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角度说明,在对外开放中如何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
1个回答
2013-07-28
展开全部
当然,外资的进入加剧了企业间的竞争,不可避免地对内资企业形成冲击。站在国内企业的角度来看问题,外资的破坏性影响是客观存在的。特别是从短时间来看,这种压力非常巨大,很多内资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遇到困难,甚至倒闭、破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张士铨认为,“外资控制了我国相当一部分战略产业和战略资源,客观上挤压了本土企业的发展,凭借技术、管理和规模优势使本土企业在竞争上更加不平等,甚至丧失发展机遇。”[9] 有人甚至将外资对某个行业的冲击简单地理解为中国的产业不安全,甚至把国有企业受到冲击理解为民族工业不安全。这样就把外资企业的冲击当成对产业的威胁或对民族工业的威胁。有人不承认外资对中国的产业形成威胁。南开大学的葛顺奇从外资规模、敏感行业、产业结构、技术控制、金融管理等多个方面测量外资对中国产业安全的影响,发现外资企业占所在行业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和企业数量的比例都比较低,所以就得出结论认为外资没有对中国产业形成任何威胁。[10] 这种观点同样引起质疑。外资的影响力通常确实和其所占比例成正比,但并不总是如此;用外资在不同行业所占的比例作为指标来衡量外资的影响力是一种较好的方法,但并不是唯一的方法,也不能保证是正确的方法。
严格地说,外资对某些内资企业的冲击所造成的竞争压力,即使到了企业倒闭、职工失业的地步,也还不是产业安全的问题,而是产业调整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如果从某个产业本身的发展来看产业安全,而不是从这个行业外资和内资的比例变化来看的话,只要这个产业的总体发展趋势不断壮大、不断提高,这个产业就会越来越安全。相反,如果整个产业不断萎缩,甚至面临生存危机,那它就是不安全的。如果外资的进入加速了某个行业的发展,就会使该行业的安全更有保障。即使外资在某个行业形成垄断,所影响的也主要是公平竞争问题,对产业安全的影响也不能说是负面的。公平地说,有些企业即使没有外资冲击也会因为经营不善而倒闭,但如果外资冲击引发国内企业大量倒闭、破产,并由此引起社会动荡的话,这种动荡就会反过来构成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威胁。外资虽然不是社会动荡的直接的威胁,但却成为引发问题的罪魁祸首。还有些文章提高的外资企业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问题、外资企业享受超国民待遇问题以及由此造成的虚假外资等问题[11],实际上也都是政策调整和改进管理的问题。近年来,金融安全在国内受到特别关注,各国都特别担心国际游资冲击其金融体系。游资主要是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过剩资本,而且数额巨大,流动性强,汹涌而来,呼啸而去,一会儿冲击股票,一会儿冲击外汇,所到之处,经常造成严重破坏。中国得益于倍受争议和责难的国家外汇管制,侥幸躲过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但在目前服务业开放过程中,这一问题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敏感,确实需要高度重视。
下面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外贸依存度问题,更具体地说,一是能源、原材料大量依靠进口问题,二是制成品大量依靠出口问题。前者的风险在于国际市场供应和价格波动,后者的影响主要是消费市场的不稳定、进口国政府的限制和来自其他国家产品的竞争。目前全球能源和大宗原材料供应已基本上形成了统一的国际市场,总体上并不存在供应中断问题,但受众多因素的影响,价格波动是经常发生的。由于中国采购量的扩大,价格波动直接影响着生产成本从而使国内生产的自主性降低。一旦出现严重不利于我的情况,维护我国利益的难度也就随着加大。另外,尽管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是当今社会的发展潮流,但贸易保护主义依然存在,有时候还相当严重。目前中国产品出口经常会遇到各式各样新老贸易保护主义的限制。在世贸组织成立以来的10年里,中国已连续9年成为世界上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成员方针对中国企业的反倾销立案调查占总数的1/7左右。在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中,这类摩擦恐怕会持续不断。此外,由于中国和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类似,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存在于各自国家的市场,也会出现在发达国家市场。可以说企业之间的这种激烈竞争是国际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阵痛。需要说明的是,中国外贸依存度的不断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是外资企业造成的,而且是生产国际化分工的结果。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生产是根据其对国际市场较好的判断和把握来确定产量的,因而不大可能出现严重的生产过剩。比较而言,中国内资企业对市场的把握和控制能力较差,对国际市场的驾驭能力有限,容易出现闪失。目前中国对外投资还很少,随着更多中国企业“走出去”谋发展,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任将变得更为复杂,中国海外的经济利益在很大程度上还将依靠东道国经济的安全
严格地说,外资对某些内资企业的冲击所造成的竞争压力,即使到了企业倒闭、职工失业的地步,也还不是产业安全的问题,而是产业调整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如果从某个产业本身的发展来看产业安全,而不是从这个行业外资和内资的比例变化来看的话,只要这个产业的总体发展趋势不断壮大、不断提高,这个产业就会越来越安全。相反,如果整个产业不断萎缩,甚至面临生存危机,那它就是不安全的。如果外资的进入加速了某个行业的发展,就会使该行业的安全更有保障。即使外资在某个行业形成垄断,所影响的也主要是公平竞争问题,对产业安全的影响也不能说是负面的。公平地说,有些企业即使没有外资冲击也会因为经营不善而倒闭,但如果外资冲击引发国内企业大量倒闭、破产,并由此引起社会动荡的话,这种动荡就会反过来构成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威胁。外资虽然不是社会动荡的直接的威胁,但却成为引发问题的罪魁祸首。还有些文章提高的外资企业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问题、外资企业享受超国民待遇问题以及由此造成的虚假外资等问题[11],实际上也都是政策调整和改进管理的问题。近年来,金融安全在国内受到特别关注,各国都特别担心国际游资冲击其金融体系。游资主要是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过剩资本,而且数额巨大,流动性强,汹涌而来,呼啸而去,一会儿冲击股票,一会儿冲击外汇,所到之处,经常造成严重破坏。中国得益于倍受争议和责难的国家外汇管制,侥幸躲过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但在目前服务业开放过程中,这一问题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敏感,确实需要高度重视。
下面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外贸依存度问题,更具体地说,一是能源、原材料大量依靠进口问题,二是制成品大量依靠出口问题。前者的风险在于国际市场供应和价格波动,后者的影响主要是消费市场的不稳定、进口国政府的限制和来自其他国家产品的竞争。目前全球能源和大宗原材料供应已基本上形成了统一的国际市场,总体上并不存在供应中断问题,但受众多因素的影响,价格波动是经常发生的。由于中国采购量的扩大,价格波动直接影响着生产成本从而使国内生产的自主性降低。一旦出现严重不利于我的情况,维护我国利益的难度也就随着加大。另外,尽管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是当今社会的发展潮流,但贸易保护主义依然存在,有时候还相当严重。目前中国产品出口经常会遇到各式各样新老贸易保护主义的限制。在世贸组织成立以来的10年里,中国已连续9年成为世界上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成员方针对中国企业的反倾销立案调查占总数的1/7左右。在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中,这类摩擦恐怕会持续不断。此外,由于中国和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类似,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存在于各自国家的市场,也会出现在发达国家市场。可以说企业之间的这种激烈竞争是国际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阵痛。需要说明的是,中国外贸依存度的不断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是外资企业造成的,而且是生产国际化分工的结果。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生产是根据其对国际市场较好的判断和把握来确定产量的,因而不大可能出现严重的生产过剩。比较而言,中国内资企业对市场的把握和控制能力较差,对国际市场的驾驭能力有限,容易出现闪失。目前中国对外投资还很少,随着更多中国企业“走出去”谋发展,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任将变得更为复杂,中国海外的经济利益在很大程度上还将依靠东道国经济的安全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