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哲学》的论述题
要素主义教育哲学思想对我国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启示要求:1.论文不少于2000字;2.按照标准的论文格式写作(论文写作标准见附件);3.个人在回答中需要展开并阐述自己的观点....
要素主义教育哲学思想对我国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启示
要求:
1.论文不少于2000字;
2.按照标准的论文格式写作(论文写作标准见附件);
3.个人在回答中需要展开并阐述自己的观点.
提示:
1.阐述要素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哲学观点,尤其是他们在教育上的共同观点。如他们都认为在人类的文化遗产里有什么,在教材编写上、师生关系上,主张什么。
2.反观我国当前新课程改革的现实,作法是否与要素主义教育哲学思想一致。
3.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展开
要求:
1.论文不少于2000字;
2.按照标准的论文格式写作(论文写作标准见附件);
3.个人在回答中需要展开并阐述自己的观点.
提示:
1.阐述要素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哲学观点,尤其是他们在教育上的共同观点。如他们都认为在人类的文化遗产里有什么,在教材编写上、师生关系上,主张什么。
2.反观我国当前新课程改革的现实,作法是否与要素主义教育哲学思想一致。
3.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展开
2个回答
2013-07-27
展开全部
要素主义教育观及其对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启示
摘要:要素主义教育见解独到精辟,追求对社会文化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强调对人类文化中和民族文化中共同要素的继承和发扬,强调并注重教师在学生发展上的训练和主导作用;倡导接受式学习这些于今天追求多元发展、走出单一对立格局的我国教育改革,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教育改革;要素主义;课程;教学;矛盾
1929年至1932年的经济危机带给美国教育的反省就是对以现代派教育理论为指导的进步主义教育措施的指责。认为这种教育课程漫无目的、教师缺乏训练,方法与组织形式也放任自由,缺少纪律,是“讨厌的掉在油膏中的苍蝇 。I,是美国教育质量下降、传统社会文化不再的主要原因。于是为弥补进步主义教育的缺陷,教育中掀起了“返回基础”运动,新的教育思潮风起云涌,要素主义就是典型的一个。
一、要素主义的理论基础和主要思想
1.实在论。实在论的中心思想是“独立性原则或主题”,认为宇宙万物是作为被人认识的对象,是客观的独立于人体之外的实在,而不是存在于意识之中,但是认识的客体又是不能离开认识的主体而独立存在的。【lI因此以它为依据,要素主义认为教育的整个过程就是使人的理想与智慧去认识和研究这种永恒的世界(实在),以构成人类的知识;人与社会的统一是建立在对社会的服务和服从的基础上的,教育也必须为了社会的发展而训练学生,并让他们记住宇宙(社会)中永恒的知识精华部分。
2.官能训练说和相同要素说的结合。“官能训练说”一直以来都在整个心理学界和教育领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早期的官能心理学倡导用古代的语言、文法、数学等有价值的学科对儿童进行“形式训练”;后来桑代克等发展了这一学说,认为新旧学习情境的迁移,是由于二者之间存在着相同的成份或者要素,从而确立了“相同要素说 ’1,发展到教育领域就表现为进步主义所倡导的“实质训练”科目的盛行。要素主义者们接受了进步主义的这种主张,认为“真正的教育就是智慧的训练”(贝斯特)。
实际上,要素主义的教育理论不是某一种哲学理论在教育问题上的表述,也不是一种对教育的简单思辨型的阐述。其追求是:教育质量和社会文化发展。其口号是:要普及教育,注重社会文化的传递和理智的训练,对学生高标准、严要求。在这个基础上要素主义教育者们确定了一套有自己特色的课程教学体系。
二、要素主义的课程观和教学观
1.要素主义的课程观:以“文化发展”和“共同要素”为核心课程理论基础,是要素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部分。在他们看来,课程的目标、教育的作用就要将传统的精神和精华继续传授给新的一代,人类的文化在发展变化的同时,存在着相对稳定的、不变的“人类文化中和民族文化中的共同要素”。所谓“文化的共同要素”主要包括共同思想、共同理解、共同准则以及共同精神,简言之,就是指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应把“文化的共同要素”作为学校教育课程的标准,并强调在筛选教材内容时,要以“坚持社会福利和社会进步作为基本准则 。
在课程内容的组织和呈现上,强调学科课程。要素主义者认为要给学生提供分化了的有组织的经验之最有效能和最有效率的方法就是学科课程。如果学校的课程给学生提供的是未经分化的经验或者知识,学生势必要自己对它们分化和组织,这将妨碍教育的效能。因此要素义者强调的依然是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他们倡导的是学术性学科,强调新三艺,即数学、科学、外语,还较为注重课程的逻辑体系和组织。
在课程的要求上,强调全国统一课程标准。在他们看来只有课程统一了,才会使人们学到共同的文化要素,而这些文化要素,又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所必需的。
2.要素主义教学观:重视训练的作用,提倡接受式教学,加强心智训练和理性思维的能力。要素主义者提倡普及教育的观点,认为凡是文明程度高的民族都是教育受到重视、普及教育程度较高的民族,但是他们也认为不应该放弃严格的标准,认为美国教育出现质量下降就是因为他们“有意地采取了降低程度的轻便的政策”。因此教育就是要加强学生的心智训练,增强他们的理性思维能力,重视学生的读、写、算等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和传授。
教师占主导地位,教师的基本作用不能忽视。要素主义教育派一致对教师的工作给予很高的认可,他们认为:“教师是精神(与物质相比较而言)遗产信赖的继承人,每一代人都接受并吸收了精神遗产才使人类不断向更高级水平进步。教师个人指导,可能是取得学习实质性进步的最基本因素。 ’在教学形式上不赞同设计教学和活动教学为主要形式,倡导接受式学习方式。他们认为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应该仍然是教师向学生直接口头语言讲述的形式。
摘要:要素主义教育见解独到精辟,追求对社会文化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强调对人类文化中和民族文化中共同要素的继承和发扬,强调并注重教师在学生发展上的训练和主导作用;倡导接受式学习这些于今天追求多元发展、走出单一对立格局的我国教育改革,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教育改革;要素主义;课程;教学;矛盾
1929年至1932年的经济危机带给美国教育的反省就是对以现代派教育理论为指导的进步主义教育措施的指责。认为这种教育课程漫无目的、教师缺乏训练,方法与组织形式也放任自由,缺少纪律,是“讨厌的掉在油膏中的苍蝇 。I,是美国教育质量下降、传统社会文化不再的主要原因。于是为弥补进步主义教育的缺陷,教育中掀起了“返回基础”运动,新的教育思潮风起云涌,要素主义就是典型的一个。
一、要素主义的理论基础和主要思想
1.实在论。实在论的中心思想是“独立性原则或主题”,认为宇宙万物是作为被人认识的对象,是客观的独立于人体之外的实在,而不是存在于意识之中,但是认识的客体又是不能离开认识的主体而独立存在的。【lI因此以它为依据,要素主义认为教育的整个过程就是使人的理想与智慧去认识和研究这种永恒的世界(实在),以构成人类的知识;人与社会的统一是建立在对社会的服务和服从的基础上的,教育也必须为了社会的发展而训练学生,并让他们记住宇宙(社会)中永恒的知识精华部分。
2.官能训练说和相同要素说的结合。“官能训练说”一直以来都在整个心理学界和教育领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早期的官能心理学倡导用古代的语言、文法、数学等有价值的学科对儿童进行“形式训练”;后来桑代克等发展了这一学说,认为新旧学习情境的迁移,是由于二者之间存在着相同的成份或者要素,从而确立了“相同要素说 ’1,发展到教育领域就表现为进步主义所倡导的“实质训练”科目的盛行。要素主义者们接受了进步主义的这种主张,认为“真正的教育就是智慧的训练”(贝斯特)。
实际上,要素主义的教育理论不是某一种哲学理论在教育问题上的表述,也不是一种对教育的简单思辨型的阐述。其追求是:教育质量和社会文化发展。其口号是:要普及教育,注重社会文化的传递和理智的训练,对学生高标准、严要求。在这个基础上要素主义教育者们确定了一套有自己特色的课程教学体系。
二、要素主义的课程观和教学观
1.要素主义的课程观:以“文化发展”和“共同要素”为核心课程理论基础,是要素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部分。在他们看来,课程的目标、教育的作用就要将传统的精神和精华继续传授给新的一代,人类的文化在发展变化的同时,存在着相对稳定的、不变的“人类文化中和民族文化中的共同要素”。所谓“文化的共同要素”主要包括共同思想、共同理解、共同准则以及共同精神,简言之,就是指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应把“文化的共同要素”作为学校教育课程的标准,并强调在筛选教材内容时,要以“坚持社会福利和社会进步作为基本准则 。
在课程内容的组织和呈现上,强调学科课程。要素主义者认为要给学生提供分化了的有组织的经验之最有效能和最有效率的方法就是学科课程。如果学校的课程给学生提供的是未经分化的经验或者知识,学生势必要自己对它们分化和组织,这将妨碍教育的效能。因此要素义者强调的依然是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他们倡导的是学术性学科,强调新三艺,即数学、科学、外语,还较为注重课程的逻辑体系和组织。
在课程的要求上,强调全国统一课程标准。在他们看来只有课程统一了,才会使人们学到共同的文化要素,而这些文化要素,又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所必需的。
2.要素主义教学观:重视训练的作用,提倡接受式教学,加强心智训练和理性思维的能力。要素主义者提倡普及教育的观点,认为凡是文明程度高的民族都是教育受到重视、普及教育程度较高的民族,但是他们也认为不应该放弃严格的标准,认为美国教育出现质量下降就是因为他们“有意地采取了降低程度的轻便的政策”。因此教育就是要加强学生的心智训练,增强他们的理性思维能力,重视学生的读、写、算等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和传授。
教师占主导地位,教师的基本作用不能忽视。要素主义教育派一致对教师的工作给予很高的认可,他们认为:“教师是精神(与物质相比较而言)遗产信赖的继承人,每一代人都接受并吸收了精神遗产才使人类不断向更高级水平进步。教师个人指导,可能是取得学习实质性进步的最基本因素。 ’在教学形式上不赞同设计教学和活动教学为主要形式,倡导接受式学习方式。他们认为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应该仍然是教师向学生直接口头语言讲述的形式。
2013-07-27
展开全部
三、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发和意义
要素主义者的观点是针对当时美国教育偏激、教育质量下降的讨论而发的,因此它的出现本身就是一种对立,是与杜威进步主义教育思潮相对立的,也正是如此它没有超出“二元对立”的怪圈,因而也免不了走向另一个极端:对儿童作为 “人”的一面关注的太少,太注重知识的体系性而忽视了学习时情境的变异性等。时至今日,世界范围内进行着新的教育改革,教育的思维模式已经走出了“单一对立”的局面,在“超越二元”的光环中,重新回味要素主义的教育观点,于今天的教育改革,尤其是我国教育如何在保留传统教育有价值内容的基础上稳步前进而有新发展,是不无意义的。
1.正确处理传统文化和教育与现实社会的新思想新观念的矛盾关系。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的教育不论是在思想观念领域还是在教育实施领域上走的是一条“学习”、“模仿”他国模式的套路,自己的传统文化根基越来越薄弱。这次新的教育课程改革虽然考虑了这个重要内容,但是在课程内容设置和安排上还是不能够凸显自己的特色,课程和教学中关注的“文化的共同要素”已经逐渐稀少。因此对于学习者而言,很难做到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加强本民族文化教育,在学生的思想价值观上继承民族和国家长期以来积淀的有特色和优秀的东西。
2.要素主义教育观代表的是狂热的改革浪潮中的另一种声音。它提出了一个任何国家教育都不容回避的问题:到底传统的还要不要?这与当时的进步主义的教育运动的口号是大相径庭的,无疑是美国改革进程中的一种特殊的声音。但是事实上美国的教育在走了一段时间的进步主义之路后又再一次回到了基础教育的战线上,这正是对这种呼吁的一个绝好的回答。目前我国的改革也正轰轰烈烈的进行着,但是很多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需要这样一种不同的声音,这样另一种回应呢?任何事情都是在矛盾中才得到发展的,教育也是一样,这正是要素主义教育学派对我国教育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的最重要的影响之一。
3.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上,文明遗产和教师的影响作用不可低估。要素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布里克曼对人性问题进行了分析,他认为人一方面是物质的有机体遗传的产物,另一方面是“社会遗传的产物”。“社会遗传”核心是“共同文化因素的遗传”,因此学习者要在学习具体的知识的同时加强本民族文化的教育,在思想价值观上继承这些文化要素,只有这样,民族的内涵在儿童的行为模式中才会表现出来。他认为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教育是儿童社会化必须的一课,对他们的道德和素养的养成都是很有好处的。其次,要素主义者虽然把教师放在教育的核心地位,但这与传统的教师绝对权威又是截然不同的。在他们看来教师必须受过“通才教育”,具有。有关学习领域的广博的知识”,“对儿童的心理世界和学习过程有深刻的理解”,“有传授事实、知识和理想给年轻一代人的能力、能正确评价教育学的历史一哲学基础”,“并且忠于自己的工作”,他们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加以培养,要以身作则,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加以引导。
实际上,我国今天的道德教育所倡导的“有中国特色”和。反思型教师”、“研究型教师”的思想都在要素主义的思想中得到体现。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分析学生的特点,“鼓励学生有生活热情”、“加深对生活意义的理解”、“发现和培养学生的特别天赋�6�8�6�8 否则职能工作就没有到位。同样在本次课程改革的目标中重新提出三维目标,也是因为我国的道德教育出现“倒挂”和滑坡现象。如果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注意到传统文化的要素的传承,注意到加强教师的队伍建设和工作职能学习,在知识学习中潜移默化地进行价值观和思想感情的教育则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4.学习方式(包括教学形式)的变革:综合化与走向另一。变异”的矛盾。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我国教育改革尤其是这次新课程改革的突出任务之一,也是走向课堂纵深化的关键步骤。课程改革明确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新的课程改革也正好提出了交往、合作、探究的、发现的学习活动方式。探究、发现式学习可以给课堂教学增添足够的活力,给学生自由的空间、自由的思考,但同时也应注意到,今天的教学中很多“旧”方法如课堂讲授并没有完全过时,在新与旧的对比和结合中,仍能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应该避免两种认识误区:一是抓住灌输式讲授不放,二是一改以往的教学形式,全面进入活动型学习。因为不论是接受式还是发现式学习都只是学习的基本形式和方式,教学要取得突破必须走向综合。
另外,要素主义的其他观点,比如加强学生母语学习、注意教师师资培训和全国统一课程标准等主张都是很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的。确切地讲,要素主义者的思想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传统教育的一种努力,它也不可避免地在多处流露出传统教育教学对学生地位的忽视以及与传统教育价值观和评价模式的一致性,但是恰恰透过它的这种努力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其中值得学习的地方。
参考文献:
【1】王天一等.外国教育史(下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2】威廉�6�1C�6�1巴格莱.教育与新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3】和新学.学科课程理论形态的确立——妥素主义课程述评【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1):l2~l6.
【4】钟启泉,张华,石伟平,等.课程漉派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oo.
【5】郑长利.要素主义教育的时代回音— — 巴格莱<教育与新人》评析【J】.外国教育研究,1999,(1):1~4.
【6】杨丽娟.进步主义与要素主义教育理论之比较�6�1— 蓉论其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J】.山东教育科研,1997,(6):67~69.
要素主义者的观点是针对当时美国教育偏激、教育质量下降的讨论而发的,因此它的出现本身就是一种对立,是与杜威进步主义教育思潮相对立的,也正是如此它没有超出“二元对立”的怪圈,因而也免不了走向另一个极端:对儿童作为 “人”的一面关注的太少,太注重知识的体系性而忽视了学习时情境的变异性等。时至今日,世界范围内进行着新的教育改革,教育的思维模式已经走出了“单一对立”的局面,在“超越二元”的光环中,重新回味要素主义的教育观点,于今天的教育改革,尤其是我国教育如何在保留传统教育有价值内容的基础上稳步前进而有新发展,是不无意义的。
1.正确处理传统文化和教育与现实社会的新思想新观念的矛盾关系。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的教育不论是在思想观念领域还是在教育实施领域上走的是一条“学习”、“模仿”他国模式的套路,自己的传统文化根基越来越薄弱。这次新的教育课程改革虽然考虑了这个重要内容,但是在课程内容设置和安排上还是不能够凸显自己的特色,课程和教学中关注的“文化的共同要素”已经逐渐稀少。因此对于学习者而言,很难做到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加强本民族文化教育,在学生的思想价值观上继承民族和国家长期以来积淀的有特色和优秀的东西。
2.要素主义教育观代表的是狂热的改革浪潮中的另一种声音。它提出了一个任何国家教育都不容回避的问题:到底传统的还要不要?这与当时的进步主义的教育运动的口号是大相径庭的,无疑是美国改革进程中的一种特殊的声音。但是事实上美国的教育在走了一段时间的进步主义之路后又再一次回到了基础教育的战线上,这正是对这种呼吁的一个绝好的回答。目前我国的改革也正轰轰烈烈的进行着,但是很多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需要这样一种不同的声音,这样另一种回应呢?任何事情都是在矛盾中才得到发展的,教育也是一样,这正是要素主义教育学派对我国教育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的最重要的影响之一。
3.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上,文明遗产和教师的影响作用不可低估。要素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布里克曼对人性问题进行了分析,他认为人一方面是物质的有机体遗传的产物,另一方面是“社会遗传的产物”。“社会遗传”核心是“共同文化因素的遗传”,因此学习者要在学习具体的知识的同时加强本民族文化的教育,在思想价值观上继承这些文化要素,只有这样,民族的内涵在儿童的行为模式中才会表现出来。他认为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教育是儿童社会化必须的一课,对他们的道德和素养的养成都是很有好处的。其次,要素主义者虽然把教师放在教育的核心地位,但这与传统的教师绝对权威又是截然不同的。在他们看来教师必须受过“通才教育”,具有。有关学习领域的广博的知识”,“对儿童的心理世界和学习过程有深刻的理解”,“有传授事实、知识和理想给年轻一代人的能力、能正确评价教育学的历史一哲学基础”,“并且忠于自己的工作”,他们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加以培养,要以身作则,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加以引导。
实际上,我国今天的道德教育所倡导的“有中国特色”和。反思型教师”、“研究型教师”的思想都在要素主义的思想中得到体现。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分析学生的特点,“鼓励学生有生活热情”、“加深对生活意义的理解”、“发现和培养学生的特别天赋�6�8�6�8 否则职能工作就没有到位。同样在本次课程改革的目标中重新提出三维目标,也是因为我国的道德教育出现“倒挂”和滑坡现象。如果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注意到传统文化的要素的传承,注意到加强教师的队伍建设和工作职能学习,在知识学习中潜移默化地进行价值观和思想感情的教育则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4.学习方式(包括教学形式)的变革:综合化与走向另一。变异”的矛盾。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我国教育改革尤其是这次新课程改革的突出任务之一,也是走向课堂纵深化的关键步骤。课程改革明确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新的课程改革也正好提出了交往、合作、探究的、发现的学习活动方式。探究、发现式学习可以给课堂教学增添足够的活力,给学生自由的空间、自由的思考,但同时也应注意到,今天的教学中很多“旧”方法如课堂讲授并没有完全过时,在新与旧的对比和结合中,仍能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应该避免两种认识误区:一是抓住灌输式讲授不放,二是一改以往的教学形式,全面进入活动型学习。因为不论是接受式还是发现式学习都只是学习的基本形式和方式,教学要取得突破必须走向综合。
另外,要素主义的其他观点,比如加强学生母语学习、注意教师师资培训和全国统一课程标准等主张都是很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的。确切地讲,要素主义者的思想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传统教育的一种努力,它也不可避免地在多处流露出传统教育教学对学生地位的忽视以及与传统教育价值观和评价模式的一致性,但是恰恰透过它的这种努力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其中值得学习的地方。
参考文献:
【1】王天一等.外国教育史(下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2】威廉�6�1C�6�1巴格莱.教育与新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3】和新学.学科课程理论形态的确立——妥素主义课程述评【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1):l2~l6.
【4】钟启泉,张华,石伟平,等.课程漉派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oo.
【5】郑长利.要素主义教育的时代回音— — 巴格莱<教育与新人》评析【J】.外国教育研究,1999,(1):1~4.
【6】杨丽娟.进步主义与要素主义教育理论之比较�6�1— 蓉论其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J】.山东教育科研,1997,(6):67~69.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