盗汗出,有的入睡至半夜后盗汗出,汗量相差悬殊很大。其中,重型盗汗病人往往伴有低热或潮热、五心烦热、颧红、头晕、消瘦、疲乏不堪、尿色深、尿量少、大便干燥等症状。中医学认为,自汗和盗汗都属于虚汗。 编辑本段治表固本 中医学认为,汗为心之液。若病人出汗太多或自汗、盗汗的病程持续时间过久,将导致精气耗伤,出现精神倦怠、脸色苍白、四肢乏力、不思饮食、容易感冒、睡眠多梦等阴阳失调的症状,损害人体的身心健康,甚至诱发其他疾病。对儿童患者的影响尤其明显。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出汗过多会导致体内必需的微量元素流失和电解质失衡,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常出虚汗的孩子,会导致记忆力下降,智力发育迟缓。重型盗汗病人,时间久了会使病情恶化,向“脱症”发展,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
治疗虚汗症,首先应找出导致虚汗的原因,如果是因疾病引起,应在止汗的同时积极治疗疾病;如果是病后体虚,则应在止汗的同时加强调养,适量活动,以增强自身的抗病能力。对于原因不明的虚汗,最好请医生帮助找到原因。
由于虚汗症由来已久,我国民间总结出了大量药食两用的止汗方。如用太子参8-10克,红枣6颗,加一大碗水煮开后小火煎10分钟,稍微当茶喝,每天一次;桃未成熟的干果名碧桃干,有止盗汗、虚汗的功效。药物方面,据了解,目前用于治疗虚汗症的药物尚不多,其中以广州奇星药业生产的“虚汗停颗粒”较为有名。该药以宋代著名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中的“牡蛎散”为基础,经对原处方进行调整和改进,运用现代制药技术和先进生产工艺精制而成。根据中医“虚则补之”的法则,精选煅牡蛎、黄芪、浮小麦、糯稻根、大枣等诸味药材科学组方和配伍,达到益气养阴、固表止汗的目的,尤其对气虚或气阴两虚引起的自汗、盗汗效果显著。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该药在止汗的同时还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补钙、调节植物神经的功能。
出汗本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它具有调节体温,调整体液.排泄机体内废物的作用.出汗可以使皮肤表面保持酸性,以防止一些细菌对人体的侵袭.特别是炎热的夏天,出汗还可以散热降温,减少中暑等症的发生.小儿由于是纯阳之体,加之活泼好动,所以容易出汗,即使在入睡时也常微微出汗,这是正常生活的生理状态.若排除了天气酷热,衣着过多,感冒发烧等情况,在安静的状态下如静坐或熟睡时,小儿全身或身体的某一部分出汗较多,则是病理状态了.中医任为,这种出汗都是因虚而起,故称为虚汗,出虚汗对小儿的影响与危害尤大,因为儿童脏腑娇嫩,形体未充,所以出虚汗更容易导致肺气虚,脾气虚脾肺两虚.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出汗多会导致机体微量元素流失和电解质失衡.常出虚汗的孩子不仅食欲下降,睡眠不稳,夜间啼哭,大便秘结,严重时还会导致记忆力下降,智力发育迟缓,所以,家长对出虚汗的孩子应积极地调理,决不要掉以轻心.
冬冬白天,夜晚经常出汗,稍一活动就加重,这种情况为虚汗中的自汗.多因阳虚引起.自汗的宝宝常容易感冒,身体疲倦,面色苍白或怕冷.此时治疗以益气固表止汗为大法. 编辑本段推荐食疗方 1,取山药材10克,百合6克,莲子6克,大米适量,煮粥食用即可。
2,取山药15克,板栗20克,大枣5克,廋猪肉50克,炖汤调味后,喝汤,吃栗子,大枣与猪肉.每日一次,连服15日.
3,取小麦12克,莲子6克,大红枣6克,桂圆肉6克,甘草3克,水煎.喝汤,吃枣与噶桂圆肉.
与冬冬不同,悦悦在清醒或活动的时候出汗不算多,可一睡觉就会大汗很多,尤其是头部出汗更多,头发象水洗过似的,枕巾也湿漉漉的.因为她爱出汗,妈妈每晚都要醒两三次,她担心悦悦出汗后踢被子会着了风寒.悦悦这种情况属于虚汗中的盗汗.盗汗多是阴虚所致.盗汗的宝宝除睡觉时出汗外,还会表现为手脚心热,口干易渴.盗汗以滋阴降火为主要治疗.
推荐食疗方;
1,取百合15克,银耳10克,小麦仁15克,雪梨2片,加水适量,用文火炖烂后,吃梨,喝汤.每日一次,10天为一个疗程.
2,取沙参4克,黄精6克,麦冬3克,小麦仁10克,雪梨2片,加水适量共炖15分钟,吃梨喝汤.每日一次,10天为一个疗程.
多汗(虚汗、盗汗)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多汗症是出汗过多的一个医学术语,就是人体出汗异常多,有的患者还低热或怕风。尽管有些全身性疾病,如甲亢、肥胖、糖尿病、结核病等,可以引起多汗,但大部分多汗是植物神经紊乱引起的,其发病机制主要是交感神经异常兴奋所引起。如果患者作了各种检查,没有问题,就可以确定是植物神经紊乱引起的。药物“解郁抗虑胶囊”可以很快治愈。 编辑本段典型病例 吴涛,男,30岁,大冷天,却冒汗,一脱衣服就感冒,很多医生说他虚,患者想不通,30岁的人正值壮年,何来虚,虚汗停、补肾药物吃了不少,就是无效。后来听我院程医生分析,诊断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由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汗腺的控制失灵,所以才出现不正常的出汗,患者恍然大悟,在医生的建议下,小心翼翼的买了一瓶“解郁抗虑胶囊”,结果奇迹出现,5天的药下来,身上再也不冒大汗
内虚和外虚 ,虚可食补
自汗:不因天气闷热、服用发汗药及其他刺激因素而经常出汗。多因肺气虚弱、卫阳不固、津液外泄所致,常伴有神疲、乏力、气短、畏寒等阳气虚损的症状。多见于患有佝偻病的孩子及甲亢患者。
虚汗:顾名思义,这种多汗乃因体虚所致,它既可以单独出现,也可发生于多种疾病过程中。多见于儿童,有些儿童入睡后出汗不止,间或身体冰凉,这便是医学上所说的“出虚汗”。有些儿童因为身体虚弱、感冒发烧或患肝炎等炎症使用大量抗生素(或其它药物)后,导致出虚汗。成人也会出虚汗,一些体质虚弱的人在安静情况下,或无原因而全身或局部出汗,甚至大汗淋漓,这也是“虚汗”。某些患急慢性疾病者或产后妇女体质特别虚弱,往往也会出虚汗。
盗汗:是中医学上的一个病证名,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出盗汗的人有的一入睡即盗汗出,有的入睡至半夜后盗汗出,汗量相差悬殊很大。其中,重型盗汗病人往往伴有低热或潮热、五心烦热、颧红、头晕、消瘦、疲乏不堪、尿色深、尿量少、大便干燥等症状。中医学认为,自汗和盗汗都属于虚汗。 编辑本段治表固本 中医学认为,汗为心之液。若病人出汗太多或自汗、盗汗的病程持续时间过久,将导致精气耗伤,出现精神倦怠、脸色苍白、四肢乏力、不思饮食、容易感冒、睡眠多梦等阴阳失调的症状,损害人体的身心健康,甚至诱发其他疾病。对儿童患者的影响尤其明显。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出汗过多会导致体内必需的微量元素流失和电解质失衡,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常出虚汗的孩子,会导致记忆力下降,智力发育迟缓。重型盗汗病人,时间久了会使病情恶化,向“脱症”发展,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
治疗虚汗症,首先应找出导致虚汗的原因,如果是因疾病引起,应在止汗的同时积极治疗疾病;如果是病后体虚,则应在止汗的同时加强调养,适量活动,以增强自身的抗病能力。对于原因不明的虚汗,最好请医生帮助找到原因。
由于虚汗症由来已久,我国民间总结出了大量药食两用的止汗方。如用太子参8-10克,红枣6颗,加一大碗水煮开后小火煎10分钟,稍微当茶喝,每天一次;桃未成熟的干果名碧桃干,有止盗汗、虚汗的功效。药物方面,据了解,目前用于治疗虚汗症的药物尚不多,其中以广州奇星药业生产的“虚汗停颗粒”较为有名。该药以宋代著名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中的“牡蛎散”为基础,经对原处方进行调整和改进,运用现代制药技术和先进生产工艺精制而成。根据中医“虚则补之”的法则,精选煅牡蛎、黄芪、浮小麦、糯稻根、大枣等诸味药材科学组方和配伍,达到益气养阴、固表止汗的目的,尤其对气虚或气阴两虚引起的自汗、盗汗效果显著。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该药在止汗的同时还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补钙、调节植物神经的功能。
出汗本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它具有调节体温,调整体液.排泄机体内废物的作用.出汗可以使皮肤表面保持酸性,以防止一些细菌对人体的侵袭.特别是炎热的夏天,出汗还可以散热降温,减少中暑等症的发生.小儿由于是纯阳之体,加之活泼好动,所以容易出汗,即使在入睡时也常微微出汗,这是正常生活的生理状态.若排除了天气酷热,衣着过多,感冒发烧等情况,在安静的状态下如静坐或熟睡时,小儿全身或身体的某一部分出汗较多,则是病理状态了.中医任为,这种出汗都是因虚而起,故称为虚汗,出虚汗对小儿的影响与危害尤大,因为儿童脏腑娇嫩,形体未充,所以出虚汗更容易导致肺气虚,脾气虚脾肺两虚.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出汗多会导致机体微量元素流失和电解质失衡.常出虚汗的孩子不仅食欲下降,睡眠不稳,夜间啼哭,大便秘结,严重时还会导致记忆力下降,智力发育迟缓,所以,家长对出虚汗的孩子应积极地调理,决不要掉以轻心.
冬冬白天,夜晚经常出汗,稍一活动就加重,这种情况为虚汗中的自汗.多因阳虚引起.自汗的宝宝常容易感冒,身体疲倦,面色苍白或怕冷.此时治疗以益气固表止汗为大法. 编辑本段推荐食疗方 1,取山药材10克,百合6克,莲子6克,大米适量,煮粥食用即可。
2,取山药15克,板栗20克,大枣5克,廋猪肉50克,炖汤调味后,喝汤,吃栗子,大枣与猪肉.每日一次,连服15日.
3,取小麦12克,莲子6克,大红枣6克,桂圆肉6克,甘草3克,水煎.喝汤,吃枣与噶桂圆肉.
与冬冬不同,悦悦在清醒或活动的时候出汗不算多,可一睡觉就会大汗很多,尤其是头部出汗更多,头发象水洗过似的,枕巾也湿漉漉的.因为她爱出汗,妈妈每晚都要醒两三次,她担心悦悦出汗后踢被子会着了风寒.悦悦这种情况属于虚汗中的盗汗.盗汗多是阴虚所致.盗汗的宝宝除睡觉时出汗外,还会表现为手脚心热,口干易渴.盗汗以滋阴降火为主要治疗.
推荐食疗方;
1,取百合15克,银耳10克,小麦仁15克,雪梨2片,加水适量,用文火炖烂后,吃梨,喝汤.每日一次,10天为一个疗程.
2,取沙参4克,黄精6克,麦冬3克,小麦仁10克,雪梨2片,加水适量共炖15分钟,吃梨喝汤.每日一次,10天为一个疗程.
多汗(虚汗、盗汗)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多汗症是出汗过多的一个医学术语,就是人体出汗异常多,有的患者还低热或怕风。尽管有些全身性疾病,如甲亢、肥胖、糖尿病、结核病等,可以引起多汗,但大部分多汗是植物神经紊乱引起的,其发病机制主要是交感神经异常兴奋所引起。如果患者作了各种检查,没有问题,就可以确定是植物神经紊乱引起的。药物“解郁抗虑胶囊”可以很快治愈。 编辑本段典型病例 吴涛,男,30岁,大冷天,却冒汗,一脱衣服就感冒,很多医生说他虚,患者想不通,30岁的人正值壮年,何来虚,虚汗停、补肾药物吃了不少,就是无效。后来听我院程医生分析,诊断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由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汗腺的控制失灵,所以才出现不正常的出汗,患者恍然大悟,在医生的建议下,小心翼翼的买了一瓶“解郁抗虑胶囊”,结果奇迹出现,5天的药下来,身上再也不冒大汗
内虚和外虚 ,虚可食补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7-22
展开全部
出汗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它具有调节人的体温的作用,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出汗可散热降温、减少中暑。中医认为,汗是人体内津液受阳气蒸发从汗孔排出的水液。生理性多汗见于炎热的天气、过高的室温、过厚的衣褥或精神紧张等情况。若是无上述情况而出汗过多就不正常了。中医认为,这种多汗乃因虚所致,故有“虚汗”之说。“虚汗”以全身或局部非正常出汗为主要症状。其中,若白昼经常出汗,稍一活动就加重者称为自汗;若在睡觉时出汗,醒来自止者为盗汗。自汗、盗汗在内科和儿科疾病中较为常见,其病理为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营卫失和。也可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脾胃失调或病后失养而致。无论自汗还是盗汗,皆不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
顾名思义,“虚汗”多见于虚症。它既可以单独出现,也可发生于多种疾病的过程中。“汗为心之液”,若病人出汗太多或自汗、盗汗的病程持续时间过久,将导致精气耗伤,出现精神倦怠、脸色苍白、四肢乏力、不思饮食、容易感冒、睡眠多梦等阴阳失调的症状,损害人体的身心健康,甚至诱发其他疾病。对儿童患者的影响尤其明显。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出汗过多会导致体内必需的微量元素流失和电解质失衡,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常出虚汗的孩子,会导致记忆力下降,智力发育迟缓。作为孩子的家长,千万不要掉以轻心。据笔者了解,目前用于治疗虚汗症的药物尚不多,而以广州奇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虚汗停颗粒”较为著名。奇星“虚汗停”是以宋代著名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中“牡蛎散”为基础,经对原处方进行调整和改进,运用现代制药技术和先进生产工艺精制而成。根据中医“虚则补之”的法则,精选煅牡蛎、黄芪、浮小麦、糯稻根、大枣等诸味药材科学组方和配伍,达到益气养阴、固表止汗的目的。大量的临床研究和实践证明,“虚汗停”用于治疗气虚或气阴两虚引起的自汗、盗汗疗效显著。)
自汗多属于气虚不固,治疗上宜补虚敛汗。如果患者出现汗出恶风,动则加重,易于感冒,体倦乏力,面色少华,舌苔薄白等症状,中成药可以进用玉屏风口服液、贞芪扶正胶囊。汤药可以选用经验方:
黄 芪15g 白 术10g 防 风10g
麻黄根10g 浮小麦10g 生牡蛎20g
水煎服,每日2次。
饮食疗法可用瘦猪肉50g,浮小麦30g, 黑豆30g。 瘦猪肉洗净切块,加人浮小麦与黑豆煮熟,吃肉和豆,喝汤,每日1剂,可以辅助治疗自汗。外治法:取郁金30g,五倍子9g,研成细末。取10g细末,用适量蜂蜜凋成两块2分钱硬币大小药饼,置于双侧乳头上,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1次,可治疗自汗。
平时自汗患者应注意劳逸结合,勤洗澡,更换衣被,保持身体清洁,注意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古人说:“药补不如食补”。自汗者宜吃鸡、鸭、鱼、蛋、山药、扁豆、羊肉桂圆、狗肉等有营养价值的食物,不宜吃生冷瓜果及蔬菜还要适当节制房事。每天多饮水,维持体内正常液体量。
另外,风湿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也常出现自汗,治疗应针对原发病。这里讨论的仅仅是单纯性自汗的治疗,切不可一概而论。必须诊断清楚,方可遣方用药。
盗汗多属于阴虚内热,治疗上宜滋阴降火。如果患者夜寐盗汗,手足心热, 心烦口干,舌红少苔。中成药可用知柏地黄丸治疗。
顾名思义,“虚汗”多见于虚症。它既可以单独出现,也可发生于多种疾病的过程中。“汗为心之液”,若病人出汗太多或自汗、盗汗的病程持续时间过久,将导致精气耗伤,出现精神倦怠、脸色苍白、四肢乏力、不思饮食、容易感冒、睡眠多梦等阴阳失调的症状,损害人体的身心健康,甚至诱发其他疾病。对儿童患者的影响尤其明显。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出汗过多会导致体内必需的微量元素流失和电解质失衡,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常出虚汗的孩子,会导致记忆力下降,智力发育迟缓。作为孩子的家长,千万不要掉以轻心。据笔者了解,目前用于治疗虚汗症的药物尚不多,而以广州奇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虚汗停颗粒”较为著名。奇星“虚汗停”是以宋代著名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中“牡蛎散”为基础,经对原处方进行调整和改进,运用现代制药技术和先进生产工艺精制而成。根据中医“虚则补之”的法则,精选煅牡蛎、黄芪、浮小麦、糯稻根、大枣等诸味药材科学组方和配伍,达到益气养阴、固表止汗的目的。大量的临床研究和实践证明,“虚汗停”用于治疗气虚或气阴两虚引起的自汗、盗汗疗效显著。)
自汗多属于气虚不固,治疗上宜补虚敛汗。如果患者出现汗出恶风,动则加重,易于感冒,体倦乏力,面色少华,舌苔薄白等症状,中成药可以进用玉屏风口服液、贞芪扶正胶囊。汤药可以选用经验方:
黄 芪15g 白 术10g 防 风10g
麻黄根10g 浮小麦10g 生牡蛎20g
水煎服,每日2次。
饮食疗法可用瘦猪肉50g,浮小麦30g, 黑豆30g。 瘦猪肉洗净切块,加人浮小麦与黑豆煮熟,吃肉和豆,喝汤,每日1剂,可以辅助治疗自汗。外治法:取郁金30g,五倍子9g,研成细末。取10g细末,用适量蜂蜜凋成两块2分钱硬币大小药饼,置于双侧乳头上,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1次,可治疗自汗。
平时自汗患者应注意劳逸结合,勤洗澡,更换衣被,保持身体清洁,注意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古人说:“药补不如食补”。自汗者宜吃鸡、鸭、鱼、蛋、山药、扁豆、羊肉桂圆、狗肉等有营养价值的食物,不宜吃生冷瓜果及蔬菜还要适当节制房事。每天多饮水,维持体内正常液体量。
另外,风湿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也常出现自汗,治疗应针对原发病。这里讨论的仅仅是单纯性自汗的治疗,切不可一概而论。必须诊断清楚,方可遣方用药。
盗汗多属于阴虚内热,治疗上宜滋阴降火。如果患者夜寐盗汗,手足心热, 心烦口干,舌红少苔。中成药可用知柏地黄丸治疗。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7-22
展开全部
肾虚把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