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岁怎样教孩子学数数
五年级属于一个非常时期,面临小升初的压力必须要在这一时期将数学成绩有所提高.另外五年级的数学难度有所提高,下一步是迎接初中.五年级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那小学五年级数学辅导具体有哪些.
(不外乎)
1.对症下药.首先要做的是找到孩子较弱的内容,并为弱小的模块提供建议,以便有效地提高目标效率.
2.及时整合审查.根据记忆曲线,如果不及时复习,很容易忘记知识点,因此有必要及时复习并不断巩固知识点,以便记住知识.记住的知识在复习,没记牢的知识加强记忆.
3.总结问题解决方法.有一种方法可以做数学,反向推理学习五年级数学.问题中心方法、散射方法等.不同的问题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4.循序渐进.用阶梯法教学,让学生不会立刻接受太难的知识点,而是从简单的问题开始,先建立学生的自信心,然后慢慢增加难度.
除了以上的方法之外,学好数学首先就是计算能力的过关,整数运算、小数运算、分数运算都要做到准确无误.有很多的同学计算的速度相当的慢,原因就是没有掌握计算的法则,导致老是犯错误或者是犯同样的错误,使做题的效率大大减低.所以很有必要进行将强计算,并掌握计算的技巧和规律.
基础知识和方法如果能掌握好,对于数学来说也就不那么难了.在学习了合数和质数之后,会出现判断一个数是合数或者是质数,而对于某个题目来说,常常有很多个思路能够解决,但是学生需要掌握每个方法和思路的要点,才能在考试中做到准确无误.平时的积累和学习是有效掌握方法和总结思路的重要方法,所以学生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难度)
对于孩子的学习往往使家长感到很头大,此时可以在假期借助辅导班来对孩子进行全面的辅导,从学习的要点到学习方法,还有就是学习习惯的养成利用好假期,使孩子在假期中不浪费时间,提高数学的成绩.小学五年级数学辅导单单依靠家庭有时候是不能完成的,家长朋友给孩子找个辅导班或者是一对一家教,利用假期时间,制定好学习计划,让孩子严格按照计划按部就班坚持去做,相信会有很大的收获.
以玩的方式,这个阶段讲究的是启蒙孩子。比如:用一定数量吃的教他们数数;编一些顺口溜教他们说;给他玩数学绘本,很多适合3-6岁幼儿数学启蒙的绘本;一些思维训练的教材:《左脑开发》《右脑开发》、《多湖辉》、《百花思维》;玩一些桌游牌《沙拉我最爱》,学习数数、比大小、训练记忆力……
有很多父母开始重视孩子的早教问题,比如数数,但在早教的过程中也会走入误区。
1、不准掰手指数数
有些父母、幼儿园老师,教宝宝数数时,看见他们掰着手指头数,就会要求他们放下手,要求心里记。心理学家说,这种教宝宝数数的方法,并不科学。
心理学家认为,2~5岁幼儿的数字概念发展,通常是由口头数数开始,然后是点着实物数,接下来孩子能够推算出总数,最后,才是根据抽象的语言数字拿取相等的实物。
正确做法:数数时不妨让他们数数手指、衣扣、玩具等等,让他们从具体的东西开始。
2、过分专制
有的父母认为管教宝宝,就要从小做起,让宝宝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数数时,要让孩子占主导,不能强制性的让孩子今天必须会从哪数到哪。
正确做法:假如宝宝提出的要求合理,尽量尊重宝宝的选择,而不要把成人的思维强加给宝宝。
3、拔苗助长
有的家长对宝宝的智力发展和成长期望值太高,在教育宝宝的过程中操之过急,不遵循宝宝身心发展和智力成长的规律,“拔苗助长”,却往往适得其反,造成宝宝负担过重,难以适应压力而产生消极的心理倾向和行为。比如,有的家长让2岁的宝宝学英语,让3岁的宝宝背唐诗、做数学题,这种方法不值得推广。
正确做法:对孩子来说,学就是玩,玩皮球锻炼宝宝的眼、手、脚协调能力,玩积木锻炼宝宝的创造力,玩插片锻炼宝宝的动手、动脑能力。这些能力都有利于今后的知识学习。
推荐于2017-12-15
在孩子时期形成这些概念是要经过漫长的道路的。有关研究表明,一般来说,对于数概念的掌握,3-4岁孩子可以掌握到5,4-5岁孩子可以掌握到10,5-6岁孩子可以掌握到20。(当然,有些孩子可以掌握得更多。)
3-4岁孩子数概念的形成是从口头数数开始的,其过程是:口头数数——按实物数数——利用数数结果说出实物的总数——能按实物数取出同样多的实物——能按言语指示拿出同样多的实物。例如,一开始孩子能从1数到5,后来大人拿出5块积木,边示范边教孩子分别摸着第一块积木数1,摸着第二块积木数2,摸着第三块积木数3,等等,这样,孩子就能按实物数数了;再过一段时间,大人拿出5块积木问孩子,这是几块积木?孩子会边摸着积木边数:“1、2、3、4、5”,然后告诉你:“5块。”后来,大人指着那5块积木让孩子从一大堆积木中再取出5块积木来,孩子会毫不费劲地做到;再后来,大人只需要告诉孩子,去拿5块积木来,孩子很容易就会完成任务。
需要强调的是,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兴趣和长处,父母需要做的是,充分发现孩子的特长和潜能,创造良好而宽松的发展条件。同时,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来安排他的学习和生活,不要拔苗助长。
2013-07-31
4-5岁
针对4-5岁的孩子也有2个目标。第一是在指导下感知和体会有些事物可以用形状来描述;第二是在指导下感知和体会有些事物可以用数来描述的,对环境中各种数字的含义有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5-6岁
针对此年龄段的孩子同样有2个目标。第一是能发现和体会到按一定规律排列的物品比较整齐、美观;第二是能发现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1)引导注意事物的形状特征,以表示形状的词语描述事物
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引导宝宝注意事物的形状特征,尝试用表示形状的词来描述事物,体会描述的生物形象性和趣味性。
举例子,在和孩子参观动物园时,家长可以和他讨论看到的动物的形状,鼓励他产生联想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如“熊猫的肚子圆鼓鼓,全身好像是由多个圆形组成”、“鹦鹉的小嘴巴是钩状形”等。
与孩子交谈时,家长可适当地运用一些有关形状的词语来描述事物,比如圆形的杯子、方形的桌子等。而在给孩子读书讲故事时,可以适当引导他思考,比如看到奥运会场馆时,可以问他为什么这个场馆叫鸟巢。
(2)引导感知数学的用处,以及引导关注关于数的信息
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能用上数学,家长要做的是引导孩子去感知和体会,使他有兴趣去关注身边关于数的信息,并体会各种数字所代表的含义。
举例子,平时家长可以和孩子一同找寻生活中用数字做标识的事物,比如日历表、手表、商品价格标签等,最好还能够引导孩子了解其中数字所代表的含义,比如日历表的数字代表年月日,手表的数字代表时分秒,商品价格标签代表价钱等。
之后还可以引导孩子使用数学进行一些简单推理,比如知道今天是周五,明天爸妈就可以放假;今天是周日,明天爸妈就要上班。
(3)引导发现秩序美,并尝试创造新的排列规律
生活中不乏因一定规律而排列的事物之美,家长应引导孩子体会这其中的秩序和美,并且还可以激励他尝试自行创造新的排列规律。
举例子,平时和孩子逛超市排队结账时,告诉他人多时要按先后顺序排队才公平,这样的话队形还会整齐有序。家长还可以利用生活中具有排序图案的工具,比如条纹衣服、按颜色间隔排列的瓷砖等,鼓励他发现其中的规律美。
之后家长还应当鼓励孩子利用画笔纸张等,尝试去设计有规律的图案,还可以画出不同大小的火柴人,然后按照大小不同去排序。
最后,还可以引导孩子体会生活中很多东西都是按一定的顺序和规律排列的,比如一年十二个月按照一月到十二月的顺序排列,一年四季要按照春夏秋冬轮回等等。
(4)鼓励发现、解决生活中需要用到数学的问题
若能让孩子切身体会到数学的用处,那么他学数学的兴趣一定会倍增。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发现并解决生活中需要用到数学的问题。
举例子,家长在和孩子玩拍球游戏的时候,可以通过让他去数你们各自拍了多少下,并以此确定名词,其他游戏也可以像这样进行。再比如亲朋好友间结伴出外旅游时,让孩子去统计选择去不同地方的人数,并根据统计结果做出决定。
理解数量关系
《指南》所提出的第二个目标是: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
家长们且别以为这一块很难,其实所涉及的数学问题是很简单,用作启蒙是很有效果的。
1.细化目标
(1)3-4岁
针对3-4岁的孩子主要有4个目标。首先是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大小、多少、高矮等量方面的特点,并能用相应的词表示;其次是能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再者要能手口一致地数出5个以内的物体,并能说出总数,按数取物;最后是能用数词描述事物或动作。
(2)4-5岁
针对此年龄段也有4个目标。首先是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粗细、长短、厚薄、轻重等量方面的特点,并能用相应的词描述;其次是能通过数数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再者是能通过实操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即简单的加减);最后要会用数词描述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3)5-6岁
而这一年龄段,要求会再高一些。首先是要初步理解量的相对性,比如这支笔比另一支笔长,但如果跟别的笔比较就不一定了;其次是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去理解加减的实际意义,比如拿取和合并;再者要能够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最后最好能用简单的图表来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2.实践建议
对于完全没有数学概念的孩子而言,数学对他们来说就是抽象概念。日常生活中,家长的引导应从具体的实例出发,引导孩子从实际案例中逐步接触数学,初步形成数学思维,应循序渐进,切不可激进。
(1)引导感知和理解“量”
一开始,孩子对于“量”的概念还有所抽象,家长要做的是结合实际案例,适当引导孩子去感知和理解事物的“量”。
举例子,家长可以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为例子,引导孩子感知其大小、多少、高矮、粗细等量的特征,指引他学会使用此类词语。同时还可以让他理解“量”是相对的,比如这个苹果那个苹果大,但比另一个苹果小。
如果平时遇到需要收拾玩具时,可以让孩子按照玩具的大小按顺序分类整理,诸如此类的物品都可以这样操作哦。
(2)指导区别物体的多少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指导孩子学习通过对应或数数的方式来比较物体的多少。
举例子,鼓励孩子在一对一配对的过程中发现两组物体的多少。如每天吃饭前,在餐桌上摆放好碗后,让孩子给每个碗配上一个勺子或两根筷子,让他尝试去发现三者之间的不同。
进阶之后,还可以鼓励孩子通过简单的数数去比较两样东西的多少。如数数家里买了多少个苹果和梨子,并判断二者谁多。
(3)利用实际情景,建立数学概念
家长应多利用生活中或游戏中的实际情景,引导孩子理解数学概念,不要放过任何可以和孩子一起手口一致对物体进行数数的机会,让他能够得出所数物品的总数。
通过重复点数的方式,可以让孩子清楚物体的总数并不会因为排列顺序、空间位置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比如数衣服上的纽扣,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结果都一样。另外,家长还可以提供孩子“按数取物”的机会,比如叫他拿多少个玩具和爸妈分享。
(4)通过实物操作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可通过实物操作引导孩子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并用“加”或“减”的办法去解决问题。此实践建议属于进阶方式,家长切不可激进,慢慢来才行。
举例子,比如要把5个苹果分给爸爸妈妈,让孩子思考应如何分才公平;又或者家里包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自己共5个人,但只有3个苹果,该如何解决。而如果和孩子逛超市买了很少东西,需要结账时,可以鼓励孩子参与到计算和付款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