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枯萎病怎么治
2个回答
2019-03-01 · 农业农村部直属的大型综合出版社
关注
展开全部
草莓枯萎病属真菌病害,对草莓危害性大,是一种很重要的土壤病害。在土壤排水不良,通透性较差、氮肥过多,或有线虫为害的地块,均有利于病害的发生。病菌的传播方式,一是土壤传播,凡带病菌的地块,或感染过病的残株落叶都能再感染土壤,由土壤再感染到秧苗,使秧苗发病。二是秧苗传播。带菌的秧苗在新的地块上会造成对其他秧苗的感染。
病原菌以厚垣孢子在土壤的残株或秧苗根部上附着,当草莓移栽时,厚垣孢子发芽,病菌从草莓根部侵入,并在根部维管束中移动和繁殖扩散,形成小型的分生孢子,堵塞导管,使草莓发病。发病最适温为20~24℃,28℃以上的高温病菌繁殖受阻。
该病在草莓开花结果期为发病盛期。发病初期,叶柄出现黑褐色条形斑,叶片生长缓慢,3片复叶中有1~2片变黄、变小,或外围叶自叶缘开始变为黄褐色。病情进一步发展,叶片下垂,变为淡褐色,植株矮化,最后呈枯萎状凋萎。有时植株出现一侧发病,呈现出半边凋萎的症状。与此同时,根部的细根变黑并腐败。
防治方法 ①及时清除病株及残株落叶,减少病源;②实行轮作、避免重茬。草莓地块应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有利于防止枯萎病及其他地下病害的发生;③进行田间土壤消毒,可在土壤中施入氯化苦,或结合深翻土壤用太阳能消毒。在大棚或在日光温室条件下,白天严密封闭棚室,可使室内气温高达35~40℃,对土壤病害防治很有效。
病原菌以厚垣孢子在土壤的残株或秧苗根部上附着,当草莓移栽时,厚垣孢子发芽,病菌从草莓根部侵入,并在根部维管束中移动和繁殖扩散,形成小型的分生孢子,堵塞导管,使草莓发病。发病最适温为20~24℃,28℃以上的高温病菌繁殖受阻。
该病在草莓开花结果期为发病盛期。发病初期,叶柄出现黑褐色条形斑,叶片生长缓慢,3片复叶中有1~2片变黄、变小,或外围叶自叶缘开始变为黄褐色。病情进一步发展,叶片下垂,变为淡褐色,植株矮化,最后呈枯萎状凋萎。有时植株出现一侧发病,呈现出半边凋萎的症状。与此同时,根部的细根变黑并腐败。
防治方法 ①及时清除病株及残株落叶,减少病源;②实行轮作、避免重茬。草莓地块应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有利于防止枯萎病及其他地下病害的发生;③进行田间土壤消毒,可在土壤中施入氯化苦,或结合深翻土壤用太阳能消毒。在大棚或在日光温室条件下,白天严密封闭棚室,可使室内气温高达35~40℃,对土壤病害防治很有效。
推荐于2017-11-25
展开全部
草莓枯萎病主要分布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中国。主要为害根部,病株黄矮,重者枯死。(2)症状
草莓枯萎病多在苗期或开花至收获期发病。初仅心叶变黄绿或黄色,有的卷缩或呈波状产生畸形叶,致病株叶片失去光泽,植株生长衰弱,在3片小叶中往往有1~2片畸形或变狭小硬化,且多发生在一侧。老叶呈紫红色萎蔫,后叶片枯黄,最后全株枯死。受害轻的病株症状有时会消失,而被害株的根冠部、叶柄、果梗维管束则都变成褐色至黑褐色。根部变褐后纵剖镜检可见长的菌丝。轻病株结果减少,果实不能正常膨大,品质变劣和减产,匍匐茎明显减少、桔萎与黄萎近似,但枯萎心叶黄化,卷缩或畸形,且主要发生在高温期。(3)发病规律
本病通过病株和病土传播。主要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随病残体遗落土中或在末腐熟的带菌肥料及种子上越冬。病菌在病株分苗时进行传播蔓延,当草萄移栽时厚垣孢子发芽,病菌从根部自然裂口或伤口侵入,在根茎维管束内进行繁殖、生长发育,形成小型分生孢子,并在导管中移动、增殖,通过堵塞维管束和分泌毒素,破坏植株正常输导机能而引起萎蔫。一般病菌发育温限8℃~36℃,l5℃~18℃开始发病,最适28℃~32℃。连作或土质粘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都会使病害加重。(4)防治方法
①对秧苗要进行检疫,建立无病苗圃,从无病田分苗,栽植无病苗。②草莓栽植田与禾本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最好能与水稻等水生作物轮作,效果更好。③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④选用抗病品种。如新明星、福羽、丰香、春香等。⑤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集中烧毁,病穴用生石灰消毒。重茬田于定植前每100平方米用氯化苦3升打眼董蒸消毒,施药后以塑料薄膜覆盖,7天后种植。⑥6月中旬开始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5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淋基茎部,隔15天左右一次,共防5~6次。⑦用20%甲基托布津300~500倍液浸苗5分钟后冉定植,或用药液灌根消毒。
草莓枯萎病多在苗期或开花至收获期发病。初仅心叶变黄绿或黄色,有的卷缩或呈波状产生畸形叶,致病株叶片失去光泽,植株生长衰弱,在3片小叶中往往有1~2片畸形或变狭小硬化,且多发生在一侧。老叶呈紫红色萎蔫,后叶片枯黄,最后全株枯死。受害轻的病株症状有时会消失,而被害株的根冠部、叶柄、果梗维管束则都变成褐色至黑褐色。根部变褐后纵剖镜检可见长的菌丝。轻病株结果减少,果实不能正常膨大,品质变劣和减产,匍匐茎明显减少、桔萎与黄萎近似,但枯萎心叶黄化,卷缩或畸形,且主要发生在高温期。(3)发病规律
本病通过病株和病土传播。主要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随病残体遗落土中或在末腐熟的带菌肥料及种子上越冬。病菌在病株分苗时进行传播蔓延,当草萄移栽时厚垣孢子发芽,病菌从根部自然裂口或伤口侵入,在根茎维管束内进行繁殖、生长发育,形成小型分生孢子,并在导管中移动、增殖,通过堵塞维管束和分泌毒素,破坏植株正常输导机能而引起萎蔫。一般病菌发育温限8℃~36℃,l5℃~18℃开始发病,最适28℃~32℃。连作或土质粘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都会使病害加重。(4)防治方法
①对秧苗要进行检疫,建立无病苗圃,从无病田分苗,栽植无病苗。②草莓栽植田与禾本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最好能与水稻等水生作物轮作,效果更好。③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④选用抗病品种。如新明星、福羽、丰香、春香等。⑤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集中烧毁,病穴用生石灰消毒。重茬田于定植前每100平方米用氯化苦3升打眼董蒸消毒,施药后以塑料薄膜覆盖,7天后种植。⑥6月中旬开始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5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淋基茎部,隔15天左右一次,共防5~6次。⑦用20%甲基托布津300~500倍液浸苗5分钟后冉定植,或用药液灌根消毒。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