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极晶体管的工作原理

如题... 如题 展开
 我来答
白雪忘冬
高粉答主

2019-09-13 · 在我的情感世界留下一方美好的文字
白雪忘冬
采纳数:1007 获赞数:376634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NPN型双极性晶体管可以视为共用阳极的两个二极管接合在一起。在双极性晶体管的正常工作状态下,基极-发射极结(称这个PN结为“发射结”)处于正向偏置状态,而基极-集电极(称这个PN结为“集电结”)则处于反向偏置状态。

在没有外加电压时,发射结N区的电子(这一区域的多数载流子)浓度大于P区的电子浓度,部分电子将扩散到P区。同理,P区的部分空穴也将扩散到N区。

这样,发射结上将形成一个空间电荷区(也成为耗尽层),产生一个内在的电场,其方向由N区指向P区,这个电场将阻碍上述扩散过程的进一步发生,从而达成动态平衡。

这时,如果把一个正向电压施加在发射结上,上述载流子扩散运动和耗尽层中内在电场之间的动态平衡将被打破,这样会使热激发电子注入基极区域。在NPN型晶体管里,基区为P型掺杂,这里空穴为多数掺杂物质,因此在这区域电子被称为“少数载流子”。



扩展资料

双极型三极管不能直接代替MOS管,这是因为它们的控制特性不一MOS管是电压控制的器件,而双极性三极管是电流控制的器件。场效应管的控制电路是电压型的,双极性三极管不能直接代换场效应管的,原驱动MOS管的电路由于驱动电流太小,不足于驱动双极性三极。

要想用原电路驱动双极性三极管,必须要在双极性三极管之前加装电流放大装置。基于这个思想,在双极性三极管之前加装电流放大器,把电压驱动改为了电流驱动,即可代换成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双极型晶体管

Eunice杨
推荐于2017-09-18 · TA获得超过2.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502
采纳率:77%
帮助的人:1119万
展开全部

双极型晶体管是由两个背靠背PN结构成的具有电流放大作用的晶体三极管。起源于1948年发明的点接触晶体三极管,50年代初发展成结型三极管即现在所称的双极型晶体管。

双极型晶体管有两种基本结构:PNP型和NPN型。在这3层半导体中,中间一层称基区,外侧两层分别称发射区和集电区。当基区注入少量电流时,在发射区和集电区之间就会形成较大的电流,这就是晶体管的放大效应。利用晶体管的放大效应,配合电阻、电容等元件,组成放大电路,可以对电信号进行放大。

4.1晶体管的工作原理

一.放大状态下晶体管中载流子的传输过程 当晶体管处在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的放大状态下,

管内载流子的运动情况可用下图说明


① .发射区向基区注入电子


/EP « /EN ,


发射极电流/E^/EN。


② .电子在基区中边扩散边复合


形成基区复合电流IBN,


为基极电流IB的主要部分 R


③ .电子被集电区收集 形成集电区收集电流IcN, u


为集电极电流Ie的主要部分。


•根据电荷守衡有ICN+IBN=IEN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07-30
展开全部
双极型晶体管是由两个背靠背PN结构成的具有电流放大作用的晶体三极管。起源于1948年发明的点接触晶体三极管,50年代初发展成结型三极管即现在所称的双极型晶体管。双极型晶体管有两种基本结构:PNP型和NPN型。在这3层半导体中,中间一层称基区,外侧两层分别称发射区和集电区。当基区注入少量电流时,在发射区和集电区之间就会形成较大的电流,这就是晶体管的放大效应。利用晶体管的放大效应,配合电阻、电容等元件,组成放大电路,可以对电信号进行放大。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