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给城市交通带来了哪些变化?

 我来答
绳国平
2018-08-30
知道答主
回答量: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386
展开全部
一、改革之初交通工具变迁
(一)自行车大行其道
出行普遍走路的人们开始追求使用交通工具,但因为经济实力和技术有限,当时流行起来的交通工具只有自行车。当时人们上下班的交通工具,除了公交车外,绝大多数都骑自行车或步行。
(二)摩托车成为人们的新宠儿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摩托车作为一种时髦代步工具,飞速“飞入寻常百姓家”,尤其在广州“无处不塞车”的年代。在现在社会这个宠儿也会被慢慢的淡忘,摩托车由于它的方便、高效、省力等优点风靡中国一段时间,它的优点是无可厚非的,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它暴露出的问题也是越来越严重,安全性差,尾气对环境的污染等。这时候,人们对一种更安全更舒适的交通工具的希望也更迫切了。
二、世纪交替下的交通多元化
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的交通工具开始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人们出行更快更便捷。进入了21世纪,交通工具在海陆空全面立体覆盖,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没有什么是不可以的,多元化的趋势越来越显现,地球正在逐步的“缩小”。
(一)私家车的“解禁”与普及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人具备了汽车消费的能力,不少市民告别了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将私家车作为日常生活出行的交通工具。私家车的大量出现,改变的不仅是出行方式和效率,也改变了市民的生活方式和理念。私家车具有很大的灵活性,私家车主不用风吹日晒去赶公交车,而且不用担心工作的延误,具有便捷高效的特点。另外,私家车的普及也从侧面推动了国家经济的发展。
(二)公共交通工具的推广
(1)公交车
20世纪80年代初,公交车开始全国普及,在上世纪80、90年代,公交车已经成为了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公共交通是城市的窗口和名片,作为市民出行首选的公交车,在最近几年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十年前,公交车线路短而少、车辆少。如今,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城市从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节约能源、交通安全等方面出发,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公交优先”战略的不断实施,公交车的线路和车辆的数量都在不断的增加,公交车车辆的档次也在不断的提升。公交车的作用在日益提升,方便快捷的公交车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桥梁。
公交车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朝着节能和环保的方向迈进。面对目前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状况,人们不得不改变观念,在公交车环保理念上有质的突破。在“863”计划的支持下,我国在动力、燃料等关键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杭州,公交车以液化天然气为动力,这种新型环保公交车减少了汽油柴油的使用量,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节约了能耗,保护了环境。
21世纪是和谐社会,和谐公交车要体现其人性化的设计。针对目前人们坐公交车时忘记带钱或者没有零钱的情况,河南平顶山实行“建设事业IC卡密钥管理系统”,用IC卡代替现金支付。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奥运公交车专门安装了一套专门为残疾人服务的系统。在上车的阶梯安装自动电梯,好让残疾人上车。另外,越来越多的公交车开始在车内安装空调自动调节系统,用来根据车内的温度的情况自动调节车温。
(2)的士
的士是承载政府的公共政策、出租车公司利益、司机生活来源、市民出行方便的城市交通工具,是城市的“名片”。在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中,的士是满足消费者特殊出行需要的重要运输方式。改革开放初期,打的是当时最时髦的出行方式。在当时,你想打的还得先买张票,多数司机不像现在的满地拉客。乘客如果不到售票点买票,你根本打不到车,哪像现在怎么方便,随手都可以打到车。当时你想去打的,你必须先去买票,然后由调度员调派出汽车。而且司机实行上班“三班倒”,分早、午、晚三班,“挂牌营业”。现在,的士可以“招手停”了,而且满大街的上去接活。
2.轨道交通和轮船
(1)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全称叫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指城市中有轨的大运量的公共交通运输系统。目前国际轨道交通有地铁、轻轨、市郊铁路、有轨电车以及悬浮列车等多种类型,号称“城市交通的主动脉”。
根据中国城市公交协会和中德地铁标准研究组的研究,轨道交通在运量、速度、运行方式等方面都优于私人交通和传统公交:地铁的运输能力要比地面公共汽车大7—10倍,单向每小时可运送4万至6万人次,轻轨可运送2至3万人次,而公共电汽车的客运量每小时最多1万人次;轨道交通的运行速度最慢也在30公里/小时以上,地铁行驶的时速最高可达128公里,广州地铁三号线设计的时速是120公里;轨道交通的运行方式舒适、准时、占地面积小、节能、少污染,地铁列车以电力作为动力,基本不存在空气污染问题。
解决城市的交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优先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轨道交通是显著提高交通运力供给能力的方式,可为缓解交通拥堵提供根本保障。
我国的轨道交通,主要经历了从火车、地铁到轻轨和磁悬浮列车以及高速铁路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之初,铁路线路里程短,线路少,而且当时的火车是没有窗户的,空气不流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铁路建设突飞猛进,路网规模和质量显著提升。
(2)轮船
改革开放初期的轮船,体积小,速度慢,航行路途短。而且,当时的轮船大多是用木头、竹排做成的。现在,轮船已经成为了人们远洋航行的重要工具。现在的轮船,体积大、运量大、适合远洋航行。
3.飞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航业也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作为目前人类最先进快捷的交通方式——坐飞机,在30多年前对于绝大部分中国人还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如今,人们坐飞机出行和从前坐火车一样平常,不少商务人士成为时常穿梭于国内各城市间的“空中飞人”,机场的候机大厅永远一派繁忙景象。
(三)新型节能交通工具日渐兴起
地铁,是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先驱,也是现代节能环保的新产品,目前中国只有较大的城市才建有地铁网络。地铁不一定在地下,也可以根据城市的具体条件,运行在地面或高架线路上。地铁不仅运量大、建设快、安全和准时,还节省能源、不污染环境、节省城市用地。地铁适用于出行距离较长、客运量需求大的城市中心区域。
磁悬浮交通是一种非轮轨黏着传动,悬浮于地面的交通运输系统。磁悬浮列车是利用常导磁铁或超导磁铁产生的吸力或斥力使车辆浮起,用以上的复合技术产生导向力,用直线电机产生牵引动力,使其成为高速、安全、舒适、节能、环保、维护简单、占地少的新一代交通运输工具。
除了电力交通工具的广泛使用,我国也在积极研发使用太阳能的交通工具,已经取得有效进展,随着我国科技力量的不断提升,许多新型节能交通工具将不断涌现,其中包括气垫车和单轮车,高耗能高污染的交通工具必将被高效节能的交通工具所取代。
va...5@163.com
2021-03-14 · TA获得超过958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07-27
展开全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交通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铁路、公路和航线的增长都很快。

由于经济条件的好转和假期的延长,出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除乘火车外,乘坐飞机也不是稀罕的事了,开私人汽车出行的人也占一定比重。

用:改革开放前,代表着当时生活水平的“四大件”是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和收音机。改革开放后,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话、电脑、手机已相当普及。

以上说明,改革开放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07-27
展开全部
车多了环境污染了,道路规划经验与教训并存,当然如果写材料同意楼上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07-27
展开全部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特别是城市交通设施与城市化发展的矛盾逐渐显现,从各国城市化发展的实践来看,轨道交通以其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可靠、准点舒适的技术优势在日、美、欧等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主要的城市交通工具,在我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已在大规模修建地铁,并且很受市民欢迎,因此修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将成为我国大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纽约、巴黎、伦敦、东京和莫斯科等城市市内交通客运量结构的分析与研究表明,在这些发达城市,公共交通所占比例一般为60%~80%,其中有轨交通的比例达30%~45%。无论私人交通如何发展,公共交通作为主体的地位一直没变,轨道交通往往又占有较大优势,居主导地位。即使私人交通的承载工具数量超过公共交通工具的几十倍,公共交通作为城市客运主要构成的地位仍不改变,真正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主要还是依靠地铁、高架、市郊铁路等轨道交通运输系统。同时,各国政府及城市当局在城市交通方面巨大的资金、物质及人力的投入,为城市轨道交通进入成熟期提供了保证。
确立以轨道交通为重点的城市交通运输发展战略,是象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城市交通发展的理性选择。只有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运输,才能真正解决世界各国的城市交通运输问题,同时也将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结构影响分析
目前,我国除广州、上海、北京、深圳和天津等城市已经修建或正在修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之外,武汉、重庆、青岛和沈阳等20多个城市正在进行筹建轨道交通的前期准备工作。城市轨道交通已经引起我国城市交通界的高度重视。但是目前许多城市修建轨道交通仅仅从解决城市交通堵塞的角度出发,仅仅认为它是大运量的运载工具,忽略了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结构变迁中的重要诱导作用,而没有有意识的利用轨道交通来促进我国城市结构和城市发展模式的改变。
以北京为例,北京已经建成二环、三环,目前正规划四环、五环,市区道路面积年平均递增4%。但是新环修成不久,好景不长,道路依旧堵塞。这是因为北京民用机动车增加速度更快,年平均增加14.5%,自改革开放以来增至100多万辆,车流量年平均增长18%。由此可以看出,道路的生产速度始终跟不上汽车的生产速度。这是因为道路不能在流水线上生产,而汽车却从流水线上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因此从城市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要从根本上改善交通状况,更重要的是以交通结构的改变来促进城市结构的变化,使城市总体交通需求均衡。
我国城市人口密集,内聚力很强。形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快捷、安全、大容量的交通通道。一旦交通条件改变,制约因素消除,城市结构将会发生大幅度的改变。具有强大运输能力的轨道交通就能在城市结构变迁中充分发挥重要诱导作用。
1.市轨道交通与城市人口
城市结构改变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人口的疏解。但是我国城市传统的以步行、自行车为主的交通方式,限制了城市人口的有机疏解。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快捷、安全、大容量等特点,不仅能及时疏解大量密集人群,而且由于其对沿线区域的可达性的大大提高,对居民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可以诱导人们远离市中心居住,从而促进城市结构的改变。
2. 轨道交通与城市环境
城市环境与交通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城市环境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汽车的尾气排放和城市道路的噪音。以汽车为主的城市交通对城市发展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它带来大气污染、交通事故增加和其它一系列社会问题。轨道交通具有低能耗、低污染、安全等特点,它对于改善城市环境、增加城市环境容量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对于建立空间相对分离的新型生态城市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不仅如此,轨道交通所产生的污染也是容易整治的。以噪声为例,城市道路所产生的噪声属于“分散型噪声”,它所涉及的因素很多,包括汽车的内在质量、汽车与道路的接触、汽车内燃机发动机噪声、汽车轮胎磨损状态和充气压力、道路路面质量等,因此很难予以全面解决。而轨道交通的运行是间隔的,它所引起的噪声属于“集中型噪声”,其主要来源于车辆电动机系统及车辆与轨道组成的振动体系,相对而言整治比较容易。
1.3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
城市建设用地狭小、人口高度密集是我国许多城市的一个显著特点,如上海、重庆、沈阳等城市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仅为50 m2左右,在如此狭小的空间要布置工业用地、对外交通用地,必然导致人均道路用地和城市绿地的减少。而轨道交通不仅用地比城市道路要少得多,而且由于其强大的运输能力以及快速、安全等特点,更能促进城市人口密集在轨道两侧,促进城市用地集约化与居住环境改善的统一。促进城市形态和土地使用格局相应的调整,促进城市人口外延性的发展,也即人口分布于更宽广的地域。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6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