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回答
2013-07-29
展开全部
散文的创作不同于小说、戏剧、诗歌等其他体裁的创作,通过对生活的概括、集中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虚构为特征的,而散文则是以选材的纪实性为基本原则的。对此,周立波同志曾说,“描写真人真事是散文的首要特征”。
如果我们联系中国古代散文创作情况,我们不难发现,古代散文的创作无不是遵循“纪实性”这一原则的。从先秦的《谏逐客书》到《史记》,从唐宋散文八大家到明清的笔记,这些都可以说明这一点,而正是这些作品在具有文学价值的同时,还给后任研究当时的历史提供以史学方面的证据。可见,散文的纪实性原则是不容质疑的。
然而,文学创作的复杂多变性,并非简单的原则所能全部包容的。当我们具体查阅当代散文作品时,我们又发现另外一种情况,一些有悖于上述原则的散文作品的客观存在。一些作品突破了严格真实性原则,具有某种虚构的成份,而它们的作者中还有一些权威。如《第二次考试》是当代著名散文家何为的代表作品之一,还被中学课本收录,对这篇散文的创作过程,作者有一段讲话:
三十年代、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我在上海读书、生活和工作。这个解放前被称为十里洋场的上海,留下过我许多脚印。我熟悉这个全国第一大城市。1956年上海合唱团招考团员,我家庭中的一个成员去应试,终于被录取了。实地考察我了解全部的考试场面和经过情况。过了几个月后,听说有一个女学员因为在杨树浦一次火灾中救火而倒了嗓子,影响了考试成绩,最后还是被录取了。这件事当时在我心中动了一下。我那时经常住在医院里,认识一个医学院的实习医生,朝夕相处,发现这个女医生身材修长、亭亭玉立,喜欢穿嫩绿色毛衣和咖啡色裤子,全身弥漫着青春的气息,像春天的早上沐浴在阳光里的一棵青葱小树,这就是我从生活里撷取的素材。
从中我们知道,该文所写的内容,与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并非如影如形。作品中的苏林教授现实存在与否姑且不论,单就散文中的主人公陈伊玲而言,她被录取的经过只是听来的事实,那么,对陈伊玲两次考试场面的描写,对去杨树浦实地调查等情节,也就只能依作者的合理想象了。至于陈伊玲所穿衣服及形体特点,更是从实习医生那里“偷梁换柱”得来的,这与周立波所言就相矛盾了。
已故散文大家冰心老人在《漫谈<小桔灯>的写作经过》一文中讲到:
这故事里上场的只有三个人,我和那个小姑娘,还有我的朋友。我把我的朋的住处,安放在乡公所楼上,因为我去拜访这位朋友,而他不在,由此我才有和那个小姑娘谈话的机会……
我的朋友是个虚构的人物,因为我只取了这故事的中间一小段,所以我只在一个春节前一天的下午去看了这位朋友,而在当夜,我就离开了那山村。我可以不闻不问这故事的前因后果,而只用简朴的,便于儿童接受的文字,来描述在这一个和当时重庆政治环境、气候同样黑暗阴沉的下午到黑夜的一件偶然遇到的事,而一切黑暗阴沉只为了烘托那一盏小小的朦胧的桔红的光……
冰心老人在这里坦率地告诉我们:《小桔灯》中不仅虚构了“我的朋友”这个人物,而且连与小姑娘相遇的特定地点,也是虚构的。
以上事实,告诉我们:散文选材并非绝对地排斥
任何虚构。同时也告诉我们:散文选材的虚构,是在
纪实性的前提下,允许某些辅助材料的虚构。《第二
次考试》中主人公是生活中真实的人,主人公的基本
材料是完全真实的。《小桔灯》中的小女孩一家人,
包括作者同他们的接触,包括小女孩父母的姓氏都是
确凿的,实有其事。假如不是这样,在主要人物、主
要情节上进行虚构的话,那散文就和小说无异了。
于是,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散文的选材关键要做到“大实小虚”。而允许散文某些非基本材料的虚构这不仅是文学体裁的需要,也与周立波同志“不能仰杖虚构”的提法不矛盾的。也就是说,散文写作中,不能把题材的基本(或主体)支撑点放在虚构层面。因为周的见地,关键在于“仰杖”二字上面,那分明是主见昭然,而又给作者以回旋的余地。正因如此,我们才说散文选材的这一原则是“纪实性”,而舍弃了“真实性”这样的词语。
散文选材的这一特点,还制约着散文作者一般要用第一人称去写。而散文中的第一人称又不同于小说中的第一人称。小说中,第一人称“我”,并不是作者自己,即便明显地有作者的影子在里面,也不能把作品中的“我”同作者划等号。而散文则不同,散文中的“我”就是作者本人,直接面对广大读者的散文作者,
如果我们联系中国古代散文创作情况,我们不难发现,古代散文的创作无不是遵循“纪实性”这一原则的。从先秦的《谏逐客书》到《史记》,从唐宋散文八大家到明清的笔记,这些都可以说明这一点,而正是这些作品在具有文学价值的同时,还给后任研究当时的历史提供以史学方面的证据。可见,散文的纪实性原则是不容质疑的。
然而,文学创作的复杂多变性,并非简单的原则所能全部包容的。当我们具体查阅当代散文作品时,我们又发现另外一种情况,一些有悖于上述原则的散文作品的客观存在。一些作品突破了严格真实性原则,具有某种虚构的成份,而它们的作者中还有一些权威。如《第二次考试》是当代著名散文家何为的代表作品之一,还被中学课本收录,对这篇散文的创作过程,作者有一段讲话:
三十年代、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我在上海读书、生活和工作。这个解放前被称为十里洋场的上海,留下过我许多脚印。我熟悉这个全国第一大城市。1956年上海合唱团招考团员,我家庭中的一个成员去应试,终于被录取了。实地考察我了解全部的考试场面和经过情况。过了几个月后,听说有一个女学员因为在杨树浦一次火灾中救火而倒了嗓子,影响了考试成绩,最后还是被录取了。这件事当时在我心中动了一下。我那时经常住在医院里,认识一个医学院的实习医生,朝夕相处,发现这个女医生身材修长、亭亭玉立,喜欢穿嫩绿色毛衣和咖啡色裤子,全身弥漫着青春的气息,像春天的早上沐浴在阳光里的一棵青葱小树,这就是我从生活里撷取的素材。
从中我们知道,该文所写的内容,与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并非如影如形。作品中的苏林教授现实存在与否姑且不论,单就散文中的主人公陈伊玲而言,她被录取的经过只是听来的事实,那么,对陈伊玲两次考试场面的描写,对去杨树浦实地调查等情节,也就只能依作者的合理想象了。至于陈伊玲所穿衣服及形体特点,更是从实习医生那里“偷梁换柱”得来的,这与周立波所言就相矛盾了。
已故散文大家冰心老人在《漫谈<小桔灯>的写作经过》一文中讲到:
这故事里上场的只有三个人,我和那个小姑娘,还有我的朋友。我把我的朋的住处,安放在乡公所楼上,因为我去拜访这位朋友,而他不在,由此我才有和那个小姑娘谈话的机会……
我的朋友是个虚构的人物,因为我只取了这故事的中间一小段,所以我只在一个春节前一天的下午去看了这位朋友,而在当夜,我就离开了那山村。我可以不闻不问这故事的前因后果,而只用简朴的,便于儿童接受的文字,来描述在这一个和当时重庆政治环境、气候同样黑暗阴沉的下午到黑夜的一件偶然遇到的事,而一切黑暗阴沉只为了烘托那一盏小小的朦胧的桔红的光……
冰心老人在这里坦率地告诉我们:《小桔灯》中不仅虚构了“我的朋友”这个人物,而且连与小姑娘相遇的特定地点,也是虚构的。
以上事实,告诉我们:散文选材并非绝对地排斥
任何虚构。同时也告诉我们:散文选材的虚构,是在
纪实性的前提下,允许某些辅助材料的虚构。《第二
次考试》中主人公是生活中真实的人,主人公的基本
材料是完全真实的。《小桔灯》中的小女孩一家人,
包括作者同他们的接触,包括小女孩父母的姓氏都是
确凿的,实有其事。假如不是这样,在主要人物、主
要情节上进行虚构的话,那散文就和小说无异了。
于是,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散文的选材关键要做到“大实小虚”。而允许散文某些非基本材料的虚构这不仅是文学体裁的需要,也与周立波同志“不能仰杖虚构”的提法不矛盾的。也就是说,散文写作中,不能把题材的基本(或主体)支撑点放在虚构层面。因为周的见地,关键在于“仰杖”二字上面,那分明是主见昭然,而又给作者以回旋的余地。正因如此,我们才说散文选材的这一原则是“纪实性”,而舍弃了“真实性”这样的词语。
散文选材的这一特点,还制约着散文作者一般要用第一人称去写。而散文中的第一人称又不同于小说中的第一人称。小说中,第一人称“我”,并不是作者自己,即便明显地有作者的影子在里面,也不能把作品中的“我”同作者划等号。而散文则不同,散文中的“我”就是作者本人,直接面对广大读者的散文作者,
2013-07-29
展开全部
春天的颜色
你知道春天是什么颜色吗?我们就一起去找一找春天的颜色吧!
春天来了,柳树发芽了,池塘边,河岸上,那原本光秃秃的柳条上钻出了一个个鹅黄色的小叶芽,还是卷着的,就像刚睡醒的小孩子,还没来得及把眼睛睁开。过不了多久,柳芽就渐渐舒展开来,变成了柳叶,远远望去,一片绿色,阵阵微风吹来,柳条随风摆动,好像一个个小姑娘,站在河边,梳理着美丽的长辫子。
小草呢?小草在土里睡了一个冬天,早就迫不及待地想出来看看了,春天是不是已经来到。一个个探出小脑袋顽皮的望着这个崭新的世界。
油菜花也开了,油菜花盛开着金黄色的小花,非常好看,大片大片的油菜花就像金黄色的草地,几只小蜜蜂及时的赶来,在认真的采蜜,微风吹来,小蜜蜂们就翩翩起舞,金黄的油菜花也随风舞蹈。
春天,是绿色的,春天是金黄的,春天是五颜六色的,春天给人们带来了很多快乐。
你知道春天是什么颜色吗?我们就一起去找一找春天的颜色吧!
春天来了,柳树发芽了,池塘边,河岸上,那原本光秃秃的柳条上钻出了一个个鹅黄色的小叶芽,还是卷着的,就像刚睡醒的小孩子,还没来得及把眼睛睁开。过不了多久,柳芽就渐渐舒展开来,变成了柳叶,远远望去,一片绿色,阵阵微风吹来,柳条随风摆动,好像一个个小姑娘,站在河边,梳理着美丽的长辫子。
小草呢?小草在土里睡了一个冬天,早就迫不及待地想出来看看了,春天是不是已经来到。一个个探出小脑袋顽皮的望着这个崭新的世界。
油菜花也开了,油菜花盛开着金黄色的小花,非常好看,大片大片的油菜花就像金黄色的草地,几只小蜜蜂及时的赶来,在认真的采蜜,微风吹来,小蜜蜂们就翩翩起舞,金黄的油菜花也随风舞蹈。
春天,是绿色的,春天是金黄的,春天是五颜六色的,春天给人们带来了很多快乐。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