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出现多尿和尿糖现象,分析其产生的机制?
产生机制:
1、遗传因素
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
1型糖尿病有多个DNA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在2型糖尿病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
2、环境因素
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素β细胞。
扩展资料
诊断:
糖尿病的诊断一般不难,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0毫摩尔/升,和/或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11.1毫摩尔/升即可确诊。诊断糖尿病后要进行分型:
1型糖尿病
发病年龄轻,大多<30岁,起病突然,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症状明显,血糖水平高,不少患者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低下,ICA、IAA或GAD抗体可呈阳性。单用口服药无效,需用胰岛素治疗。
2型糖尿病
常见于中老年人,肥胖者发病率高,常可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等疾病。起病隐袭,早期无任何症状,或仅有轻度乏力、口渴,血糖增高不明显者需做糖耐量试验才能确诊。血清胰岛素水平早期正常或增高,晚期低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糖尿病
2013-07-27
胰岛素的作用机理是促使血液中多余的葡萄糖转化成糖原(肝糖原和肌糖原等非糖物质),促使组织细胞加速摄取葡萄糖参与生命活动,从而达到降低血液中血糖水平的目的
同时,胰岛中还有另一种细胞——胰岛A细胞,它负责分泌另一种激素——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机理是促使非糖物质(如糖原,脂类等。但是肝糖原可以转化,肌糖原不可转化)的转化,转化成葡萄糖,进入血液,达到使血糖水平升高的目的
正常情况下,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共同作用,使血液中的血糖水平稳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它们构成“反馈调节”机制,它们各自的浓度相互制约,此时血糖水平处于动态平衡。糖尿病患者的胰岛B细胞受损,所以胰岛素分泌不足。此时这个动态平衡被打破,胰高血糖素浓度上升,促使血糖水平升高。通常情况下,尿液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时,葡萄糖都能被吸收回血液。但当葡萄糖的浓度上升直至超过一定水平时,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有限,葡萄糖就不能全部被重吸收进入血液,而是进入成尿中,排除体外,于是造成糖尿。
2013-07-27
但由于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传统医学认为糖尿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精神因素、肥胖因素(目前认为肥胖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诱发因素,约有60%-80%的成年人在发病前均为肥胖者)、营养不平衡、感染、妊娠、基因等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