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回答
2013-07-23
展开全部
中国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他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经隋、唐、宋、元、明、清。根据史书记载,从隋朝大业元年(605)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正式废除,整整绵延存在了1300周年。
(一)积极影响�
1�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
实行科举制度一方面把分散的人事选拔全完全回收中央,另一方面又使政权的社会基础更为扩大,适应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以科举为“正途”而又以儒家学说为科举考试内容的做法把政权的世俗性与意识形态灌输自然地融合为一体,使中国封建社会大一统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增强了维护国家统一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更有利于传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发展。�
2�为封建国家行政机器注入了新的活力,提高了管理效能。�
自隋唐以来,历代有作为的将相辅臣几乎都是科举出身的“学而优则仕”者,如宋代的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明清的张居正、林则徐等等。在这些人才中,大多都意气风发,抱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伟大抱负。由此可以看到,科举考试制度为国家选拔了一批又一批较有才能的人士,尤其是将广大中下层出身贫寒人家的子弟充实到统治队伍中,它不仅提高了封建官员队伍的整体素质,而且还为封建统治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封建管理阶层的新陈代谢,为社会的繁荣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3�弥补了人才选拔制度的不足,改善了封建社会的吏治状况。�
科举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等传统人事选拔方式上的不足,彻底打破了官僚贵族世家依仗门荫资历对选官的垄断,通过实行公开报名、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在较大的社会范围中开辟了一条入仕途径,在社会上形成“公平、公正、合理”的观念。通过科举考试制度,封建国家官吏队伍中知识分子的比例大大提高,他们中许多人能以封建礼教约束自己,敢于抵制官场腐败现象,这在客观上促进了吏治状况的改善。唐宋明清各个朝代,凡国事隆盛、吏治比较清平的时期,都是科举考试制度与官吏队伍建设结合得比较好的时期。�
4�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
由于科举考试制度为广大学子提供了获取功名的机会,一方面大大激发了中下层阶级的进取精神,另一方面也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隋唐以后,随着时势的不断发展,科举制度和教育制度越来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科举考试的生源主要来自学校,而学校主要为培养应试士子而设立,学校教育的目的主要就是为统治阶级培养所需的人才。“为应科举而兴学重教”,在当时是有其积极作用的。如北宋时期就出现过三次大规模的兴学,即:公元1044年范仲淹普建州县学;公元1068-1085年王安石创立太学三舍法;公元1102-1106年蔡京增加太学名额,实行毕业授官。�
5�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据记载,早在唐中宗时期,日本建立了模仿唐代制度的考试选官制度。16世纪以后,我国的考试制度愈来愈受到世界的瞩目。孙中山先生在考察欧美各国考试制度后指出:“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胡适说:“我在国外的时候,时常感觉到,中国文化对于世界的一个伟大贡献,就是公开的客观的文官考试制度。没有一个国家的考试制度,能够像我们这样久远,严密与公开。”“反观西洋国家实行文官考试制度,至多不上二三百年,而且都是受了中国的影响的。”到1 9世纪中叶,中国的科举考试制度已为欧洲知识界普遍知晓,朝鲜和越南也曾长期实行过科举制。毋庸置疑,科举制度西传欧美并影响世界是中国对世界文明进程的一大贡献。�(二)消极影响�
科举制度在其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考试内容�
科举考试内容过分强调文学诗赋,而忽视了其他促进社会发展所需的各种文化知识,尤其是对自然科学知识的忽视,这对中国文化的畸形发展以及近代中国科学技术的落后,不能不产生消极的影响。�
2�考试形式�
科举考试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考试形式也日益走向僵化,因循守旧,漏洞百出,特别是明清以后实行的八股文制度,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士子们的实际能力,反而强化了人们投机取巧的考试心理,败坏了学风,腐蚀了心灵。�
3�科举制度的价值导向�
科举制度虽然达到了选贤任能的目的,但它也把人的思想束缚、禁锢于一定范式中,民主意识被无情地扼杀了。同时,科举制度强调“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贵族观念,引导人们轻视社会各行业,轻视生产实践,使知识分子严重脱离社会实际生活,造成中华民族在表面的文化繁荣下日益空洞衰弱的颓唐之势。
(一)积极影响�
1�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
实行科举制度一方面把分散的人事选拔全完全回收中央,另一方面又使政权的社会基础更为扩大,适应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以科举为“正途”而又以儒家学说为科举考试内容的做法把政权的世俗性与意识形态灌输自然地融合为一体,使中国封建社会大一统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增强了维护国家统一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更有利于传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发展。�
2�为封建国家行政机器注入了新的活力,提高了管理效能。�
自隋唐以来,历代有作为的将相辅臣几乎都是科举出身的“学而优则仕”者,如宋代的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明清的张居正、林则徐等等。在这些人才中,大多都意气风发,抱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伟大抱负。由此可以看到,科举考试制度为国家选拔了一批又一批较有才能的人士,尤其是将广大中下层出身贫寒人家的子弟充实到统治队伍中,它不仅提高了封建官员队伍的整体素质,而且还为封建统治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封建管理阶层的新陈代谢,为社会的繁荣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3�弥补了人才选拔制度的不足,改善了封建社会的吏治状况。�
科举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等传统人事选拔方式上的不足,彻底打破了官僚贵族世家依仗门荫资历对选官的垄断,通过实行公开报名、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在较大的社会范围中开辟了一条入仕途径,在社会上形成“公平、公正、合理”的观念。通过科举考试制度,封建国家官吏队伍中知识分子的比例大大提高,他们中许多人能以封建礼教约束自己,敢于抵制官场腐败现象,这在客观上促进了吏治状况的改善。唐宋明清各个朝代,凡国事隆盛、吏治比较清平的时期,都是科举考试制度与官吏队伍建设结合得比较好的时期。�
4�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
由于科举考试制度为广大学子提供了获取功名的机会,一方面大大激发了中下层阶级的进取精神,另一方面也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隋唐以后,随着时势的不断发展,科举制度和教育制度越来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科举考试的生源主要来自学校,而学校主要为培养应试士子而设立,学校教育的目的主要就是为统治阶级培养所需的人才。“为应科举而兴学重教”,在当时是有其积极作用的。如北宋时期就出现过三次大规模的兴学,即:公元1044年范仲淹普建州县学;公元1068-1085年王安石创立太学三舍法;公元1102-1106年蔡京增加太学名额,实行毕业授官。�
5�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据记载,早在唐中宗时期,日本建立了模仿唐代制度的考试选官制度。16世纪以后,我国的考试制度愈来愈受到世界的瞩目。孙中山先生在考察欧美各国考试制度后指出:“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胡适说:“我在国外的时候,时常感觉到,中国文化对于世界的一个伟大贡献,就是公开的客观的文官考试制度。没有一个国家的考试制度,能够像我们这样久远,严密与公开。”“反观西洋国家实行文官考试制度,至多不上二三百年,而且都是受了中国的影响的。”到1 9世纪中叶,中国的科举考试制度已为欧洲知识界普遍知晓,朝鲜和越南也曾长期实行过科举制。毋庸置疑,科举制度西传欧美并影响世界是中国对世界文明进程的一大贡献。�(二)消极影响�
科举制度在其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考试内容�
科举考试内容过分强调文学诗赋,而忽视了其他促进社会发展所需的各种文化知识,尤其是对自然科学知识的忽视,这对中国文化的畸形发展以及近代中国科学技术的落后,不能不产生消极的影响。�
2�考试形式�
科举考试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考试形式也日益走向僵化,因循守旧,漏洞百出,特别是明清以后实行的八股文制度,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士子们的实际能力,反而强化了人们投机取巧的考试心理,败坏了学风,腐蚀了心灵。�
3�科举制度的价值导向�
科举制度虽然达到了选贤任能的目的,但它也把人的思想束缚、禁锢于一定范式中,民主意识被无情地扼杀了。同时,科举制度强调“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贵族观念,引导人们轻视社会各行业,轻视生产实践,使知识分子严重脱离社会实际生活,造成中华民族在表面的文化繁荣下日益空洞衰弱的颓唐之势。
2013-07-23
展开全部
科举原来目的是为政府从民间提拔人才,打破贵族世袭的现象,以整顿吏制。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材制度,科举考试无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最初东亚日本、韩国、越南均有效法中国举行科举,越南科举的废除还要在中国之后。十六至十七世纪,欧洲传教士在中国看见科举取士制度,在他们的游记中把它介绍到欧洲。十八世纪时启蒙运动,不少英法思想家都推崇中国这种公平和公正的制度。英国在十九世纪中至末期建立的公务员叙用方法,规定政府文官通过定期的公开考试招取,渐渐形成后来为欧美各国彷效的文官制度。英国文官制所取的考试原则与方式与中国科举十分相似,很大程度是吸纳了科举的优点。故此有人称科举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今天的考试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仍是科举制度的延续。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7-23
展开全部
毒害了一大批青年。。。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