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政与教育事业发展的关系
1个回答
2013-07-24
展开全部
一般没有什么绝对的关系。好比欧美很多国家是免费的。有这方面的因素,还有像教师队伍素质问题,中国教育体制问题等.财政分配在教育事业发展中的调控作用,取决于财政对教育事业的分配政策、分配体制、分配办法和分配结构,其作用发挥得充分与否,对于贯彻执行正确的教育方针,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其它教育资金的筹集与分配具有重大影响和作用。就目前财政分配对教育事业发展的作用
教育经费和财政教育经费的不断增加,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截至2007年底,我国“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99%,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义务教育迈入了全面普及的历史新阶段,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初步成果;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2006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9.2%,比2002年提高16.4个百分点;2007年,高等教育招生规模达到565万人,普通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超过270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3%,高等教育规模超过俄罗斯、印度、美国,位列世界第一。财政教育体制数次变迁在关注财政教育投入不断增长的同时,更应注意到增长背后的实质是财政教育投入体制和机制的调整与完善。30年来,我国财政教育体制发生了数次大的改革与制度变迁,有因经济体制与教育管理体制变化做出的适应性改革,也有随着我国财力增长和财政体制改革做出的主动性改革。经过十几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从高度集中的财政教育体制逐步转变为中央政府宏观调控、中央与地方政府分别管理、分别负担的体制;从单一政府教育投入向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的、多渠道教育经费筹措体制和机制转变;从供给式和福利型财政到实施非义务教育成本分担和补偿转变等,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
教育经费和财政教育经费的不断增加,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截至2007年底,我国“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99%,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义务教育迈入了全面普及的历史新阶段,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初步成果;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2006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9.2%,比2002年提高16.4个百分点;2007年,高等教育招生规模达到565万人,普通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超过270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3%,高等教育规模超过俄罗斯、印度、美国,位列世界第一。财政教育体制数次变迁在关注财政教育投入不断增长的同时,更应注意到增长背后的实质是财政教育投入体制和机制的调整与完善。30年来,我国财政教育体制发生了数次大的改革与制度变迁,有因经济体制与教育管理体制变化做出的适应性改革,也有随着我国财力增长和财政体制改革做出的主动性改革。经过十几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从高度集中的财政教育体制逐步转变为中央政府宏观调控、中央与地方政府分别管理、分别负担的体制;从单一政府教育投入向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的、多渠道教育经费筹措体制和机制转变;从供给式和福利型财政到实施非义务教育成本分担和补偿转变等,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