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个回答
展开全部
我是海师2019应届毕业生,今年六月份就离校,在这里学习和生活了四年,也是深有感触,时至今日我都十分的后悔当初的选择。我的校区位于桂林洋,这里地处郊区,确切的来说是比郊区还偏僻的地方,在这里我们亲切的称之它为羊村。这里离市区远,周围都是一些小村,绿树环绕使得村落不容易发现,十分的不安全。平时晚上是不能在外面逗留的。除此之外交通不便利,只有两路车坐到市区,车程要一个小时,由于学校周围还有两所高校,每到周末是人满为患,坐车十分拥挤。从市里坐回学校的班车要赶在九点之前,不然就来不及,想想海南海口炎炎烈日,你只能白天活动。心里是十分憋屈,有人说可以打的,但车费要70以上,这样你去一趟市里的花销要很高,生活费去几趟市里就所剩无几了。所以这里的学生大部分都选择呆在学校,学校周围没什么娱乐设施,只有一条美食街你可以品尝。再说说学校里面,校区是新建的,地方还没有完全开发,可活动的区域是较少,正应如此所以哪哪都是撒狗粮现场。学校的消费也是不便宜,生活开支较大。其它的教学楼、宿舍的条件可以,有独立卫生间、空调、热水等。整个学校用一个不恰当的词来形容就是平淡,没有突出有设计感的建筑和景观布局。学校氛围是一般般,风云人物是不存在的,吸引你的娱乐活动是少之又少。平时呆在学校你真的只能呆在寝室,要么在操场跑步,或者就在教学楼学习,在不然就是在吃的路上。这里唯一的好就是空气很清新,天空很蓝很美。有人疑问应该还有绵软的沙滩,在这确切的告诉你没有,放眼能看海的景象是不存在的,想看去隔壁-三亚。这里不是一个好的学习和开阔眼界的地方,如果选择就业可以考虑这里,发展前景广阔,竞争压力小。要考大学的小伙们,努力奋斗吧,愿你们都能心想事成。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海南师范大学前身为建于1705年的琼台书院,1949年秋正式创建“国立海南师范学院”(国民政府完全迁台前设立的最后一所国立院校) ;2007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海南师范大学;2009年海南省政府将学校列为省重点大学进行建设;201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15年被列为教育部、海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海南师范大学在海南是以第一批次录取,在外省一般是以本科二批批次录取。
海师本科生分布在南校区和桂林洋校区。南校区是在海口市区,比较破旧校区也比较小,不过有图书馆和游泳池。大部分专业课基本都是在田家炳上课,生科、物电、数统、音乐、体育专业有独立教学楼,不过也要在田家炳上一些公共课。
桂林洋校区在郊区大学城,进城要坐半小时公交,不过校区基本设施也都有,就是娱乐设施比较少。附近高校还有琼台师范学院,海经院,海经贸。桂林洋是学校新建的校区,以后南校部分学院也会陆续搬往桂林洋,桂林洋校区没有图书馆游泳池,不过校区还不错,建筑也是新建的,女生住宿条件也比较好。桂林洋校区做为一片在乱坟岗上建起来的校区,流传着许多鬼故事,比如七栋楼前的台阶,比如美术楼前的湖……
第一学期结束后跨校区转专业的同学还是有很多的。总体来说南校学院基本都会逐渐搬至桂林洋的,不过学校分五期建设新校区,目前还处于第二阶段。
两个校区治安情况还是不错的,一些小偷小摸的情况每个地方都有,个人做好防范就行,人身安全问题在当下社会还是有一定保障的。
学习环境
桂林洋的学习环境是要比南校区好的,当然这只是我个人觉得。
因为桂林洋低处郊区,很偏僻,想要去市区的话就要坐1个小时的车,所以大多数人都懒得出门。因为来回两个小时的车程太累了,而且也很烦。再加上桂林洋也没有什么娱乐设施,所以大家平常没事的时候顶多就是喝喝茶、聊聊天、打打扑克之类的,要不就只能在宿舍上网,所以大家没事的时候去上自习的也比较多,更不用提那些立志考研的人了,所以感觉桂林洋的学习环境是蛮好的。
学风的话一般吧,不算太好,也不算太坏。
其实,大学是靠自己的自制力的,和环境的影响没有多大关系,我觉得自己克制住自己,努力学习,总会有好结果的。
宿舍环境
24小时不断网不断电,南校区男生及部分女生是住在学校对面的金鹏公寓,部分女生住在校内四合院,建筑老旧,环境较差,存在八人间或六人间,相对来讲,金鹏公寓的住宿环境还是不错的。
桂林洋校区的宿舍除了招待所的宿舍之外,其余的全部都是四人间;
宿舍环境基本是这样的:
①、四人间/八人间/六人间
②、上床下桌,桌子是桌柜一体的,桌子上可以放电脑、书本;柜子是放衣服的。
③、每个宿舍一个阳台、阳台用来晾衣服,阳台上有水龙头。
④、每个宿舍配备一个卫生间,卫生间没有马桶。
⑤、卫生间也当浴室使用,是淋浴,冬天的时候有热水,夏天没有。
⑥、宿舍没有空调,只在天花板上吊着一个风扇,风力不是很大,躺在床上基本吹不到风,所以需要自己买小风扇,睡觉的时候放在床上吹,你也可以买吊扇,宿舍不可以自己装空调。
海师本科生分布在南校区和桂林洋校区。南校区是在海口市区,比较破旧校区也比较小,不过有图书馆和游泳池。大部分专业课基本都是在田家炳上课,生科、物电、数统、音乐、体育专业有独立教学楼,不过也要在田家炳上一些公共课。
桂林洋校区在郊区大学城,进城要坐半小时公交,不过校区基本设施也都有,就是娱乐设施比较少。附近高校还有琼台师范学院,海经院,海经贸。桂林洋是学校新建的校区,以后南校部分学院也会陆续搬往桂林洋,桂林洋校区没有图书馆游泳池,不过校区还不错,建筑也是新建的,女生住宿条件也比较好。桂林洋校区做为一片在乱坟岗上建起来的校区,流传着许多鬼故事,比如七栋楼前的台阶,比如美术楼前的湖……
第一学期结束后跨校区转专业的同学还是有很多的。总体来说南校学院基本都会逐渐搬至桂林洋的,不过学校分五期建设新校区,目前还处于第二阶段。
两个校区治安情况还是不错的,一些小偷小摸的情况每个地方都有,个人做好防范就行,人身安全问题在当下社会还是有一定保障的。
学习环境
桂林洋的学习环境是要比南校区好的,当然这只是我个人觉得。
因为桂林洋低处郊区,很偏僻,想要去市区的话就要坐1个小时的车,所以大多数人都懒得出门。因为来回两个小时的车程太累了,而且也很烦。再加上桂林洋也没有什么娱乐设施,所以大家平常没事的时候顶多就是喝喝茶、聊聊天、打打扑克之类的,要不就只能在宿舍上网,所以大家没事的时候去上自习的也比较多,更不用提那些立志考研的人了,所以感觉桂林洋的学习环境是蛮好的。
学风的话一般吧,不算太好,也不算太坏。
其实,大学是靠自己的自制力的,和环境的影响没有多大关系,我觉得自己克制住自己,努力学习,总会有好结果的。
宿舍环境
24小时不断网不断电,南校区男生及部分女生是住在学校对面的金鹏公寓,部分女生住在校内四合院,建筑老旧,环境较差,存在八人间或六人间,相对来讲,金鹏公寓的住宿环境还是不错的。
桂林洋校区的宿舍除了招待所的宿舍之外,其余的全部都是四人间;
宿舍环境基本是这样的:
①、四人间/八人间/六人间
②、上床下桌,桌子是桌柜一体的,桌子上可以放电脑、书本;柜子是放衣服的。
③、每个宿舍一个阳台、阳台用来晾衣服,阳台上有水龙头。
④、每个宿舍配备一个卫生间,卫生间没有马桶。
⑤、卫生间也当浴室使用,是淋浴,冬天的时候有热水,夏天没有。
⑥、宿舍没有空调,只在天花板上吊着一个风扇,风力不是很大,躺在床上基本吹不到风,所以需要自己买小风扇,睡觉的时候放在床上吹,你也可以买吊扇,宿舍不可以自己装空调。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我是17年才毕业的。现在考研,考了两年,考上了国内一所985。
考研的人还是挺多的,特别是一些文学,文科类的专业,氛围要好得多,像我们计算机的话就。。。不是很多人考研了,氛围不是很好。
学校分新校区和老校区。
老校区住宿条件不如新校区好。但是老校区旁边有玩的,因为在市区嘛。
现在新校区新建了很多宿舍楼,都是新的,一个房间四个人。
而且今年还装了空调。
新校区一直在建,其实很大的,只是还没建好。
新老校区互相有直达的公交车,从新校区去市区的话有两辆公交车,其实还是不是很方便,一到周末挤满了,到火车站要转车,到机场也要换公交车,稍微不方便。
新校区里面外面都有一些卖吃的东西,晚上有夜市。
考研的人还是挺多的,特别是一些文学,文科类的专业,氛围要好得多,像我们计算机的话就。。。不是很多人考研了,氛围不是很好。
学校分新校区和老校区。
老校区住宿条件不如新校区好。但是老校区旁边有玩的,因为在市区嘛。
现在新校区新建了很多宿舍楼,都是新的,一个房间四个人。
而且今年还装了空调。
新校区一直在建,其实很大的,只是还没建好。
新老校区互相有直达的公交车,从新校区去市区的话有两辆公交车,其实还是不是很方便,一到周末挤满了,到火车站要转车,到机场也要换公交车,稍微不方便。
新校区里面外面都有一些卖吃的东西,晚上有夜市。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一般,公办二本大学,但在海南省还是不错的;海南师范大学(英文简称:HNNU)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的多科性省属重点师范大学,坐落在美丽的滨海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海口市。学校的前身是创办于1949年秋的国立海南师范学院。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海南师范大学位于美丽的滨海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海口市,现有龙昆南、桂林洋两个校区,占地面积约3100亩,是省部共建高校、海南省重点大学,是中宣部批准的首批部校共建新闻学院高校,是优秀师资、高级专门人才重要培养基地,被誉为“琼岛名校,教师摇篮”。
办学历史悠久。1949年秋正式创建国立海南师范学院,是海南第一所公办高校。学校前身可以追溯到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的琼台书院。1952年在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中更名为海南师范专科学校。1986年恢复海南师范学院建制。1999年与海南教育学院合并,成立新的海南师范学院。2007年更名为海南师范大学。69年来,学校牢记师范大学的责任与使命,已为社会培养了各类人才17万人。
培养体系完善。现有21个学院(其中本科教学学院19个),62个本科专业,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师范与非师范性专业协调发展、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存的发展局面。面向全国31个省(市、区)招生,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7811人,全日制研究生806人,留学生449人。
师资力量较强。现有专任教师848人,其中教授218人,副教授314人。在教师队伍中,柔性引进院士3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5人,中央直接联系专家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3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师德标兵1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全国劳动模范1人,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培育团队1个;海南省杰出人才6人、领军和拔尖人才54人,海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18人,海南省“百人专项”人选6人,海南省“515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入选者8人、第二三层次入选者68人,海南省教学名师11人,省级教学团队10个。
教改卓有成效。学校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积极推进“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教育教学综合改革。近年来,获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国家级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1个。获国家普通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这是近十年来海南省本科高校获得的唯一国家级高等教育类教学成果奖和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学生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就业率均保持在92%以上,荣获2016-2017年度海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评估A等级称号,是唯一获此殊荣的公办本科院校。
科研水平较高。近三年,共获国家级科研项目90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9项;获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4项;获海南省科技计划项目、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等省级项目277项;获省教育厅课题112项。共发表学术论文2679篇,其中SCI、EI、CSSCI等收录论文732篇;获省部级奖励44项,其中一等奖12项。
服务地方扎实。学校以服务基础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自2007年来,积极响应海南省委省政府号召,开展“双五百师范生与在职教师置换顶岗支教培训”活动,助力海南基础教育发展,曾受到时任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的肯定性批示。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自建园以来,已办理工商注册手续入孵企业190家,其中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师生创办企业101家;入驻研究机构、企业研发中心33家;已培育高企5家;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的企业50家,帮助入园企业转化技术成果27项,申请知识产权共91项;培训创新创业人才累计18000多人次;发现并筛选种子基金扶持创业项46个;帮助园区企业获得投融资5428多万元;2018年企业总产值预计达3.5亿元。
开放办学有力。发挥“一带一路”战略桥头堡的区位优势,以九种语言向全球发行《筑梦·一带一路》,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学校建有海南唯一的来琼留学生预科学院,与北京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与海口市等地方政府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美国新墨西哥大学等54所大学和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电影电视大学合作举办广播电视编导本科教育项目,与台湾屏东大学等10所大学开展了学生互换、学分互认项目合作,与马来西亚世纪大学共建孔子学院。学校还充分利用国家汉办东南亚汉语推广师资培训基地、国务院侨务办华文教育基地、教育部菲律宾研究中心“三块牌子”积极扩大海外交流。
办学历史悠久。1949年秋正式创建国立海南师范学院,是海南第一所公办高校。学校前身可以追溯到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的琼台书院。1952年在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中更名为海南师范专科学校。1986年恢复海南师范学院建制。1999年与海南教育学院合并,成立新的海南师范学院。2007年更名为海南师范大学。69年来,学校牢记师范大学的责任与使命,已为社会培养了各类人才17万人。
培养体系完善。现有21个学院(其中本科教学学院19个),62个本科专业,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师范与非师范性专业协调发展、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存的发展局面。面向全国31个省(市、区)招生,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7811人,全日制研究生806人,留学生449人。
师资力量较强。现有专任教师848人,其中教授218人,副教授314人。在教师队伍中,柔性引进院士3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5人,中央直接联系专家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3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师德标兵1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全国劳动模范1人,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培育团队1个;海南省杰出人才6人、领军和拔尖人才54人,海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18人,海南省“百人专项”人选6人,海南省“515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入选者8人、第二三层次入选者68人,海南省教学名师11人,省级教学团队10个。
教改卓有成效。学校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积极推进“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教育教学综合改革。近年来,获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国家级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1个。获国家普通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这是近十年来海南省本科高校获得的唯一国家级高等教育类教学成果奖和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学生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就业率均保持在92%以上,荣获2016-2017年度海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评估A等级称号,是唯一获此殊荣的公办本科院校。
科研水平较高。近三年,共获国家级科研项目90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9项;获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4项;获海南省科技计划项目、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等省级项目277项;获省教育厅课题112项。共发表学术论文2679篇,其中SCI、EI、CSSCI等收录论文732篇;获省部级奖励44项,其中一等奖12项。
服务地方扎实。学校以服务基础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自2007年来,积极响应海南省委省政府号召,开展“双五百师范生与在职教师置换顶岗支教培训”活动,助力海南基础教育发展,曾受到时任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的肯定性批示。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自建园以来,已办理工商注册手续入孵企业190家,其中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师生创办企业101家;入驻研究机构、企业研发中心33家;已培育高企5家;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的企业50家,帮助入园企业转化技术成果27项,申请知识产权共91项;培训创新创业人才累计18000多人次;发现并筛选种子基金扶持创业项46个;帮助园区企业获得投融资5428多万元;2018年企业总产值预计达3.5亿元。
开放办学有力。发挥“一带一路”战略桥头堡的区位优势,以九种语言向全球发行《筑梦·一带一路》,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学校建有海南唯一的来琼留学生预科学院,与北京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与海口市等地方政府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美国新墨西哥大学等54所大学和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电影电视大学合作举办广播电视编导本科教育项目,与台湾屏东大学等10所大学开展了学生互换、学分互认项目合作,与马来西亚世纪大学共建孔子学院。学校还充分利用国家汉办东南亚汉语推广师资培训基地、国务院侨务办华文教育基地、教育部菲律宾研究中心“三块牌子”积极扩大海外交流。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