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生平简介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宋相州汤阴(今中国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人,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将,民族英雄。官至少保、枢密副使,封武昌郡开国公。
宋高宗以谋反罪名赐死岳飞,宋孝宗为之平反,追谥武穆、后追赠太师、追封鄂王,改谥忠武。明朝加封三界靖魔大帝,配奉于各地武庙[3]。中兴四将诸多说法中唯一一位出现在所有名单中的名将。
岳飞于北宋末年投军,从1128年遇宗泽起到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与金军进行过数百次大小战斗。1140年,金太祖四子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城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
宋高宗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在绍兴和议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
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迫令自害,通说为自鸠,其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皆被害。宋孝宗即位后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
扩展资料:
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河北抗金武装和宋官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岳飞之文学才华也是将帅中少有,著有词作《满江红·写怀》。其著作编成《岳忠武王文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认定岳飞为民族英雄。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也对网络上流传岳飞不再是民族英雄的说法进行了澄清,称岳飞在中国历史上历来被认为是民族英雄,
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在中小学的历史教学大纲和教材中,对岳飞的评价都是一贯的,不存在重新定义岳飞是否是“民族英雄”的问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岳飞
2013-08-01
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阳(今河南汤阳)人。宋朝著名将领。曾于绍兴年间两次镇守江州,将近四年,占其从军生涯三分之一,并在江州购置田、地、房屋安家,母亲死后,亦安葬庐山。岳飞生前在其故里被金人侵占后,即择居江州,为其身后选定终老之处。
岳飞出身雇农家庭,家境贫寒。少时沉默寡言,有志气,而且“生有神力”,未成年时,就能拉得开三百斤的劲弓,并能引发八石(约合一千斤)的腰弩。初随汤阳枪手陈广学“主技”,无所不精。后随同乡人周侗学骑射,攻读《孙子兵法》,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少年,深受乡人赞赏。
宣和四年(1122年),岳飞十九岁,应河北真定(今河北正定)宣抚使招募,当上了一名“敢死战士”。靖康元年(1126年)应枢密官员刘浩招募,在相州(今河南安阳)参加赵构大元帅府的部队。靖康二年,经河北招抚使司干办公事赵九龄的引荐,得与河北招抚使张所晤谈,张所见他对兵法、军事形势,燕云山地理了如指掌,任为统领。不久张所被谪病死,所部在南岭山被金军包围,岳飞领一军杀出重围,辗转归附东京留守宗泽。宗泽赞赏岳飞的才能与勇敢,即任为“踏白使”,令其率骑兵五百抵抗进犯汜水关(今河南汜水镇西)的金兵。岳飞用疑兵之计,大败金兵,被提升为统领,旋又提升为统制,宗泽死,随开封留守杜充南下。建炎三年(1125年),金将兀术率军南下侵宋,建康行营留守杜充不战而降,金军乘机攻占杭州、取越州(今绍兴)、攻明州(今宁波),企图乘势捉拿皇帝赵构。面对将帅叛逃、士卒溃散、皇帝流亡、金军席卷而来、百姓惶惶呼救的局面,岳飞集合部队,刺血激励部下说:“我辈当以忠义报国,立功名、书竹帛,死且不朽。”士卒为他的爱国精神所感动,表示愿意随他抗战到底。于是,他先后移军驻广德军、宜兴县,安定地方秩序,收编散兵游勇,壮大军队实力,并随时率领部队,出外袭击金兵。四年,南侵的金军因遭到南宋军民的抵抗,准备率部北撤。岳飞在摸清敌情后,率领部队主动出击,大败金兵于常州、镇江,迅速收复建康(今南京),就任通泰镇抚使,由此名声大振。
绍兴元年(131年),南宋王朝任命张俊为江淮路招讨使,要他负责征讨大江南北军贼游寇,镇压农民起义。并下令给驻扎在江阴的某些部队,包括屯在江阴军境内的岳飞的部队在内,一律听从张俊的节制。当时,江淮一带有李成、张用、曹成等游寇,其中李成拥兵十万,割据六七个州郡,称孤道寡,大有席卷江南之势。这年正月,其大将马进又攻占江州,三月,岳飞率军至洪州(今南昌市),与张俊会合,正值马进率军进攻洪州,连营西山。岳飞自请担任先锋,领兵由赣江上游的生米渡过江,出其不意,打败了马进的先锋部队,乘胜追击,直逼筠州(今高安县)。张俊亦督锐师至城下,两军夹击,敌力不支,乘夜逃至南康(今星子县),收复了筠州。李成不甘心失败,从南康调兵十万进扑,又被岳飞战败于楼子庄(属今永修),张俊引兵随后掩杀,一直追至江州,李成、马进先后北奔蕲卅(今湖北蕲春县),遂于三月十八日收复江州。张俊、岳飞军队,因粮草缺乏,在江州休整两个月,到五月下旬,引兵渡江,攻打李成、马进。马进为追兵所杀,李成率领余众,投降了伪齐。六月,在李成一支游寇基本平定之后,张俊大军进入鄂州境内,由张用率领的另一支游寇,见大军压境,便离开咸城,渡江东下,移驻江西的瑞昌、分宁(今修水县)一带。张用,河南江阴人。岳飞曾于建炎三年正月,率兵二千,大败张用于东京南薰门外,建立了以少胜多的奇勋。张俊派遣岳飞带领人马前往分宁招安,岳飞即致书张用:“吾与汝同乡,南薰门,铁路步之战,皆汝所患,今吾在此,欲战则出不战则降。”张用接书后,踌躇不决,开始布置抵抗,及至交锋,又接受了招安。张用被留在张俊军中作统制官。七月,岳飞以功擢升神武右副军统制,后又提升为都统制,驻军洪州。在张用接受岳飞招安之后,曹成拥众十余万,离开江西吴仙镇,向湖南的浏阳、广西的道贺(今广西贺县)两州一带流窜。二年正月,南宋王朝委岳飞代理湖南安抚使和潭州知州,前往征讨曹成。岳飞率军从洪州出发,经湖南、广西、广东境内,跟踪追剿曹成,于闰四月到达岭南的贺州,在蓬头岭击败曹成十万之众,迫使曹成接受招安。岳飞以功得授武安军承宣使。
绍兴二年六月,岳飞在讨平李成、张用、曹成三股游寇后,奉命第一次驻军江州。这时岳家军约有二万三四千人,供应极为匮乏,然而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士兵忍饥,不敢扰民,托宿街市商店,黎明即起,为主人打扫门宇,洗涤炊具,然后离去。留下“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美名。江州百姓为感谢岳飞的功德,建岳飞祠,并塑其像于祠内,朝夕礼拜。死后,又将生祠改为岳王庙,庙旁建有“洗马池”、“岳公井”。至今九江市仍有许多岳家军的传说,如庐山西北麓的岳家市,传说是岳飞特准驻军与当地百姓集市贸易的地方。市内锁江楼一带,旧名“岳司门”,相传是岳飞驻扎水师的地方,现在岳司门虽不可见,然其名犹存。
绍兴三年三月,岳飞奉命镇压虔州(今赣州市)、吉州(今吉安县)的农民起义军。四月初,岳飞的部队到达吉州,农民起义军的首领在龙泉县(今遂川县)境内武陵、烈源、陈田三处结扎了无数大小营寨,由十八大王分别管领。岳飞采取各个击破的办法,半个月后大部分被击破,李满据险抵抗的最后一个营寨,不久也被攻破,彭友,李满先后被俘。接着,岳飞又率军转向虔州,在兴国衣锦乡一带,同起义军交锋,由于起义军勇气有余,战斗经验不足,几百座营寨,很快被岳家军攻破,其首领全部被俘。于是岳飞奉命留五千兵驻虔州,选三千人马移驻广州,以精兵万人戍守江州,九月,岳飞抵达杭州,朝见赵构,赵构赏给他衣甲、马铠、弓箭,战袍等物,并奖给军旗一面,上绣“精忠岳飞”四字。并擢升岳飞为镇南军承宣使,江南西路舒、蕲州制置使,继续屯驻江州,将原先在江州的傅选的部队;并入岳飞部队,江西安抚使司所管的各项军马,都听岳飞抽调使遣;驻扎在江北舒、蕲两州的部队也一律归岳飞节制。这时岳飞部队真正壮大、强盛起来。从此,沿长江的中下游,由岳州、鄂州而东到江州;湖广的山陵地区由岭南而到虔、吉二州,全都感受到岳飞军队的威慑力量。这时岳飞驻扎的江州,和驻扎在上游的王燮、驻扎在下游的韩世忠、刘光世形成了牢固控制沿江的四大重镇。
绍兴四年三月,岳飞奉命收复襄阳,遂从江州移驻鄂(今武汉),又从鄂州渡江北上,亲自率领一支部队,攻打襄阳。六年二月,岳飞在鄂州措置驻军襄阳府,拟作直捣中原之计,不幸其母于三月二十六日病死鄂州军营。岳飞立即奏报南宋王朝,随带眷属,跣足徒步,扶柩葬母于庐山株岭北端之“卧虎舔尾”,建“叠翠亭”以悼母。南宋王朝接到岳飞奏报之后,就以御前金字牌降诏要他“起复”(孝服未满,而复起用,谓之起复),令岳飞日下返回鄂州主管军马,措置边事。还派一名宦官到庐山进行慰问和敦促。迄五月中旬,南宋王朝尚未得知岳飞返回军营的消息,除继续降诏本人敦促外,还由三省枢密院下令给岳家军全体属官将佐,要他们共同敦请,如因迟延贻误军机,他们也要受到处分。因此,岳飞只好“移孝作忠”,返回鄂州军营,措置军务。七月下旬,岳飞移军襄阳,收复伊(阳伊)、洛(洛阳)、商(州)、虢(州)等地,继而围攻陈、蔡地区,大败齐伪军,捷报传到朝廷,御旨赐封,官拜太尉。
襄阳大捷之后,皇帝赵构和宰相张俊,对岳飞十分倚重,在解除刘世光兵柄后,有意把这支部队并到岳家军中,并在《御扎》中提出以“将雪国家之耻,拯海内之穷”的重任交给岳飞。时刘世光部队的兵马将佐是岳家军的两倍,将这两支部队合并之后,则岳家军的数量,全国首屈一指。有了这支部队,岳飞就可以实现他立志报国的理想。但是到真正要实行合并军队时,赵构、张俊又改变了念头,他们认为:既已罢斥了刘世光,就决不应有任何其他大将因此而得以加强威势,造成将来难以驾驭的隐患。于是,他们推翻前议,决定把刘世光的军队仍作为一支独立的部队,并提王德为都制,归都督府(即张俊)统领。谋划已定,赵构写了《御扎》通知岳飞。接到这封《御扎》后,他首先去找张俊,然后求见赵构,为实现并军一再作出努力,却一再遭到拒绝。在七年三月,岳飞怀着极端灰心失望的心情,离开了建康,溯江而上,路过江州,便回到庐山东林寺旁他的府第中去,写了一道奏章给南宋王朝,但又不敢对皇帝表露怨怒之情,只好说因与宰相张俊意见不合,请求解除兵权,留在庐山,为他的母亲侍完孝服。鄂州军营一切军务,他都委托张宪处理。此时,他内心矛盾,百感交集,曾写《寄东林上人》诗一首,抒发当时的心情。诗云:“湓浦庐山几度秋,长江百折向东流。男儿立志扶王室,圣主长征灭土酋。功业要刊燕石上,归林终作赤松游。殷勤寄语东林老,莲社从今着力修。”这一次,岳飞一再写了三道奏扎,请求辞职;赵构也一连写了三道御扎,催他返军,经力辞未允,前往建康朝见赵构请“罪”,赵构命其回军视事,镇守江州,为淮浙援。岳飞遂于七年秋后,第二次驻军江州,这期间,岳飞曾施行反奸计,使金国废掉伪齐刘豫。并与韩世忠联合要求北伐,于八年,移镇鄂州。
绍兴十年,金军分四路南下侵宋。岳飞于六月再次从鄂州出兵北伐,大破兀术“拐子马”于郾城(今河南郾城),乘胜进军朱仙镇(今河南开封市西南)。两河义军纷纷响应,士气高涨,以“直捣黄龙府与诸军痛饮”相激励。正待渡河之际,高宗、秦桧以十二道金牌急令班师。岳飞接到诏令,痛心疾首,悲愤万分,高呼:“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复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岳飞回临安(今浙江杭州)后,被解除兵权,任枢密副使。不久,被诬入狱,于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即1142年1月27日),以“莫须有”(也许有)罪名被杀害,时年三十九岁。宁宗时,追封鄂王。有《鄂忠武王文集》,所收诗词大都慷慨激昂。
岳飞,南宋军事家,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抗金将领、战略家、华夏杰出先烈、民族英雄。 岳飞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员名将,其精忠报国的精神深受中国各族人民的敬佩。其在出师北伐、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下写的千古绝唱《满江红》,至今仍是令人士气振奋的佳作。其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人们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名句,表示对“岳家军”的最高赞誉。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于临安风波亭。1162年,宋孝宗时诏复官,谥武穆,宁宗时追封为鄂王,改谥忠武(两宋文臣、武将得通谥者以"忠武"最美), 从十二世纪二十年代起,黄河南北、两淮之间,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金民族战争。岳飞和抗金名将宗泽、韩世忠等一道,站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 北宋宣和四年,真定宣抚刘韐募勇聚士,岳飞应募,但不久即因父亲岳和病故,回到家乡汤阴县。 靖康元年(1126)冬,岳飞在相州城第三次投军,归刘浩军中。刘浩命岳飞招 岳飞石刻像
安吉倩,岳飞不负众望,招降吉倩及其部属三百八十人。岳飞因此补承信郎一职。 靖康元年(1126)十二月,康王赵构接到宋钦宗的蜡书,在相州开河北兵马大元帅府。赵构为河北兵马大元帅,陈亨伯为元帅,汪伯彦、宗泽为副元帅。元帅府下编前、后、中、左、右五军,其中前军统制为刘浩。岳飞属刘浩前军。按蜡书的命令,康王元帅府的任务是火速赶往东京(今开封),解京师之围。岳飞奉命带领三百铁骑,前往李固渡侦察,与金兵相遇发生战斗,大败金兵。跟随刘浩解了东京之围。 靖康二年(1127)四月,金灭北宋,掳徽宗赵佶、钦宗赵桓及皇家宗室北归。五月,康王赵构(即宋高宗)于南京继位,史称南宋。初期,宋高宗主张收复失地,启用了大批主战将领,其中就有岳飞。岳飞坚决反对议和,主张抗战到底。 建炎元年,赵构即位,岳飞上书,大意为:“陛下已登大宝,社稷有主,已足伐敌之谋,而勤王之师日集,彼方谓吾素弱,宜乘其怠击之。黄潜善、汪伯彦辈不能承圣意恢复,奉车驾日益南,恐不足系中原之望。臣愿陛下乘敌穴未固,亲率六军北渡,则将士作气,中原可复。”宋高宗并未采纳岳飞的建议,并以越职为由将岳飞罢官。之后岳飞北上,入河北招讨使张所军中,借补“正八品修武郎”,充中军统领。张所很赏识岳飞,很快升岳飞为“从七品武经郎”、任统制。 建炎元年(1127)九月,张所命岳飞入王渊部,北上抗金。岳飞作战有勇有谋,数败金兵,声威大振。而王彦保守怯战,使得岳飞只能孤军奋战,岳飞缺军粮时又不肯相助。岳飞知道自己与刘豫有隙,所以复归宗泽,为留守司统制。宗泽死后,杜充代之,岳飞官复原职。三年,杜充将还建康,岳飞进言:“中原地尺寸不可弃,今一举足,此地非我有,他日欲复取之,非数十万众不可。”杜充不听,岳飞也只能随军而归。杜充守建康,金军与叛贼李成在乌江会合,杜充闭门不出。岳飞泣谏请视师,杜充不出。金军遂由马家渡渡江,杜充遣岳飞等迎战,诸将皆溃,唯独岳飞力战。后杜充降金,诸将多行剽掠,惟岳家军秋毫无所犯。兀术趋杭州,岳飞要击至广德境中,六战皆捷,擒敌将王权,俘叛军首领四十余。岳飞劝服王权,是指为己所用。岳家军驻扎在钟村,军中缺粮,将士们宁愿挨饿,也绝不扰民。金所籍兵相谓曰:“此岳爷爷军。”争来降附。 绍兴九年(1139),岳飞在鄂州(今湖北武昌)听说宋金和议将达成,立即上书表示反对,申言“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并直接抨击了相国秦桧出谋划策、用心不良的投降活动,使“秦桧衔之(抱恨)”。和议达成后,高宗赵构下令大赦,对文武大臣大加爵赏。可是,诏书下了三次,岳飞都加以拒绝,不受开府仪同三司(一品官衔)的爵赏和三千五百户食邑的封赐。他在辞谢中,痛切地表示反对议和:“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忧而不可贺。”后高宗对他好言相劝,岳飞方受。此后岳飞上表,“愿定谋于全胜,期收地于两河,唾手燕云,终欲复仇而报国。”高宗没有采纳。
绍兴十年(1140)五月,金国撕毁和议,兀术等分四道来攻。由于没有防备,宋军节节败退,城池相继失陷。随后高宗韩世忠、张俊、岳飞等出师迎击。很快,在东、西两线均取得对金大胜,失地相继收回。岳飞挥兵从长江中游挺进,实施锐不可当的反击,他一直准备着的施展收复中原抱负的时机到来了。 岳家军进入中原后,受到中原人民的热烈欢迎。这年七月,岳飞亲率一支轻骑驻守河南郾城,和金兀术一万五千精骑发生激战。岳飞亲率将士,向敌阵突击,大破金军“铁浮图”和“拐子马”,把金兀术打得大败。岳飞部将杨再兴,单骑闯入敌阵,想活捉金兀术,可惜没有找到,误入小商河,被金兵射到几十处箭伤,豪勇无比。岳家军将士具有“守死无去”的战斗作风,敌人以排山倒海的大力,也不能把岳家军阵容摇动。郾城大捷后,岳飞乘胜向朱仙镇进军(离金军大本营汴京仅四十五里),金兀术集合了十万大军抵挡,又被岳飞打得落花流水。岳飞这次北伐中原,一口气收复了颍昌、蔡州、陈州、郑州、河南府、汝州等十余座州郡(中原之地基本被岳家军所收复。),并且消灭了金军有生力量,金军全军军心动摇,金兀术连夜准备从开封撤逃。南宋抗金斗争有了根本的转机,再向前跨出一步,沦陷十多年的中原。就可望收复了。岳飞兴奋地对大将们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而金军则发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 就在抗金战争取得辉煌胜利的时刻,朝廷连下十二道金牌(红漆金字木牌),急令岳飞“措置班师”。在要么班师、要么丧师的不利形势下,岳飞明知这是权臣用事的乱命;但为了保存抗金实力,不得不忍痛班师。岳飞愤慨地说;“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所得诸郡,一朝全休!社稽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岳飞的抗金战斗,至此被迫中断。 岳家军班师时,久久渴望王师北定中原的父老兄弟,拦道恸哭。岳飞为了保护老百姓的生命财产,故意扬言明日渡河,吓得金兀术连夜弃城北窜,准备北渡黄河,使岳飞得以从容地组织河南大批人民群众南迁到襄汉一带,才撤离中原。这时,有一个无耻的书生,骑马追上金兀术扣马而谏:“太子(兀术)毋走,京城可守也,岳少保兵且退矣。”金兀术又整军回到开封,不费吹灰之力,又占领了中原地区。 岳飞一回到临安,立即陷入秦桧、张俊等人布置的罗网。绍兴十一年(1141),他遭诬告“谋反”,被关进了临安大理寺(原址在今杭州小车桥附近)。监察御史万候卨(音末期屑)亲自刑审、拷打,逼供岳飞。据说与此同时,宋金政府之间,正加紧策划第二次和议,双方都视抗战派为眼中钉,金兀术甚至凶相毕露地写信给秦桧:“必杀岳飞而后可和。”在内外两股恶势力夹击下,岳飞正气凛然,光明正大,忠心报国。从他身上,秦桧一伙找不到任何反叛朝廷的证据,韩世忠当面质问秦桧,秦桧支吾其词“其事莫须有”。韩世忠当场驳斥:“‘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绍兴十一年农历除夕夜,高宗下令赐岳飞死于临安大理寺内,时年三十九岁。岳飞部将张宪、儿子岳云亦被腰斩于市门。民族英雄岳飞,就在“莫须有”的罪名下,含冤而死。临死前,他在供状上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这是悲愤的呼喊! 岳飞虽然被杀害了,但他的精忠报国的业绩是不可磨灭的。正是他表达了被压迫民族的要求,坚持崇高的民族气节,在处境危难的条件下,坚持了抗金的正义斗争,并知道爱护人民的抗金力量,联合抗金军民一道,保住了南宋半壁河山,使南中国人民免遭金统治者的蹂躏,从而保住了高度发展的中国封建经济和文化,并使之得以继续向前发展。岳飞不愧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
宗泽部下
宋朝主战派的首领李纲罢相后,东京开封府的留守宗泽就事实上成为主战派的首领。宗泽和北方的民间自发抗金武装建立了广泛的联系,收编了号称百万人的大军,积储了足供半年食用的粮草。宗泽委任王彦为“制置两河军事”。岳飞和王彦难以共事,便决定南下东京开封投奔宗泽。 东京留守司的官员查究岳飞脱离王彦节制的经过,按规定建议宗泽对岳飞军法从事。宗泽考虑到河北招讨使张所贬谪后北方宋军的混乱情况和岳飞离开王彦后一路所立之战功,决定将岳飞留在军中,降官为“从八品秉义郎”以示惩诫。 建炎元年十二月(1128年1月),金军又南侵进犯孟州汜水关。宗泽即派岳飞为踏白使,告诫他“汝罪当死,吾释不问,当今为我立功。往视敌势,毋得轻斗。”让他率领五百骑兵前往侦察。岳飞在汜水关一带击败金军,回东京开封府后,被宗泽升为统领,不久又提升为统制。从建炎元年冬到二年春(1128年末到1128年初)的时间里,金国分兵三路全军出动。此时前东路军统帅完颜宗望已经病死,东路由“三太子”完颜宗辅和元帅左监军完颜昌统领,“四太子”完颜宗弼率兵向开封东面进逼;西路由完颜娄室和完颜杲(撒离喝)率领,攻打陕西;中路由左副元帅完颜宗翰和元帅右监军完颜希尹指挥,作为主攻部队取西京河南府,又占领郑州,在开封西面和宗泽所率的东京留守司军对阵,完颜宗翰又命部将完颜银术可与完颜拔离速、赛里、萨谋鲁、耶律马五、沙古质等分兵继续南下,企图从南面包抄。 在开封及附近的州县,宋、金双方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尽管宗泽的东京留守司军四面受敌,但宗泽坐镇留守司从容地调动军队部署战斗,使金军无力攻下开封。正月里,开封市民甚至一如往时张灯结彩。岳飞从正月开始,参加了的开封北面门户滑州一带的战事,接连在胙城县(今河南延津县东北)、卫州汲县西的黑龙潭等地获胜。 建炎二年四月(1128年5月)以后,天气开始炎热,金军撤退,宗泽准备北伐。王彦的八字军奉宗泽之命移屯滑州。五马山的首领马扩,也携带信王赵榛的信前来东京留守司。宗泽和王彦、马扩等人共同制订了北伐的计划,但很不幸的是,宗泽于建炎二年七月初(1128年8月)病逝,其副手杜充接任东京留守。 岳飞按照宗泽生前的部署,率领毕进等部将,随同宗泽助手主管侍卫步军司公事闾勍,于建炎二年七月十五日进驻西京河南府,负责保护那里的北宋皇陵。八月(1128年9月),闾勍命岳飞再去汜水关御敌。岳飞又大胜来犯金军,以功转“从七品武功郎”,升至诸司副使的最高一阶。建炎二年岁末,岳飞奉东京留守司的命令离开闾勍返回开封。
杜充部下
岳飞返回开封后,杜充立即命令岳飞去消灭张用等部。张用是岳飞的汤阴同乡,曾当过汤阴的“弓手”(类似今之巡警),并和曹成、李宏、马友绍等是拜把兄弟,有几万兵力,王善部也从一旁保护。岳飞不愿自相残杀,以“兵寡不敌”为理由,婉言推辞,但杜充以军法问斩相威胁,勒令岳飞出兵。 岳飞有以往擅自脱离王彦的教训,无法抗命,只能出战,以不到千人的部众击退张用、王善部,解了杜充之围,以功升“正七品诸司正使武经大夫”。接着,岳飞又奉命解救盗匪杜叔五、孙海包围的东明县(今河南兰考县北),活捉了两个匪首,升“转武略大夫”、借英州刺史。 王善、张用退兵后,转攻淮宁府(治宛丘,今河南淮阳县)久攻不下,便引军离去。岳飞再去救援淮宁府,与王善军战于清河,俘虏孙胜、孙清等,因功双转升“转武德大夫”,真授英州刺史。 岳飞于建炎三年(1129年)六月下旬刚回到开封,就接到杜充的命令要撤往建康府。岳飞苦劝:“中原地尺寸不可弃,今一举足,此地非我有,他日欲复取之,非数十万众不可。”但无用,又由于脱离王彦的教训不能违抗上级,只能随杜充南下。金国由元帅左监军完颜昌领军进攻淮南,而由完颜宗弼领军直接进攻江南。完颜宗弼兵分两路,西路由完颜拔离速、完颜豰英、耶律马五率领,十月由黄州渡江屠洪州,劫掠长江中游的湖北、江西一带;东路则由完颜宗弼亲自率领,直捣赵构所在的临安。 十一月,杜充的水军进攻割据一方的李成,金军支援李成掳获宋军大量船舰。完颜宗弼在攻打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县)的采石渡和慈湖不果后,转道建康西南的马家渡渡过长江进入江南。 杜充自己深居简出不做准备,岳飞泣谏:“勍虏大敌,近在淮南,睥睨长江,包藏不浅。卧薪之势,莫甚于此时,而相公乃终日宴居,不省兵事。万一敌人窥吾之怠,而举兵乘之,相公既不躬其事,能保诸将之用命乎?诸将既不用命,金陵失守,相公能复高枕于此乎?虽飞以孤军效命,亦无补于国家矣!”但也无济于事。 听到金军渡江的消息后,杜充只派都统制陈淬率岳飞、戚方等将官统兵二万奔赴马家渡,又派王伯龙的一万三千人策应。十一月二十日(1130年1月1日),陈淬率军力战,岳飞率右军和金国汉军万夫长对阵,但陈淬战死,诸将皆溃,只有岳飞力战,整军退屯建康东北的钟山。
岳飞20岁入伍,投奔真定(今河北正定)安抚使,但不久因父丧回乡,两年后,再投河东路平定军。1126年,金军攻汴京,朝廷风雨飘摇,钦宗弟赵构以“天下兵马大元帅”名义招募义勇民兵,岳飞投其帐下,因率百骑斩杀金军几千有功,被升为秉义郎。
不久,赵构改派岳飞至老将宗泽麾下,赴澶州援救汴京,自己却视望不前,待金军1127年4月攻入汴京将徽、钦二宗及后妃、大臣等三千人和无数财宝掳走北归后遂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是为宋高宗。高宗任命宗泽为开封知府兼东京留守,听信宠臣黄潜善等劝说,反“战”而主和。岳飞上书怒斥议和力主回击,反被以“越职”罪免去职务。
三个月后,岳飞投奔河北路招抚使张所,颇受赏识,曾在王彦统辖下抗金,渡河收复新乡。因与王彦不和,转战汴京,再次投奔宗泽,在黄河以南连续战胜金军。次年,曾24次上书高宗请求还都的老将宗泽忧愤成疾,临终三呼“渡河!”而亡,岳飞随接替东京留守的杜充南下,退往建康(今江苏南京市)。1129年冬,金军由兀术(即宗弼,金太祖阿骨打第4子)统率大举南侵,渡江攻入建康。高宗辗转逃往海上,仅率臣八九人,乘楼船飘泊于温州、台州一带。
岳飞奉命收复建康,先率部在城南牛头山埋伏,深夜派百名黑衣战士混入敌营,使金军于梦中,互相残杀,又伺机捕捉敌人哨兵,获知敌北撤路线,火速赶往静安镇,横刀跃马冲入敌军,往来翻飞击毙敌军无数,乘胜进驻建康后,升任通(今江苏南通)、泰(今江苏泰州)镇抚使。岳飞由此崭露头角。
1130年,金扶植汉奸刘豫割据河南、淮北建立伪齐政权,使其牵制南宋以缓和宋对金的直接威胁。放回降臣原宋御史中丞秦桧,让他劝诱高宗称臣行南北分治。同时由兀术率主力征服川、陕,以断南宋兵粮之援。
南宋相应在江淮之间有防,派岳飞防守江州(今江西九江)至江陵(今湖北江陵)一线,岳飞先平定叛军、游寇及农民起义,收编精兵,以后三次主动出击大获全胜。
第一次在1134年,岳飞率军从江州出征,收复伪齐占领的襄阳等六州之地。在随州(今湖北随县)岳飞的16岁长子岳云,手握各重80斤的铁锤力夺头功。在襄阳,岳飞慧眼识破敌人以骑兵布防江岸,以步兵摆阵阔野的破绽,令部将以手持长枪的步兵攻敌骑兵,使其阵脚大乱,互相争挤夺路,落入江中。又以骑兵将敌步兵杀得丢盔卸甲,击溃伪齐主力。仅三个月即顺利收复六州,保住了长江中游,打通了通往川陕之路,扭转了南宋的被动局面,增强了军民抗敌的勇气和信心。32岁的岳飞被破例提升为清远节度使,又进封武昌郡开国侯,享受刘光世、韩世忠、张俊同等的宋朝最高殊荣。
由于高宗严令不得越界追敌扩大事态,岳飞只得率军回鄂州(今湖北武昌)驻防,期盼着“何日请缨提劲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年底,金、齐联军进逼庐州(今安徽合肥),高宗“御札”岳飞东下解围。牛皋等13骑先遣,略展“岳”字旗,已使敌军心动摇,待援军赶到又追杀敌军30余里,以至百里外的兀术大营也闻风北逃。
1135年夏,岳飞率军镇压洞庭湖地区杨么起义,被朝廷封为开国公。岳家军由于收编起义军人数猛增。次年,岳家军第二次北上出击,收复洛阳西南险要之地,夺取烧毁伪齐粮秣,逼近黄河。因朝廷不供军粮,功败垂成。虽升职太尉,壮志难酬,填《满江红 》抒怀: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
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1137年,金下令取消节节败退的伪齐,以归还河南、陕西为条件诱使南宋议和称臣纳贡。1139年元旦,秦桧代高宗向金使跪拜称臣、接受金朝皇帝诏书,达成和议。岳飞坚决反对,上表称“和好不可恃”,并四次奏辞因和议而赏封给他的官衔,遭秦桧忌恨。
果然,金军于1140年5月撕毁和约,四路伐宋。高宗大惊失色,不得不下令各军分别抵抗。岳飞第三次出击,令所部一支分路进攻河南,一支重返河北,自己率主力从正面向汴京推进。40多天,先后收复陈州(今河南淮阳)等重镇,从三面形成对汴京的包围圈。7月初,岳飞以少数轻骑驻守郾城,每天派小股人马向金军挑战。兀术由小路进军至城北20里处与岳家军相遇。
岳飞命岳云先闯敌阵,苦战几十回合,获胜。兀术遂以有“常胜军”之称的“铁塔兵”、“拐子马”袭来。“铁塔兵”是金兀术侍卫亲军,由三千余头戴双层铁盔、身披重甲的骑兵组成,每推进一段,后面便置障碍,只能前进不能后退。正面冲锋时,犹如一道铁墙。左右两翼配备轻骑兵一万五千,常在战斗最激烈时突然出击,称“拐子马”。待敌军临近,岳飞指挥经过专门训练的步兵手持“麻扎刀”和大斧专砍马腿,使敌马翻人仰不得前进。从午后直战至天黑,金军大败。
接着,在郾城附近连战连捷。在颖昌(今河南许昌)再杀退兀术的十万步兵和三万骑兵。金军全线崩溃,副帅毙命,兀术败逃。岳飞上书高宗:此乃“陛下中兴之机,金贼必亡之日”。并亲率岳家军追抵朱仙镇,距汴京仅45里,与义军配合将兀术围困在汴京,派猛将率500精骑与十万金军对阵。
兀术哀叹:“自我起兵北方以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失败过。”岳飞决心乘胜渡河收复河北,激励部将:“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然而,高宗慑于岳飞震主之威,听信秦桧奏言,“令岳飞暂且班师”,下令各路大军一律撤回原驻地。岳飞锐意北伐,上奏道:“豪杰向风,士卒用命,时不再来,机难轻失。”高宗借口“孤军不可久留”,一天催发12道金牌(即一尺长朱漆金字木牌),日行四五百里。岳飞涕泪交流,痛心疾首,大放悲声:“十年之功,废于一旦!”被迫撤军。
此后,兀术提出“必杀飞,始可和”的条件。高宗于1141年一举剥夺韩世忠、张俊、岳飞的兵权,解散其军队。诏岳飞赴临安(今浙江杭州)任枢密使。不久秦桧又唆使右谏议大夫万俟以居功颓惰弹劾岳飞,使罢官出朝。再诬陷岳飞与岳云及部将张宪谋反,将岳飞逮捕入狱,由高宗亲自审理此案。审讯中御史中丞何铸被岳飞背上由老母亲手刺上的“精忠报国”四个大字深深感动,转而为岳飞鸣冤,朝廷改由万俟接任审理。同年底,宋金议和,规定;宋金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为界;南宋每年向金纳贡银绢各25万匹两;南宋称臣,且“世世子孙谨守臣节”。
1142年1月,岳飞被以“莫须有”(即或许有)罪赐死,岳飞手书:“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后,将毒酒一饮而尽,时年39岁。
岳飞死后,全家被抄,五子中除岳霖被人收养,余皆或充军岭南,或逃往湖广。甚至下属也被株连罢免或处死。直至高宗退位,孝宗为鼓士气,平民愤。才追复岳飞官职,将其遗骸依礼迁葬于西湖栖霞岭下。宁宗时,追封岳飞为“鄂王”;立岳庙。
岳飞一生俭朴,不置田产,不积私财,不为后代钻营利禄。用兵,一反出征前先授大将阵图,由皇帝遥控的成制,岳飞认为按图布阵是用兵的常法,但用好的关键则是将领审时度势以变制。岳飞治军严谨,纪律严明。人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打仗时他身先士卒,与土兵共甘苦,从不居功自傲,赢得了历代人民崇敬和同情。关于岳飞的传说不仅很多,而且流传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在一些地方人们将油条称为“油炸烩(音同桧)儿”。人们在杭州岳飞墓前铸造了秦桧夫妇等四个铁人,造象为双手反剪面,向岳坟跪着,墓阙上悬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