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展开全部
(一)心肌梗死
绝大多数(95%)的心肌梗死局限于左心室的一定范围。根据梗死部位心肌受损的程度分为3个区域:①中心坏死区;②坏死区周围的损伤区;③最外周的缺血区。
1.基本图形
(1)缺血型T波:①升支与降支对称;②顶端尖耸而呈箭头状;③T波由直立(与Qas波群主波方向一致)变为倒置(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2)损伤型ST段:ST段“弓背向上”抬高超过正常以及“单向曲线”的出现。
(3)坏死型Q波:面对梗死区的导联出现坏死型Q波或Os波,而在背向梗死区的导联则出现增高的R波。“坏死型Q波”:①Q波时间≥0.04s;②Q波电压>同导联R波的1/4。
2.图形演变与分期
(1)早期(超急性期):巨大高耸T波,以后迅速出现ST段抬高,ST-T也可联成单向曲线,但无坏死型Q波。此期通常持续数小时。
(2)急性期:坏死型Q波、损伤型ST段抬高和缺血型T波倒置同时并存。有无坏死型Q波是早期与急性期的区别点。此期持续数日至数周。
(3)近期(亚急性期):抬高的ST段回复到基线,而坏死型Q波及缺血型T波改变依然存在。ST段是否回到基线是急性期与近期的区别点。此期持续数周至数月。
(4)陈旧期(愈合期):遗留有坏死型Q波,倒置的T波已恢复正常或长期无变化。
3.心肌梗死的定位 前间壁心肌梗死,特征性心电图改变出现在Vl、V2、(Vq)导联;前壁心肌梗死在V3、V4、(V5)导联;侧壁心肌梗死在工、aVL、V5、(V6)导联;下壁心肌梗死在Ⅱ、Ⅲ、aVF导联;后壁心肌梗死时坏死型Q波出现在V7、V8导联,而对应的Vl、V2导联出现R波增高变宽、ST段压低及T波高尖对称。
4.无Q波心肌梗死 约占急性心肌梗死的1/4。诊断标准为:①特征性的心前区疼痛持续30分以上;②血清酶的改变符合急性心肌梗死,如肌酸激酶在发病后4—6h上升,约在20h达高峰,超过正常值高限50%以上,并于48—72h降至正常;③ST-T衍变超过24h以上。
心电图改变包括:①ST段水平下移≥0.1mV,伴或不伴T波改变;②ST段上抬,常伴有其后的T波改变;③T波倒置,常呈冠状T波改变。
(二)心肌缺血
1.典型心绞痛 ①ST段下移:ST段呈水平型或下垂型下移≥0.1mV,持续时间多在15min左右,一般不超过30min。②T波倒置、低平或双向。③Q-T间期延长。④一过性U波倒置。⑤一过性心律失常。
2.变异型心绞痛 心电图表现为:①ST段抬高≥0.2mV,ST段抬高随着症状的缓解而逐渐回到基线。②ST段抬高的导联上T波进一步增高、变尖。③QBS波群时间及室壁激动时间延长,QBS波群振幅增高。④部分患者出现一过性心律失常,以室性早搏多见。
3.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①ST段改变:在R波占优势的导联上,ST段呈水平型或下垂型缺血性下移,ST段压低~>0.05mV。近似缺血型改变时,ST段与通过R波顶点所作的垂线的交角介于8r-89‘,ST段下移>0.075mV、持续时间>0.08s,ST段与T波的分界清楚。②T波改变:表现为低平、双向或倒置。“冠状T波”则更有把握。③Q-T间期延长。④U波 持续性倒置。
绝大多数(95%)的心肌梗死局限于左心室的一定范围。根据梗死部位心肌受损的程度分为3个区域:①中心坏死区;②坏死区周围的损伤区;③最外周的缺血区。
1.基本图形
(1)缺血型T波:①升支与降支对称;②顶端尖耸而呈箭头状;③T波由直立(与Qas波群主波方向一致)变为倒置(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2)损伤型ST段:ST段“弓背向上”抬高超过正常以及“单向曲线”的出现。
(3)坏死型Q波:面对梗死区的导联出现坏死型Q波或Os波,而在背向梗死区的导联则出现增高的R波。“坏死型Q波”:①Q波时间≥0.04s;②Q波电压>同导联R波的1/4。
2.图形演变与分期
(1)早期(超急性期):巨大高耸T波,以后迅速出现ST段抬高,ST-T也可联成单向曲线,但无坏死型Q波。此期通常持续数小时。
(2)急性期:坏死型Q波、损伤型ST段抬高和缺血型T波倒置同时并存。有无坏死型Q波是早期与急性期的区别点。此期持续数日至数周。
(3)近期(亚急性期):抬高的ST段回复到基线,而坏死型Q波及缺血型T波改变依然存在。ST段是否回到基线是急性期与近期的区别点。此期持续数周至数月。
(4)陈旧期(愈合期):遗留有坏死型Q波,倒置的T波已恢复正常或长期无变化。
3.心肌梗死的定位 前间壁心肌梗死,特征性心电图改变出现在Vl、V2、(Vq)导联;前壁心肌梗死在V3、V4、(V5)导联;侧壁心肌梗死在工、aVL、V5、(V6)导联;下壁心肌梗死在Ⅱ、Ⅲ、aVF导联;后壁心肌梗死时坏死型Q波出现在V7、V8导联,而对应的Vl、V2导联出现R波增高变宽、ST段压低及T波高尖对称。
4.无Q波心肌梗死 约占急性心肌梗死的1/4。诊断标准为:①特征性的心前区疼痛持续30分以上;②血清酶的改变符合急性心肌梗死,如肌酸激酶在发病后4—6h上升,约在20h达高峰,超过正常值高限50%以上,并于48—72h降至正常;③ST-T衍变超过24h以上。
心电图改变包括:①ST段水平下移≥0.1mV,伴或不伴T波改变;②ST段上抬,常伴有其后的T波改变;③T波倒置,常呈冠状T波改变。
(二)心肌缺血
1.典型心绞痛 ①ST段下移:ST段呈水平型或下垂型下移≥0.1mV,持续时间多在15min左右,一般不超过30min。②T波倒置、低平或双向。③Q-T间期延长。④一过性U波倒置。⑤一过性心律失常。
2.变异型心绞痛 心电图表现为:①ST段抬高≥0.2mV,ST段抬高随着症状的缓解而逐渐回到基线。②ST段抬高的导联上T波进一步增高、变尖。③QBS波群时间及室壁激动时间延长,QBS波群振幅增高。④部分患者出现一过性心律失常,以室性早搏多见。
3.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①ST段改变:在R波占优势的导联上,ST段呈水平型或下垂型缺血性下移,ST段压低~>0.05mV。近似缺血型改变时,ST段与通过R波顶点所作的垂线的交角介于8r-89‘,ST段下移>0.075mV、持续时间>0.08s,ST段与T波的分界清楚。②T波改变:表现为低平、双向或倒置。“冠状T波”则更有把握。③Q-T间期延长。④U波 持续性倒置。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