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本历史课外书,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读后感
3个回答
推荐于2018-04-26
展开全部
最近我读了《不忘历史》这本书,内心涌动着一份感动、一份自豪、一份欣喜。我们中华民族爱国志士的高大形象一一浮现在我的脑海里。还记得王二小坚强不屈、百折不挠,用鲜血为我们铺平大路。他面对敌人的杀心毫无恐惧之意,他是个抗战小英雄。一个与我们同龄的孩子,本应依偎在父母的怀抱中享受天伦之乐,而他却遭遇了战争,遭遇了残酷的敌人。他本可以逃过一劫,但因为对敌人的仇恨,为了革命的胜利,他奋不顾身。当鬼子的枪口对准他的时候,他没有畏惧,没有哭泣。多么勇敢的小英雄啊,我为此震惊。相信他的父母在天上也会为他感到高兴自豪的。他们有个这样的好儿子此生也无撼了!我们和二小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我们是多么幸运,又是多么幸福啊!我们的生活中没有战争,没有仇恨,有的只是幸福美好。我们有父母的疼爱,老师的呵护,祖国的培养……我们可以读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这一切都是像二小一样的舍生忘死的英雄们用鲜血为我们换来的! 抗日英雄们,你们的鲜血没有白流,是你们铺出了今天的阳光大道。“喝水不忘挖井人”,你们的恩德我们牢记在心。我们一定要珍惜这美好的生活,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我们要踏着先辈们的足迹,在我们的时代里,为祖国作出自己的贡献。中国,腾飞吧!在这里我衷心祝愿你更加繁荣昌盛。 读《南京大屠杀》有感
南京大屠杀—一件令中国人民心寒的事; 南京大屠杀—一个中国人民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阴影; 南京大屠杀—一个骇人听闻的名字; 南京大屠杀—使南京变成人间地狱的真正元凶; 南京大屠杀—一座千古奇耻的纪念碑;南京大屠杀—300000中国人生命的终点; 南京大屠杀—一个“国穷民穷被狗欺”的有力见证。1937年12月13日,一个可怕的身影--南京大屠杀充满了南京的每个角落。日军--一支毫无人性的军队在南京进行了长达6周的血腥屠杀。他们采用种种灭绝人性的手段来残杀中国人民。昔日繁华的南京城尸堆如山,血流成河,大街小巷,防空洞里,处处都有中国人民的尸体,顿时,南京城成了人间地狱,魔鬼的天堂,侵华日军在中国,在南京留下了人类历史上最野蛮,最可耻的一页。更可恨的是日本现在将当时残杀我国军民的铁证事实美化了,戏称那是为日本增光,光宗耀祖的事! 现在,中国强大了,在世界上也有了一定的地位。我们这一代是中国的希望,中国未来的支柱!我们现在要好好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用知识这一台”大型起重机”将中国托向辉煌的明天! 中国当初为什么那么弱?为什么任一条疯狗在她身上留下无法治愈的伤痕?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只有知识才能洗去那千古奇耻。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By: 枫叶如丹]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天日心如镜,春秋义薄云。”的确,关羽自始至终都不失一个英雄的本色。关云长单刀赴会,水淹七军,刮骨疗伤,……都将关羽的忠义之举,智勇之能,一展无遗,其虎牢关的英勇,白门楼上的恩义,令赤兔马都为之殉命,何况人乎?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麦城之战失利,关羽面临着心与血的生死抉择,以他的才能,一旦受降,富贵权力会一涌而至,“玉可碎不可损其白,竹可破不可毁其节”他背负着忠君的沧桑与巍峨,透着不尽的壮烈与苍凉,留给世人一个从容赴死的背影,赤诚,隽永…… 其实在当时,见风使舵已成气候,哪国强大就降哪国的亦不少见,像马超,姜维,张松……或许在当时会威名远扬,但当历史沉淀到今日,他们也就暗淡无光了。一臣侍二主可以长安乐,但关羽宁死不降,蜀国的耻辱就是关羽的耻辱,这时,体面的义无反顾是唯一的。因为,中国人不仅活在生命的百年里,还注重活在千年的历史中。 余秋雨说过:“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关羽的悲剧,又蕴含着多少沧桑的感伤和无尽的苍凉!都说胜者为王,我却一直在心里称他为“失败了的英雄”,不管定语为何,他依然盈满炎黄脉搏的英雄本色。关羽,演绎了千年不变的精魂,演绎了荡气回肠的凝重。忠义永存,英雄无愧!
提到诸葛亮,不由让人联想到一个羽扇纶巾、足智多谋的形象。世俗文化中的诸葛亮由于其本身的智慧和《三国演义》一书的渲染在民间成为了智慧的化身。但若纵观三国,诸葛亮却难以称得上是旷世奇才,比起曹操、孙权他还稍逊一筹。
首先诸葛亮目光不够长远。他隐居隆中,本意是要选择贤明的圣主,可刘备三顾茅庐后,他便投向了刘备。我认为在当时的形势下,他应当跟随曹操。曹操文武双全,又善用人,是个能成大事的人。刘备志向不够远大,文才武略并不出众,他不过是靠他那皇亲的身份和几个结义的兄弟罢了。况且张飞有勇无谋,关羽太重义气,都难成大事。在隆中,诸葛亮对天下形势的分析,三国鼎立前还可以,而对三国鼎立后预见不当。三国鼎立后,他多次出兵进攻兵强马壮的魏国,可他的出征对魏国根本没有威胁,相反,他屡次出征都规模浩大,消耗的国力是难以估计的,这就使得原本不是很强的蜀国遭到了一次大削弱,从另一种角度讲也是加速了它的灭亡。
其次,诸葛亮也不会用人。他明知关羽重义气,又和曹操交往很深,却还让他守华容道。关羽虽有“过五关,斩六将”的本领,但最后还是放走了曹操,使蜀国丧失了一个取胜的大好机会。马谡是个言过其实、只会纸上谈兵的人,刘备临死前也对诸葛亮交待过,但诸葛亮却并未奉信刘备之言,把守街亭这样重要的任务交给他,最终错过了这个灭魏最好机会。
此外,诸葛亮事必躬亲、鞠躬尽瘁的做法也不可取。这样做虽然精神可嘉,但只会使手下养成懒惰、事事依靠的心理。当出现问题时,只会请示,拿不出解决问题方法。诸葛亮自己最终也操劳过度英年早逝。由于死后没有合适的接班人,后来蜀国最终被魏国所灭。
综上所述,诸葛亮在中国是被抬得太高了。我们看诸葛亮,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从可靠的文献史料中去了解,不可听信小说中的描绘。
南京大屠杀—一件令中国人民心寒的事; 南京大屠杀—一个中国人民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阴影; 南京大屠杀—一个骇人听闻的名字; 南京大屠杀—使南京变成人间地狱的真正元凶; 南京大屠杀—一座千古奇耻的纪念碑;南京大屠杀—300000中国人生命的终点; 南京大屠杀—一个“国穷民穷被狗欺”的有力见证。1937年12月13日,一个可怕的身影--南京大屠杀充满了南京的每个角落。日军--一支毫无人性的军队在南京进行了长达6周的血腥屠杀。他们采用种种灭绝人性的手段来残杀中国人民。昔日繁华的南京城尸堆如山,血流成河,大街小巷,防空洞里,处处都有中国人民的尸体,顿时,南京城成了人间地狱,魔鬼的天堂,侵华日军在中国,在南京留下了人类历史上最野蛮,最可耻的一页。更可恨的是日本现在将当时残杀我国军民的铁证事实美化了,戏称那是为日本增光,光宗耀祖的事! 现在,中国强大了,在世界上也有了一定的地位。我们这一代是中国的希望,中国未来的支柱!我们现在要好好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用知识这一台”大型起重机”将中国托向辉煌的明天! 中国当初为什么那么弱?为什么任一条疯狗在她身上留下无法治愈的伤痕?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只有知识才能洗去那千古奇耻。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By: 枫叶如丹]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天日心如镜,春秋义薄云。”的确,关羽自始至终都不失一个英雄的本色。关云长单刀赴会,水淹七军,刮骨疗伤,……都将关羽的忠义之举,智勇之能,一展无遗,其虎牢关的英勇,白门楼上的恩义,令赤兔马都为之殉命,何况人乎?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麦城之战失利,关羽面临着心与血的生死抉择,以他的才能,一旦受降,富贵权力会一涌而至,“玉可碎不可损其白,竹可破不可毁其节”他背负着忠君的沧桑与巍峨,透着不尽的壮烈与苍凉,留给世人一个从容赴死的背影,赤诚,隽永…… 其实在当时,见风使舵已成气候,哪国强大就降哪国的亦不少见,像马超,姜维,张松……或许在当时会威名远扬,但当历史沉淀到今日,他们也就暗淡无光了。一臣侍二主可以长安乐,但关羽宁死不降,蜀国的耻辱就是关羽的耻辱,这时,体面的义无反顾是唯一的。因为,中国人不仅活在生命的百年里,还注重活在千年的历史中。 余秋雨说过:“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关羽的悲剧,又蕴含着多少沧桑的感伤和无尽的苍凉!都说胜者为王,我却一直在心里称他为“失败了的英雄”,不管定语为何,他依然盈满炎黄脉搏的英雄本色。关羽,演绎了千年不变的精魂,演绎了荡气回肠的凝重。忠义永存,英雄无愧!
提到诸葛亮,不由让人联想到一个羽扇纶巾、足智多谋的形象。世俗文化中的诸葛亮由于其本身的智慧和《三国演义》一书的渲染在民间成为了智慧的化身。但若纵观三国,诸葛亮却难以称得上是旷世奇才,比起曹操、孙权他还稍逊一筹。
首先诸葛亮目光不够长远。他隐居隆中,本意是要选择贤明的圣主,可刘备三顾茅庐后,他便投向了刘备。我认为在当时的形势下,他应当跟随曹操。曹操文武双全,又善用人,是个能成大事的人。刘备志向不够远大,文才武略并不出众,他不过是靠他那皇亲的身份和几个结义的兄弟罢了。况且张飞有勇无谋,关羽太重义气,都难成大事。在隆中,诸葛亮对天下形势的分析,三国鼎立前还可以,而对三国鼎立后预见不当。三国鼎立后,他多次出兵进攻兵强马壮的魏国,可他的出征对魏国根本没有威胁,相反,他屡次出征都规模浩大,消耗的国力是难以估计的,这就使得原本不是很强的蜀国遭到了一次大削弱,从另一种角度讲也是加速了它的灭亡。
其次,诸葛亮也不会用人。他明知关羽重义气,又和曹操交往很深,却还让他守华容道。关羽虽有“过五关,斩六将”的本领,但最后还是放走了曹操,使蜀国丧失了一个取胜的大好机会。马谡是个言过其实、只会纸上谈兵的人,刘备临死前也对诸葛亮交待过,但诸葛亮却并未奉信刘备之言,把守街亭这样重要的任务交给他,最终错过了这个灭魏最好机会。
此外,诸葛亮事必躬亲、鞠躬尽瘁的做法也不可取。这样做虽然精神可嘉,但只会使手下养成懒惰、事事依靠的心理。当出现问题时,只会请示,拿不出解决问题方法。诸葛亮自己最终也操劳过度英年早逝。由于死后没有合适的接班人,后来蜀国最终被魏国所灭。
综上所述,诸葛亮在中国是被抬得太高了。我们看诸葛亮,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从可靠的文献史料中去了解,不可听信小说中的描绘。
2013-07-29
展开全部
书的话,《帝国的终结》不错。感的话,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7-29
展开全部
君幸酒——读《三国志·吴书·孙皓传》有感》 昏庸的君主似乎都喜欢沉迷酒色,孙皓那儒雅的酒风仿佛是个例外。皇帝规定了,每次喝酒不能少于七升,谁敢不喝?有大臣韦曜不能喝酒,孙后主就破例的允许他以茶代酒来免得不胜酒力。韦曜自然感恩不尽,对国家忠心耿耿。
但是,孙皓毕竟是个混人,韦曜忠心耿耿较起了真,倒是真的惹恼了皇帝。不能喝酒是小,上纲上线为大!一把刀,结束了对韦忠臣的皇恩。
事,不是个好事,但是“以茶代酒”这么儒雅的词,确实是从这事上传出来的。
等到江中的钉子被小船发现,水上的锁链被大船烧断,王浚所率的舟船抵达了石头城下,孙皓只好叫人反绑了自己的双手,抬着棺材到晋军门前去投降。
当然了,俗话叫“买卖不成仁义在”。打了你的国家,占了你的土地,怎么着司马氏也要有点表示。早听说孙后主爱喝酒,司马皇帝就请孙爱卿一起喝酒缓和下这尴尬的气氛。带着关爱,司马武王先敬了熟人诸葛靓:“哥们,来我这里给我效力吧。”诸葛靓诚惶诚恐:“陛下,这里还未吞炭漆身就使我见到了天子容颜,我高兴都来不及,哪敢给你效力啊~~”挺不愉快的,武王没想到诸葛诞之事过了这么久他儿子还记得。可是喝酒时总要有些情调的,总要有点东西来缓和下尴尬的气氛。武王想孙后主当年饮酒作乐,一定该有经验。果然,孙皓还能唱歌助兴:“昔与汝为邻,今与汝为臣,上汝一杯酒,令汝寿万春!……”
如此看来,江南的确是个好地方,孙皓可比那只会傻乐的刘后主强多了,儒雅之人自然出口成章。我当然不知道司马武王听到是什么感觉,不过要是被江东虎孙坚和小霸王孙策那两个武夫听到,一定砸了地府冲出来,杀一个辙乱旗靡,人仰马翻……
但是,孙皓毕竟是个混人,韦曜忠心耿耿较起了真,倒是真的惹恼了皇帝。不能喝酒是小,上纲上线为大!一把刀,结束了对韦忠臣的皇恩。
事,不是个好事,但是“以茶代酒”这么儒雅的词,确实是从这事上传出来的。
等到江中的钉子被小船发现,水上的锁链被大船烧断,王浚所率的舟船抵达了石头城下,孙皓只好叫人反绑了自己的双手,抬着棺材到晋军门前去投降。
当然了,俗话叫“买卖不成仁义在”。打了你的国家,占了你的土地,怎么着司马氏也要有点表示。早听说孙后主爱喝酒,司马皇帝就请孙爱卿一起喝酒缓和下这尴尬的气氛。带着关爱,司马武王先敬了熟人诸葛靓:“哥们,来我这里给我效力吧。”诸葛靓诚惶诚恐:“陛下,这里还未吞炭漆身就使我见到了天子容颜,我高兴都来不及,哪敢给你效力啊~~”挺不愉快的,武王没想到诸葛诞之事过了这么久他儿子还记得。可是喝酒时总要有些情调的,总要有点东西来缓和下尴尬的气氛。武王想孙后主当年饮酒作乐,一定该有经验。果然,孙皓还能唱歌助兴:“昔与汝为邻,今与汝为臣,上汝一杯酒,令汝寿万春!……”
如此看来,江南的确是个好地方,孙皓可比那只会傻乐的刘后主强多了,儒雅之人自然出口成章。我当然不知道司马武王听到是什么感觉,不过要是被江东虎孙坚和小霸王孙策那两个武夫听到,一定砸了地府冲出来,杀一个辙乱旗靡,人仰马翻……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