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恩不言谢,深恩几于仇” 释义:很大的恩情无法用语言来道谢;太深的恩情,就得铭记,几乎近于与这件事有仇,记得刻骨铭心。
救人性命的恩堪称大恩,对于这样的大恩,“涌泉报”显然不足以偿还。想要报答,多少钱财都无法报答,只有用自己的命来报答才算公平交易。自己肯定不想死,那只有要对方死,于是报答大恩、深恩却变成了“恩将仇报”,杀了他,所以说深恩几于仇。
扩展资料:
庄子说,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只有忘记了有江有湖,活得超脱一点,才可以“相忘于江湖”,一个能读懂庄子的人,一定是个明智的人,一个有智慧的人,一个能够活在当下并且能够很好地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自身矛盾的人。
有恩报恩,有怨报怨,该偿的就偿,该还的就还,恩怨分明,耿耿于怀,这些都是不能相忘于江湖的表现。懂得感恩,很好,一旦情怀滥觞就有问题了。
感恩,本来是一种情感的自然表达,一旦被拿出来当成宣称工具,那就变味了。什么事一泛滥,就有问题了,就不符合天道了。
大恩不言谢。为什么大恩反而不言谢了呢?因为无法谢,也就是说用谢根本无法表达人家的大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是小恩,“涌泉报”其实是一种礼尚往来的“礼”,谢完了,还了人情,两不相欠,仿佛从此成了路人也无所谓了。
实在没有办法拿出“涌泉报”者,怎么办呢?下跪叩头,或者许诺下空洞的大话:“先生的大恩大德我今生今世如果不能报答,来世当牛做马也要报答”,其实说者和听者都不一定相信有来世,只是话一定要这么说,才感人肺腑。
“大恩不言谢,深恩几于仇”的意思是恩情太大了言语无法表达自己的谢意,所以只好记在心里;而过于深重的恩情由于无法报答,只能一直惦记,变成了一种负担,最后简直就成了仇恨。
大恩不言谢的意思是说,别人对自己的恩情太过重大,只好记在心里,而感激的话也在恩情前显得很轻薄,所以就不说感激的话了。而不是恩情太大就不需要感谢了。
救人性命的恩堪称大恩了吧?对于这样的大恩,“涌泉报”显然不足以偿还了。那该怎么报答呢?多少钱财都无法报答了,只有用自己的命来报答才算公平交易。自己肯定不想死,那只有要对方死,于是报答大恩、深恩却变成了“恩将仇报”,杀了他,这就是所谓的深恩几于仇。
扩展资料
《唐国史补》中有一则故事说:
岭南节度使李勉,在担任开封尉(监狱长官)的时候,放走了一个被判死刑的刺客。死里逃生的刺客辗转到了河北,隐姓埋名做起了丝绸生意。几年后,李勉路过河北,与这个自己当年放走的囚徒偶遇。面对救命恩人,囚徒赶紧将李勉请到家里盛情款待,并和妻子商量着要报恩。
“这是我当年的救命恩人,该怎么报答呢?”“送一千匹绢可以吗?”“不行。这不足以报答救命之恩。”“那两千匹够了吗?”“还是不够。”然后,妻子给了出人意料的第三个建议:“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杀了他吧。”
曾经的囚徒细细一想,确实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幸亏有奴仆偷偷告密,李勉才躲过一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恩不言谢
意思是别人对自己的恩情太过重大,自己不能报答,只好记在心里,而感激的话也在恩情前显得很轻薄,所以就不说感激的话了。而太深的恩情,铭心刻骨,无以为报, 日久压在心头,不堪重负,恩情也变得像仇恨一样了
《国史补》中亦有一则故事说:唐朝有个岭南节度使,名叫李勉,在开封尉任上时,曾放走了一个囚于狱中的刺客。
数年后,李勉客游河北,偶然遇到这位当年的囚徒。故囚见到当年的救命恩人,不由分说将恩公李勉拉到家中盛情款待。
款待后囚徒私下和妻子商量:“此活我者,何以报德?”妻子说:“偿还千匹可乎?”故囚说,不行不行,此不足以报答救命之恩。妻子又说:“两千匹可乎?” 故囚仍然摇头,说,还不够。妻子就说:“若此,不如杀之!”
扩展资料:
1951年夏,叱咤风云的“上海土皇帝”杜月笙,已经病入膏肓。弥留之际,他让孩子把保险柜打开,令人惊讶的是,里面不是什么金银珠宝,却是一沓的欠条,有的边缘都泛黄,其中欠款最少一张的是5000美金的欠条,最多的是500根金条欠条。
杜月笙说:“给我拿个火盆来。”然后在家人惊讶的眼光中,把欠条扔到火盆里,全烧了,全家人都傻眼了,欠条都烧了,还怎么要债?
只见他语重心长,拖着病体长叹道:“如今是乱世,借我钱的人,有的天涯漂泊,有的生死难知,去哪找他去,我不想我死了之后你们都成要账鬼,把我活的时候这些交情都坏了,再一个话说回来了,人一走茶就凉,世态炎凉。”
咳了一声,继续气若游丝地说:“能记着咱家好的,有没有这欠条,见你们是我的孩子,都会伸手帮衬的,不记着你好的,他就欠了咱最多的钱,你找他要,不仅要不回来,反致杀身之祸,大恩如大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恩不言谢
深恩比大恩更甚了,就跟仇恨一样,让你刻骨铭心,没齿难忘,如果受了人家的恩,都要发自内心的,时时刻刻挂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