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的《沉沦》的简介

 我来答
几句说法
2021-01-11 · TA获得超过888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0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41.8万
展开全部

郁达夫的小说具有明显的散文化特色,他注重写人、写情、写一己之体验,不追求复杂的故事情节。

其谋篇布局自然简洁,故事进行当中穿插一些景物描写或抒情议论,然而读来却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特别是人物的鲜明性格和强烈感情,自始至终贯穿全篇,把作品呵成一个整体。

《沉沦》作为郁达夫早期小说的代表作,是"五四"时代的产物,又是西方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影响的结果。作者以不同于情节结构的情绪结构,运用"自叙传"方法塑造抒情主人公形象.

郁达夫的短篇小说集《沉沦》出版于1921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小说集。《沉沦》描绘的主人公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产生了性的要求和欲望,但是在当时的环境下,他又找不到一道适合的解决途径,因而他常常以各种变态的方式表现出来。他最后沉沦大海,不仅仅是因为一个弱国子民不堪忍受别一民族的歧视,更主要的是由于他无法摆脱那种内心焦虑的“灵与肉”的冲突。


《沉沦》这篇小说在抒情艺术上的特点大致可以概括为如下两点:

一、自然流动的抒情结构


《沉沦》着重以主人公感情起伏发展为主线来组织篇章,一切都随主人公心理情绪的波动而随意拼接,从而形成了自然流动的抒情结构。如主人公田园散步、躲在被窝里“犯罪”,窥浴、野外听人偷情,偶入妓院买醉,最后跳入大海自尽等等等等,整个作品的事件都是断离不连贯的,但是,这些细节全部聚合在一起又使全篇看起来层层递进,最后达到了高潮。


二、以景写情,融情于景


《沉沦》以注重自然景物的描绘来渲染气氛,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以景写情,融情于景的抒情艺术。小说中通篇都是娓娓道来的抒情语调,很少使用实录的人物对话等等。


这篇小说主要提供了自我形象的精神悲剧,再现了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分裂的灵魂和苦闷的心灵,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反映了五四时代人性解放的艰难历程。

小米兔的生活笔记
高粉答主

2019-04-18 · 小米兔的生活笔记
小米兔的生活笔记
采纳数:554 获赞数:171395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沉沦》是20世纪20年代创作的郁达夫早期的短篇小说,该小说以郁达夫自身为蓝本,讲述了一个日本留学生的性苦闷以及对国家弱小的悲哀。

郁达夫在《自序》中说:“《沉沦》是描写着一个病的青年的心理,也可以说是青年忧郁病Hypochondria 的解剖,里边也带叙着现代人的苦闷,———便是性的要求与灵肉的冲突。”这一段话既阐明了小说的主题,也概括了作品的主要内容。通篇着力描写与渲染的就是忧郁、苦闷、性……

但是,无论是在郁达夫的《<沉沦>自序》中,还是发表在《小说月报》(1922年2月10日第13卷第2期)的茅盾的通信里,都提到了《沉沦》这部小说在所谓的“灵肉冲突”方面是失败的,反倒是茅盾提出该小说在描写主人公的性格以及心理状态的发展方面,作者是成功的。

扩展资料

主人公是一位在日本留学的中国青年,显然有郁达夫自己的某些影子在内。作品细致地描写了这位忧郁型青年,由于是弱国子民在强邻日本所受的屈辱,以及他在精神上和生理上的种种难以排遣的苦闷。这些苦闷情绪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和渗透:追求异性的爱情而不得,因此对轻侮他的日本人感到十分愤慨,同时热切地希望着祖国富强起来,这三项内容构成了小说的基本格局。

小说的基本情节是这样安排的:路遇——自戕——窥浴——野合——宿妓。情节每进展一步,性爱描写每深入一层,对主人公的刺激与打击就随之强化又强化,最终导致他溺海而死的悲剧性结局。

与单纯的性爱描写不同,和追求感官刺激的淫秽之作更有天壤之别,《沉沦》的作者是把年青人正当的、合理的性爱要求,与热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紧紧交织在一起描写的,这就使得作品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和艺术感染力量。

郁达夫由于所处的社会黑暗透顶,周围的环境光怪陆离,个人遭遇又颇多挫折与磨难,所以显得比常人更复杂一些,因而作品中往往激愤与哀怨并存,有时甚至流露出某种程度的感伤情调。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这种性格的复杂性,其实就是(或者说标志着)人性的丰富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沉沦 (郁达夫短篇小说)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青妍知识屋
推荐于2017-10-04 · 知道合伙人文学行家
青妍知识屋
知道合伙人文学行家
采纳数:3797 获赞数:389148
学校学科带头人 青年骨干教师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1.《沉沦》简介:
  小说写的是一个在日本留学的中国学生爱上了一位日本的少女,却因为积弱的民族造成的自卑而不敢表白,最后只有自杀。
  故事的主人公是那样地热烈而多情,那样地脆弱而敏感,同那些把辫子盘成高高的富士山的留日青年相比,《沉沦》中的“他”是那样坚决地拒绝麻木不仁,那样坚决地求索灵魂的终极。
  郁达夫的中篇小说《沉沦》,描写的是一个患忧郁症的留日学生走向沉沦的故事。全文共八章。

2.故事背景:
  在清朝末年,中国人被称为“东亚病夫”,那时东渡求学的爱国青年很多,然而本篇的主人公虽然东渡,却不是去寻访救国的道路的,封闭孤独的生活加上长期压抑的青春的冲击,使他不免忧郁竟至于性格扭曲的发展,最后就到了自己也不相信的猥琐沉沦,以至于才21岁的他就要走向自裁。
  在自裁前,他还有一段血泪交加的的哽咽:“这干燥的生活.......祖国啊,祖国啊,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吧,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

3.小说影响:
  1921年郁达夫出版了他的第一部小说集《沉沦》,短篇小说《沉沦》是这部小说集中最可注意的一部作品。这部小说集立刻遭到上海文艺界最猛烈的攻击。
  在一个道德至上的社会里,郁达夫完全无视社会道德观念的存在,决然写出了被病态情欲所折磨的青年的心灵。更何况小说还大胆地描写了偷窥,描写了手淫,那些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又怎能不被触怒?
  在新文学的大星当中,郁达夫是较多地被谈论然而却是较少地被理解的一位作家。他曾经是五四时期最卓有名望的小说家,也曾经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名士,当七、八十年前,郁达夫的名字是很能让新潮的女学生心跳的。
  但时至今日,文学青年们大抵愿意亲近沈从文、亲近张爱玲,郁达夫的小说、散文,都受到冷落,相比之下,他的旧体诗词还被不时论及。在某些学术刊物上,偶尔还能看到对郁达夫的评述,然而,即使是这些研究者也从来没有尝试去理解郁达夫的灵魂。无论是在生前还是身后,郁达夫都注定了要与寂寞为伴。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shangui2006
推荐于2017-09-08 · TA获得超过112万个赞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20.3万
采纳率:85%
帮助的人:5.5亿
展开全部
《沉沦》是郁达夫早期的代表作之一,写于作者在日本留学期间,收录在同名小说集《沉沦》里。小说讲述了一个中国留学生在日本的遭遇,通过“一个病的青年忧郁症的解剖”( 郁达夫《〈沉沦〉自序》),揭示主人公内心灵与肉、伦理与情感、本我(Id)与超我(Super-ego) 矛盾冲突。与郁达夫其他的小说作品一样,《沉沦》是一篇“注重内心纷争苦闷”的现代抒情小说(也叫“自我小说”),带有“自叙传”的色彩。因此,小说大胆而深刻的揭示任务复杂而丰富的心理活动。若要赏析这篇小说,就必须探究人物内心的矛盾心理以及造成这种心理的自身与社会原因。

《沉沦》的主人公“他”出生在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家庭,在“他”四处求学中接受的则是较为开放的进步思想。在中西文化交融的环境下长大的主人公既有中国文人某种气质,同时又有一些自由与叛逆的思想。但在中国传统文化仍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环境下,他的自由思想被压抑。当他离开W学校“打算不再进别的学校去”,他选择了蛰居在小小的书斋里。他的内心里也因此而压抑,产生了“忧郁症的根苗”。此后的留学生涯他的忧郁症就更加严重起来。在异国他乡,饱受“性的苦闷”与“外族冷漠歧视”的“他”渴望真挚的爱情,并愿为此抛弃一切。然而这种渴望在现实中难以实现,他的内心逐渐失去理智的控制,他开始自渎,窥视浴女,甚至到妓院寻欢,只为了寻求自己感官上的一时愉悦与满足,最终深陷在邪恶的沼泽里不能自拔。那饮鸩止渴的行为显然让“他”更加苦闷,愉悦过后是更大的空虚,欲望越来越大,他开始寻求更大的刺激,而他的经济状况却穷困潦倒,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最终“他”只有投海自尽来结束这个恶性循环。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Xf摩诃曼珠沙华
高粉答主

2021-03-26 · 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26
采纳率:82%
帮助的人:18.4万
展开全部
作品细致地描写了这位忧郁型青年,由于是弱国子民在强邻日本所受的屈辱,以及他在精神上和生理上的种种难以排遣的苦闷。这些苦闷情绪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和渗透:追求异性的爱情而不得,因此对轻侮他的日本人感到十分愤慨,同时热切地希望着祖国富强起来,这三项内容构成了小说的基本格局。小说的基本情节是这样安排的:路遇——自戕——窥浴——野合——宿妓。情节每进展一步,性爱描写每深入一层,对主人公的刺激与打击就随之强化又强化,最终导致他溺海而死的悲剧性结局。 讲述了一个日本留学生的性苦闷以及对国家弱小的悲哀。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6)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