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国音乐的感受论文
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展开全部
如何欣赏音乐
马俊辉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9)
摘 要:音乐欣赏是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从
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民族音乐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作为中国人理所应当
地接受中国民族文化的熏陶。民族音乐教育在音乐教学中运用的方式包括:以感受体验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和
以丰富人文内涵为主线的教学方式等。
关键词:音乐;欣赏;民族
中图分类号: J 60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5409(2007)08-0091-03
音乐欣赏是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从而得到精
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们力求通过对不同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终生渴望欣
赏美好音乐的情感,使他们的心灵终生与音乐息息相通。
一、音乐欣赏
(一)音乐鉴赏能力的形成
1.音乐欣赏能力的形成:多听、多欣赏
听得多了,自然慢慢地就能听得懂,这是一个相对的过程。开始觉得好听,就要经常去听。当然,开
始时可能只是一种朦胧、初步的感受。如果继续听下去,就能逐渐感受到音乐的变化和特点,不但能够辨
别出不同特点的旋律、节奏和音色,同时对音乐所表达的感情、意境也会有所领会,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就
可以说是听得懂音乐了。多听音乐,还应该多听各种各样的音乐,不断扩大自己的音乐欣赏面,正如科普
兰所说的那样:全部投入音乐意味着要扩大自己的趣味,只喜欢传统类型的音乐是不够的。趣味像灵敏度
一样,在某种程度上是天生的,但这两者都可以通过明智的练习得到发展。这就是说对各个时期各种流派
的、新的和旧的、保守的和现代的音乐都要听,这意味着尽可能不带偏见地聆听。广泛地倾听各种类型和
不同风格的音乐,一方面可以增进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和兴趣,同时还可以使学生从对音乐作品的比较和鉴
别中提高音乐鉴赏能力。我国著名音乐家朱践耳先生主张音乐家必须具备四副耳朵:即听古典音乐的耳
朵、听民族民间音乐的耳朵、听现代音乐的耳朵、听流行音乐的耳朵。广泛地倾听各种类型和风格的音乐
作品,对于增进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大有裨益。可以
说,音乐欣赏就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它与其他艺术门类、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同的
音乐作品可以涉及到诸如历史、地理、自然和风土人情等许多方面,大大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总之,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只有通过欣赏者自己的聆听、欣赏,才能逐步获得音乐欣赏能力,除此之外是没有其
他捷径的。
2.聆听需要插上想象的翅膀
丰富的想象力是欣赏音乐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音乐是抽象的艺术,这一点是它与绘画、雕塑等艺术
门类最大的区别,但并不是说音乐是不可感知的,它可以通过各种音乐要素使模糊的东西具体化和造型
化。同一首作品,不同的人的感受必定是不同的,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里对同一首作品的感受也可能
是不同的。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
的想象能力,鼓励学生自由想象,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思维,通过“音乐的耳朵”感受不同情境的音乐作品。例如,学生在欣赏陈纲编曲的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时,应启发他们注意聆听乐曲中模仿鸟
鸣的声音和力度的变化,引导他们自然地联想到这是描写早晨的音乐,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出不同的早晨
的景象,再通过分析乐曲的旋律素材运用苗族音乐的特点,最终联想到这是苗岭的早晨。
3.反复聆听,充分发挥通感作用
通感是人类不同器官之间的相互联通。人类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五种感官表面上互不干
扰,实际上却相互感通,我们经常会在欣赏一幅花鸟画的时候,仿佛闻到了花香,听到了鸟叫,在听赏一
首抒情曲时,仿佛看到了青山绿水的景象。这都是通感在起作用。白居易的《画竹歌》中“举头忽看不
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中“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也都说明了这一点。例
如,在欣赏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的钢琴作品《月光》时,可让学生在第一次聆听时,利用手中的纸笔
画出自己对音乐的感受,通过色彩与线条,把听到的音乐表现出来,再请学生根据自己所画的内容为乐曲
起名。第二次聆听时,可请学生朗诵法国印象派诗人魏尔伦的诗《月光》,进一步感受乐曲意境,最后出
示莫奈的名画《日出-印象》,让学生边看画面边聆听音乐,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欣赏教学中,还可以发
挥其他各个器官的作用,积极地参与到音乐之中,如拍手、点头、跺脚、晃身、演唱、舞蹈等与听觉相结
合,让“音乐的耳朵”和运动的身体建立起密切的合作关系,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尽情地表现,发挥
各个感官之间的通感作用,促进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音乐,发展他们的艺术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学习有关音乐知识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传入人的耳膜,刺激大脑中枢神经,能够使人体分泌多种有益的生化物质
从而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性情的作用。按理说,人只要有健全的听觉,就能够听音乐,但人仅有健全的听
觉,却不一定能听懂音乐。马克思说:“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是没有意义。”古人云“七弦
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如果想通过聆听深刻感受、体验、理解音乐,就需要具备“音乐的耳朵”。“音乐
的耳朵”是要通过培养训练才能获得的。在欣赏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节奏、旋律、和声、
速度、力度、调式、织体等各个基本要素具有敏锐的感知能力,通过不断的实践和体验,逐步感受音乐作
品的情感内涵,使转瞬即逝的音乐给他们留下鲜明而又深刻的印象。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学习
一些音乐知识,不仅是有益的,而且是必须的。特别是欣赏一些比较大型的、结构复杂的音乐作品,例如
交响曲、协奏曲、歌剧等,更要尽可能多学习一些音乐知识。音乐知识的范围很广,学生不可能全部掌
握,这就要求有选择地学习和掌握一些音乐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一方面是关于乐理的知识,例如音阶
和调式、主题和旋律、节奏和节拍以及乐谱的读法等。学习这些乐理知识,并不是要求每一个学生对乐曲
进行理性的纯技术分析,那是音乐理论家的任务;而是要求学生学了这些理论知识,去更好地感受和欣赏
音乐。另一方面是关于音乐背景的知识,这包括音乐作品产生的历史时代,作品的风格流派,作曲家的生
活经历、艺术道路、创作个性以及具体音乐作品的创作意图等。学习这些知识不是为了对音乐作品进行概
念上的分析,而是使学生不仅能够了解音乐作品的外部音响形式,而且还能通过这些音乐知识去进一步了
解音乐作品的丰富内涵,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和领会音乐作品。
(三)提高文化修养,丰富生活阅历
音乐鉴赏能力是文化艺术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文化艺术修养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音乐鉴赏能
力所达到的水平。有些音乐作品作为综合艺术的一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例如电影、戏剧、舞
蹈中的音乐部分。还有些音乐作品是根据其他文学艺术的题材重新加以创作的。这些音乐作品无论从作品
的题材或表现内涵来说,都和一定的文学艺术作品密切相关。这样,丰富的文化艺术修养,对于理解这类
音乐作品就有更为直接的联系。可以说,对各类文学艺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越深刻、越细致,那么对相关
的音乐作品的欣赏和领会也就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当然,文化艺术修养对于音乐欣赏的作用,也不仅仅限
于与其有直接相关的音乐作品的欣赏,而是对全部的音乐作品,其中也包括无标题音乐的欣赏都有着很大
的关系。此外,人的生活体验与音乐欣赏有着更为直接和密切的联系,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情感体验将非常
有益于欣赏者对于音乐作品的体验与领会。英国音乐学家柯克以自己为例说:“我自己对莫扎特的大调作
品的理解曾经是: 1,在童年时期,悦耳的音乐; 2,青年时期,优秀而典雅,但不深刻的音乐; 3,成年
时期,优美而典雅的音乐,其中贯穿着深刻而扣人心弦的情感。在这里,我要不踌躇地说,在1、2两种
情况下,我们都根本不是在理解莫扎特的音乐。”从这个例子,我们完全可以看出,欣赏者的生活阅历、
情感体验对于音乐欣赏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但对现在的中学生来讲,他们的生活阅历自然很简单,情感体
验自然很单纯,但教师可以向他们提出: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加深自己的情
马俊辉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9)
摘 要:音乐欣赏是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从
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民族音乐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作为中国人理所应当
地接受中国民族文化的熏陶。民族音乐教育在音乐教学中运用的方式包括:以感受体验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和
以丰富人文内涵为主线的教学方式等。
关键词:音乐;欣赏;民族
中图分类号: J 60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5409(2007)08-0091-03
音乐欣赏是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从而得到精
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们力求通过对不同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终生渴望欣
赏美好音乐的情感,使他们的心灵终生与音乐息息相通。
一、音乐欣赏
(一)音乐鉴赏能力的形成
1.音乐欣赏能力的形成:多听、多欣赏
听得多了,自然慢慢地就能听得懂,这是一个相对的过程。开始觉得好听,就要经常去听。当然,开
始时可能只是一种朦胧、初步的感受。如果继续听下去,就能逐渐感受到音乐的变化和特点,不但能够辨
别出不同特点的旋律、节奏和音色,同时对音乐所表达的感情、意境也会有所领会,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就
可以说是听得懂音乐了。多听音乐,还应该多听各种各样的音乐,不断扩大自己的音乐欣赏面,正如科普
兰所说的那样:全部投入音乐意味着要扩大自己的趣味,只喜欢传统类型的音乐是不够的。趣味像灵敏度
一样,在某种程度上是天生的,但这两者都可以通过明智的练习得到发展。这就是说对各个时期各种流派
的、新的和旧的、保守的和现代的音乐都要听,这意味着尽可能不带偏见地聆听。广泛地倾听各种类型和
不同风格的音乐,一方面可以增进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和兴趣,同时还可以使学生从对音乐作品的比较和鉴
别中提高音乐鉴赏能力。我国著名音乐家朱践耳先生主张音乐家必须具备四副耳朵:即听古典音乐的耳
朵、听民族民间音乐的耳朵、听现代音乐的耳朵、听流行音乐的耳朵。广泛地倾听各种类型和风格的音乐
作品,对于增进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大有裨益。可以
说,音乐欣赏就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它与其他艺术门类、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同的
音乐作品可以涉及到诸如历史、地理、自然和风土人情等许多方面,大大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总之,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只有通过欣赏者自己的聆听、欣赏,才能逐步获得音乐欣赏能力,除此之外是没有其
他捷径的。
2.聆听需要插上想象的翅膀
丰富的想象力是欣赏音乐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音乐是抽象的艺术,这一点是它与绘画、雕塑等艺术
门类最大的区别,但并不是说音乐是不可感知的,它可以通过各种音乐要素使模糊的东西具体化和造型
化。同一首作品,不同的人的感受必定是不同的,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里对同一首作品的感受也可能
是不同的。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
的想象能力,鼓励学生自由想象,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思维,通过“音乐的耳朵”感受不同情境的音乐作品。例如,学生在欣赏陈纲编曲的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时,应启发他们注意聆听乐曲中模仿鸟
鸣的声音和力度的变化,引导他们自然地联想到这是描写早晨的音乐,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出不同的早晨
的景象,再通过分析乐曲的旋律素材运用苗族音乐的特点,最终联想到这是苗岭的早晨。
3.反复聆听,充分发挥通感作用
通感是人类不同器官之间的相互联通。人类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五种感官表面上互不干
扰,实际上却相互感通,我们经常会在欣赏一幅花鸟画的时候,仿佛闻到了花香,听到了鸟叫,在听赏一
首抒情曲时,仿佛看到了青山绿水的景象。这都是通感在起作用。白居易的《画竹歌》中“举头忽看不
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中“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也都说明了这一点。例
如,在欣赏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的钢琴作品《月光》时,可让学生在第一次聆听时,利用手中的纸笔
画出自己对音乐的感受,通过色彩与线条,把听到的音乐表现出来,再请学生根据自己所画的内容为乐曲
起名。第二次聆听时,可请学生朗诵法国印象派诗人魏尔伦的诗《月光》,进一步感受乐曲意境,最后出
示莫奈的名画《日出-印象》,让学生边看画面边聆听音乐,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欣赏教学中,还可以发
挥其他各个器官的作用,积极地参与到音乐之中,如拍手、点头、跺脚、晃身、演唱、舞蹈等与听觉相结
合,让“音乐的耳朵”和运动的身体建立起密切的合作关系,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尽情地表现,发挥
各个感官之间的通感作用,促进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音乐,发展他们的艺术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学习有关音乐知识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传入人的耳膜,刺激大脑中枢神经,能够使人体分泌多种有益的生化物质
从而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性情的作用。按理说,人只要有健全的听觉,就能够听音乐,但人仅有健全的听
觉,却不一定能听懂音乐。马克思说:“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是没有意义。”古人云“七弦
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如果想通过聆听深刻感受、体验、理解音乐,就需要具备“音乐的耳朵”。“音乐
的耳朵”是要通过培养训练才能获得的。在欣赏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节奏、旋律、和声、
速度、力度、调式、织体等各个基本要素具有敏锐的感知能力,通过不断的实践和体验,逐步感受音乐作
品的情感内涵,使转瞬即逝的音乐给他们留下鲜明而又深刻的印象。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学习
一些音乐知识,不仅是有益的,而且是必须的。特别是欣赏一些比较大型的、结构复杂的音乐作品,例如
交响曲、协奏曲、歌剧等,更要尽可能多学习一些音乐知识。音乐知识的范围很广,学生不可能全部掌
握,这就要求有选择地学习和掌握一些音乐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一方面是关于乐理的知识,例如音阶
和调式、主题和旋律、节奏和节拍以及乐谱的读法等。学习这些乐理知识,并不是要求每一个学生对乐曲
进行理性的纯技术分析,那是音乐理论家的任务;而是要求学生学了这些理论知识,去更好地感受和欣赏
音乐。另一方面是关于音乐背景的知识,这包括音乐作品产生的历史时代,作品的风格流派,作曲家的生
活经历、艺术道路、创作个性以及具体音乐作品的创作意图等。学习这些知识不是为了对音乐作品进行概
念上的分析,而是使学生不仅能够了解音乐作品的外部音响形式,而且还能通过这些音乐知识去进一步了
解音乐作品的丰富内涵,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和领会音乐作品。
(三)提高文化修养,丰富生活阅历
音乐鉴赏能力是文化艺术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文化艺术修养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音乐鉴赏能
力所达到的水平。有些音乐作品作为综合艺术的一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例如电影、戏剧、舞
蹈中的音乐部分。还有些音乐作品是根据其他文学艺术的题材重新加以创作的。这些音乐作品无论从作品
的题材或表现内涵来说,都和一定的文学艺术作品密切相关。这样,丰富的文化艺术修养,对于理解这类
音乐作品就有更为直接的联系。可以说,对各类文学艺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越深刻、越细致,那么对相关
的音乐作品的欣赏和领会也就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当然,文化艺术修养对于音乐欣赏的作用,也不仅仅限
于与其有直接相关的音乐作品的欣赏,而是对全部的音乐作品,其中也包括无标题音乐的欣赏都有着很大
的关系。此外,人的生活体验与音乐欣赏有着更为直接和密切的联系,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情感体验将非常
有益于欣赏者对于音乐作品的体验与领会。英国音乐学家柯克以自己为例说:“我自己对莫扎特的大调作
品的理解曾经是: 1,在童年时期,悦耳的音乐; 2,青年时期,优秀而典雅,但不深刻的音乐; 3,成年
时期,优美而典雅的音乐,其中贯穿着深刻而扣人心弦的情感。在这里,我要不踌躇地说,在1、2两种
情况下,我们都根本不是在理解莫扎特的音乐。”从这个例子,我们完全可以看出,欣赏者的生活阅历、
情感体验对于音乐欣赏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但对现在的中学生来讲,他们的生活阅历自然很简单,情感体
验自然很单纯,但教师可以向他们提出: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加深自己的情
2013-07-27
展开全部
接上面---
感体验,这是获得音乐鉴赏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另外,人的音乐鉴赏能力是以个人的主观爱好的形式出现的,它和一定社会的审美理想、艺术观有着
密切的联系。虽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人们有时会对同一音乐作品作出不同的评价,表现出音乐鉴赏的
差异,但是音乐审美评价必须符合音乐美的客观标准。
二、加强民族音乐欣赏
中国民族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珍贵的财富。我国的民族
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可以上溯到九千年以前,在河南省舞阳贾湖出土的骨笛,已经能准确的吹奏出五声音
阶。笔者曾做过一些民族音乐素养的相关调查,在我们社会中的成人知道这些知识的人非常的少,接受调
查的大部分朋友都具备大专以上学历,而调查的结果却令人痛心,一些具备鲜明特色的地方民歌他们大多
不能分别出它是出自我国的什么地区和民族;一些基本的乐器比如巴乌和洞箫也分不清;古筝和古琴也不
能分辨出来。这个令人痛心的现状正是由于我们长期以来在学校文化教育中对于民族音乐文化没有落到实
处的结果。
(一)民族音乐教育的作用
1.民族音乐是我国各族人民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创造的,以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绚丽多彩闻
名于世。民族音乐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灵魂,是使一个民族能最深层地感受自己的重要方面,也是使一种文
化在世界文化日益广泛的交流中保持自己个性的重要方面。因而作为中国人理所应当地接受中国民族文化
的熏陶,这是一个中国人应有的本分。
2.我国的民族音乐聚集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凝聚着民族艺术的精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意志、
力量和追求。我们56个民族拥有数以万计的色彩独特的民歌,它们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宝库。
还有品种繁多的民间歌舞、民族器乐、曲艺及戏曲种类,都具有鲜明的音乐风格。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民
族音乐文化,可以增强学习者的艺术修养。
3.民族音乐文化的学习必然联系到相关地域民族的历史、地理、风情,著名民歌和地方特色的民族
器乐作品、服饰文化、节日、独特民族乐器等等,这些是民族音乐文化学习主体,这些知识的积累能够培
养学习者宽广的艺术胸怀,并潜移默化地进行了综合学科的学习。
(二)民族音乐教育在音乐教学中运用的方式
1.以感受体验为主导的教学方式
在音乐教学中,应创设多种情景,提供各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在民族音乐
教育中也应如此,课堂上应有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听、唱、奏、演的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有外在
的愉悦表现,而且有内在的成功体验。让学生与民族音乐多次面对面地接触,品尝民族音乐的“原汁原
味”,使民族音乐中蕴涵的伦理道德、人间真情、人文境界、民族尊严等感染学生,塑造学生健全的人
格。例如,在讲授民歌《茉莉花》时,可以让学生演唱、演奏《茉莉花》,欣赏江苏、河北、东北、广东
的不同版本的《茉莉花》,还可观看歌剧《图兰朵》及申奥宣传片的片段,再让学生创编新版的《茉莉
花》。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民歌的“变异性”及民歌的发展与传承。
2.以丰富人文内涵为主线的教学方式
音乐教师应该努力挖掘民族音乐的“文化蕴育点”,在课堂上营造文化气息,通过音乐作品向学生传
递民族音乐的多元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例如在欣赏《二泉映月》时,教师可先介绍阿炳的悲惨
命运、曲名的由来、创作的背景,并了解“二泉”的地理环境,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还可在欣赏的
基础上,让学生用文字或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是一次文学、音乐与美术的文化整合。这样学生能初
步感受到这部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了解这部作品的时代特征与文化价值,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增强民
族自豪感。
因此,音乐教师应明确自己的责任,不能将学生领入艺术殿堂后就放任他们自行审美体验了事,而应
当选择最优秀的作品作为范本加以分析、解释、评价,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评价,让学生
在“操千曲”的审美实践中,由浅入深地知晓音乐艺术特有的审美性质、手段和方法,提高审美敏感性,
从而达到培养音乐审美力的教育目的。
感体验,这是获得音乐鉴赏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另外,人的音乐鉴赏能力是以个人的主观爱好的形式出现的,它和一定社会的审美理想、艺术观有着
密切的联系。虽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人们有时会对同一音乐作品作出不同的评价,表现出音乐鉴赏的
差异,但是音乐审美评价必须符合音乐美的客观标准。
二、加强民族音乐欣赏
中国民族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珍贵的财富。我国的民族
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可以上溯到九千年以前,在河南省舞阳贾湖出土的骨笛,已经能准确的吹奏出五声音
阶。笔者曾做过一些民族音乐素养的相关调查,在我们社会中的成人知道这些知识的人非常的少,接受调
查的大部分朋友都具备大专以上学历,而调查的结果却令人痛心,一些具备鲜明特色的地方民歌他们大多
不能分别出它是出自我国的什么地区和民族;一些基本的乐器比如巴乌和洞箫也分不清;古筝和古琴也不
能分辨出来。这个令人痛心的现状正是由于我们长期以来在学校文化教育中对于民族音乐文化没有落到实
处的结果。
(一)民族音乐教育的作用
1.民族音乐是我国各族人民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创造的,以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绚丽多彩闻
名于世。民族音乐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灵魂,是使一个民族能最深层地感受自己的重要方面,也是使一种文
化在世界文化日益广泛的交流中保持自己个性的重要方面。因而作为中国人理所应当地接受中国民族文化
的熏陶,这是一个中国人应有的本分。
2.我国的民族音乐聚集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凝聚着民族艺术的精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意志、
力量和追求。我们56个民族拥有数以万计的色彩独特的民歌,它们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宝库。
还有品种繁多的民间歌舞、民族器乐、曲艺及戏曲种类,都具有鲜明的音乐风格。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民
族音乐文化,可以增强学习者的艺术修养。
3.民族音乐文化的学习必然联系到相关地域民族的历史、地理、风情,著名民歌和地方特色的民族
器乐作品、服饰文化、节日、独特民族乐器等等,这些是民族音乐文化学习主体,这些知识的积累能够培
养学习者宽广的艺术胸怀,并潜移默化地进行了综合学科的学习。
(二)民族音乐教育在音乐教学中运用的方式
1.以感受体验为主导的教学方式
在音乐教学中,应创设多种情景,提供各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在民族音乐
教育中也应如此,课堂上应有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听、唱、奏、演的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有外在
的愉悦表现,而且有内在的成功体验。让学生与民族音乐多次面对面地接触,品尝民族音乐的“原汁原
味”,使民族音乐中蕴涵的伦理道德、人间真情、人文境界、民族尊严等感染学生,塑造学生健全的人
格。例如,在讲授民歌《茉莉花》时,可以让学生演唱、演奏《茉莉花》,欣赏江苏、河北、东北、广东
的不同版本的《茉莉花》,还可观看歌剧《图兰朵》及申奥宣传片的片段,再让学生创编新版的《茉莉
花》。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民歌的“变异性”及民歌的发展与传承。
2.以丰富人文内涵为主线的教学方式
音乐教师应该努力挖掘民族音乐的“文化蕴育点”,在课堂上营造文化气息,通过音乐作品向学生传
递民族音乐的多元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例如在欣赏《二泉映月》时,教师可先介绍阿炳的悲惨
命运、曲名的由来、创作的背景,并了解“二泉”的地理环境,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还可在欣赏的
基础上,让学生用文字或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是一次文学、音乐与美术的文化整合。这样学生能初
步感受到这部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了解这部作品的时代特征与文化价值,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增强民
族自豪感。
因此,音乐教师应明确自己的责任,不能将学生领入艺术殿堂后就放任他们自行审美体验了事,而应
当选择最优秀的作品作为范本加以分析、解释、评价,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评价,让学生
在“操千曲”的审美实践中,由浅入深地知晓音乐艺术特有的审美性质、手段和方法,提高审美敏感性,
从而达到培养音乐审美力的教育目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7-27
展开全部
乐为心声,乐为多声,乐为无声。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