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里的MACD数据图是什么意思?
平滑异同移动平均线,简称MACD,是近来美国所创的技术分析工具。
MACD吸收了移动平均线的优点。运用移动平均线判断买卖时机,在趋势明显时收效很大,但如果碰上牛皮盘整的行情,所发出的信号频繁而不准确。
根据移动平均线原理所发展出来的MACD,一来克服了移动平均线假信号频繁的缺陷,二来能确保移动平均线最大的战果。
扩展资料:
MACD在应用上应先行计算出快速(一般选12日)移动平均值与慢速(一般选26日)移动平均值。以这两个数值作为测量两者(快速与慢速线)间的“差离值”依据。所谓“差离值”(DIF),即12日EMA数值减去26日EMA数值。
因此,在持续的涨势中,12日EMA在26日EMA之上。其间的正差离值(+DIF)会愈来愈大。反之在跌势中,差离值可能变负(-DIF),也愈来愈大。至于行情开始回转,正或负差离值要缩小到一定的程度,才真正是行情反转的信号。MACD的反转信号界定为“差离值”的9日移动平均值(9日EMA)。
参考资料:MACD指标-百度百科
平滑异同移动平均线(MACD)其原理是运用快速与慢速移动平均线聚合与分离的征兆功能,加以双重平滑运算用以判断股票的买进与卖出时机和信号。
MACD的计算公式
MACD在应用上应先行计算出快速(一般选12日)移动平均数值与慢速(一般选26日)移动平均数值。以这两个数值作为测量两者(快速与慢速线)间的"差离值"依据。所谓"差离值"(DIF),即12日EMA数值减去26日EMA数值。
因此,在持续的涨势中,12日EMA在26日EMA之上。其间的正差离值(+DIF)会愈来愈大。反之在跌势中,差离值可能变负(-DIF),也愈来愈大。
至于行情开始回转,正或负差离值要缩小到怎样的程度,才真正是行情反转的信号。MACD的反转信号界定为"差离值"的9日移动平均值(9日EMA)。
扩展资料
由于网上炒股的快捷、便利、信息传播快、辅助软件分析等带来的便利,使得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更加偏爱于技术面的分析,在技术面指标中,KDJ和MACD被广大投资者所运用。大多数非专业投资者觉得,KDJ指标发出的买卖信号太过频繁,出错几率较大,一般投资者往往不太适用这种判断指标。相对于KDJ而言,MACD指标的使用相对要简单且出错几率较小。特别是在判断长期趋势中,长周期K线的MACD指标准确率更高。
研究发现,如今,周K线MACD指标对中长线转折的判断的准确性较高,可以作为中长线投资者的首选参考指标。对于长期投资而言,利用这种方法炒股显然比持有指数基金的投资方法强,对资产能做到更好的增值保值。
就MACD技术指标实战研判做一分享,首先网上炒股分析软件最好采用(12,26,9)参数进行分析,当MACD数值超过5且指标出现红柱后的第二个星期开盘时买入,指标变成绿柱后的第二个星期开盘时卖出。
对于大多数非专业的投资者来说,MACD的周K线方法可以一试。它操作简单、单一,学习起来也非常容易,在股票交易中作为买卖前的操作指南也是不错的选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MACD指标
MACD指标说明:
MACD指数平滑异同移动平均线为两条长、短的平滑平均线。
其买卖原则为:
DIFF、DEA均为正,DIFF向上突破DEA,买入信号。
2.DIFF、DEA均为负,DIFF向下跌破DEA,卖出信号。
3.DEA线与K线发生背离,行情反转信号。
4.分析MACD柱状线,由红变绿(正变负),卖出信号;由绿变红,买入信号。
扩展资料
MACD根据每日的收市价,计算出两条不同速度的加权移动平均线,通过测量两条平均线的差离值来判断买卖时机,是一种极为常用的技术分析方法。MACD吸收了移动平均线的优点。
运用移动平均线判断买卖时机,在趋势明显时收效很大,但如果碰上牛皮盘整的行情,所发出的信号频繁而不准确。根据移动平均线原理所发展出来的MACD,一来克服了移动平均线假信号频繁的缺陷,二来能确保移动平均线最大的战果。
参考资料
一、MACD的含义
1、平滑异同移动平均线(MACD)其原理是运用快速与慢速移动平均线聚合与分离的征兆功能,加以双重平滑运算用以判断股票的买进与卖出时机和信号。
2、MACD是根据两条不同速度的指数平滑移动平均线来计算两者之间的离差状况作为行情研判的基础,实际是运用快速与慢速移动平均线聚合与分离的征兆,来判断买进与卖出的时机与信号,在实际操作中,MACD指标不但具备抄底(价格、MACD背离时)、捕捉强势上涨点(MACD连续二次翻红时买入)的功能,而且能够捕捉最佳卖点,帮助投资者成功逃顶。
二 、其常见的逃顶方法有:
1、股价横盘、MACD指标死叉卖出。指股价经过大幅拉升后横盘整理,形成一个相对高点,MACD指标率先出现死叉,即使5日、10日均线尚未出现死叉,亦应及时减仓。
2、假如MACD指标死叉后股价并未出现大幅下跌,而是回调之后再度拉升,此时往往是主力为掩护出货而再最后一次拉升,高度极为有限,此时形成的高点往往是一波行情的最高点,判断顶部的标志是“价格、MACD”背离,即当股价创出新高,而MACD却未能同步创出新高,两者的走势出现背离,这是股价见顶的可靠信号。
三、MACD的计算公式
MACD在应用上应先行计算出快速(一般选12日)移动平均数值与慢速(一般选26日)移动平均数值。以这两个数值作为测量两者(快速与慢速线)间的"差离值"依据。所谓"差离值"(DIF),即12日EMA数值减去26日EMA数值。因此,在持续的涨势中,12日EMA在26日EMA之上。
MACD的反转信号界定为"差离值"的9日移动平均值(9日EMA)。在MACD的指数平滑移动平均线计算公式中,都分别加重最近一日的份量权值,以现在流行的参数12和26为例,其公式如下:
1、12日EMA的计算:EMA12 = 前一日EMA12 X 11/13 + 今日收盘 X 2/13
2、26日EMA的计算:EMA26 = 前一日EMA26 X 25/27 + 今日收盘 X 2/27
3、差离值(DIF)的计算: DIF = EMA12 - EMA26
4、然后再根据差离值计算其9日的EMA,即"差离平均值","差离平均值"用DEA来表示。
5、DEA = (前一日DEA X 8/10 + 今日DIF X 2/10)
6、计算出的DIF与DEA为正或负值,因而形成在0轴上下移动的两条快速与慢速线。为了方便判断,用DIF减去DEA,用以绘制柱状图。
扩展资料:
差离值是股市技术分析中的一个指标,缩写为DIF,即12日EMA数值减去26日EMA数值。在持续的涨势中,12日EMA在26日EMA之上。其间的正差离值(+DIF)会愈来愈大。
反之在跌势中,差离值可能变负(-DIF)也愈来愈大。至于行情开始回转,正或负差离值要缩小到怎样的程度,才真正是行情反转的讯号,MACD的反转讯号界定为「差离值」的9日移动平均值(9日 EMA)。
参考资料:MACD指标百度百科
一、MACD的含义
1、平滑异同移动平均线(MACD)其原理是运用快速与慢速移动平均线聚合与分离的征兆功能,加以双重平滑运算用以判断股票的买进与卖出时机和信号。
2、MACD是根据两条不同速度的指数平滑移动平均线来计算两者之间的离差状况作为行情研判的基础,实际是运用快速与慢速移动平均线聚合与分离的征兆,来判断买进与卖出的时机与信号,在实际操作中,MACD指标不但具备抄底(价格、MACD背离时)、捕捉强势上涨点(MACD连续二次翻红时买入)的功能,而且能够捕捉最佳卖点,帮助投资者成功逃顶。
二 、其常见的逃顶方法有:
1、股价横盘、MACD指标死叉卖出。指股价经过大幅拉升后横盘整理,形成一个相对高点,MACD指标率先出现死叉,即使5日、10日均线尚未出现死叉,亦应及时减仓。
2、假如MACD指标死叉后股价并未出现大幅下跌,而是回调之后再度拉升,此时往往是主力为掩护出货而再最后一次拉升,高度极为有限,此时形成的高点往往是一波行情的最高点,判断顶部的标志是“价格、MACD”背离,即当股价创出新高,而MACD却未能同步创出新高,两者的走势出现背离,这是股价见顶的可靠信号。
三、MACD的计算公式
MACD在应用上应先行计算出快速(一般选12日)移动平均数值与慢速(一般选26日)移动平均数值。以这两个数值作为测量两者(快速与慢速线)间的"差离值"依据。所谓"差离值"(DIF),即12日EMA数值减去26日EMA数值。因此,在持续的涨势中,12日EMA在26日EMA之上。
MACD的反转信号界定为"差离值"的9日移动平均值(9日EMA)。在MACD的指数平滑移动平均线计算公式中,都分别加重最近一日的份量权值,以现在流行的参数12和26为例,其公式如下:
1、12日EMA的计算:EMA12 = 前一日EMA12 X 11/13 + 今日收盘 X 2/13
2、26日EMA的计算:EMA26 = 前一日EMA26 X 25/27 + 今日收盘 X 2/27
3、差离值(DIF)的计算: DIF = EMA12 - EMA26
4、然后再根据差离值计算其9日的EMA,即"差离平均值","差离平均值"用DEA来表示。
5、DEA = (前一日DEA X 8/10 + 今日DIF X 2/10)
6、计算出的DIF与DEA为正或负值,因而形成在0轴上下移动的两条快速与慢速线。为了方便判断,用DIF减去DEA,用以绘制柱状图。
扩展资料:
差离值是股市技术分析中的一个指标,缩写为DIF,即12日EMA数值减去26日EMA数值。在持续的涨势中,12日EMA在26日EMA之上。其间的正差离值(+DIF)会愈来愈大。
反之在跌势中,差离值可能变负(-DIF)也愈来愈大。至于行情开始回转,正或负差离值要缩小到怎样的程度,才真正是行情反转的讯号,MACD的反转讯号界定为「差离值」的9日移动平均值(9日 EMA)。
参考资料:MACD指标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