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极拳师傅和高手来看看
我真的很学八极拳,,谁能指点我一下,真心求学学八极拳不只是为了满足我个人,我是想对外国人说:不要看不起我们中国人愿意教导我的老师或拳术高手请留下联系方式...
我真的很学八极拳,,谁能指点我一下,真心求学
学八极拳不只是为了满足我个人,我是想对外国人说:不要看不起我们中国人
愿意教导我的老师或拳术高手请留下联系方式 展开
学八极拳不只是为了满足我个人,我是想对外国人说:不要看不起我们中国人
愿意教导我的老师或拳术高手请留下联系方式 展开
展开全部
八极拳学习要领
拳歌
头要顶,颈要挺,身要直,胯要坐
动作干脆,发力刚猛
挨、帮、挤、靠无处不到
拳诀
拳似流星眼似电,腰如蛇形脚如钻;
闾尾中正神贯顶,刚柔圆活上下连;
体松内固神内敛,满身轻俐顶头悬;
阴阳虚实急变化,命意源泉在腰间。
练功要领
一练拙力如疯魔,二练软绵封、闭、拨,
三练寸接寸拿寸出入,四练自由架式懒龙卧,
五练心肝胆脾肾,六练筋骨皮肉合。
步法歌诀
意要身正直,十趾抓地牢,
两膝微下蹲,松胯易拧腰,
两肘配两膝,八方任逍遥。
发力要求
始于尾闾,发于项梗。
源泉于腰,发力于腰。
身法要求
意正身直,松肩气下,外方内圆,含胸拔顶,
抖胯合腰,手脚相合,气力贯通,三盘连进。
技击歌诀
上打云掠点提,中打挨戳挤靠,下打吃根埋根。
身不舍正门,脚不可空存,眼不及一目,拳不打定处。
贴身近发,三盘连击。
实战步型要求
弓不弓,马不马,丁不丁,八不八。
八极拳的“发力”技术
中国传统武术的每一个拳种,都有其独具特点的技术体系,从而形成各拳种之间在风格特点上的明显区别,其中发力技术是形成一个拳种极为重要的因素,是拳种的立身之本。练拳不懂劲无疑于盲人摸象,即使刻苦修炼也难窥拳术之堂奥。鉴于此,本讲拟从发力的角度去分析八极拳的劲力技术。
一、八极拳发力技术的原理
八极拳的发力以“刚猛暴烈,崩撼突击”“动如绷弓,发若炸雷”为特色,从而有别于其它拳种。其劲法主要有十字劲、沉坠劲、缠丝劲等,但各种劲力之间又不是孤立的,而是密切联系、互相兼容的整体。
1、八极拳发力技术的过程
拳谚云:“动如绷弓,发若炸雷”,这是对八极拳发力过程的形象说法。“动如绷弓”是蓄劲的过程,意思是身体像拉开的弓一样,蓄满劲力,然后把浑身所蓄之劲传递到肢体而释放出去。实际上用“身如弓,拳似箭”这种说法来形容八极拳的蓄劲发力过程则更加贴切。
“发若炸雷”则是描述八极拳发力瞬间的特征。其中包含两个方面的含意,一是发力要突然、猛烈,使人猝不及防,要有摧枯拉朽的气势;二是发力要以人体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辐射发出,任何方向都要有力的存在,就象炸弹在空中爆炸一样。
八极拳的发力虽然刚猛暴烈,但在练习和应用时都讲究“劲到头发”,也就是通常练武术讲的“寸劲”、“爆发力”,但八极拳所发出的是督透之劲,不是抖弹之劲。八极拳发力的全过程可分为前期动作的运动过程(发力的准备过程)和发力过程,发力动作的运动过程要放松,要达到松而不懈、快而不僵的要求,以便在节省体力、理顺筋脉的前提下快速完成动作过程,当动作运行到指定位置时,再突然发力。所以八极拳的发力过程要领总结起来就是:发力前的过程要放松、要快速,快速到位,到位发力。这既是练习时的要求,也是应用时的要领。
二、八极拳发力技术的特点及作用
通过对八极拳劲力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八极拳发力的特点和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劲整力猛、暴烈突然。由于八极拳的发力是整体发力,劲力是由人体内向外发出的,且各个部位高度协调,同时发动,充分激发了人体内的潜能,使之瞬间向外爆发出来,形成了八极拳劲力刚猛暴烈的特点。在实用时威力奇大,极具杀伤力,即使是最简单最基础的招式也极具实效性。
二是劲力浑圆、攻防兼备。我们前面已经讲到,八极拳的劲力是以人体为中心向四处辐射发出,其中既有显现的力,也有隐藏的力,可以说全身无处不藏力。有些方面看似无力,触之则有力,而且在各个方向都有力存在。对手无论在任何方向实施破解或偷袭,或者从几个不同方向同时进攻,都会遇到一股强大劲力的反弹,从而起到保护自己,伤害对手的作用。
三是刚柔相继、虚实相生。八极拳的劲力看似刚猛,而在蓄劲和劲力运行的过程中又要做到柔顺自然,快而不僵,柔而不懈,快速到位后突然发力。其过程的柔顺和发力的刚猛,充分体现了八极拳劲力刚柔相济的特点,柔顺的过程为发力的刚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提供了充分的保证。这种刚柔相济的劲力使得八极拳的招式在应用时能够虚实相生,每一招每一式皆可实可虚,不发力为虚,发力即为实,不到位为虚,到位后即变为实,因此可使人虚实难辩,真假难分。
四是以气促力、简捷实用。八极拳在发力时都伴以擤气,以使气力相合,内外合一。即使是最简单的招式,也蕴藏着极为巧妙的劲力,且可使内气直接用于实战,从而发出督透之劲。此劲后续极强,就向大海的波涛一样,连绵不断,一浪高过一浪,直透体内,伤及五脏六腑,使人无法抵抗。人在受到打击以后,外面没感到怎么样,而内脏却似翻江倒海般难以忍受,这也就是拳家们所说的“内伤”。
三、练习八极拳发力技术容易出现的问题
八极拳的发力对整体协调性要求很高,其细腻之处也很多,因此在练习时会遇到一些问题,出现一些错误,总结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要领不明,二是片面理解,三是急于发力,四是劲力不合。
要领不明是指对发力的要领无法正确理解,或者浅尝辄止,从而产生错误的判断。由于是认识上的错误,或者是由于老师的错误讲授,而形成了学生的错误观念,这种观念一旦形成是非常顽固的,别人的忠告是很难听进去的,所以最后练出来的就不是八极拳的劲力了,就象武术界人们常说的“练的是八极拳的架,不是八极拳的劲”。这种情况的解决办法就是克服自以为是的心态,虚心向有名望的老拳师请教,如果向连自己老师都非常尊敬的老拳师请教就更好了,请教时要真心诚意,人家才能真正告诉你,得到有经验老拳师的指导后,要细观察,从中悟出道理来。
片面理解是指对发力的要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抓住一点,不计其余。致使发力时在某一个侧面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其它方面则违背了拳意要领的要求。例如:大家都知道八极拳是取八方极远之意,但有的人在练习发力时只有一方极远,还有的每在发力时肢体放过了头,好像是达到了极远,但发力力点不明,整体不是爆炸劲,也失去了八极拳的真意。
急于发力是指虽然知道了正确的要领,但还没有落实到实际动作中去,在整体还没有和顺的情况下,急于在动作中发出劲力。一般人们都认为八极拳的劲力刚猛,总觉得不发力不足以体现八极拳的特点,从而急于发力,图一时之快,结果导致了劲力僵硬、不合等诸多不利因素的生成,阻碍了正确劲力的形成。虽然勤修苦练,功夫没少下,但还是事倍功半,进展缓慢,这就是“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克服的方法是不要急于发力,要在慢练中仔细体会要领,使要领自然地溶于动作中去,然后逐渐尝试发力,自然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劲力不合是指发力时达不到六合的要求,整体不协调,也就是老拳师讲的“打的不整”。所谓“整”就是整体发力,也就是合。劲力不合的主要表现一是擤气与发力不同步;二是跺脚与发力脱节;三是缺乏竖颈、顶顶之力;四是后手与前手劲力不等,后手向后偏斜等;五是缺乏沉坠劲,身体起伏不定,时高时低等等。克服这些毛病的方法最好是由老师一一纠正,也可以由功夫好的师兄代劳,习拳者关键是要用心领悟,认真改正,才能逐个克服毛病。
四、怎样练习八极拳的发力技术
练习八极拳的发力技术,首先要正确掌握要领,而最基本的要领就是八极拳对身体各部位的基本要求,即“含胸拔背、顶顶拔腰、沉肩坠肘、气贯丹田”。然后再仔细琢磨八极拳发力的原理及过程,这样边理论边实践,反复印证,自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要从“十字劲”入手。因为“十字劲”是八极拳劲力的主流,同时又包含了其它劲法,因此先把这个劲练好了就抓住了事物的本质。所谓“十字劲”是指前手向前打的劲力和后手向后拉的劲力构成了“十字”的一横;而沉肩、坠肘、跺脚、擤气即四肢百骸向下沉坠的劲,同顶顶、竖颈、拔腰形成向上的顶拔劲,构成了“十字”的一竖,因此我们叫它“十字劲”,也叫“十字顶拔劲”。
三是要选择能够充分体现八极拳劲力特点的动作来练习。这些动作主要就是撑锤、迎面掌和怀抱婴儿(马步顶肘),无论是站桩培植内力,还是试劲、放劲都从这几个动作入手,进行反复练习。每个动作要一招一式地练,力求准确,切记毛草,最后由练习数量的积累而达到质的变化。老拳师们讲:“怀抱婴儿不打到两万下,劲是出不来的”。而撑锤和迎面掌则应该“没遍数地练,越多越好,要学到老练到老。”练久了自会体验到其中奥妙无穷。
四是要循序渐进。练习时要先打暗劲体会要领在身体各方面的感觉,待感觉对了以后方可尝试发一点力,再随功力的增长而逐渐增加劲力,也就是“用暗劲把明劲逗出来”。但在具有一定功力后也切记少放足劲(即十分劲)。
五是八极拳练的是爆发力,也就是人们说的“寸劲”,他讲的是劲到头发,但发的是督透劲,不是抖弹劲。动作过程要柔顺自然,要充分放松,但要松而不懈,快速到位后,突然发力,发力时“象一垛泥撂到那”既要实又要稳,不能晃动、颤动。
劲力是拳术的灵魂,只有把劲力练好,才能为以后的拳术练习打下深厚的基础,才能把实用技法练好、用精,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随时发出整体浑圆力,才能在实战中发挥巨大威力。
八极拳的“跺脚”技术
八极拳的跺脚、擤气和发力,共同构成了八极拳劲力的三个基本要素,成为八极拳区别于其它拳种的基本特征,失去了这些基本要素,就失去了八极拳的本质。因此,基本要素奠定了整个拳术技艺的基础,是习拳者必须首先掌握的技术,它对拳术整体水平的提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八极拳的习练者和爱好者很多,但都普遍地存在基本技术不过关,甚至不入门的现象,从而导致虽苦修多年而难以登堂入室的结果。针对这种情况,从本讲开始将对八极拳的基本技术陆续进行分析讲解,希望能对八极拳爱好者有所帮助和启示,从中悟出八极拳的精华所在。
八极拳的“跺脚”也称“跺子”,是构成八极拳独特步法的主要因素,也是八极拳劲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跺脚有原地跺、上步跺、退步跺、双脚跺、单脚跺、碾跺等不同的演练形式,在练习时有轻、重、缓、急、明、暗的区别。
一、跺脚技术的作用。
跺脚技术的作用有四:一可助拳势,二可固根基,三可增功力,四可攻下盘。
所谓助拳势。一是通过跺脚技术的练习,使全身劲力协调和顺,从而有助于上肢、躯干等部位的发力,增加打击力度和效果。二是跺脚产生的山崩地裂的气势,可产生威慑敌胆的作用,在心理上给对方施加压力,使之产生畏惧感,起到先声夺人之效。
所谓固根基。是指发力产生的沉坠劲,通过跺脚直透地表,扎向地下,使人脚下生根,下盘稳固,也就是在瞬间迅速增加了脚与地面的摩擦力。
所谓增功力。即是经过长期的跺脚练习,可增加下肢的劲力,且可产生透力,武林中练功有蹬踹石滚之法,我们是蹬踹地球之法。
所谓攻下盘。是指跺脚是比较隐蔽的腿法,即可以踩踏对方之脚,踩中则可碎其脚趾脚骨,踩不中也可占据中门,乱对方之步法,所谓脚踏中门既是此理。同时又可吃住对方下盘,施展三盘连击的技法,使对方防不胜防,极具实效性。
二、练习跺脚技术易犯的错误。
练习跺脚技术易犯的错误主要有四:一是抬脚过高,二是落脚不实,三是力点不明,四是劲力不合。八极拳的跺脚与其它拳种的震脚不同,特别是与长拳的震脚有很大区别,其技法也非常细腻。
抬脚过高是由于习练者不求甚解,简单模仿,不明其理,在理解上产生偏差而造成的,他们总觉得高抬脚才能使上劲。拳谚云:“八极八极脚不离地。”八极拳的腿法要求高不过膝,步法则要求贴近地面而行,以保证下盘的稳固。
落脚不实也就是通常八极拳师所讲的放脚片,听起来啪啪直响,声音清脆,虽然有很好的表演效果,但由于劲力只停留在地表面,没有实用价值。正确的跺脚落地后,劲力直透地面,深入地下,声音沉闷、浑厚,听起来声音是从地下发出的,在室内练习时你会感到地面、墙壁都在颤动。
力点不明主要是指脚趾、脚掌、脚跟、脚掌外侧等部位用力不清,或产生错误的局部用力,从而造成脚跟、踝等部位损伤,影响练功效果及对正确方法的掌握。在练习跺脚时,应根据不同的动作需求和用途,而使着力点有所变化,但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证十趾抓地,决不允许脚跟先着地。
劲力不合是产生各种错误的根源,主要表现是单纯为了跺脚而跺脚,形成腿脚用力与整体劲力、擤气不协调,致使内气不能下贯,劲力无法下沉。有的人为了增加跺脚的劲力,身体先向上起再向下沉,反而弄巧成拙,把劲打散了。练习跺脚不得要领,即影响整体拳技水平的提高,还会造成损伤,轻者容易使足部受伤,严重者会震动大脑,引发脑血管病变。
三、怎样正确练习跺脚技术。
首先要选择适宜的练习场地。跺脚的练习最好选择在土质地面上进行,水泥地太硬易受伤,地板有弹性不易产生透劲、实劲,地毯太软总有使不上劲的感觉,久之也会影响技术水平的提高。
二是要循序渐进,由轻渐重,以轻为主。轻跺脚也就是所说的用暗劲,特别是初学者一定要注意不要轻易发力,要通过多练暗劲,使劲力和顺,周身协调,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再尝试发力,也就是老拳师们所说的“用暗劲把明劲逗出来”。即使已经具有一定功力以后,也要少打明劲,更要少放足劲(即十分劲),以免形成错误的动力定型,甚至受伤。错误的东西一旦形成并养成习惯,以后改起来就难了,即所谓“学拳容易改拳难”就是这个道理。
三是跺脚要与擤气相合。拳术的内外是否相合,主要是看气与力是否相合,气与力合是拳术六合的关键,跺脚本身也是一种发力,因此跺脚与擤气相合,也是完成跺脚技术的必备因素。跺脚与擤气相合的主要标志就是两者同时产生,同时完成,不能有超前和滞后的现象,更不能在跺脚时没有擤气。擤气的程度要与用力的轻重相一致,以便用内气的下贯来防止地面的反作用力损伤身体。
四是姿势要正确。跺脚时抬脚不可过高,下跺发力前脚应该尽量降低高度。腿的弯曲要适度,过直不利缓解地面的反作用力,过曲则易使跺脚与整体劲力脱节,从而产生局部用力、整体不合的现象,因而初练时拳架应略高一些为妥。
五是练习跺脚要与其它动作配合。练习时要遵循由简到繁的原则,可结合步法先练无上肢运动的跺脚动作,然后增加简单的上肢动作,逐渐应用到较复杂的动作中去,但不能操之过急,造成因上肢动作而影响跺脚的质量。
六是跺脚要与整体劲力相合。跺脚是整体发力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是十字劲中向下沉坠劲的一种反映,它不应该是腿脚局部用力的动作,而是整体发力时把腿脚催下去的,所以凡是有发力的动作必须有跺脚,跺脚劲力的大小直接受整体劲力的支配。
跺脚技术虽为八极拳的基本技术,但对整个拳术技艺的作用至关重要,其原理及作用绝非一篇文字所能概括,其深奥之处更非文字所能揭示,但习练者如能将此文内容理解透彻,在练习时细细体悟,并假以时日,跺脚技术自会日趋精纯,整体拳技水平更会有很大的提高。
八极拳的“擤气”技术
八极拳的擤气是构成八极拳劲力特征的基本要素,是八极拳独有的用气之法。俗话说:“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这是拳家们的经验之谈。我国的传统武术都强调内外兼修,对练气一直都非常重视,这也是中国传统武术与其它搏击术的主要区别。武术中的练气之法有很多,其表现形式也各不相同,但主要有内养和外用两大类,而擤气之法是最能应用于实战的气法。
一、擤气技术的作用
擤气是八极拳非常重要的基本技术,它的主要作用有四:一可稳下盘,二可增劲力,三可壮筋骨,四可促六合。
所谓稳下盘。就是通过擤气,促进内气下贯,也就是使丹田之气通过双腿注入双足,由涌泉穴向下发出,从而使下盘稳固。所谓“气沉则稳,气浮则飘”就是这个道理。在应用时,当对方企图摔倒你而发力的一瞬间,你即可擤气下沉,则对方很难摔动你,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千斤坠”功夫。
所谓增劲力。就是通过擤气,激发丹田之气,使之由肢体的发功点发出,从而增加发功点的打击力度,且可以透入对方体内,伤其内脏器官。所以,进攻类技法伴以擤气可以增加打击效果。
所谓壮筋骨。就是在擤气的瞬间,使身体的所有部位都充满真气,犹如充气的皮球,即可抗击打,又能反弹。当遇到对方进攻而无法躲避时,擤气可使外来劲力无法透入我之体内,从而增加了身体各部位的抗击打能力;又可利用擤气产生反弹之力,伤及对手,对手用力越大受伤越重。在练习靠山背、靠桩等身体拍打类功法时,伴以擤气,可避免内脏受伤,促进功力的增长。
所谓促六合。既是促进拳术六合要求的实现。拳术都讲六合,其中外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是对身体外形协调一致的要求。内三合中的“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是对人体内在因素和精神方面的要求,而“气与力合”则是沟通内外的关键环节。也就是说只有气与力合才能使内外相合,内外相合才能达到六合。八极拳在发力时伴以擤气,就是气与力合的具体途径,练八极拳如果擤气不得要领,或者不会擤气,都会导致内外不合,练一辈子也难以登堂入室。
二、练习擤气技术时容易出现的问题
擤气作为八极拳的一项基本技术,在习拳之初,就要同时练习擤气。而且它又是八极拳六合的关键,所以我们应该尽早地把它重视起来,但目前在擤气技术上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及时地加以解决。这些问题总结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没有擤气,二是机械模仿,三是要领不明,四是时间过长,五是气力不合。
没有擤气:其主要原因是对八极拳的了解肤浅,试想没有气与力合那有拳术六合,气与力不合也就失去了拳术的本质,你练的还是八极拳吗?有的人随老师习练八极拳多年,仍不会擤气,当问老师擤气技术时,老师说:“你还没练到时候,练早了会出偏差。”结果连随之习练八极拳几十年的弟子都不会擤气,练的都是“蔫巴拳”,真不知到他什么时候能教“擤气”?恐怕就连他自己也只是听说,根本没有练过吧?这实在是误人子弟。
机械模仿:是多数初学者易犯的毛病,原因主要是教练的问题,或保守思想严重而不愿细讲,或自己也不明所以,因而无法讲清。所以学生们只好机械模仿老师,老师“哼”学生就跟着“哼”,老师“哈”学生也跟着“哈”,更有甚者还把每个动作与“哼”、“哈”对号入座,这就是机械模仿的最明显特征。
要领不明:是指对擤气的原理不知所以,对练习的方法步骤不甚明了,不同情况时擤气的运用区别含混不清,因而产生偏差。有的只用鼻腔擤气,在发力较大时由于鼻腔狭窄而憋得满脸通红,致使气血上涌,不但造成鼻腔内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还会对脑血管及脑神经产生不良影响。有的要求舌舔上颚,这在发力较小只用鼻腔擤气时是对的,但当发力较大而需用口腔参与擤气时,则形成舌头阻碍气流喷出而参加擤气过程,影响了擤气的正常运行,久之形成错误,难以提高擤气的质量。
时间过长:是指擤气过程所用的时间明显拉长,这样非但不能起到擤气的应有作用,而且使体内真气泄出,弄巧成拙,事与愿违。就像泄了气的皮球,软弱无力,既不能增加劲力,更不能提高抗击打能力。
气力不合:前面所说的几种情况都会影响拳术的气与力合。但我在这里所说的气力不合主要是指擤气与发力不同步,不是超前就是滞后的现象。主要表现是有的先擤气后发力,有的先发力后擤气,还有的擤气时间长于发力时间等等。
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久而久之形成习惯,直接阻碍拳术技术水平的提高,影响对八极拳技术的正确理解,在应用时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产生副作用,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对待这些问题,及时更正错误做法,使自己的拳技水平顺利地向前发展。
三、怎样正确练习擤气技术
八极拳的擤气发声不同于其它拳种的发声,与练拳喊叫更是不可同日而语,它们之间在本质上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练习擤气时要明确以下几点。
1、要明确擤气的过程和要求
八极拳的擤气是在发力的瞬间快速排出体内浮气,从而使内气下贯,真气内存。擤气的关键是整个过程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要与发力同时产生,同时结束,不能有任何一方超前或滞后,这样才能达到气与力合的作用。
2、要弄清“哼哈”二气的实质
通常八极拳师们讲擤气时,都说有“哼哈”二气,有的还把它落实到具体动作上,哪些动作为“哼”,哪些动作用“哈”,却也直观,易懂易记。但笔者以为“哼哈”二气只是擤气的外在表像,不是擤气之本质所在,如果只在外部表像上去理解和指导练功,则难免会产生偏差。
“哼哈”二气之区别是由擤气的程度决定的,而擤气的程度又取决于发力,也就是擤气与发力在程度上应该是高度一致的。发力小或打暗劲时,擤气则轻微,这时排出浮气的数量也少,只用鼻腔即可完成,由于气流通过鼻腔所发出的声音与“哼”相近,拳家们取之谓“哼”。发力较大或放足劲时,擤气则重,这时排出浮气的数量也多,而鼻腔狭窄,显然不足以完成任务,这时就需要用口腔补充,甚至以口腔为主,以保证擤气过程的顺利完成,由于大部分高速气流由口腔通过,所发出的声音与“哈”相近,拳家们谓之“哈”。这就是“哼哈”二气的形成原因及实质所在。
因此,在习练擤气的过程中,何时用“哼”,何时用“哈”,是由发力的大小,擤气的轻重所决定的。假如我们只用一、二分劲练一套小架时,擤气只用鼻腔就足够了,那么所发出的声音都与“哼”相似,套用“哼哈”二气的说法就是用“哼”气练小架了;如果我们用七八分劲练小架,擤气以口腔为主,则所发出的声音又都与“哈”相似,又是用“哈”气练小架了;而练习时发力时轻时重,则“哼哈”二气又兼而有之了。
总之,我们掌握了以上的原则,就会很容易地处理好“哼哈”二气的关系,一切就会顺其自然,根本不需要把“哼哈”二气分别规定到每个动作和招数上。
3、练习擤气技术的注意事项
练习擤气最好是在有经验老拳师的指导下进行,这样入门快、容易掌握要领,不易出偏差。二是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由轻渐重。轻练时仔细体会要领,找准感觉,当感到已经符合要领要求后,再逐渐加重。三是擤气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但不能有意识地截断气流。四是擤气要与发力密切配合,首先要达到“同时产生,同时结束”的要求。五是在感到不适时要及时查找原因,及时调整,纠正错误,自己弄不清时要及时请教老师,以免形成不良习惯而难以纠正,甚至出现偏差,伤及身体,不但影响拳技水平的提高,甚至会留下无穷后患而追悔莫及。
虽然我不是八极拳高手,但我对它也很感兴趣,这是为你收集的资料,希望对你有些帮助.
拳歌
头要顶,颈要挺,身要直,胯要坐
动作干脆,发力刚猛
挨、帮、挤、靠无处不到
拳诀
拳似流星眼似电,腰如蛇形脚如钻;
闾尾中正神贯顶,刚柔圆活上下连;
体松内固神内敛,满身轻俐顶头悬;
阴阳虚实急变化,命意源泉在腰间。
练功要领
一练拙力如疯魔,二练软绵封、闭、拨,
三练寸接寸拿寸出入,四练自由架式懒龙卧,
五练心肝胆脾肾,六练筋骨皮肉合。
步法歌诀
意要身正直,十趾抓地牢,
两膝微下蹲,松胯易拧腰,
两肘配两膝,八方任逍遥。
发力要求
始于尾闾,发于项梗。
源泉于腰,发力于腰。
身法要求
意正身直,松肩气下,外方内圆,含胸拔顶,
抖胯合腰,手脚相合,气力贯通,三盘连进。
技击歌诀
上打云掠点提,中打挨戳挤靠,下打吃根埋根。
身不舍正门,脚不可空存,眼不及一目,拳不打定处。
贴身近发,三盘连击。
实战步型要求
弓不弓,马不马,丁不丁,八不八。
八极拳的“发力”技术
中国传统武术的每一个拳种,都有其独具特点的技术体系,从而形成各拳种之间在风格特点上的明显区别,其中发力技术是形成一个拳种极为重要的因素,是拳种的立身之本。练拳不懂劲无疑于盲人摸象,即使刻苦修炼也难窥拳术之堂奥。鉴于此,本讲拟从发力的角度去分析八极拳的劲力技术。
一、八极拳发力技术的原理
八极拳的发力以“刚猛暴烈,崩撼突击”“动如绷弓,发若炸雷”为特色,从而有别于其它拳种。其劲法主要有十字劲、沉坠劲、缠丝劲等,但各种劲力之间又不是孤立的,而是密切联系、互相兼容的整体。
1、八极拳发力技术的过程
拳谚云:“动如绷弓,发若炸雷”,这是对八极拳发力过程的形象说法。“动如绷弓”是蓄劲的过程,意思是身体像拉开的弓一样,蓄满劲力,然后把浑身所蓄之劲传递到肢体而释放出去。实际上用“身如弓,拳似箭”这种说法来形容八极拳的蓄劲发力过程则更加贴切。
“发若炸雷”则是描述八极拳发力瞬间的特征。其中包含两个方面的含意,一是发力要突然、猛烈,使人猝不及防,要有摧枯拉朽的气势;二是发力要以人体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辐射发出,任何方向都要有力的存在,就象炸弹在空中爆炸一样。
八极拳的发力虽然刚猛暴烈,但在练习和应用时都讲究“劲到头发”,也就是通常练武术讲的“寸劲”、“爆发力”,但八极拳所发出的是督透之劲,不是抖弹之劲。八极拳发力的全过程可分为前期动作的运动过程(发力的准备过程)和发力过程,发力动作的运动过程要放松,要达到松而不懈、快而不僵的要求,以便在节省体力、理顺筋脉的前提下快速完成动作过程,当动作运行到指定位置时,再突然发力。所以八极拳的发力过程要领总结起来就是:发力前的过程要放松、要快速,快速到位,到位发力。这既是练习时的要求,也是应用时的要领。
二、八极拳发力技术的特点及作用
通过对八极拳劲力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八极拳发力的特点和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劲整力猛、暴烈突然。由于八极拳的发力是整体发力,劲力是由人体内向外发出的,且各个部位高度协调,同时发动,充分激发了人体内的潜能,使之瞬间向外爆发出来,形成了八极拳劲力刚猛暴烈的特点。在实用时威力奇大,极具杀伤力,即使是最简单最基础的招式也极具实效性。
二是劲力浑圆、攻防兼备。我们前面已经讲到,八极拳的劲力是以人体为中心向四处辐射发出,其中既有显现的力,也有隐藏的力,可以说全身无处不藏力。有些方面看似无力,触之则有力,而且在各个方向都有力存在。对手无论在任何方向实施破解或偷袭,或者从几个不同方向同时进攻,都会遇到一股强大劲力的反弹,从而起到保护自己,伤害对手的作用。
三是刚柔相继、虚实相生。八极拳的劲力看似刚猛,而在蓄劲和劲力运行的过程中又要做到柔顺自然,快而不僵,柔而不懈,快速到位后突然发力。其过程的柔顺和发力的刚猛,充分体现了八极拳劲力刚柔相济的特点,柔顺的过程为发力的刚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提供了充分的保证。这种刚柔相济的劲力使得八极拳的招式在应用时能够虚实相生,每一招每一式皆可实可虚,不发力为虚,发力即为实,不到位为虚,到位后即变为实,因此可使人虚实难辩,真假难分。
四是以气促力、简捷实用。八极拳在发力时都伴以擤气,以使气力相合,内外合一。即使是最简单的招式,也蕴藏着极为巧妙的劲力,且可使内气直接用于实战,从而发出督透之劲。此劲后续极强,就向大海的波涛一样,连绵不断,一浪高过一浪,直透体内,伤及五脏六腑,使人无法抵抗。人在受到打击以后,外面没感到怎么样,而内脏却似翻江倒海般难以忍受,这也就是拳家们所说的“内伤”。
三、练习八极拳发力技术容易出现的问题
八极拳的发力对整体协调性要求很高,其细腻之处也很多,因此在练习时会遇到一些问题,出现一些错误,总结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要领不明,二是片面理解,三是急于发力,四是劲力不合。
要领不明是指对发力的要领无法正确理解,或者浅尝辄止,从而产生错误的判断。由于是认识上的错误,或者是由于老师的错误讲授,而形成了学生的错误观念,这种观念一旦形成是非常顽固的,别人的忠告是很难听进去的,所以最后练出来的就不是八极拳的劲力了,就象武术界人们常说的“练的是八极拳的架,不是八极拳的劲”。这种情况的解决办法就是克服自以为是的心态,虚心向有名望的老拳师请教,如果向连自己老师都非常尊敬的老拳师请教就更好了,请教时要真心诚意,人家才能真正告诉你,得到有经验老拳师的指导后,要细观察,从中悟出道理来。
片面理解是指对发力的要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抓住一点,不计其余。致使发力时在某一个侧面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其它方面则违背了拳意要领的要求。例如:大家都知道八极拳是取八方极远之意,但有的人在练习发力时只有一方极远,还有的每在发力时肢体放过了头,好像是达到了极远,但发力力点不明,整体不是爆炸劲,也失去了八极拳的真意。
急于发力是指虽然知道了正确的要领,但还没有落实到实际动作中去,在整体还没有和顺的情况下,急于在动作中发出劲力。一般人们都认为八极拳的劲力刚猛,总觉得不发力不足以体现八极拳的特点,从而急于发力,图一时之快,结果导致了劲力僵硬、不合等诸多不利因素的生成,阻碍了正确劲力的形成。虽然勤修苦练,功夫没少下,但还是事倍功半,进展缓慢,这就是“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克服的方法是不要急于发力,要在慢练中仔细体会要领,使要领自然地溶于动作中去,然后逐渐尝试发力,自然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劲力不合是指发力时达不到六合的要求,整体不协调,也就是老拳师讲的“打的不整”。所谓“整”就是整体发力,也就是合。劲力不合的主要表现一是擤气与发力不同步;二是跺脚与发力脱节;三是缺乏竖颈、顶顶之力;四是后手与前手劲力不等,后手向后偏斜等;五是缺乏沉坠劲,身体起伏不定,时高时低等等。克服这些毛病的方法最好是由老师一一纠正,也可以由功夫好的师兄代劳,习拳者关键是要用心领悟,认真改正,才能逐个克服毛病。
四、怎样练习八极拳的发力技术
练习八极拳的发力技术,首先要正确掌握要领,而最基本的要领就是八极拳对身体各部位的基本要求,即“含胸拔背、顶顶拔腰、沉肩坠肘、气贯丹田”。然后再仔细琢磨八极拳发力的原理及过程,这样边理论边实践,反复印证,自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要从“十字劲”入手。因为“十字劲”是八极拳劲力的主流,同时又包含了其它劲法,因此先把这个劲练好了就抓住了事物的本质。所谓“十字劲”是指前手向前打的劲力和后手向后拉的劲力构成了“十字”的一横;而沉肩、坠肘、跺脚、擤气即四肢百骸向下沉坠的劲,同顶顶、竖颈、拔腰形成向上的顶拔劲,构成了“十字”的一竖,因此我们叫它“十字劲”,也叫“十字顶拔劲”。
三是要选择能够充分体现八极拳劲力特点的动作来练习。这些动作主要就是撑锤、迎面掌和怀抱婴儿(马步顶肘),无论是站桩培植内力,还是试劲、放劲都从这几个动作入手,进行反复练习。每个动作要一招一式地练,力求准确,切记毛草,最后由练习数量的积累而达到质的变化。老拳师们讲:“怀抱婴儿不打到两万下,劲是出不来的”。而撑锤和迎面掌则应该“没遍数地练,越多越好,要学到老练到老。”练久了自会体验到其中奥妙无穷。
四是要循序渐进。练习时要先打暗劲体会要领在身体各方面的感觉,待感觉对了以后方可尝试发一点力,再随功力的增长而逐渐增加劲力,也就是“用暗劲把明劲逗出来”。但在具有一定功力后也切记少放足劲(即十分劲)。
五是八极拳练的是爆发力,也就是人们说的“寸劲”,他讲的是劲到头发,但发的是督透劲,不是抖弹劲。动作过程要柔顺自然,要充分放松,但要松而不懈,快速到位后,突然发力,发力时“象一垛泥撂到那”既要实又要稳,不能晃动、颤动。
劲力是拳术的灵魂,只有把劲力练好,才能为以后的拳术练习打下深厚的基础,才能把实用技法练好、用精,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随时发出整体浑圆力,才能在实战中发挥巨大威力。
八极拳的“跺脚”技术
八极拳的跺脚、擤气和发力,共同构成了八极拳劲力的三个基本要素,成为八极拳区别于其它拳种的基本特征,失去了这些基本要素,就失去了八极拳的本质。因此,基本要素奠定了整个拳术技艺的基础,是习拳者必须首先掌握的技术,它对拳术整体水平的提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八极拳的习练者和爱好者很多,但都普遍地存在基本技术不过关,甚至不入门的现象,从而导致虽苦修多年而难以登堂入室的结果。针对这种情况,从本讲开始将对八极拳的基本技术陆续进行分析讲解,希望能对八极拳爱好者有所帮助和启示,从中悟出八极拳的精华所在。
八极拳的“跺脚”也称“跺子”,是构成八极拳独特步法的主要因素,也是八极拳劲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跺脚有原地跺、上步跺、退步跺、双脚跺、单脚跺、碾跺等不同的演练形式,在练习时有轻、重、缓、急、明、暗的区别。
一、跺脚技术的作用。
跺脚技术的作用有四:一可助拳势,二可固根基,三可增功力,四可攻下盘。
所谓助拳势。一是通过跺脚技术的练习,使全身劲力协调和顺,从而有助于上肢、躯干等部位的发力,增加打击力度和效果。二是跺脚产生的山崩地裂的气势,可产生威慑敌胆的作用,在心理上给对方施加压力,使之产生畏惧感,起到先声夺人之效。
所谓固根基。是指发力产生的沉坠劲,通过跺脚直透地表,扎向地下,使人脚下生根,下盘稳固,也就是在瞬间迅速增加了脚与地面的摩擦力。
所谓增功力。即是经过长期的跺脚练习,可增加下肢的劲力,且可产生透力,武林中练功有蹬踹石滚之法,我们是蹬踹地球之法。
所谓攻下盘。是指跺脚是比较隐蔽的腿法,即可以踩踏对方之脚,踩中则可碎其脚趾脚骨,踩不中也可占据中门,乱对方之步法,所谓脚踏中门既是此理。同时又可吃住对方下盘,施展三盘连击的技法,使对方防不胜防,极具实效性。
二、练习跺脚技术易犯的错误。
练习跺脚技术易犯的错误主要有四:一是抬脚过高,二是落脚不实,三是力点不明,四是劲力不合。八极拳的跺脚与其它拳种的震脚不同,特别是与长拳的震脚有很大区别,其技法也非常细腻。
抬脚过高是由于习练者不求甚解,简单模仿,不明其理,在理解上产生偏差而造成的,他们总觉得高抬脚才能使上劲。拳谚云:“八极八极脚不离地。”八极拳的腿法要求高不过膝,步法则要求贴近地面而行,以保证下盘的稳固。
落脚不实也就是通常八极拳师所讲的放脚片,听起来啪啪直响,声音清脆,虽然有很好的表演效果,但由于劲力只停留在地表面,没有实用价值。正确的跺脚落地后,劲力直透地面,深入地下,声音沉闷、浑厚,听起来声音是从地下发出的,在室内练习时你会感到地面、墙壁都在颤动。
力点不明主要是指脚趾、脚掌、脚跟、脚掌外侧等部位用力不清,或产生错误的局部用力,从而造成脚跟、踝等部位损伤,影响练功效果及对正确方法的掌握。在练习跺脚时,应根据不同的动作需求和用途,而使着力点有所变化,但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证十趾抓地,决不允许脚跟先着地。
劲力不合是产生各种错误的根源,主要表现是单纯为了跺脚而跺脚,形成腿脚用力与整体劲力、擤气不协调,致使内气不能下贯,劲力无法下沉。有的人为了增加跺脚的劲力,身体先向上起再向下沉,反而弄巧成拙,把劲打散了。练习跺脚不得要领,即影响整体拳技水平的提高,还会造成损伤,轻者容易使足部受伤,严重者会震动大脑,引发脑血管病变。
三、怎样正确练习跺脚技术。
首先要选择适宜的练习场地。跺脚的练习最好选择在土质地面上进行,水泥地太硬易受伤,地板有弹性不易产生透劲、实劲,地毯太软总有使不上劲的感觉,久之也会影响技术水平的提高。
二是要循序渐进,由轻渐重,以轻为主。轻跺脚也就是所说的用暗劲,特别是初学者一定要注意不要轻易发力,要通过多练暗劲,使劲力和顺,周身协调,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再尝试发力,也就是老拳师们所说的“用暗劲把明劲逗出来”。即使已经具有一定功力以后,也要少打明劲,更要少放足劲(即十分劲),以免形成错误的动力定型,甚至受伤。错误的东西一旦形成并养成习惯,以后改起来就难了,即所谓“学拳容易改拳难”就是这个道理。
三是跺脚要与擤气相合。拳术的内外是否相合,主要是看气与力是否相合,气与力合是拳术六合的关键,跺脚本身也是一种发力,因此跺脚与擤气相合,也是完成跺脚技术的必备因素。跺脚与擤气相合的主要标志就是两者同时产生,同时完成,不能有超前和滞后的现象,更不能在跺脚时没有擤气。擤气的程度要与用力的轻重相一致,以便用内气的下贯来防止地面的反作用力损伤身体。
四是姿势要正确。跺脚时抬脚不可过高,下跺发力前脚应该尽量降低高度。腿的弯曲要适度,过直不利缓解地面的反作用力,过曲则易使跺脚与整体劲力脱节,从而产生局部用力、整体不合的现象,因而初练时拳架应略高一些为妥。
五是练习跺脚要与其它动作配合。练习时要遵循由简到繁的原则,可结合步法先练无上肢运动的跺脚动作,然后增加简单的上肢动作,逐渐应用到较复杂的动作中去,但不能操之过急,造成因上肢动作而影响跺脚的质量。
六是跺脚要与整体劲力相合。跺脚是整体发力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是十字劲中向下沉坠劲的一种反映,它不应该是腿脚局部用力的动作,而是整体发力时把腿脚催下去的,所以凡是有发力的动作必须有跺脚,跺脚劲力的大小直接受整体劲力的支配。
跺脚技术虽为八极拳的基本技术,但对整个拳术技艺的作用至关重要,其原理及作用绝非一篇文字所能概括,其深奥之处更非文字所能揭示,但习练者如能将此文内容理解透彻,在练习时细细体悟,并假以时日,跺脚技术自会日趋精纯,整体拳技水平更会有很大的提高。
八极拳的“擤气”技术
八极拳的擤气是构成八极拳劲力特征的基本要素,是八极拳独有的用气之法。俗话说:“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这是拳家们的经验之谈。我国的传统武术都强调内外兼修,对练气一直都非常重视,这也是中国传统武术与其它搏击术的主要区别。武术中的练气之法有很多,其表现形式也各不相同,但主要有内养和外用两大类,而擤气之法是最能应用于实战的气法。
一、擤气技术的作用
擤气是八极拳非常重要的基本技术,它的主要作用有四:一可稳下盘,二可增劲力,三可壮筋骨,四可促六合。
所谓稳下盘。就是通过擤气,促进内气下贯,也就是使丹田之气通过双腿注入双足,由涌泉穴向下发出,从而使下盘稳固。所谓“气沉则稳,气浮则飘”就是这个道理。在应用时,当对方企图摔倒你而发力的一瞬间,你即可擤气下沉,则对方很难摔动你,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千斤坠”功夫。
所谓增劲力。就是通过擤气,激发丹田之气,使之由肢体的发功点发出,从而增加发功点的打击力度,且可以透入对方体内,伤其内脏器官。所以,进攻类技法伴以擤气可以增加打击效果。
所谓壮筋骨。就是在擤气的瞬间,使身体的所有部位都充满真气,犹如充气的皮球,即可抗击打,又能反弹。当遇到对方进攻而无法躲避时,擤气可使外来劲力无法透入我之体内,从而增加了身体各部位的抗击打能力;又可利用擤气产生反弹之力,伤及对手,对手用力越大受伤越重。在练习靠山背、靠桩等身体拍打类功法时,伴以擤气,可避免内脏受伤,促进功力的增长。
所谓促六合。既是促进拳术六合要求的实现。拳术都讲六合,其中外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是对身体外形协调一致的要求。内三合中的“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是对人体内在因素和精神方面的要求,而“气与力合”则是沟通内外的关键环节。也就是说只有气与力合才能使内外相合,内外相合才能达到六合。八极拳在发力时伴以擤气,就是气与力合的具体途径,练八极拳如果擤气不得要领,或者不会擤气,都会导致内外不合,练一辈子也难以登堂入室。
二、练习擤气技术时容易出现的问题
擤气作为八极拳的一项基本技术,在习拳之初,就要同时练习擤气。而且它又是八极拳六合的关键,所以我们应该尽早地把它重视起来,但目前在擤气技术上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及时地加以解决。这些问题总结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没有擤气,二是机械模仿,三是要领不明,四是时间过长,五是气力不合。
没有擤气:其主要原因是对八极拳的了解肤浅,试想没有气与力合那有拳术六合,气与力不合也就失去了拳术的本质,你练的还是八极拳吗?有的人随老师习练八极拳多年,仍不会擤气,当问老师擤气技术时,老师说:“你还没练到时候,练早了会出偏差。”结果连随之习练八极拳几十年的弟子都不会擤气,练的都是“蔫巴拳”,真不知到他什么时候能教“擤气”?恐怕就连他自己也只是听说,根本没有练过吧?这实在是误人子弟。
机械模仿:是多数初学者易犯的毛病,原因主要是教练的问题,或保守思想严重而不愿细讲,或自己也不明所以,因而无法讲清。所以学生们只好机械模仿老师,老师“哼”学生就跟着“哼”,老师“哈”学生也跟着“哈”,更有甚者还把每个动作与“哼”、“哈”对号入座,这就是机械模仿的最明显特征。
要领不明:是指对擤气的原理不知所以,对练习的方法步骤不甚明了,不同情况时擤气的运用区别含混不清,因而产生偏差。有的只用鼻腔擤气,在发力较大时由于鼻腔狭窄而憋得满脸通红,致使气血上涌,不但造成鼻腔内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还会对脑血管及脑神经产生不良影响。有的要求舌舔上颚,这在发力较小只用鼻腔擤气时是对的,但当发力较大而需用口腔参与擤气时,则形成舌头阻碍气流喷出而参加擤气过程,影响了擤气的正常运行,久之形成错误,难以提高擤气的质量。
时间过长:是指擤气过程所用的时间明显拉长,这样非但不能起到擤气的应有作用,而且使体内真气泄出,弄巧成拙,事与愿违。就像泄了气的皮球,软弱无力,既不能增加劲力,更不能提高抗击打能力。
气力不合:前面所说的几种情况都会影响拳术的气与力合。但我在这里所说的气力不合主要是指擤气与发力不同步,不是超前就是滞后的现象。主要表现是有的先擤气后发力,有的先发力后擤气,还有的擤气时间长于发力时间等等。
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久而久之形成习惯,直接阻碍拳术技术水平的提高,影响对八极拳技术的正确理解,在应用时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产生副作用,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对待这些问题,及时更正错误做法,使自己的拳技水平顺利地向前发展。
三、怎样正确练习擤气技术
八极拳的擤气发声不同于其它拳种的发声,与练拳喊叫更是不可同日而语,它们之间在本质上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练习擤气时要明确以下几点。
1、要明确擤气的过程和要求
八极拳的擤气是在发力的瞬间快速排出体内浮气,从而使内气下贯,真气内存。擤气的关键是整个过程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要与发力同时产生,同时结束,不能有任何一方超前或滞后,这样才能达到气与力合的作用。
2、要弄清“哼哈”二气的实质
通常八极拳师们讲擤气时,都说有“哼哈”二气,有的还把它落实到具体动作上,哪些动作为“哼”,哪些动作用“哈”,却也直观,易懂易记。但笔者以为“哼哈”二气只是擤气的外在表像,不是擤气之本质所在,如果只在外部表像上去理解和指导练功,则难免会产生偏差。
“哼哈”二气之区别是由擤气的程度决定的,而擤气的程度又取决于发力,也就是擤气与发力在程度上应该是高度一致的。发力小或打暗劲时,擤气则轻微,这时排出浮气的数量也少,只用鼻腔即可完成,由于气流通过鼻腔所发出的声音与“哼”相近,拳家们取之谓“哼”。发力较大或放足劲时,擤气则重,这时排出浮气的数量也多,而鼻腔狭窄,显然不足以完成任务,这时就需要用口腔补充,甚至以口腔为主,以保证擤气过程的顺利完成,由于大部分高速气流由口腔通过,所发出的声音与“哈”相近,拳家们谓之“哈”。这就是“哼哈”二气的形成原因及实质所在。
因此,在习练擤气的过程中,何时用“哼”,何时用“哈”,是由发力的大小,擤气的轻重所决定的。假如我们只用一、二分劲练一套小架时,擤气只用鼻腔就足够了,那么所发出的声音都与“哼”相似,套用“哼哈”二气的说法就是用“哼”气练小架了;如果我们用七八分劲练小架,擤气以口腔为主,则所发出的声音又都与“哈”相似,又是用“哈”气练小架了;而练习时发力时轻时重,则“哼哈”二气又兼而有之了。
总之,我们掌握了以上的原则,就会很容易地处理好“哼哈”二气的关系,一切就会顺其自然,根本不需要把“哼哈”二气分别规定到每个动作和招数上。
3、练习擤气技术的注意事项
练习擤气最好是在有经验老拳师的指导下进行,这样入门快、容易掌握要领,不易出偏差。二是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由轻渐重。轻练时仔细体会要领,找准感觉,当感到已经符合要领要求后,再逐渐加重。三是擤气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但不能有意识地截断气流。四是擤气要与发力密切配合,首先要达到“同时产生,同时结束”的要求。五是在感到不适时要及时查找原因,及时调整,纠正错误,自己弄不清时要及时请教老师,以免形成不良习惯而难以纠正,甚至出现偏差,伤及身体,不但影响拳技水平的提高,甚至会留下无穷后患而追悔莫及。
虽然我不是八极拳高手,但我对它也很感兴趣,这是为你收集的资料,希望对你有些帮助.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35993.htm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