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中立的油画《父亲》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有什么区别么?、
5个回答
2013-07-26
展开全部
。。。哈,院长啊。。。当然有区别了,虽然都是写实手法但画法不同,创作意图不同,作画时的背景也不同。罗中立,1948年出生于重庆郊区,1968年从四川美院附中毕业后主动到大巴山农村生活10年。1980年,尚在四川美院学画的罗中立以一幅超级写实主义作品《父亲》而一举成名,该作品以纪念碑式的宏伟构图,饱含深情地刻画出了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深深的打动了无数中国心。 1975年的除夕夜,罗中立在他家附近的厕所旁边,看到一位从早到晚一直叼着旱烟,麻木、呆滞守粪的中年农民。罗中立回忆当时:“一双牛羊般的眼睛却死死地盯着粪池。这时,我心里一阵猛烈的震动,同情、怜悯、感慨……一起狂乱地向我袭来,我要为他们喊叫!”后来,他画了守粪的农民,之后又画了一个当巴山老赤卫队员的农民,最后才画成现在这幅《我的父亲》,开始画的名字是“粒粒皆辛苦”,后改成《我的父亲》(又名《父亲》)。 作为《父亲》的“伯乐”,栗宪庭回忆说:“发现《父亲》其实很偶然。1980年,罗中立创作完油画《父亲》时还是四川美术学院的学生,当时这幅作品参加四川省青年美展,《美术》杂志社领导去参加了,带回来一些照片。我是《美术》杂志的责任编辑,有发稿权,在办公室看见《父亲》照片时,我跟罗中立并没有交往,之前只是刊发了他的女知青图等作品。但《父亲》让我特别震动,画的尺寸是用画伟人的规格,画里的农民父亲形象强调了真实的面貌,充满了人性关怀。虽然当时他还是个学生,我还是在1981年第1期《美术》杂志封面上选用了。”栗宪庭当时也是顶着压力刊发《父亲》的,但让他欣慰的是,《父亲》得到了中国青年美展很多评委的认同,随后《父亲》被评了一等奖。 当然,在那个年代,这幅画不可避免要受到非议。有些批评家说,《父亲》“污蔑了中国农民的形象”,“没有反映解放后中国农民的新变化”。于是,油画《父亲》在最后定稿时,就有了一处细节的修改。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在父亲的左耳上,夹了一支圆珠笔。据说,这样就体现了解放后的农民已经是有文化的农民了。把一切艺术品都贴上政治标签,是“文革”期间最为流行的艺术思想。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这种有害的思想流毒还远未肃清,对油画《父亲》的影响也不能幸免,圆珠笔这个小小细节是那个时代抹不去的标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个细节深刻地诠释了油画《父亲》本身产生的历史,成了《父亲》的胎记。它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外延意义比用文字来解释要好得多。 《蒙娜丽莎》这幅作品从技法与构图层面来看,充满了许多解不开的谜。这些微妙的色彩和明暗的变化,是如何产生的呢? 如果仅看画的表面,全然不见类似波提且利那种明快的线条,只见纤细的色彩浓淡画法。直到近年,在X光摄影的先进科技协助下, 这个充满神秘的天才技法才初次明朗化。达芬奇是以一种灰色松鼠毛制成的极细的笔,沾上用溶济冲淡的颜料,一次又一次地反覆使用格列兹画法,表现出颜色的变化,最后以手指晕染出轮廓,加以润饰收尾。在X光照片上隐约可见达芬奇的指迹。
2013-07-26
展开全部
有的时候看待作品不要单单去比较 他们的时代不同一个是中国当代,一个是欧洲古典主义的代表作,拿出来比, 也是没有多少可比性的你 还 要 多多 了解画面本身对你 的 主观感受但是相同之处都是 有惊叹的写实功力其实我 觉得很 多人说蒙娜丽莎画的好, 画的像但也是因为大家都 说好,他才说好的 并没有什么 自己的感觉, 甚至可以这样说现代人的技法甚至超过前人 的 就是因为她老的 被人 认 可的, 她就 好了 当然我 在这并不 是说蒙娜丽莎的微笑画的不好 , 而在与一幅画对你 的 感受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7-26
展开全部
父亲这幅画不再于技法的熟练,而在于时代的背景,对时代的反应;蒙娜丽莎,每次去看给人不同的感受,画法十分精湛,在背景上不是十分突出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7-26
展开全部
父亲给人视觉上更多的冲击是心灵的震撼,粗狂而有力。蒙娜丽莎通过视觉传达到心灵的是一种享受,百看不厌。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7-26
展开全部
不是一个等级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