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论文《如何欣赏新疆民歌,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为例》
展开全部
新疆,古称西域,由于受到儒家文化的较小影响,各民族展现出开朗外向、自由奔放的性格。新疆的音乐充满活力,直抒胸臆,热情而华丽,如同太阳般璀璨明亮,壮观而绚丽多彩。新疆是我国著名的多民族地区,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新疆音乐犹如火焰山的热力、冰川融水的清澈、天山雪莲的明媚,自由奔放,包含着丰富的层次和源流。尽管维吾尔族民俗范畴的部落众多,地域辽阔,其音乐文化具有多层次多源流的特点,但仍以独特的风格与其他民族的音乐区分开来。新疆地区常用民族乐器包括独它尔、热瓦甫、手鼓、冬不拉等,充满西北游牧民族的风情。
【新疆民歌】新疆地区各族民歌的统称,流行于新疆以及全国各地。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居住着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回、柯尔克孜、乌孜别克、锡伯、满、塔吉克、塔塔尔、达斡尔、俄罗斯等十三个民族。他们能歌善舞,因此新疆被誉为“歌舞之乡”。各族民歌的旋律优美动听,节奏活泼鲜明,结构规整对称,情绪热烈欢快,大多采用七声自然调式,也有用五声调式,b7、#1、#2、#4、#5等变化音的使用丰富而有变化,色彩鲜明独特,乡土气息浓厚。主要伴奏乐器有手鼓、冬不拉、热瓦甫、铁鼓等。歌词通俗易懂,大多结合现实生活,民歌手与民间诗人普遍受到尊敬,他们在民歌的创作、加工以及传播等工作中,作出了有益的贡献。维吾尔著名的大型民族音乐舞蹈史诗“十二木卡姆”长期流传民间,深受群众喜爱。著名歌曲《歌唱解放军》、《新疆好》、《弹起我的冬不拉》、《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等,流传全国,影响广泛。
新疆音乐以维吾尔族民间音乐最享盛名。它继承了古代龟兹乐、高昌乐、伊州乐、疏勒乐和于阗乐的艺术传统,保留着浓厚的民族特色。由于地域的分隔,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新疆各地的维吾尔民间音乐都融注了本地生活的乳汁,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几个音乐色彩区,即南疆色彩区、东疆色彩区和刀郎色彩区(刀郎地区包括巴楚、麦盖提、阿瓦提县以及麦盖提与莎车县接壤的乡村。“刀郎”是当地人对这片地区的自称)。南疆色彩区范围较广,内容、形式因地而异。例如,和田民歌古朴短小,富有乡土气息;喀什民歌节奏复杂,调式丰富;库车民歌热烈活泼,具有鲜明的可舞性,隐隐透露着古龟兹乐舞的乐声舞姿的遗风。东疆色彩区包括哈密、吐鲁番等地。民间歌曲在结构、调式等方面,都同汉族、蒙古族的民间歌曲有许多相似之处。刀郎色彩区的民歌风格粗犷,保留着古代从事游牧的刀郎人所喜爱的牧歌情调,此外,在伊犁地区,200余年来由南疆、东疆大量迁来的维吾尔族,不可避免地接受了这里多民族文化的影响,而形成了带有伊犁地方色彩的维吾尔民间音乐。歌曲结构完整,规模较大,曲调悠长,情绪深沉,不少歌曲有着叙咏性的特点。维吾尔族传统的音乐,有木卡姆、库夏克、埃提希西、卖达数种。维吾尔古典乐曲《十二木卡姆八十二部大曲》,是维吾尔民间音乐向套曲形式发展的重大成果,也是一部维吾尔民间音乐和舞蹈完美结合的艺术瑰宝,它包括古典叙咏歌曲、民间叙事组歌、舞蹈乐曲和器乐曲等340多首,长期流传于南北疆各地。“木卡姆”(大曲)因地区不同而分为“喀什木卡姆”、“刀郎木卡姆”和“哈密木卡姆”3种。其中“喀什木卡姆”规模宏大,形式最完整,曲调最为丰富。每个“木卡姆”都由大乃格曼、达斯但、麦西来甫等3大部分组成,以散序一中板一热烈的快板这种速度的程式发展。12套“木卡姆”连续演唱一遍需要20多个小时。《十二木卡姆》于解放后经系统整理而正式出版。
“赛乃姆”一词在维吾尔语中是“偶像、神象、美人、美女”的意思,也可为女人的名字。在音乐中则是一种由多首歌曲(多至十余首,少则七八首)联唱的歌舞音乐的名称。喀什木卡姆的第一部分中(穹乃格曼)就有赛乃姆,同样也是舞曲,由此看来这种名称和形式由来已久。除木卡姆中赛乃姆以外,各地多有以地名命名的赛乃姆。如伊犁赛乃姆、喀什赛乃姆、刀郎赛乃姆等等。这种歌舞曲的共同特点是以歌为主,载歌载舞。起之徐缓平稳,逐渐加快,趋于高潮,最后以欢快的音乐和热烈的舞蹈而结束。
“库夏克”、“埃提西希”,“卖达”等为维吾尔族说唱音乐形式。“库夏克”为民间歌谣之意,有些是由简单故事情节的歌谣组合,音乐曲调单一,规模较小。其唱词多以男女之间的爱情为内容。“埃提西希”是说唱之意,单人或双人表演,以说为主,间或有少量以热瓦甫伴奏的演唱,内容与库夏克大体相同。“卖达”则主要是说书,以历史故事、宗教战争、神话故事为内容,基本上没有唱,表演者绘声绘色,以渲染气氛。维吾尔音乐的鲜明特点还表现在民族乐器的多样性。远在隋唐时期,龟兹等地就盛行五弦琵琶、曲项琵琶、箜篌、琵篥等乐器,并伴随西域音乐而传入中原。现在的维吾尔族民间乐器就是继承古西域乐器的精华,并接收中外乐器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其中有弹拨、吹奏、打击乐器等达数十种,主要为独它尔、弹拨尔、扬琴、艾捷克、热瓦甫、沙塔尔、唢呐、已拉曼、笛子和达甫(手鼓)、纳格拉等。在表演维吾尔歌舞的场合,人们都能听到独它尔、热瓦甫的清亮柔和的琴声和节奏轻快锣铬悦耳的达甫的鼓声。
哈萨克族是一个酷爱音乐的民族,素有“骏马和歌是哈萨克的翅膀”之说。民歌在哈萨克族民间音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哪里有哈萨克族的毡房,哪里就有歌声。哈萨克族民间音乐按照传统可分为“奎衣”和“安”两大类,所谓“奎衣”就是器乐曲,“安”就是歌曲。“奎衣”主要是用冬不拉演奏,一般说这些乐曲都是单个的小型乐曲,也有由若干个乐曲联结演奏的套曲。“安”(歌曲)又可以根据内容和演唱场合而分成若干类。从音乐上讲,“安”一般都比较短小,曲调优美动听,易于上口。著名的“玛依拉”、“我的花儿”……等已成为国内乃至国际声乐坛上经常演唱的曲目。
按照习惯,在祝贺新生婴儿诞生时要唱“祝诞生歌”;婚礼中要唱一整套的“劝嫁歌”、“揭面纱”等饶有风趣的“婚礼歌”;亲友离别时要唱“别离歌”;节假日亲朋相聚要相互对唱;亲人去世要唱“送葬歌”。从这个意义上说哈萨克人的一生都是伴随着歌声度过的。
职业的吟唱诗人被称作“阿肯”,因为他们经常是站在广大群众一边,因而受到人民群众的爱戴和尊重。每年在牧群转移至夏牧场,草茂畜壮的季节,都要举行传统的“阿肯弹唱会”。这是一种演唱和诗歌即兴创作的大比赛,届时,各地的“阿肯”要在众人面前以自己拿手的歌曲曲调:即兴填唱,互相盘问。根据双方对歌的情况,最后由裁判裁定胜负。
哈萨克族的传统民间乐器主要有冬不拉、阔布兹、斯不兹厄等。
【新疆民歌】新疆地区各族民歌的统称,流行于新疆以及全国各地。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居住着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回、柯尔克孜、乌孜别克、锡伯、满、塔吉克、塔塔尔、达斡尔、俄罗斯等十三个民族。他们能歌善舞,因此新疆被誉为“歌舞之乡”。各族民歌的旋律优美动听,节奏活泼鲜明,结构规整对称,情绪热烈欢快,大多采用七声自然调式,也有用五声调式,b7、#1、#2、#4、#5等变化音的使用丰富而有变化,色彩鲜明独特,乡土气息浓厚。主要伴奏乐器有手鼓、冬不拉、热瓦甫、铁鼓等。歌词通俗易懂,大多结合现实生活,民歌手与民间诗人普遍受到尊敬,他们在民歌的创作、加工以及传播等工作中,作出了有益的贡献。维吾尔著名的大型民族音乐舞蹈史诗“十二木卡姆”长期流传民间,深受群众喜爱。著名歌曲《歌唱解放军》、《新疆好》、《弹起我的冬不拉》、《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等,流传全国,影响广泛。
新疆音乐以维吾尔族民间音乐最享盛名。它继承了古代龟兹乐、高昌乐、伊州乐、疏勒乐和于阗乐的艺术传统,保留着浓厚的民族特色。由于地域的分隔,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新疆各地的维吾尔民间音乐都融注了本地生活的乳汁,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几个音乐色彩区,即南疆色彩区、东疆色彩区和刀郎色彩区(刀郎地区包括巴楚、麦盖提、阿瓦提县以及麦盖提与莎车县接壤的乡村。“刀郎”是当地人对这片地区的自称)。南疆色彩区范围较广,内容、形式因地而异。例如,和田民歌古朴短小,富有乡土气息;喀什民歌节奏复杂,调式丰富;库车民歌热烈活泼,具有鲜明的可舞性,隐隐透露着古龟兹乐舞的乐声舞姿的遗风。东疆色彩区包括哈密、吐鲁番等地。民间歌曲在结构、调式等方面,都同汉族、蒙古族的民间歌曲有许多相似之处。刀郎色彩区的民歌风格粗犷,保留着古代从事游牧的刀郎人所喜爱的牧歌情调,此外,在伊犁地区,200余年来由南疆、东疆大量迁来的维吾尔族,不可避免地接受了这里多民族文化的影响,而形成了带有伊犁地方色彩的维吾尔民间音乐。歌曲结构完整,规模较大,曲调悠长,情绪深沉,不少歌曲有着叙咏性的特点。维吾尔族传统的音乐,有木卡姆、库夏克、埃提希西、卖达数种。维吾尔古典乐曲《十二木卡姆八十二部大曲》,是维吾尔民间音乐向套曲形式发展的重大成果,也是一部维吾尔民间音乐和舞蹈完美结合的艺术瑰宝,它包括古典叙咏歌曲、民间叙事组歌、舞蹈乐曲和器乐曲等340多首,长期流传于南北疆各地。“木卡姆”(大曲)因地区不同而分为“喀什木卡姆”、“刀郎木卡姆”和“哈密木卡姆”3种。其中“喀什木卡姆”规模宏大,形式最完整,曲调最为丰富。每个“木卡姆”都由大乃格曼、达斯但、麦西来甫等3大部分组成,以散序一中板一热烈的快板这种速度的程式发展。12套“木卡姆”连续演唱一遍需要20多个小时。《十二木卡姆》于解放后经系统整理而正式出版。
“赛乃姆”一词在维吾尔语中是“偶像、神象、美人、美女”的意思,也可为女人的名字。在音乐中则是一种由多首歌曲(多至十余首,少则七八首)联唱的歌舞音乐的名称。喀什木卡姆的第一部分中(穹乃格曼)就有赛乃姆,同样也是舞曲,由此看来这种名称和形式由来已久。除木卡姆中赛乃姆以外,各地多有以地名命名的赛乃姆。如伊犁赛乃姆、喀什赛乃姆、刀郎赛乃姆等等。这种歌舞曲的共同特点是以歌为主,载歌载舞。起之徐缓平稳,逐渐加快,趋于高潮,最后以欢快的音乐和热烈的舞蹈而结束。
“库夏克”、“埃提西希”,“卖达”等为维吾尔族说唱音乐形式。“库夏克”为民间歌谣之意,有些是由简单故事情节的歌谣组合,音乐曲调单一,规模较小。其唱词多以男女之间的爱情为内容。“埃提西希”是说唱之意,单人或双人表演,以说为主,间或有少量以热瓦甫伴奏的演唱,内容与库夏克大体相同。“卖达”则主要是说书,以历史故事、宗教战争、神话故事为内容,基本上没有唱,表演者绘声绘色,以渲染气氛。维吾尔音乐的鲜明特点还表现在民族乐器的多样性。远在隋唐时期,龟兹等地就盛行五弦琵琶、曲项琵琶、箜篌、琵篥等乐器,并伴随西域音乐而传入中原。现在的维吾尔族民间乐器就是继承古西域乐器的精华,并接收中外乐器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其中有弹拨、吹奏、打击乐器等达数十种,主要为独它尔、弹拨尔、扬琴、艾捷克、热瓦甫、沙塔尔、唢呐、已拉曼、笛子和达甫(手鼓)、纳格拉等。在表演维吾尔歌舞的场合,人们都能听到独它尔、热瓦甫的清亮柔和的琴声和节奏轻快锣铬悦耳的达甫的鼓声。
哈萨克族是一个酷爱音乐的民族,素有“骏马和歌是哈萨克的翅膀”之说。民歌在哈萨克族民间音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哪里有哈萨克族的毡房,哪里就有歌声。哈萨克族民间音乐按照传统可分为“奎衣”和“安”两大类,所谓“奎衣”就是器乐曲,“安”就是歌曲。“奎衣”主要是用冬不拉演奏,一般说这些乐曲都是单个的小型乐曲,也有由若干个乐曲联结演奏的套曲。“安”(歌曲)又可以根据内容和演唱场合而分成若干类。从音乐上讲,“安”一般都比较短小,曲调优美动听,易于上口。著名的“玛依拉”、“我的花儿”……等已成为国内乃至国际声乐坛上经常演唱的曲目。
按照习惯,在祝贺新生婴儿诞生时要唱“祝诞生歌”;婚礼中要唱一整套的“劝嫁歌”、“揭面纱”等饶有风趣的“婚礼歌”;亲友离别时要唱“别离歌”;节假日亲朋相聚要相互对唱;亲人去世要唱“送葬歌”。从这个意义上说哈萨克人的一生都是伴随着歌声度过的。
职业的吟唱诗人被称作“阿肯”,因为他们经常是站在广大群众一边,因而受到人民群众的爱戴和尊重。每年在牧群转移至夏牧场,草茂畜壮的季节,都要举行传统的“阿肯弹唱会”。这是一种演唱和诗歌即兴创作的大比赛,届时,各地的“阿肯”要在众人面前以自己拿手的歌曲曲调:即兴填唱,互相盘问。根据双方对歌的情况,最后由裁判裁定胜负。
哈萨克族的传统民间乐器主要有冬不拉、阔布兹、斯不兹厄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