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样看待清朝的闭关锁国的政策
6个回答
2013-07-28
展开全部
(1)“闭关锁国”政策:指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和贸易的政策。
(2)社会根源:既是小农经济和封建主义劣根性的产物,也是清政府民族狭隘性的表现。
(3)实施原因
①是自然经济特点的反映。封建自然经济比较稳定,自给自足不需要外来商品,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
②西方国家殖民扩张的影响。清朝统治者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接触,威胁其统治。
③清政府的民族狭隘性。清政府时刻防范汉族人民,防止中外结成反清同盟,不得不采取闭关政策。
(4)执行:
清建立全国政权之后,厉行闭关政策。以乾隆二十二年(1757)为界,大体可分为前后两个不同时期。前期禁海的目的主要在于隔绝大陆人民与台湾郑氏抗清力量交通,防范人民集聚海上;后期则着重防禁“民夷交错”,针对外国商人,以条规立法形式,严加限制对外贸易。乾隆二十二年,清廷针对外国资本主义势力而厉行闭关政策,只准在广州一口贸易。在对外贸易中,清政府又实行商行制度,即设广州十三行以进行垄断。清政府只允许少数殷实富商设立“公行”,负责与外商从事进出口贸易,并代表清政府与洋商交涉。清朝对外实行闭关政策,是封建经济的产物。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使人们彼此隔绝,在政治上自然产生闭关自守。此外,满族统治者对汉族人民防范甚严,他们惧怕外国人支持汉人反抗清廷的活动。同时,清政府对出洋贸易的中国人也有种种严格限制。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对中国社会的前进起了阻碍作用,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使中国人民与世界潮流隔绝,不明世界大势,而清统治者更是闭目塞听。1840年,英国终于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
(4)评价
①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侵略活动,有利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延续发展。
②限制了中外之间的正常交往,给人民生活带来不便,使中国失去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③隔断了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拉大了中国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科技水平差距,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④闭关并不能削弱西方资本主义的力量,只能妨碍自身的发展,造成了统治阶级的愚昧无知,使中国近代不断遭到侵略。
(2)社会根源:既是小农经济和封建主义劣根性的产物,也是清政府民族狭隘性的表现。
(3)实施原因
①是自然经济特点的反映。封建自然经济比较稳定,自给自足不需要外来商品,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
②西方国家殖民扩张的影响。清朝统治者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接触,威胁其统治。
③清政府的民族狭隘性。清政府时刻防范汉族人民,防止中外结成反清同盟,不得不采取闭关政策。
(4)执行:
清建立全国政权之后,厉行闭关政策。以乾隆二十二年(1757)为界,大体可分为前后两个不同时期。前期禁海的目的主要在于隔绝大陆人民与台湾郑氏抗清力量交通,防范人民集聚海上;后期则着重防禁“民夷交错”,针对外国商人,以条规立法形式,严加限制对外贸易。乾隆二十二年,清廷针对外国资本主义势力而厉行闭关政策,只准在广州一口贸易。在对外贸易中,清政府又实行商行制度,即设广州十三行以进行垄断。清政府只允许少数殷实富商设立“公行”,负责与外商从事进出口贸易,并代表清政府与洋商交涉。清朝对外实行闭关政策,是封建经济的产物。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使人们彼此隔绝,在政治上自然产生闭关自守。此外,满族统治者对汉族人民防范甚严,他们惧怕外国人支持汉人反抗清廷的活动。同时,清政府对出洋贸易的中国人也有种种严格限制。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对中国社会的前进起了阻碍作用,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使中国人民与世界潮流隔绝,不明世界大势,而清统治者更是闭目塞听。1840年,英国终于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
(4)评价
①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侵略活动,有利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延续发展。
②限制了中外之间的正常交往,给人民生活带来不便,使中国失去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③隔断了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拉大了中国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科技水平差距,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④闭关并不能削弱西方资本主义的力量,只能妨碍自身的发展,造成了统治阶级的愚昧无知,使中国近代不断遭到侵略。
展开全部
(1)“闭关锁国”政策:指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和贸易的政策。
(2)社会根源:既是小农经济和封建主义劣根性的产物,也是清政府民族狭隘性的表现。
(3)实施原因
①是自然经济特点的反映。封建自然经济比较稳定,自给自足不需要外来商品,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
②西方国家殖民扩张的影响。清朝统治者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接触,威胁其统治。
③清政府的民族狭隘性。清政府时刻防范汉族人民,防止中外结成反清同盟,不得不采取闭关政策。
(4)执行:
清建立全国政权之后,厉行闭关政策。以乾隆二十二年(1757)为界,大体可分为前后两个不同时期。前期禁海的目的主要在于隔绝大陆人民与台湾郑氏抗清力量交通,防范人民集聚海上;后期则着重防禁“民夷交错”,针对外国商人,以条规立法形式,严加限制对外贸易。乾隆二十二年,清廷针对外国资本主义势力而厉行闭关政策,只准在广州一口贸易。在对外贸易中,清政府又实行商行制度,即设广州十三行以进行垄断。清政府只允许少数殷实富商设立“公行”,负责与外商从事进出口贸易,并代表清政府与洋商交涉。清朝对外实行闭关政策,是封建经济的产物。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使人们彼此隔绝,在政治上自然产生闭关自守。此外,满族统治者对汉族人民防范甚严,他们惧怕外国人支持汉人反抗清廷的活动。同时,清政府对出洋贸易的中国人也有种种严格限制。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对中国社会的前进起了阻碍作用,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使中国人民与世界潮流隔绝,不明世界大势,而清统治者更是闭目塞听。1840年,英国终于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
(4)评价
①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侵略活动,有利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延续发展。
②限制了中外之间的正常交往,给人民生活带来不便,使中国失去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③隔断了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拉大了中国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科技水平差距,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④闭关并不能削弱西方资本主义的力量,只能妨碍自身的发展,造成了统治阶级的愚昧无知,使中国近代不断遭到侵略。
(2)社会根源:既是小农经济和封建主义劣根性的产物,也是清政府民族狭隘性的表现。
(3)实施原因
①是自然经济特点的反映。封建自然经济比较稳定,自给自足不需要外来商品,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
②西方国家殖民扩张的影响。清朝统治者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接触,威胁其统治。
③清政府的民族狭隘性。清政府时刻防范汉族人民,防止中外结成反清同盟,不得不采取闭关政策。
(4)执行:
清建立全国政权之后,厉行闭关政策。以乾隆二十二年(1757)为界,大体可分为前后两个不同时期。前期禁海的目的主要在于隔绝大陆人民与台湾郑氏抗清力量交通,防范人民集聚海上;后期则着重防禁“民夷交错”,针对外国商人,以条规立法形式,严加限制对外贸易。乾隆二十二年,清廷针对外国资本主义势力而厉行闭关政策,只准在广州一口贸易。在对外贸易中,清政府又实行商行制度,即设广州十三行以进行垄断。清政府只允许少数殷实富商设立“公行”,负责与外商从事进出口贸易,并代表清政府与洋商交涉。清朝对外实行闭关政策,是封建经济的产物。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使人们彼此隔绝,在政治上自然产生闭关自守。此外,满族统治者对汉族人民防范甚严,他们惧怕外国人支持汉人反抗清廷的活动。同时,清政府对出洋贸易的中国人也有种种严格限制。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对中国社会的前进起了阻碍作用,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使中国人民与世界潮流隔绝,不明世界大势,而清统治者更是闭目塞听。1840年,英国终于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
(4)评价
①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侵略活动,有利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延续发展。
②限制了中外之间的正常交往,给人民生活带来不便,使中国失去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③隔断了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拉大了中国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科技水平差距,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④闭关并不能削弱西方资本主义的力量,只能妨碍自身的发展,造成了统治阶级的愚昧无知,使中国近代不断遭到侵略。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2017·黄石)梁启超针对明济时期的社会状况说过:“郑和之后,再无郑和”,中国逐渐脱离世界发展潮流。他指的是明清时期闭关锁国。
(2011·黄石)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中国在传统农耕文明的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对这一时期历史阶段特征最恰当的概括是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2011·黄石)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中国在传统农耕文明的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对这一时期历史阶段特征最恰当的概括是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7-28
展开全部
主要是束缚于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尽管明末清初出现了资产阶级的萌芽,但是却远没有西方列强那样迅速的发展,以至于最后被扼杀在摇篮!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7-28
展开全部
骄傲自大的表现,也是人很容易犯的错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