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25
展开全部
人们的社会交流离不开语言和行为,人体直接的行为实际上也是一种语言,所以又称为行为语言、人体语言,简称体语。体语是一种非语言符号。传播学家研究表明,人类日常的交流传播中,非语言传播随时随地都在进行,在人们面对面的谈话中,有65%的信息都是通过非语言符号传播的,由此可见体语在面对面交流中的重要作用。而作为以面对面交流为重要工具的新闻工作者,如何利用自己的体语并发现解读被采访者的体语,对于所从事的新闻采访报道有着重大的意义。这里仅就广播报道中如何运用非语言符号做一下简单分析。
非语言符号的传播
众所周知,广播属于听觉渠道的传播,听众是看不见体语的,那是不是广播就不需要体语或者体语在广播中就没有多大作用呢?当然不是。我们通过听觉同样能够感受到广播中的体语,如奔跑中的人气喘吁吁的说话声、动作行为发出的声响等等,还有广播中播音员或主持人音色的差别、语气轻重、节奏快慢、顿歇长短,以及被采访者情感的流露、现场音响、新闻人物的语言特色等,这都是听觉非语言符号的具体形态。这些非语言符号显然可以非常有效地帮助听众掌握全面的信息内容。
广播报道中的非语言符号是由类语言、现场音响、音乐等要素构成:
1.类语言。它是一种具有特定含义的自然流露但有变化规律的情态声音,如语气、语调的变化、叹词的应用等。这可以算做“副语言”。恰当地运用好类语言,往往有利于创造良好的传播氛围,有利于传、受双方的情感沟通和移情体验,也是体现广播报道口语化和个性化的辅助手段。
2.现场音响。声音符号是广播的优势,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现场音响是广播新闻独特个性之所在。广播新闻应当重视现场音响在新闻中的地位和作用。现场音响有语言符号也有大量非语言符号。非语言现场音响是客观事物变动的环境和过程中自然发出的声音,它比一般音乐声响具有更强的时空感和现场逼真性。优秀的广播新闻报道大多是把现场音响视为报道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有时,在反映新闻事件的本质特征方面,现场音响可以获得比文字语言解说更真实、更形象、更具体的效果。比如,辽宁电台有一篇题为:《赵副乡长吃派饭》的获奖录音新闻,3分40秒的内容全是记者的现场采访录音和现场描写。在田间炕头、锅碗瓢勺的看似闲聊中,就把干部转变作风后的新型干群关系表达得淋漓尽致。
3.音乐。在人物或事件通讯等节目中,音乐可以在报道触发人们情感因素的关键时刻,达到深化新闻主题,渲染现场气氛,增强审美的效果。
用好非语言符号
首先,要重视非语言符号的运用。人的听觉器官对非语言符号的敏锐性较弱,因此,广播报道中的非语言表达要给予一定的强化。另外,人的听觉器官生理结构的适应范围(如收听时间、声道数量)是有限度的,超过了这个限度,人就会出现听觉疲劳现象。如果让听众在广播新闻中长时间、快速地接收多种多样的有声语言信息,他就会产生听觉厌倦,而适当非语言符号的使用则有利于刺激收听的继续。
其次,要重视发挥非语言符号的感觉整合功能,提高新闻信息的完整性。这就是心理学中强调的“通感”。广播新闻虽然以声音为传播符号载体,但我们可以利用非语言音响符号传真性强的特点,调动听众的感觉整合潜能,使听众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现场音响,让听众发挥联想,在听觉形象的基础上,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真切效果。
再次,要遵循非语言符号和有声语言符号合理搭配的原则。广播新闻的特点之一就是语言、现场音响和音乐等多种传播方式同时作用于听众听觉器官,使新闻事实的陈述具有立体性、形象性、真实性。这就必须使语言和其他非语言符号之间合理搭配,相互作用,相互补充,使得语言符号传达的内容和非语言符号表达的意境有机统一,让各要素之间产生耦合状态。如有的被采访者或记者普通话不标准、有方言等,难以听明白;或者现场音响没有特征、太混乱以及录制效果不佳等,就要正确处理好语言表达和类语言等非语言表达的关系,不能勉强刻板地使用同期声。
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记者、主持人运用体语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如果对语言表达和体语的相互关系缺乏科学认识,能言善辩者也难做好主持和现场采访。结合新闻工作实践,我认为新闻记者、主持人运用体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体语不等同于表演。体语是一种行为姿势,不是表演。主持节目、进行现场采访报道,真实性是第一位的,绝对不能有任何表演痕迹。对于综艺节目,即使节目内容可能需要主持人去客串一下,那也是因为整个节目内容的需要,是主持人身份的必然活动,没有任何虚拟性。
2.体语要服从节目,服从采访目的。体语要考虑节目性质、节目风格、节目特色以及节目对象。如果是对象性节目首先要考虑节目对象;综合性节目首先要考虑节目特色。事实上一个记者、主持人风格的形成,主要依赖于对节目宗旨、节目特色、节目对象的把握,这种把握除了由节目内容决定外,主要靠主持人体语的运用发挥。
3.注重感情投入、心灵沟通。在采访中,对方缄口不语的时候,往往只能依靠心灵沟通、感情交流才能打开局面,这就要靠体语拉近双方的距离,让彼此感情融洽。除此之外,广播的记者、主持人还要重视与听众沟通情感,因为主持人、记者的现场采访,不仅表现在他本人同被采访者的沟通,还表现在其与听众之间的沟通。诚然,沟通是需要技巧的,但更需要真诚、理智和身心的投入。只有如此,体语才是发自内心的、真切的和充满感染力的。
非语言符号的传播
众所周知,广播属于听觉渠道的传播,听众是看不见体语的,那是不是广播就不需要体语或者体语在广播中就没有多大作用呢?当然不是。我们通过听觉同样能够感受到广播中的体语,如奔跑中的人气喘吁吁的说话声、动作行为发出的声响等等,还有广播中播音员或主持人音色的差别、语气轻重、节奏快慢、顿歇长短,以及被采访者情感的流露、现场音响、新闻人物的语言特色等,这都是听觉非语言符号的具体形态。这些非语言符号显然可以非常有效地帮助听众掌握全面的信息内容。
广播报道中的非语言符号是由类语言、现场音响、音乐等要素构成:
1.类语言。它是一种具有特定含义的自然流露但有变化规律的情态声音,如语气、语调的变化、叹词的应用等。这可以算做“副语言”。恰当地运用好类语言,往往有利于创造良好的传播氛围,有利于传、受双方的情感沟通和移情体验,也是体现广播报道口语化和个性化的辅助手段。
2.现场音响。声音符号是广播的优势,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现场音响是广播新闻独特个性之所在。广播新闻应当重视现场音响在新闻中的地位和作用。现场音响有语言符号也有大量非语言符号。非语言现场音响是客观事物变动的环境和过程中自然发出的声音,它比一般音乐声响具有更强的时空感和现场逼真性。优秀的广播新闻报道大多是把现场音响视为报道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有时,在反映新闻事件的本质特征方面,现场音响可以获得比文字语言解说更真实、更形象、更具体的效果。比如,辽宁电台有一篇题为:《赵副乡长吃派饭》的获奖录音新闻,3分40秒的内容全是记者的现场采访录音和现场描写。在田间炕头、锅碗瓢勺的看似闲聊中,就把干部转变作风后的新型干群关系表达得淋漓尽致。
3.音乐。在人物或事件通讯等节目中,音乐可以在报道触发人们情感因素的关键时刻,达到深化新闻主题,渲染现场气氛,增强审美的效果。
用好非语言符号
首先,要重视非语言符号的运用。人的听觉器官对非语言符号的敏锐性较弱,因此,广播报道中的非语言表达要给予一定的强化。另外,人的听觉器官生理结构的适应范围(如收听时间、声道数量)是有限度的,超过了这个限度,人就会出现听觉疲劳现象。如果让听众在广播新闻中长时间、快速地接收多种多样的有声语言信息,他就会产生听觉厌倦,而适当非语言符号的使用则有利于刺激收听的继续。
其次,要重视发挥非语言符号的感觉整合功能,提高新闻信息的完整性。这就是心理学中强调的“通感”。广播新闻虽然以声音为传播符号载体,但我们可以利用非语言音响符号传真性强的特点,调动听众的感觉整合潜能,使听众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现场音响,让听众发挥联想,在听觉形象的基础上,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真切效果。
再次,要遵循非语言符号和有声语言符号合理搭配的原则。广播新闻的特点之一就是语言、现场音响和音乐等多种传播方式同时作用于听众听觉器官,使新闻事实的陈述具有立体性、形象性、真实性。这就必须使语言和其他非语言符号之间合理搭配,相互作用,相互补充,使得语言符号传达的内容和非语言符号表达的意境有机统一,让各要素之间产生耦合状态。如有的被采访者或记者普通话不标准、有方言等,难以听明白;或者现场音响没有特征、太混乱以及录制效果不佳等,就要正确处理好语言表达和类语言等非语言表达的关系,不能勉强刻板地使用同期声。
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记者、主持人运用体语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如果对语言表达和体语的相互关系缺乏科学认识,能言善辩者也难做好主持和现场采访。结合新闻工作实践,我认为新闻记者、主持人运用体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体语不等同于表演。体语是一种行为姿势,不是表演。主持节目、进行现场采访报道,真实性是第一位的,绝对不能有任何表演痕迹。对于综艺节目,即使节目内容可能需要主持人去客串一下,那也是因为整个节目内容的需要,是主持人身份的必然活动,没有任何虚拟性。
2.体语要服从节目,服从采访目的。体语要考虑节目性质、节目风格、节目特色以及节目对象。如果是对象性节目首先要考虑节目对象;综合性节目首先要考虑节目特色。事实上一个记者、主持人风格的形成,主要依赖于对节目宗旨、节目特色、节目对象的把握,这种把握除了由节目内容决定外,主要靠主持人体语的运用发挥。
3.注重感情投入、心灵沟通。在采访中,对方缄口不语的时候,往往只能依靠心灵沟通、感情交流才能打开局面,这就要靠体语拉近双方的距离,让彼此感情融洽。除此之外,广播的记者、主持人还要重视与听众沟通情感,因为主持人、记者的现场采访,不仅表现在他本人同被采访者的沟通,还表现在其与听众之间的沟通。诚然,沟通是需要技巧的,但更需要真诚、理智和身心的投入。只有如此,体语才是发自内心的、真切的和充满感染力的。
推荐于2017-08-09
展开全部
如果单说定义么~~~用来指称或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可以表示某事物等具体存在,也可表示精神抽象的概念,是一种人类社会独有的、有意义的象征物,是传播者与受众间的中介物,单独存在于其间,承载着交流双方向对方发出的信息。符号具有指代性、社会共有性和发展性、独创性、多义性、灵活性、认同性、隐含性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符号是一个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记号或标记。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7-25
展开全部
简洁为要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