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为何多次征伐高丽?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3-07-24
展开全部
最近,在古高丽(korea)领土上建立起来的某小国,企图染指我白头山,扬言不给白头山,就和台湾加强联系,阻挠中国统一大业。

呵呵,这番言论竟如此熟悉,不由让李明明想起2对父子皇帝征伐高丽的历史往事。 征伐高丽,2个朝代2对父子皇帝都做过,先是隋朝隋文帝1征,接着是隋炀帝3征,再接着唐朝唐太宗3征,再到唐高宗3征,历经七十余年,前仆后继,屡败屡战。2个中华王朝4个皇帝,为征高丽,为何如此大动干戈,坚持不懈?为何耗费无数财富,牺牲无数将士也在所不惜?难道真的是中华王朝皇帝为追求个人功业,耀武扬威吗?真正原因是什么? 其实,无论隋政府还是唐政府,或更早的北魏政府,最终目标都想以中原为根据地,实现全国统一。而作为中原王朝属国、处于半独立状态的高丽为不被中原王朝政府所重新收归、统一,总是千方百计地阻碍中原的统一全国大业。这就是中华王朝前仆后继、坚持不懈征伐高丽的根本原因:高丽竟然一直是阻碍、阻挠中华统一的反动力量。 高丽所据辽东之地,向来属于中华王朝所有,随着高丽的不断发展壮大,再加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大分裂、大动乱,高丽便逐渐脱离了中原王朝之控制,成为一个半独立的小王国。为维持其脱离中华王朝的半独立现状,通过外交等种种手段阻碍中原统一,可谓历代高丽王的“基本国策”。在中原处于南北朝对峙的分裂时期,因为北方力量强于南方,统一全中国的条件也优于南方,高丽为阻挠北朝南下,不断遣使南朝进行笼络,和南朝各政权对北朝形成包围之势。 阅读这时期的史书很有意思,历代高丽王父子相继,从高琏到高云到高安到高延到高成,对南朝各政权的笼络始终如一,可谓费尽心机,千方百计。主要有四种形式,一是“累遣使”,不停地派遣使者周游南朝交通消息;二是“贡献不绝”,不停地贡献财物给南朝各君主加深感情;三是军事干涉中原,如公元436年,宋文帝欲侵魏,高丽王高琏资助军马八百匹(再后来,甚至直接军事进攻,如公元598年,高丽王率军骚扰辽西地区);四是南朝政权不断地对高丽王加封官爵。虽然南朝政权不断改朝换代,虽然高丽君主不断变换,但由于共同的利益,彼此一直保持着紧密联系。高丽心里明白,南朝政权存在一天,其受北朝中原政府的威胁就相对减少一天;而南朝各政权也对高丽王许以加封官爵来讨其欢心,使之成为牵制北朝政权南下的重要力量。 同时,高丽为谋自存,也和北朝时有敷衍。史***载,北魏孝文帝时,高丽王高琏“贡献倍前”,“时光州于海中得琏遣诣齐使余奴等”,当北魏从海上截获高丽使南齐的使者时,孝文帝对高琏左右兼顾、两头通吃的做法非常愤怒,诏责高琏“越境外乡,交通篡贼,岂同落臣守节之义? ”。可见,高丽对北魏只是应付而己,真正联系密切的是南朝。 但是,历史车轮当然不能按照高丽人所设想的那样来旋转。高丽虽煞费苦心以阻挡中原统一,但中原的统一乃至全中国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公元5***,隋灭陈统一南北后,高丽非常恐慌,“高丽王汤闻陈亡,大俱,治兵积谷,为拒守之策”,这种敌对态度使隋文帝大怒,斥责高汤“虽称藩附,诚节未尽”。到唐贞观14年,唐军平定高昌,高丽又是一阵恐慌,赶紧遣“其太子桓权来朝”以试探虚实。高丽人比谁都清楚,中华统一、强盛之日,就是他们企图长久维持半独立美梦破灭之时。 对于胆敢阻挠中华统一的敌人,中华儿女向来有血拼到底的决心和能力。隋文帝父子4次征伐,唐太宗父子6次征伐,历经隋、唐两朝,凡70余年,征10次,到唐高宗时终于取得胜利。公元668年9月,唐将李角率兵,“高丽悉平”,俘虏高丽贵族“以归京师”,并“分高丽五部、百七十六城、六十九万余户,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百县,置安东都护府地平壤以统之”。第二年5月,“移高丽户二万八千二百,车一千八十乘,牛三千三百头,马二千九百匹,驼六十头,将入内地,莱、营二州般次发遣,量配于江、淮以南及山南、并、凉以西诸州空闲处安置”。至此,这个原本属于中华、半独立后又企图阻挠中华统一的蕞尔小国最终被重新收归中华版图,数以万计高丽人被发配边疆垦荒。 历史总是有可借鉴的一面。今天,中华尚未统一,环顾四周,企图阻碍、阻挠、阻止我统一的反动力量何其之多?古往今来,总有某些人,害怕我中华统一,总有某些国家,害怕我中华强盛。历史早以铁的事实告诉世人,这些人,这些国家,无一例外地必将被历史的滚滚车轮彻底碾得粉碎。只不过,有些人,有些国家,对于历史遗忘得太快罢了
匿名用户
2013-07-24
展开全部
希望对你有帮助:在公元607年,也就是隋炀帝即位的第三年,他巡游到东 突 厥,在启 民可 汗的大帐碰巧遇上高 句丽使者。开始认识到高句丽是中原潜 在的边患。炀帝想让高句丽 王高元 到隋朝来,结果高句丽王 慑 于军威不敢答应,于是出兵高句丽。   在公元612年,经过准备的第一次征伐高句丽正式开始,因为长途征战,士兵士气很低。在作战的路上有的将很重的粮食都扔掉了,等到后来缺少粮食时无法再坚持作战,只好退兵。半路上又遇到了高句丽军队的伏击,结果大败而归。据传三十万人的队伍,最后仅有二三千人返回。第一次征伐失败。   第二年,隋炀帝又一次出兵,就在辽东城准备攻破的时候,礼部尚书杨玄感反 叛,洛阳被重兵围攻。隋炀帝听到消息,赶忙退兵救援洛阳。军事物资、营帐灯物都丢弃在了前线上。第二次被迫撤兵。这时天下将乱,王朝已经显露出败亡之兆。但隋炀帝不管这些,在613年,又发动了第三次对高句丽的战争。这次在平壤附近,隋朝的水军打败了高句丽军队,高句丽王高元大惧遣使投降,隋炀帝遂班师回朝。头三次大举进攻高句丽,旨在平定边陲,完成统一大业。但战事耗费颇大,激起人民的反抗,间接导致隋朝的灭亡。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