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那些风俗和中国不一样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3-08-02
展开全部
这应该是大同小异...  说夹生汉语常蹦英文词   在新加坡接待来自国内的朋友,他们常说来到新加坡好像来到了中国南方某个城市,不太有出国的感觉。原因之一就是满大街碰着的都是“黄皮肤黑头发”的华人,逛街、吃饭和买东西用中文问题也不大。我回答,那是因为逗留的时间不够久,呆长了就会发现其中的文化差异,甚至是“文化冲击”。   新加坡华人讲的虽然是“华语”,但是他们的华语已经从中国的汉语“演变”了很多,加入了很多新加坡特色的用词,我刚到时常听不习惯。上下班时打车,华人司机友好地打招呼“吃饱了吗?”“在哪里做工?”去大排挡买饭,服务员总来一句“吃还是包?”就是问要不要打包,而且发“吃”的音不带翘舌。刚开始不明白,如今入乡随俗的我,每次只需简短的回答 “吃”或者“包”。   和新加坡华人打交道,发现他们的中文水平实在有限。他们通常会夹杂着英文讲中文,遇到哪个词、哪个地方不会用中文表达,就换成英文。驻外久了,自己和朋友渐渐也这么讲话,后来想想也正常,生活在新加坡这样一个以英文为官方语言的大环境里,人们在接触和认识新事物时是用英文和英语方式思维,所以第一反应就是英文,不会想翻译成中文该怎么说。   流行过华人传统节日   虽说新加坡人说起中文来不那么溜,但中华文化在这里仍有巨大影响。16世纪,一些中国人到新加坡讨生活,随后扎根下来。   新加坡有很多同乡会性质的会馆。最初,会馆只为只身在外的男性侨民提供帮助,随后多个以地缘、血缘、业缘、文化等为基础的会馆相继成立,把华人力量凝聚在一起,颂扬华夏精神,也协助海外华人寻找自身的文化根源。   如今,很多华人的传统文化和习俗被保留了下来, 比如对“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十分重视。拿记者10月刚经历过的中秋节为例,新加坡全岛到处是吃月饼、品香茗的气氛,人们通过举办音乐会、提灯笼游行等方式庆祝。属于新加坡印度族人的总统纳丹,亲临新加坡牛车水“唐人街”,用毛笔书写了中秋的“秋”字,祝所有新加坡华人节日快乐。   新闻背景:新加坡并不仅有华人文化   从19世纪初开始,新加坡一直是英国的殖民地,新加坡的优秀学生、富家子弟都赴英留学。这样,英国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对新加坡人产生了深厚影响。新加坡到现在还是英联邦国家。英语是新加坡官方语言,年青一代也十分西化。  当今的新加坡人就是在这样一种独特的形态下生活,很难对它的文化作出简单的定性。一方面,中华文化精髓深深影响着新加坡人,另一方面,它又是一个极度开放、很西化的国家。再加上它独特的种族构成,马来文化和印度文化也都在当地存在和体现,所以有人把新加坡的文化比喻成“rojak”——马来语里一道菜名,它是由各种蔬菜水果拌在一起的“大杂烩”。O(∩_∩)O哈!希望可以帮到你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