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螺是产在河里的还是海里的??

 我来答
wjia佳酱
高粉答主

2019-10-09 · 繁杂信息太多,你要学会辨别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92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5万
展开全部

河里。

泥螺栖息于内湾潮间带泥沙或沙泥底,底栖硅藻丰富的海滩上,对盐度、温度适应性强,严冬酷暑均生长良好,但不适于风浪大、潮流急的海区生活。退潮后海滩上泥螺很多,爬行时用头楯及足掘起泥沙将身体覆盖,起拟态作用得以御敌及减少水分蒸发。

在阴雨或天气较冷时,泥螺潜于泥沙表层1~3cm处,不易被人发现,日出后又爬出觅食,以底栖藻类、有机碎屑、无脊椎动物的卵、幼体和小型甲壳类等为食。

扩展资料;

泥螺为一种生活在泥沙质或泥质滩涂上的软体动物,“吐吞含沙,沙黑如铁”,古称“吐铁”。旺发期,小岛周边滩涂上密密麻麻爬行着的泥螺,行动缓慢、憨态可掬,远远望去,像是谁撒下了无数颗黑豆。凑近看,其外壳呈卵圆形,体为长方形,好似一只只小拖鞋。

这个时候去捡泥螺,保准满载而归。在阴雨或天气较冷时,泥螺会潜于泥沙表层1至3厘米处,不易被人发现,但有经验丰富者会根据泥涂上留下的一些气孔等“蛛丝马迹”毫不费力地挖到它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泥螺

匿名用户
推荐于2017-11-25
展开全部
泥螺(英文名say'spaper-bubble,拉丁名Bullacta exarata(Philippi)),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后鳃亚纲、头楯目、阿地螺科、泥螺属的一种(泥螺属仅有泥螺一种),为太平洋西岸海水及咸淡水特产的种类。在我国沿海均有分布。体呈长方形,头盘大而肥厚,外套膜不发达。侧足发达,遮盖贝壳两侧之一部分。贝壳呈卵圆形,幼体的贝壳薄而脆,成体较坚硬、白色,表面似雕刻有螺旋状环纹,内面光滑,有黄褐色外皮。无螺塔和脐、无厣。 形态习性  泥螺壳薄而脆,成贝体长40mm左右,宽约12~15mm,在我国南北沿海均有分布。泥螺是潮间带底栖动物,生活在中低潮区泥沙质或泥质的滩涂上,退潮后在滩涂表面爬行,在阴雨或天气较冷时,潜于泥沙表层1~3cm处,不易被人发现,日出后又爬出觅食,以底栖藻类、有机碎屑、无脊椎动物的卵、幼体和小型甲壳类等为食。   泥螺在我国沿海都有出产,是典型的潮间带底栖匍匐动物,多栖息在中底潮带,泥沙或沙泥的滩涂上,在风浪小、潮流缓慢的海湾中尤其密集,以东海和黄海产量最多。   泥螺行动缓慢,它用头盘掘起泥沙与身体分泌的粘液混合,包被在身体表面,酷似一塔凸起的泥沙,起着拟态保护作用。生活中对温度和盐度的变化适应力强,易生长。   它适应性较强,在1.5℃的严冬和33℃的炎夏都能生存,但最适生长水温为15~30℃,如水温超过33℃,48小时内,成活率只有60%。   泥螺雌雄异体,但异体受精。性成熟时,常可见到雌雄螺在滩涂上交尾,产下一圆形胶质膜包被的透明卵群,每群有一胶质柄固着在海滩上。密密麻麻的卵群,随潮涨落在水中波动,煞是壮观。受精卵在水温25—28℃时,4 天即可完成胚胎发育,温度低发育速度相应减慢。在发育过程中要经过一段浮游生活期,后变态成幼螺营底栖生活。 编辑本段养殖   泥螺经一年饲养,即可达到性成熟,每年5~6月为繁殖盛期,通常在傍晚或上半夜产卵排精。一般放养5~6个月,规格可达100~150粒/Kg左右,即可捕捉上市,以谷雨至小满节气时螺肉最为丰满。螺肉爽口、营养丰富,可煲粥、炒螺肉食用,可盐腌酒渍加工成泥螺罐头,销往港澳台及东南亚,螺肉切片加工速冻亦畅销欧美市场。据悉,在上海泥螺年销量突破1000吨,且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广东、深圳等大中城市货紧价贵,去年8~11月110~116元/Kg,目前已上升到130~150元/Kg。由于其野生资源有限,人工养殖未很好开展起来。因此,专家认为积极发展养殖大有可为。 编辑本段营养   泥螺以桃花盛开时所产的质量最佳,此时泥螺刚刚长发,体内无泥,且无菌,味道也特别鲜美。中秋时节所产的“桂花泥螺”,虽然比不上农历三月时的“桃花泥螺”,但也粒大脂丰,极其鲜美。泥螺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铁及多种维生素成份。泥螺营养丰富,又具一定医药作用。据《本草纲目拾遗》载:泥螺有补肝肾、润肺、明目、生津之功能。民间还有以酒渍食,防治咽喉炎、肺结核的做法。 编辑本段食疗价值   阿地螺科动物泥螺的肉。泥螺又称土铁、麦螺、梅螺、土螺。分布于我国沿海,以东海较多。获得后,取肉洗净,盐、酒浸备用。   [性能]味甘、咸,性微寒。能补肝肾,益精髓,生津润燥。   [用途]用于肝肾阴虚,虚烦发热,目昏眼干;阴虚肺燥,咽喉干燥,舌干少津。   [附方]   渍吐铁:泥螺肉盐渍后,以水洗净,用米酒浸半日,待盐味出后,另用烧酒、白糖浸渍即成。每次用10g左右嚼食。   本品用盐、酒、糖浸渍后即可防腐,又能增强吐铁生津润燥等作用,其味亦鲜美。据清代赵学敏自治“喉咽干燥,舌枯欲裂”的体会:“服花粉生津药多不验”,而食此奏效颇速,“可知生津液、养脾阴之力大也。”(《本草纲目拾遗》)此外,亦可用于肝肾阴虚证。 编辑本段词语解释   【词语】:泥螺   【拼音】:ní luó   【解释】:一种无脊椎动物。壳卵圆形,薄而脆。体肥,略带黄色,不能全部缩入壳内。生活于浅海泥滩上,我国沿海各地均产。可供食用。也称吐铁、土铁。   【出处】:明·李时珍 《本草纲目·介二·蓼螺》:“今 宁波 出泥螺,状如蚕豆,可代充海错。”《说郛续》卷四二引 明·屠本畯 《海味索隐·土铁歌》:“土铁,一名泥螺,出 南田 者佳。”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07-27
展开全部
河里的,在淤泥里~~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4-06-07
展开全部
我家前面就是海可惜上海没有沙滩只有泥滩,每到夏天就能在滩涂上抓到好多黄泥螺我们称为吐铁一直以为是方言,原来古时候就怎么称呼。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我选择狗带l
2022-01-08
知道答主
回答量: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84
引用wjia佳酱的回答:
河里。
泥螺栖息于内湾潮间带泥沙或沙泥底,底栖硅藻丰富的海滩上,对盐度、温度适应性强,严冬酷暑均生长良好,但不适于风浪大、潮流急的海区生活。退潮后海滩上泥螺很多,爬行时用头楯及足掘起泥沙将身体覆盖,起拟态作用得以御敌及减少水分蒸发。
在阴雨或天气较冷时,泥螺潜于泥沙表层1~3cm处,不易被人发现,日出后又爬出觅食,以底栖藻类、有机碎屑、无脊椎动物的卵、幼体和小型甲壳类等为食。

扩展资料;
泥螺为一种生活在泥沙质或泥质滩涂上的软体动物,“吐吞含沙,沙黑如铁”,古称“吐铁”。旺发期,小岛周边滩涂上密密麻麻爬行着的泥螺,行动缓慢、憨态可掬,远远望去,像是谁撒下了无数颗黑豆。凑近看,其外壳呈卵圆形,体为长方形,好似一只只小拖鞋。
这个时候去捡泥螺,保准满载而归。在阴雨或天气较冷时,泥螺会潜于泥沙表层1至3厘米处,不易被人发现,但有经验丰富者会根据泥涂上留下的一些气孔等“蛛丝马迹”毫不费力地挖到它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泥螺
展开全部
海里!害我喝三杯!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5)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