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大角斗场的组成、结构、使用功能及风格特征
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5-10
展开全部
古代罗马的一种平面为椭圆形的建筑物,中央一块平地作为表演区,周围看台逐排升起,没有永久性的屋顶。已知最早的角斗场在庞培城,建于公元前80年。后来,罗马帝国的许多城市都用石头兴建角斗场。罗马大角斗场规模最大,功能完善,结构合理,景观宏伟。它的形制一直影响到现代的大型体育场。 大角斗场建在几座小山之间的谷底,基址本是尼禄皇宫花园里的人工湖。角斗场长轴188米,短轴156米,周边长527米,观众座位以62%的坡度升起,约60排,分为四区。前面是贵宾席,中间是骑士席,后面是平民席,可容5万人。最高处有一圈柱廊,可供管理篷顶的人休息。
表演区椭圆形,长轴86米,短轴54米,奴隶们在这里表演角斗或斗兽。 表演区与贵宾席前沿有5米多的高差,注水后可以表演水战。兽槛和角斗士的预备室在表演区的地下,那里有排水管道。
支承观众席的是三层放射式排列的筒形拱和沿外圈回环的拱顶。前者每层80个,与此相应,在立面上周圈一律形成三层券洞。底层券洞是出入口,观众对号进入,顺着设在放射形拱内的楼梯登上预定的座位区。各区观众集散互不干扰。
立面各层用券柱式作装饰。总高48.5米。底层用塔斯干柱式,以上依次为二层爱奥尼柱式、三层科林斯柱式、四层科林斯柱式(见古典柱式)。券洞口立雕像。上层是实墙,装饰科林斯壁柱。最上面的檐口有垂孔洞,木杆通过孔洞立在插座上,木杆上端缚缆绳张挂篷顶。
立面用灰白色的灰华石。结构的主要承重部分也用灰华石,其次用砖和较软的石头。拱顶和上层的承重墙用混凝土,骨料里添有浮石,前三区的观众席用白大理石做成,最后一区为木构,以减轻对外墙的推力。
表演区椭圆形,长轴86米,短轴54米,奴隶们在这里表演角斗或斗兽。 表演区与贵宾席前沿有5米多的高差,注水后可以表演水战。兽槛和角斗士的预备室在表演区的地下,那里有排水管道。
支承观众席的是三层放射式排列的筒形拱和沿外圈回环的拱顶。前者每层80个,与此相应,在立面上周圈一律形成三层券洞。底层券洞是出入口,观众对号进入,顺着设在放射形拱内的楼梯登上预定的座位区。各区观众集散互不干扰。
立面各层用券柱式作装饰。总高48.5米。底层用塔斯干柱式,以上依次为二层爱奥尼柱式、三层科林斯柱式、四层科林斯柱式(见古典柱式)。券洞口立雕像。上层是实墙,装饰科林斯壁柱。最上面的檐口有垂孔洞,木杆通过孔洞立在插座上,木杆上端缚缆绳张挂篷顶。
立面用灰白色的灰华石。结构的主要承重部分也用灰华石,其次用砖和较软的石头。拱顶和上层的承重墙用混凝土,骨料里添有浮石,前三区的观众席用白大理石做成,最后一区为木构,以减轻对外墙的推力。
2013-07-31
展开全部
罗马大角斗场(Colosseum)是罗马帝国强大的标志,原名弗莱文圆形剧场(Amphitheatrum Flavium),亦译作罗马圆形竞技场、科洛西姆、哥罗塞姆,位于今天的意大利罗马市中心,是古罗马时期最大的圆形角斗场,建于公元72至82年间,现仅存遗迹。罗马大角斗场由维斯西巴安(Vespasian)皇帝下令修建,在其儿子图密善在位期间建成。角斗场建在另一个罗马皇帝尼禄的“金宫”( Domus Aurea)原址之上,这个宫殿在公元64年发生的罗马大火中被毁。角斗场是古罗马举行人兽表演的地方,参加的角斗士要与一只牲畜搏斗直到一方死亡为止,也有人与人之间的搏斗。根据罗马史学家狄奥·卡西乌斯(Dio Cassius)的记载,角斗场建成时罗马人举行了为期100天的庆祝活动,宰杀了9,000只牲畜。
角斗场这种建筑形态起源于古希腊时期的剧场,当时的剧场都傍山而建,呈半圆形,观众席就在山坡上层层升起。但是到了古罗马时期,人们开始利用拱券结构将观众席架起来,并将两个半圆形的剧场对接起来,因此形成了所谓的圆形剧场(amphitheatrum),并且不再需要靠山而建了。公元前1世纪,罗马城至少有3个椭圆形角斗场,而罗马大角斗场就是罗马帝国内规模最大的一个椭圆形角斗场,它长轴187米,短轴155米,周长527米,中央为表演区,长轴86米,短轴54米,地面铺上地板,外面围着层层看台。看台约有60排,分为五个区,最下面前排是贵宾(如元老、长官、祭司等)区,第二层供贵族使用,第三区是给富人使用的,第四区由普通公民使用,最后一区则是给底层妇女使用,全部是站席。在观众席上还有用悬索吊挂的天篷,这是用来遮阳的;而且天篷向中间倾斜,便于通风。这些天篷由站在最上层柱廊的水手们像控制风帆那样操控。
大角斗场内部看台用三层混凝土制的筒形拱上,每层80个拱,形成三圈不同高度的环形券廊(即拱券支撑起来的走廊),最上层则是50米高的实墙。看台逐层向后退,形成阶梯式坡度。每层的80个拱形成了80个开口,最上面两层则有80个窗洞,观众们入场时就按照自己座位的编号,首先找到自己应从哪个底层拱门入场,然后再沿着楼梯找到自己所在的区域,最后找到自己的位子。整个角斗场最多可容纳5万人,却因入场设计周到而不会出现拥堵混乱,这种入场的设计即使是今天的大型体育场依然沿用。
大角斗场表演区地底下隐藏着很多洞口和管道,这里可以储存道具和牲畜,以及角斗士,表演开始时再将他们吊起到地面上。大角斗场甚至可以利用输水道引水。公元248年在角斗场就曾这样将水引入表演区,形成一个湖,表演海战的场面,来庆祝罗马建成1000年。
角斗场这种建筑形态起源于古希腊时期的剧场,当时的剧场都傍山而建,呈半圆形,观众席就在山坡上层层升起。但是到了古罗马时期,人们开始利用拱券结构将观众席架起来,并将两个半圆形的剧场对接起来,因此形成了所谓的圆形剧场(amphitheatrum),并且不再需要靠山而建了。公元前1世纪,罗马城至少有3个椭圆形角斗场,而罗马大角斗场就是罗马帝国内规模最大的一个椭圆形角斗场,它长轴187米,短轴155米,周长527米,中央为表演区,长轴86米,短轴54米,地面铺上地板,外面围着层层看台。看台约有60排,分为五个区,最下面前排是贵宾(如元老、长官、祭司等)区,第二层供贵族使用,第三区是给富人使用的,第四区由普通公民使用,最后一区则是给底层妇女使用,全部是站席。在观众席上还有用悬索吊挂的天篷,这是用来遮阳的;而且天篷向中间倾斜,便于通风。这些天篷由站在最上层柱廊的水手们像控制风帆那样操控。
大角斗场内部看台用三层混凝土制的筒形拱上,每层80个拱,形成三圈不同高度的环形券廊(即拱券支撑起来的走廊),最上层则是50米高的实墙。看台逐层向后退,形成阶梯式坡度。每层的80个拱形成了80个开口,最上面两层则有80个窗洞,观众们入场时就按照自己座位的编号,首先找到自己应从哪个底层拱门入场,然后再沿着楼梯找到自己所在的区域,最后找到自己的位子。整个角斗场最多可容纳5万人,却因入场设计周到而不会出现拥堵混乱,这种入场的设计即使是今天的大型体育场依然沿用。
大角斗场表演区地底下隐藏着很多洞口和管道,这里可以储存道具和牲畜,以及角斗士,表演开始时再将他们吊起到地面上。大角斗场甚至可以利用输水道引水。公元248年在角斗场就曾这样将水引入表演区,形成一个湖,表演海战的场面,来庆祝罗马建成1000年。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