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门坎之战日军惨败原因是什么?
2013-07-27
展开全部
评论(一)
在苏德战争爆发后,日本当局讨论“南进”、“北进”方针时,军方认为,在正常动员的条件下,日苏双方师的战斗力大体为一比一,而由于苏德战争,远东苏军整备状态欠佳,战斗力只及日军师的七成五。因此,对付苏军远东15个师,日本只需动员11个师,也即东北现有兵力即可胜任。但如考虑保证全胜,须2倍于敌之战斗力,即动员22个师,就需要从关内抽兵。
但这一估算的基础为远东苏军为应付德军进攻抽调一半,即30个师中的15个(70万人中的35万),以后才成为“熟柿”状态。结果至8月初,苏军在远东始终保持20-25个师,成为日军所谓“涩柿”状态。且日军情报部门研判德军本年内无力迫使苏军投降,而明年形势也不一定有利于德军,所以日军最终不得不放弃了“北进”计划。而日军始终无法下决心抽调更多一些兵力北上的原因,即在于中国战场对其的牵制。
评论(二)
诺门坎战役确保了二战中苏联东部边境的稳定
1939年9月15日,日本被迫与苏联在莫斯科签订《诺门坎协定》,规定双方立即停战。为追究责任,日军大本营在战役后期撤换了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陆军大将、参谋长矶谷廉介陆军中将;战后一个月内又陆续免去了参谋本部次长中岛铁藏陆军中将、作战部长桥本群陆军中将及关东军司令部作战部长和所有作战参谋等将佐的职务,关东军内的对苏“强硬派”几乎被一扫而光。
诺门坎战役不仅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也让日军看到了苏军的强大战斗力。这场战役树立了苏军对日军的心理优势,也奠定了苏联远东边境地区的稳定,它也是日本放弃“北进战略”,未敢与希特勒联手从东方进攻苏联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使得卫国战争开始后,苏联得以避免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可以集中精力对付纳粹德国,从而迅速扭转了战局。
评论(三)
此战的影响是巨大的,不仅沉重的打击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嚣张气焰,而且促使日本将“北进”的国策改为“南进”,这就为日本在二战中的最终失败埋下了伏笔。
通过诺门坎之战,使苏联能够在莫斯科战役的关键时刻敢于抽空远东边境的20个亚洲师投入欧洲战场,起到了扭转乾坤的决定性作用。对亚洲战场而言,诺门坎战争期间正值我国抗战的艰苦时期,关东军向关内增兵的计划无法实施,也有力的支援了我国的抗日战争。更为关键的是,日本大本营在“南进”战略的主使下,偷袭了珍珠港,不但失去了与德国在远东会师的机会,使自己陷入不能支撑的太平洋战役,而且终于将美国拖入了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格局由此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
评论(四)
日本天皇裕仁是“南下”派,1936年借“二·二六”兵变清洗了“北进”的皇道派,1939年借“诺门坎”之败清洗了“北进”的陆军实力派;另外苏日是死敌,苏联一直在边境部署大量兵力防备日本;日本深陷中国战场的泥潭,没有足够的兵力再进攻苏联,且西伯利亚没有日本所需的资源。
假如日本选择“北进”,一旦形成德、日夹击苏联的形势,美、英可能不会全力支持苏联,因为英、美的东南亚利益没有受损害,意识形态上又是死敌。英首相丘就一直是坚定的反苏派,战后急急抛出“铁幕论”。而美国,最可能的选择是考虑同德、日重新划分势力范围,也会表面谴责对苏联的侵略,同时继续同日本做生意,大发横财。 毫无疑问,一个巨大的变数的突然出现——中国顽强抵抗、坚持抗战,使得欧亚战略格局发生完全出乎常规的变化,并造就了上述的形势:日本因为战略资源短缺的问题被迫放弃“北进”,只能选择“南下”并同英、美交战,从此走向失败的深渊.同时也导致了轴心国军事上无法协调,各行其是的糟糕局面;苏联则一举摆脱绝望的、必败的战略态势,全力以赴对付西面的威胁,从而在战略上奠定了胜利的格局。
在苏德战争爆发后,日本当局讨论“南进”、“北进”方针时,军方认为,在正常动员的条件下,日苏双方师的战斗力大体为一比一,而由于苏德战争,远东苏军整备状态欠佳,战斗力只及日军师的七成五。因此,对付苏军远东15个师,日本只需动员11个师,也即东北现有兵力即可胜任。但如考虑保证全胜,须2倍于敌之战斗力,即动员22个师,就需要从关内抽兵。
但这一估算的基础为远东苏军为应付德军进攻抽调一半,即30个师中的15个(70万人中的35万),以后才成为“熟柿”状态。结果至8月初,苏军在远东始终保持20-25个师,成为日军所谓“涩柿”状态。且日军情报部门研判德军本年内无力迫使苏军投降,而明年形势也不一定有利于德军,所以日军最终不得不放弃了“北进”计划。而日军始终无法下决心抽调更多一些兵力北上的原因,即在于中国战场对其的牵制。
评论(二)
诺门坎战役确保了二战中苏联东部边境的稳定
1939年9月15日,日本被迫与苏联在莫斯科签订《诺门坎协定》,规定双方立即停战。为追究责任,日军大本营在战役后期撤换了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陆军大将、参谋长矶谷廉介陆军中将;战后一个月内又陆续免去了参谋本部次长中岛铁藏陆军中将、作战部长桥本群陆军中将及关东军司令部作战部长和所有作战参谋等将佐的职务,关东军内的对苏“强硬派”几乎被一扫而光。
诺门坎战役不仅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也让日军看到了苏军的强大战斗力。这场战役树立了苏军对日军的心理优势,也奠定了苏联远东边境地区的稳定,它也是日本放弃“北进战略”,未敢与希特勒联手从东方进攻苏联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使得卫国战争开始后,苏联得以避免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可以集中精力对付纳粹德国,从而迅速扭转了战局。
评论(三)
此战的影响是巨大的,不仅沉重的打击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嚣张气焰,而且促使日本将“北进”的国策改为“南进”,这就为日本在二战中的最终失败埋下了伏笔。
通过诺门坎之战,使苏联能够在莫斯科战役的关键时刻敢于抽空远东边境的20个亚洲师投入欧洲战场,起到了扭转乾坤的决定性作用。对亚洲战场而言,诺门坎战争期间正值我国抗战的艰苦时期,关东军向关内增兵的计划无法实施,也有力的支援了我国的抗日战争。更为关键的是,日本大本营在“南进”战略的主使下,偷袭了珍珠港,不但失去了与德国在远东会师的机会,使自己陷入不能支撑的太平洋战役,而且终于将美国拖入了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格局由此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
评论(四)
日本天皇裕仁是“南下”派,1936年借“二·二六”兵变清洗了“北进”的皇道派,1939年借“诺门坎”之败清洗了“北进”的陆军实力派;另外苏日是死敌,苏联一直在边境部署大量兵力防备日本;日本深陷中国战场的泥潭,没有足够的兵力再进攻苏联,且西伯利亚没有日本所需的资源。
假如日本选择“北进”,一旦形成德、日夹击苏联的形势,美、英可能不会全力支持苏联,因为英、美的东南亚利益没有受损害,意识形态上又是死敌。英首相丘就一直是坚定的反苏派,战后急急抛出“铁幕论”。而美国,最可能的选择是考虑同德、日重新划分势力范围,也会表面谴责对苏联的侵略,同时继续同日本做生意,大发横财。 毫无疑问,一个巨大的变数的突然出现——中国顽强抵抗、坚持抗战,使得欧亚战略格局发生完全出乎常规的变化,并造就了上述的形势:日本因为战略资源短缺的问题被迫放弃“北进”,只能选择“南下”并同英、美交战,从此走向失败的深渊.同时也导致了轴心国军事上无法协调,各行其是的糟糕局面;苏联则一举摆脱绝望的、必败的战略态势,全力以赴对付西面的威胁,从而在战略上奠定了胜利的格局。
2013-07-27
展开全部
军事装备的落后,因为那时候关东军的大部分火炮和坦克以及飞机等重武器战前已经支援给对华作战的日军了,还有军事思想的落后。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7-27
展开全部
武器明显落后于苏联。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