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个回答
2013-07-28
展开全部
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发生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吸烟、大量饮酒,高盐、高脂及低钾饮食,身体超重,缺乏运动,精神压力过大等因素密切相关。近年来,有学者主张,即使血压轻度偏高,也需降压治疗,由于服药量大,长期服药引起的不良反应等原因,临床对轻度和中度高血压病患者多采用非药物疗法。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治疗的同时,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效果较好。现就在我院住院期间实施护理干预的5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与45例常规治疗患者疗效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06年6月至2007年6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门诊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38例,男78例,女60例。其中完成随访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共95例,其诊断均符合《1999 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中高血压诊断标准,随机分为干预组50例和对照组45例。干预组男30例,女20例;Ⅰ级高血压16例,Ⅱ级高血压34例。对照组男27例,女18例;Ⅰ级高血压15例,Ⅱ级高血压30例。2组患者在文化程度、年龄、病程、生活保障、居住环境、肥胖及吸烟者所占比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入院后2 组均进行详细评估,着重了解患者的生活饮食习惯、工作特点、家庭社会环境以及患者对疾病的了解情况等;确定患者目前生活方式状态、知识技能水平和学习能力,确定患者的态度和信念。对干预组采取住院后发放高血压病相关知识手册并进行生活习惯、运动、心理及服药等护理干预,在治疗前,出院前及出院后3、6、12个月进行随访并测血压,在患者入院后至出院前定时、定体位、定血压计测量血压,并在住院期间教会家属正确测量血压方法,对测量方法进行考核过关,出院后通过电话随访获得血压数据,以评价干预效果。
2 护理干预内容及方法
2.1 疾病相关知识宣教
针对高血压病患者的文化水平、学习能力,选用适宜的方法,向患者讲解高血压病的常见症状、发展后果、治疗原则、预防措施、血压监测的方法,特别要向患者宣传高血压病发病与精神过度紧张、肥胖、吸烟、酗酒、高钠饮食等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生活调节在高血压病的治疗、预防中的重要性。
2.2 生活习惯干预
指导患者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每日热量供应比理想体质量减少20%~30%,多食蔬菜、水果以增加饱腹感,限制钠盐的摄入,每人每日平均食盐量低于6 g,减少脂肪摄入,总脂肪<总热量的30%,饱和脂肪酸<10% ,戒烟,限酒,男性每日饮用乙醇量<20~30 g ,女性<15~20 g。
2.3 家庭干预
注重家属的参与教育,使其认识到良好的家庭支持对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控制与转归都有重要的影响。生活中需给患者以更多的关心,帮助并督导其建立规律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戒烟、限酒、保证足够的睡眠等,从而加强药物治疗的效果及疗效的维持。
2.4 心理干预
干预组采取一对一的方式,护患共同分析治疗中出现的反复、血压波动及不良因素的影响,制定对策,指出心理紧张与血压的关系,应做耐心细致的疏导护理,特别是对易激动、性情暴躁的患者,要指导患者注意性格塑造,保持情绪稳定,心境平和,避免情绪激动或过度紧张,遇事要沉着冷静。当有较大精神压力时应设法释放,如向朋友、亲人倾诉,与他人交谈等,以保持血压稳定。
2.5 服药干预
教育和督导患者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压药,提高服药依从性。详细指导患者科学用药,如让患者与家属了解药物的名称、用法、剂量、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等,并学会处理出现不良反应时的一般方法。
2.6 运动干预
高血压患者生活要有规律,劳逸结合。每个人应根据自己的身体、年龄选择各自喜爱和适宜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气功、太极拳、慢跑、游泳、广播操、跳舞等活动,每次以30~45 min为宜,每周3~5次。运动强度依心率而定,用最大心率(最大心率=170-年龄) 的70%以下作为运动指标。
3 结果
在入院初2组患者平均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治疗及护理干预后,干预组在第6个月时收缩压及12个月时收缩压与舒张压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均<0.01) ,见表1。
表1 护理干预对疗效的影响(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4 讨论
本研究结果发现,干预组、对照组在出院前的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但在出院后6个月及12个月时,干预组的血压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说明高血压不仅靠药物来控制,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辅以护理干预具有更好的降压效果。
根据研究结果,笔者推测产生更良好降压效果的可能原因是:(1)干预组通过全面的护理干预,患者更多地进行了生活方式改良,而研究已经表明,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的改良能改善血脂、血糖等代谢,从而缓慢但明显地降低血压[1]。有文献报道减少食盐的摄入可使高血压患者逐步停用抗高血压药而维持良好的血压水平[2],而食盐摄入减少会使患者进食无味,有时难于坚持,家属的督促和坚持起到关键的作用。同时从表1也可以看出,干预组并不是在出院时而在出院后6个月时血压降低到最低点也支持生活方式改良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非药物的生活方式改良应是高血压治疗的基础。(2)干预组服药的依从性增加。比较2 组发现,干预组在出院后血压维持较平稳,与出院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在出院后血压逐渐上升。因2 组在出院时均取得显著的降压效果(较治疗前) ,而对照组在短短6个月内血压又再度升高,服药依从性下降应是其主要原因。尽管常规健康宣教能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而介入长期干预后效果更好。高血压能否有效地控制,主要是患者服药的依从性问题。有研究表明,患者不依从治疗是当今高血压治疗面临的最严重问题[3],尤其是门诊随访患者的依从性最差,从而导致血压控制不满意。有的患者自觉症状好转就擅自停药,有的因为服药后出现不良反应而不能坚持,导致长期药物治疗的无效,也有报道指出即使患者有较好的医学知识,也不一定有较好的依从性[4]。由于本研究中所选患者年龄较大,记忆力减退,认识分辨能力差;老年人经济收入减少,无法支付药品费用;亲属对其关心不够,不能及时督促老人按时服药。对服药的依从性往往欠佳,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对患者和家属反复强调坚持服药的重要性。
研究中也发现,尽管对高血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是一种良好的健康宣教方式,但是护理干预中,也存在着较多问题和困难,如护理干预不被家属重视,工作人员培训不够,需要财力投入,患者和家属不理解等。因此,在护理干预中应通过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共同宣教,强调家属参与和监督,改变家庭的不良生活方式,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和患者医疗费用。建议社区护士在这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可对高血压患者建立健康档案,社区护士定期对患者和家属进行随访宣教,不断提高家庭、社区对高血压的认识,充分发挥患者家属的监督作用,让家庭、社区乃至全社会来重视高血压,预防高血压,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力生,龚兰生,孔令芝,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国医药导刊,2000,2 :23.
2 陈首英,尹博英,李贞洁,等.影响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因素调查.高血压杂志,2003,11:486.
3 郭航远,何红,蒋峻,等.高血压病患者降压药物依从性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1,22:418.
4 叶晓青,刘雅玲,陈维青.高血压患者有关该病知识、信念及其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中华护理杂志,1998,33:62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06年6月至2007年6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门诊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38例,男78例,女60例。其中完成随访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共95例,其诊断均符合《1999 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中高血压诊断标准,随机分为干预组50例和对照组45例。干预组男30例,女20例;Ⅰ级高血压16例,Ⅱ级高血压34例。对照组男27例,女18例;Ⅰ级高血压15例,Ⅱ级高血压30例。2组患者在文化程度、年龄、病程、生活保障、居住环境、肥胖及吸烟者所占比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入院后2 组均进行详细评估,着重了解患者的生活饮食习惯、工作特点、家庭社会环境以及患者对疾病的了解情况等;确定患者目前生活方式状态、知识技能水平和学习能力,确定患者的态度和信念。对干预组采取住院后发放高血压病相关知识手册并进行生活习惯、运动、心理及服药等护理干预,在治疗前,出院前及出院后3、6、12个月进行随访并测血压,在患者入院后至出院前定时、定体位、定血压计测量血压,并在住院期间教会家属正确测量血压方法,对测量方法进行考核过关,出院后通过电话随访获得血压数据,以评价干预效果。
2 护理干预内容及方法
2.1 疾病相关知识宣教
针对高血压病患者的文化水平、学习能力,选用适宜的方法,向患者讲解高血压病的常见症状、发展后果、治疗原则、预防措施、血压监测的方法,特别要向患者宣传高血压病发病与精神过度紧张、肥胖、吸烟、酗酒、高钠饮食等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生活调节在高血压病的治疗、预防中的重要性。
2.2 生活习惯干预
指导患者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每日热量供应比理想体质量减少20%~30%,多食蔬菜、水果以增加饱腹感,限制钠盐的摄入,每人每日平均食盐量低于6 g,减少脂肪摄入,总脂肪<总热量的30%,饱和脂肪酸<10% ,戒烟,限酒,男性每日饮用乙醇量<20~30 g ,女性<15~20 g。
2.3 家庭干预
注重家属的参与教育,使其认识到良好的家庭支持对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控制与转归都有重要的影响。生活中需给患者以更多的关心,帮助并督导其建立规律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戒烟、限酒、保证足够的睡眠等,从而加强药物治疗的效果及疗效的维持。
2.4 心理干预
干预组采取一对一的方式,护患共同分析治疗中出现的反复、血压波动及不良因素的影响,制定对策,指出心理紧张与血压的关系,应做耐心细致的疏导护理,特别是对易激动、性情暴躁的患者,要指导患者注意性格塑造,保持情绪稳定,心境平和,避免情绪激动或过度紧张,遇事要沉着冷静。当有较大精神压力时应设法释放,如向朋友、亲人倾诉,与他人交谈等,以保持血压稳定。
2.5 服药干预
教育和督导患者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压药,提高服药依从性。详细指导患者科学用药,如让患者与家属了解药物的名称、用法、剂量、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等,并学会处理出现不良反应时的一般方法。
2.6 运动干预
高血压患者生活要有规律,劳逸结合。每个人应根据自己的身体、年龄选择各自喜爱和适宜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气功、太极拳、慢跑、游泳、广播操、跳舞等活动,每次以30~45 min为宜,每周3~5次。运动强度依心率而定,用最大心率(最大心率=170-年龄) 的70%以下作为运动指标。
3 结果
在入院初2组患者平均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治疗及护理干预后,干预组在第6个月时收缩压及12个月时收缩压与舒张压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均<0.01) ,见表1。
表1 护理干预对疗效的影响(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4 讨论
本研究结果发现,干预组、对照组在出院前的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但在出院后6个月及12个月时,干预组的血压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说明高血压不仅靠药物来控制,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辅以护理干预具有更好的降压效果。
根据研究结果,笔者推测产生更良好降压效果的可能原因是:(1)干预组通过全面的护理干预,患者更多地进行了生活方式改良,而研究已经表明,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的改良能改善血脂、血糖等代谢,从而缓慢但明显地降低血压[1]。有文献报道减少食盐的摄入可使高血压患者逐步停用抗高血压药而维持良好的血压水平[2],而食盐摄入减少会使患者进食无味,有时难于坚持,家属的督促和坚持起到关键的作用。同时从表1也可以看出,干预组并不是在出院时而在出院后6个月时血压降低到最低点也支持生活方式改良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非药物的生活方式改良应是高血压治疗的基础。(2)干预组服药的依从性增加。比较2 组发现,干预组在出院后血压维持较平稳,与出院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在出院后血压逐渐上升。因2 组在出院时均取得显著的降压效果(较治疗前) ,而对照组在短短6个月内血压又再度升高,服药依从性下降应是其主要原因。尽管常规健康宣教能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而介入长期干预后效果更好。高血压能否有效地控制,主要是患者服药的依从性问题。有研究表明,患者不依从治疗是当今高血压治疗面临的最严重问题[3],尤其是门诊随访患者的依从性最差,从而导致血压控制不满意。有的患者自觉症状好转就擅自停药,有的因为服药后出现不良反应而不能坚持,导致长期药物治疗的无效,也有报道指出即使患者有较好的医学知识,也不一定有较好的依从性[4]。由于本研究中所选患者年龄较大,记忆力减退,认识分辨能力差;老年人经济收入减少,无法支付药品费用;亲属对其关心不够,不能及时督促老人按时服药。对服药的依从性往往欠佳,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对患者和家属反复强调坚持服药的重要性。
研究中也发现,尽管对高血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是一种良好的健康宣教方式,但是护理干预中,也存在着较多问题和困难,如护理干预不被家属重视,工作人员培训不够,需要财力投入,患者和家属不理解等。因此,在护理干预中应通过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共同宣教,强调家属参与和监督,改变家庭的不良生活方式,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和患者医疗费用。建议社区护士在这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可对高血压患者建立健康档案,社区护士定期对患者和家属进行随访宣教,不断提高家庭、社区对高血压的认识,充分发挥患者家属的监督作用,让家庭、社区乃至全社会来重视高血压,预防高血压,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力生,龚兰生,孔令芝,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国医药导刊,2000,2 :23.
2 陈首英,尹博英,李贞洁,等.影响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因素调查.高血压杂志,2003,11:486.
3 郭航远,何红,蒋峻,等.高血压病患者降压药物依从性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1,22:418.
4 叶晓青,刘雅玲,陈维青.高血压患者有关该病知识、信念及其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中华护理杂志,1998,33:624.
2013-07-28
展开全部
高血压病人的饮食安排如下:
1、高血压病人饮食需要适时定量,不饥不饱,不暴饮暴食。《寿世保元》说:“食过量则结积,饮过多则成疾癖。故大渴不大饮,大饥不大食,恐气血失常,卒然不救也”。
2、食盐摄取每天应该限制在3克以下。浮肿明显时,更应该严格控制食盐。但长期低盐或者缺盐,可导致食欲不振,全身乏力等现象,所以不能无盐。
3、高血压病人要多吃些含钾丰富的食物。如油菜、菠菜、小白菜及西红柿等。吃含钾的食物不仅能保护心肌细胞,而且还能缓解吃钠太多引起的不良后果。但高血压并发肾功能不全时,则不宜吃含钾多的食物,否则会因少尿而引起体内钾积蓄过多,导致心律紊乱以致心脏骤停。
4、高血压病人要限制高脂肪食物的摄入,以防胆固醇增高。因为高血压病与高血脂和动脉粥样硬化往往互为因果或出现在同一病人身上。
5、为了保持血压相对稳定,高血压病人应尽量避免食用有刺激性的食品,如辛辣调味品。红茶中含咖啡因较多,因此,高血压病人尽量避免饮红茶水。茶叶中的鞣酸以易和药物结合沉淀,故服用药物时忌用茶水吞服,以免影响降压效果。
1、高血压病人饮食需要适时定量,不饥不饱,不暴饮暴食。《寿世保元》说:“食过量则结积,饮过多则成疾癖。故大渴不大饮,大饥不大食,恐气血失常,卒然不救也”。
2、食盐摄取每天应该限制在3克以下。浮肿明显时,更应该严格控制食盐。但长期低盐或者缺盐,可导致食欲不振,全身乏力等现象,所以不能无盐。
3、高血压病人要多吃些含钾丰富的食物。如油菜、菠菜、小白菜及西红柿等。吃含钾的食物不仅能保护心肌细胞,而且还能缓解吃钠太多引起的不良后果。但高血压并发肾功能不全时,则不宜吃含钾多的食物,否则会因少尿而引起体内钾积蓄过多,导致心律紊乱以致心脏骤停。
4、高血压病人要限制高脂肪食物的摄入,以防胆固醇增高。因为高血压病与高血脂和动脉粥样硬化往往互为因果或出现在同一病人身上。
5、为了保持血压相对稳定,高血压病人应尽量避免食用有刺激性的食品,如辛辣调味品。红茶中含咖啡因较多,因此,高血压病人尽量避免饮红茶水。茶叶中的鞣酸以易和药物结合沉淀,故服用药物时忌用茶水吞服,以免影响降压效果。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7-28
展开全部
你到书店或图书室去找就行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