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儿子得了自闭症,我该怎么办.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对自闭症的孩子应该怎么办?
一、应持有的态度:
孩予被确诊为"孤独症",对绝大多数毫无思想准备的家长来说,这无疑是晴天霹雳。这对家长、家庭都将是严厉的打击和严峻的考验。正因为如此,家长的责任就更加重大,家长必须拿出十二分的信心和勇气来面对现实、面对孩子。 一、勇于接受、用心去爱 对于每个完全缺乏孤独症知识的家长来说,孤独症的症状既难捉摸又不容易对付。任何家长不能因为孩子过分的奇特行为而感到失望,在感情上疏远孩子,忽视孩子的问题和特殊需求,这样对孩子和家长都不利。相反,只有勇敢地接受事实,只有用心去爱孩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病症,才能一点一点地探索解决问题的路径。这一点十分重要。如果家长一开始就有了正确的态度对待孩子、用心去爱孩子,同时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为孩子制定合理计划和奋斗目标,这对孩子、父母、家庭都有好处。
二、信心、耐心、恒心缺一不可
无论您对做父母有多少思想准备,从不会想到要做一个孤独症孩子的家长。这可能是对家长的自信和自尊的很大打击。一开始,恐怕没有几个家长知道怎么处理孩子发脾气等情绪、行为问题,甚至觉得无法容忍,经过自己的努力逐渐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学会处理孩子的情绪、行为问题,就觉得自信心又回来了。可是,孩子常常会因为多方面的原因(有些原因是家长一时难以明白的)发生情绪、行为问题,甚至有可能在孩子成长、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行为问题。这些都是对家长的考验。这就需要家长有足够的信心、耐心和恒心,而且缺一不可。
三、切忌过分投入
因为孩子的特殊疾病,许多家长注意孩子的特殊需求,把所有时问都用在对孩子的照管和教育上。一是过分关心和疼爱孩子,对孩子百般保护,衣食住行都包办代替,这样容易导致孩子的过分依赖,而缺乏独立性,因此一定要从生活小事着手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二是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放到孩子的教育训练上,而完全忽略了自己和家人。这是不正确的养育孩子的方法,这不仅会使家长精疲力尽,还会对婚姻和家庭的平衡与和谐造成危机。因此,家长一定要给自己和家人适当的私人时间和空间。
四、为孩子制定合理的目标
孤独症儿童和其他孩子一样,生来具有体力和智力方面的能力,只不过是孤独症会使孩子眼下的能力发挥受到局限,至于以后他的潜力也很难预料。因此,家长既不能觉得孩子这也学不会他,那也做不到,又不能盲目高估孩子的能力,甚至脱离孩子能力的实际状况或盲目地与别的孩子攀比,而为孩子制定出脱离孩子能力状况的训练计划和今后的发展目标。一定要结合孩子的病程、目前的能力状况、受教育程度和接受能力等实际为孩子制定合理的短期训练目标、中期训练目标和长期的训练目标以及孩子今后的发展目标。这样才更有利于孩子,也更有利于自己。
五、合理训练
1、在指导下进行训练
孩子的训练应该是科学的。因此,家长一定要在专业人仕的指导下,通过规范的评估确定孩子的训练基线和能力状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并进行训练。切不可盲目模仿他人的做法而强加给自己的孩子。
2、掌握灵活多变的训练方式
孤独症儿童的训练与正常儿童的训练有共同之处,但是,在训练方式方面又有其特殊性,家长必须掌握灵活多变的训练方式,才能适应孩子发展的需要。
"个别化教学"是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的最重要的特征和手段。因为每一个儿童的语言及其相关能力是不相同的。因此,在选择训练内容、沟通方式等方面都要根据儿童的现有语言状况和发展潜能来制定个别化训练计划。
"二人互动"示范模式。所谓"二人互动"就是在语言训练中,有两个训练者参与,其中一个扮演指导者,另一个扮演儿童的模仿者,以此构成"一来一往"或"一问一答"的互动沟通模式。
"一对一"教学与"开放式"教学有机结合。"一对一"教学侧重"示范----模仿",让儿童学习较为固定的内容。而"开放式"教学则是在较自然的生活、活动情景中或在其他项目的训练活动中,大量地、紧密的结合当时的活动内容给儿童提供语言的信息,帮助儿童理解语言的意义,并为儿童使用语言提供广泛的空间。
在偶发事件中教学。在生活(家庭、学校、社会)中,尤其是社会交往、社会适应等活动中,指导者要抓住机会促使儿童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展示已经的为、习惯;抓住机会,顺其自然的教给儿童沟通的知识、技能,并养成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措施:
父母帮孩子缓解孤独
对孤独症儿童的治疗和早期干预,离不开制定个性化训练计划。因为他们的“病态”、程度不同,需要的治疗方案也应有针对性;而“教师”角色更多地由接受过专业培训的父母承担。“因材施教”和“家庭康复”是对这些孩子最有效的帮助。
与教育“挂钩”
为孤独症孩子治病,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教他们学习生存的技能和与人交往的规则、方法。爸爸妈妈不妨把他们看成是正常的孩子,营造一个让他们学着自己照顾自己的氛围,比如自己穿衣服、穿鞋,自己吃饭,自己洗手、洗脸;学习适应环境和与人配合。但设定的目标应贴近孩子,同时把这个将要达到的目标分解成一个个细小的目标,一点点地、分步骤去实现,使他们稍稍努力就能看到成果;之后反复练习,将成果巩固下来。如果设定可望而不可即的目标,百分百地会令孩子产生挫败感,使他们刚一起步就退缩回来,欲速则不达。因为,对一般孩子来说很容易学会的生活技能或短时间内就能养成的良好习惯,孤独症孩子却要学习半年或更长的时间。所以,爸爸妈妈在心里给孩子定的标准一定要比同龄的正常孩子低很多,急躁情绪和攀比心理万万不能有。
教这些孩子有意识地与人交往,先要让他们对交流感兴趣。比较好的方法是长久地和近亲的人在一起,耳濡目染亲人的手势、动作、语言、表情、相互表达和回应的方式、交往的技巧;耐心地给孩子反复示范,一次次地引领孩子模仿。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爸爸妈妈最好能将日常生活的内容与训练结合起来,变枯燥的训练为有趣的游戏,逐渐让孩子感觉到这是个很好玩的活动,进而对父母即对“人”发生兴趣。孩子得了孤独症,既不是爸爸妈妈的错也不是孩子的错。父母应说服自己与自卑心理“绝缘”,带孩子走出家门,到处看看;帮助他找到小伙伴,在与小朋友相处的细节上给予及时的指导,扩大其生活范围。这对孩子萌生交往的愿望很有好处。
时刻和孩子说话
孤独症孩子绝大多数语言发育迟缓,有的甚至丧失语言能力。他们面临的共同难题就是学会说话,利用孩子吃饭睡觉以外的所有时间教他说话,是家人不能回避的现实,而且要持之以恒。
语言训练可分阶段进行。比如,前期准备阶段教孩子模仿父母的口部动作,像张大口、闭嘴、打哇哇、伸收舌、弹响舌、舔舌、咬舌、模仿发声等等,以锻炼口、舌、唇、齿的灵活性。让孩子知道听指令做事,理解某些动作的意义———拍拍手表示高兴、摆摆手表示再见、拉拉手表示友好。有了这个基础,就可以开始下一步“发单音”的训练了,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和孩子的生活结合起来,从称呼最亲近的人“妈”开始学发唇音;在拍一拍、抱一抱、打一打的动作中学习爆破音;借助孩子喜欢的食物和玩具学习一些词汇,如糖、梨、棋。在此过程中,注意培养孩子的目光注视及与父母的对视,使之能模仿爸爸妈妈的口型发音。如果孩子的发音不准确,没必要在短时间内刻意纠正,以防影响他的学习兴趣。当孩子的单音字说得比较好了,就可以着手教他学双音节词语了,并将认知渗透其中,依靠实物和图片,教孩子会说“杯子”、“面包”、“橘子”、“猴子”。有了这些“铺垫”之后,再对孩子做简单的问答训练,目的是让他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学习沟通。
一、应持有的态度:
孩予被确诊为"孤独症",对绝大多数毫无思想准备的家长来说,这无疑是晴天霹雳。这对家长、家庭都将是严厉的打击和严峻的考验。正因为如此,家长的责任就更加重大,家长必须拿出十二分的信心和勇气来面对现实、面对孩子。 一、勇于接受、用心去爱 对于每个完全缺乏孤独症知识的家长来说,孤独症的症状既难捉摸又不容易对付。任何家长不能因为孩子过分的奇特行为而感到失望,在感情上疏远孩子,忽视孩子的问题和特殊需求,这样对孩子和家长都不利。相反,只有勇敢地接受事实,只有用心去爱孩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病症,才能一点一点地探索解决问题的路径。这一点十分重要。如果家长一开始就有了正确的态度对待孩子、用心去爱孩子,同时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为孩子制定合理计划和奋斗目标,这对孩子、父母、家庭都有好处。
二、信心、耐心、恒心缺一不可
无论您对做父母有多少思想准备,从不会想到要做一个孤独症孩子的家长。这可能是对家长的自信和自尊的很大打击。一开始,恐怕没有几个家长知道怎么处理孩子发脾气等情绪、行为问题,甚至觉得无法容忍,经过自己的努力逐渐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学会处理孩子的情绪、行为问题,就觉得自信心又回来了。可是,孩子常常会因为多方面的原因(有些原因是家长一时难以明白的)发生情绪、行为问题,甚至有可能在孩子成长、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行为问题。这些都是对家长的考验。这就需要家长有足够的信心、耐心和恒心,而且缺一不可。
三、切忌过分投入
因为孩子的特殊疾病,许多家长注意孩子的特殊需求,把所有时问都用在对孩子的照管和教育上。一是过分关心和疼爱孩子,对孩子百般保护,衣食住行都包办代替,这样容易导致孩子的过分依赖,而缺乏独立性,因此一定要从生活小事着手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二是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放到孩子的教育训练上,而完全忽略了自己和家人。这是不正确的养育孩子的方法,这不仅会使家长精疲力尽,还会对婚姻和家庭的平衡与和谐造成危机。因此,家长一定要给自己和家人适当的私人时间和空间。
四、为孩子制定合理的目标
孤独症儿童和其他孩子一样,生来具有体力和智力方面的能力,只不过是孤独症会使孩子眼下的能力发挥受到局限,至于以后他的潜力也很难预料。因此,家长既不能觉得孩子这也学不会他,那也做不到,又不能盲目高估孩子的能力,甚至脱离孩子能力的实际状况或盲目地与别的孩子攀比,而为孩子制定出脱离孩子能力状况的训练计划和今后的发展目标。一定要结合孩子的病程、目前的能力状况、受教育程度和接受能力等实际为孩子制定合理的短期训练目标、中期训练目标和长期的训练目标以及孩子今后的发展目标。这样才更有利于孩子,也更有利于自己。
五、合理训练
1、在指导下进行训练
孩子的训练应该是科学的。因此,家长一定要在专业人仕的指导下,通过规范的评估确定孩子的训练基线和能力状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并进行训练。切不可盲目模仿他人的做法而强加给自己的孩子。
2、掌握灵活多变的训练方式
孤独症儿童的训练与正常儿童的训练有共同之处,但是,在训练方式方面又有其特殊性,家长必须掌握灵活多变的训练方式,才能适应孩子发展的需要。
"个别化教学"是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的最重要的特征和手段。因为每一个儿童的语言及其相关能力是不相同的。因此,在选择训练内容、沟通方式等方面都要根据儿童的现有语言状况和发展潜能来制定个别化训练计划。
"二人互动"示范模式。所谓"二人互动"就是在语言训练中,有两个训练者参与,其中一个扮演指导者,另一个扮演儿童的模仿者,以此构成"一来一往"或"一问一答"的互动沟通模式。
"一对一"教学与"开放式"教学有机结合。"一对一"教学侧重"示范----模仿",让儿童学习较为固定的内容。而"开放式"教学则是在较自然的生活、活动情景中或在其他项目的训练活动中,大量地、紧密的结合当时的活动内容给儿童提供语言的信息,帮助儿童理解语言的意义,并为儿童使用语言提供广泛的空间。
在偶发事件中教学。在生活(家庭、学校、社会)中,尤其是社会交往、社会适应等活动中,指导者要抓住机会促使儿童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展示已经的为、习惯;抓住机会,顺其自然的教给儿童沟通的知识、技能,并养成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措施:
父母帮孩子缓解孤独
对孤独症儿童的治疗和早期干预,离不开制定个性化训练计划。因为他们的“病态”、程度不同,需要的治疗方案也应有针对性;而“教师”角色更多地由接受过专业培训的父母承担。“因材施教”和“家庭康复”是对这些孩子最有效的帮助。
与教育“挂钩”
为孤独症孩子治病,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教他们学习生存的技能和与人交往的规则、方法。爸爸妈妈不妨把他们看成是正常的孩子,营造一个让他们学着自己照顾自己的氛围,比如自己穿衣服、穿鞋,自己吃饭,自己洗手、洗脸;学习适应环境和与人配合。但设定的目标应贴近孩子,同时把这个将要达到的目标分解成一个个细小的目标,一点点地、分步骤去实现,使他们稍稍努力就能看到成果;之后反复练习,将成果巩固下来。如果设定可望而不可即的目标,百分百地会令孩子产生挫败感,使他们刚一起步就退缩回来,欲速则不达。因为,对一般孩子来说很容易学会的生活技能或短时间内就能养成的良好习惯,孤独症孩子却要学习半年或更长的时间。所以,爸爸妈妈在心里给孩子定的标准一定要比同龄的正常孩子低很多,急躁情绪和攀比心理万万不能有。
教这些孩子有意识地与人交往,先要让他们对交流感兴趣。比较好的方法是长久地和近亲的人在一起,耳濡目染亲人的手势、动作、语言、表情、相互表达和回应的方式、交往的技巧;耐心地给孩子反复示范,一次次地引领孩子模仿。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爸爸妈妈最好能将日常生活的内容与训练结合起来,变枯燥的训练为有趣的游戏,逐渐让孩子感觉到这是个很好玩的活动,进而对父母即对“人”发生兴趣。孩子得了孤独症,既不是爸爸妈妈的错也不是孩子的错。父母应说服自己与自卑心理“绝缘”,带孩子走出家门,到处看看;帮助他找到小伙伴,在与小朋友相处的细节上给予及时的指导,扩大其生活范围。这对孩子萌生交往的愿望很有好处。
时刻和孩子说话
孤独症孩子绝大多数语言发育迟缓,有的甚至丧失语言能力。他们面临的共同难题就是学会说话,利用孩子吃饭睡觉以外的所有时间教他说话,是家人不能回避的现实,而且要持之以恒。
语言训练可分阶段进行。比如,前期准备阶段教孩子模仿父母的口部动作,像张大口、闭嘴、打哇哇、伸收舌、弹响舌、舔舌、咬舌、模仿发声等等,以锻炼口、舌、唇、齿的灵活性。让孩子知道听指令做事,理解某些动作的意义———拍拍手表示高兴、摆摆手表示再见、拉拉手表示友好。有了这个基础,就可以开始下一步“发单音”的训练了,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和孩子的生活结合起来,从称呼最亲近的人“妈”开始学发唇音;在拍一拍、抱一抱、打一打的动作中学习爆破音;借助孩子喜欢的食物和玩具学习一些词汇,如糖、梨、棋。在此过程中,注意培养孩子的目光注视及与父母的对视,使之能模仿爸爸妈妈的口型发音。如果孩子的发音不准确,没必要在短时间内刻意纠正,以防影响他的学习兴趣。当孩子的单音字说得比较好了,就可以着手教他学双音节词语了,并将认知渗透其中,依靠实物和图片,教孩子会说“杯子”、“面包”、“橘子”、“猴子”。有了这些“铺垫”之后,再对孩子做简单的问答训练,目的是让他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学习沟通。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