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谷氏祖先是谁
谷姓在中国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谷姓源出有三:
一、以国为姓,战国时期齐国的公子尾孙被封于夹谷,他的后代于是以国为姓,称为谷氏。
二、出自嬴姓,伯益之后,与赵、秦同一个源流。据《谷朗碑》所载,他们都是黄帝的后裔伯益,传至舜的时候,被赐姓为嬴。嬴氏的后代有叫非子(号秦嬴,为秦国之始封之祖),被周王封于秦谷(今甘肃省天水西南,一说在今陕西省泾阳西北)[b],后代开始以谷为氏。
三、出自他族或他族改姓而来:
1、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的时候,代北复姓有谷会氏,为鲜卑族,进入中原后改为单姓谷;
2、据《唐书》所载,唐代有“九经书库”之称的谷那律,复姓谷那,本来是东夷人,后来他的后代都改姓单姓谷。
3、今彝、土家、满、蒙古、回、锡伯、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伯益。一作伯翳、大费。颛顼玄孙,父亲为皋陶,系夏朝东夷族首领。长于畜牧、狩猎。舜时被任为虞(掌管山泽之官)。后又助禹治水,立下大功,因功赐姓嬴。后被选为禹的继位人。禹死后,在夺权斗争中,被启攻杀。
西周时,其裔孙非子善于养马,被周孝王封于秦地(今甘肃省清水东北),因非子最先住的地方叫秦谷,所以他的子孙中,有一支就以地为氏,称谷姓。并尊伯益为其得姓始祖。
扩展资料:
名人:
1、谷应泰 :清朝官员,史学家,直隶丰润(今河北丰润)人。他主持编写了《明史记事本末》一书,记载了从朱元璋起兵至明亡的史事,共80个专题,对研究明史有较大的史料价值。
2、谷超豪:中国数学家
3、谷书堂:中国著名经济学家,1979年12月,由谷书堂主编的《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正式出版,成为中国大陆北方各高校通用的经济学教科书,被称为“北方本”,
该书突破了苏联教科书的框架、吸取当时理论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历经多次修订,在中国经济学科教育领域具有较高影响力。
4、谷正纲:中华民国政治人物
5、谷正伦:中国国民革命军将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谷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谷应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谷超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谷书堂
2019-07-23
1、出自地名,出自古代谷梁城(今河北安平、安国等县),其居民有一些以“谷梁”为氏,进入春秋时期后,分化为单字氏“谷”氏和“梁”氏,这属于当时比较盛行的以居地名称为氏。
谷梁氏的代表人物为谷梁赤,战国时期鲁国人,为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子夏(卜商)的弟子,他撰著有著名史书《谷梁春秋》,今称《春秋谷梁传》,简称《谷梁传》,是一部对《春秋》的注解。传说,孔子的弟子子夏将对《春秋》的解释口头传给谷梁赤,谷梁赤将其记录下来,编纂成书,即《谷梁春秋》。
2、出自西周时期的晋国(姬姓),据《鼠璞》所载,古代有郤姓,是晋国始君唐叔虞的后代,后来他的后裔去掉边旁改为谷氏。
3、出自春秋时期的秦国。根据《通志•氏族略》和《谷郎碑》等记载,秦国的始君非子(嬴姓赵氏)因为替周孝王养马有功,被封到秦亭(也叫秦谷)建立附庸秦国。非子的庶系后裔中的一支即以“谷”为氏,这是以居地名为氏的做法。
4、出自战国时期的齐国。齐国公子尾孙(妫姓田氏),被封于夹谷,其后裔也有一支以谷为氏(姓),这是以封邑名为氏的做法。
5、出自外族改姓。
(1)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代北鲜卑复姓谷会氏,入中原后改为单姓谷;
(2)据《唐书》所载,唐时东夷人谷那氏,后改单姓谷;
(3)今彝、土家、满、蒙古、回、锡伯、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
谷姓在宋版经典《百家姓》中排名第228位。其句为:拓拔夹谷,宰父谷粱。
2013-07-25
以国为姓,战国时期齐国的公子尾孙被封于夹谷,他的后代于是以国为姓,称为谷氏。
谷姓起源: 黄帝的后裔,传至舜的时候,被赐姓为嬴。嬴氏的后代有个叫非子的,被周王封于秦谷,后来成为秦国和谷国(在今天的湖北谷城),秦为公爵,谷是伯爵。春秋时谷国的后代开始以谷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