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时辰的叫法和时间段的分法是什么?
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展开全部
山水天合勤学秀才古代十二时辰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展开全部
丑时
拼音:【chǒu shí】
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於现今的两小时。相传古代中国人民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上午 1 时正至上午 3 时正)。牛在这时候吃完草,准备耕田。
词典解释
an ancient division of time from 1 a.m. to 3 a.m.
平旦
太阳露出地平线之前,天刚蒙蒙亮的一段时候称“平旦”,也就是我们现今所说的黎明之时。用地支表示这个时段则为寅时,即每天清晨的3~5时。
《孟子,告子上》中的“平旦之气”,四是我们所见到的“平旦”一词的最早用例。这句里的“气”,系指“天空的云气”。后来的《史记·李将军传》一文也用了“平旦”这个词。如:“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至于后来的诗词中就用得更多了。
日出
这个词最初见于《诗经·桧风·羔裘》:“日出有曜,羔裘如濡。”“日出”是指太阳升出地平线之时。用地支命名,为卯时。这个时段指每天清早的5~7时。此时,旭日东升,光耀大地,给人以勃勃生机之感。
在古代诗文中,人们使用“日出”这个时间名词的例子很多。例如:《史记·封禅书》载:“以递日出。”再如晋代皇甫谧《高士传》卷上:“帝尧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壤父年八十而击壤于道中。观者曰:‘大哉帝之德也。’壤父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何德于我哉!’”
食时
食时就是古代中国人民“朝食”(吃早饭)之时,即每天的7~9时。以地支命名,称之为辰时。
“食时”一词,早在《礼记》中就出现了。例如:“故君子仕则不稼,田则不渔,食时不力珍,大夫不坐羊,士不坐犬。”(《礼记·坊记》)另外,《管子·弟子职》里也有运用“食时”的句子。如:“至于食时,先生将食。”还有,《文选》中任昉的《齐竟陵文宣王行状》一文说:“淮南取贵于食时。”刘良注:“汉淮南王安好书,天子为使《离骚传》,朝受诏,至食时进之。”
隅中
临近中午的时候为隅中,即上午的9~11时,用地支表示为巳时。
《淮南子·天文训》最早出现“隅中”一词:“日出于旸谷,……至于桑野,是谓晏食;至于衡阳,是谓隅中;至于昆吾,是谓正中。”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说“角为隅”,那么这个隅(即斜角)与时间有什么联系呢?如果以《淮南子》的作者,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苏非等人的著书之地长安(今陕西西安)为观测点,人们在巳时观察,衡阳、昆吾两山皆在南方,当太阳运行到衡阳上方,还没有运转到昆吾上空时,长安观测点与衡阳上方的太阳的连线,同观测点与昆吾上空的太阳的连线形成一个夹角。这个夹角就是以长安为基准测位测得的巳时与午时这两个时辰形成的交角。这个交角就是太阳在隅中初临时与其在正中时所形成的东倾斜角,因此,人们称这个时段为“隅中”。
《春秋左传·昭公五年》载:“‘日之数十,故有十时。’(西晋杜预)注:‘日昳为台,隅中日出,阙不在弟。’”这条注释也可作运用“隅中”一词的古文例证。
日中
太阳已经运行到中天,即为正午的时辰。日中表示每天的11~13时。这一时段用地支命名,称作午时。
上古时期,人们把太阳行至正中天空时作为到集市去交易的时间标志,这样的商品交换的初期活动,就在日中时辰进行。有例为证:“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易·系辞下》)
《列子·汤问》:“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另外,《史记·司马穰苴列传》:“与庄贾约,旦日日中,会于军门。”“日中”在古籍中使用相当频繁。
日昳
“昳”,《说文》释为“日昃也。”“昃,日在西方时,侧也。”
“日昳”,以地支命名,即未时,指每日的13~15时。
这个时间名词,最初见于《史记·天官书》:“旦至食,为麦;食至日昳,为稷。”又《汉书·游侠传》:“诸客奔走市买,至日昳皆会。”“日昳”的意义是,太阳过了中天偏斜向西边。以中天为界,这时的太阳与隅中之日相对。
晡时
古代中国人民进餐习惯,吃第二顿饭是在晡时。因此,“晡时”之义即“第二次进餐之时”。这一时段以地支命名为申时,它指每天的15~17时。古时“晡”与“馎”相通。《说文段注》:“馎,申时食也。……‘馎’,一作‘晡’引申之义。凡食,皆曰馎。又以食食人谓之晡。”
“晡”(馎)时”,始见于《淮南子·天文训》篇:“(日)至于悲谷,是谓晡时。”
《资治通鉴·唐纪》里有使用“晡时”的例子:“晡时,门坏。无济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下之。”古代中国人民还常常以“晡”这个字来代替“晡时”而写入作品中,如杜甫的《徐步》:“整履步青芜,荒庭日欲晡。”白居易的《宿杜曲花下》:“但惜春将晚,宁愁日渐晡。”
日入
顾名思义,“日入”即为太阳落山,这是夕阳西下的时候。古代中国人民用地支称这一时段为酉时。它指每日的17~19时。鸡在此时归巢。
“日入”一词似始见于《春秋左传正义》:“日入而说,许偃御右广。养由基为右,彭名御左广。”在《庄子·让王》中有这样一段话:“善卷曰:‘余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烯;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
古时,人们又将“日出”和“日入”分别作为白天和黑夜到来的标志。《元史·日历志》云:“日出为昼,日入为夜。”当时人们生产劳动、休养生息就是以“日出”、“日入”为基本的简易时间表的。
黄昏
指太阳落去,天色欲黑而未黑之时,即19~21时。用地支表示为戌时。
人们为什么要用“黄昏”来表示这一时辰呢?《说文》曰:“黄,地之色也。”又说:“昏,日冥也。”夕阳沉没,万物朦胧,天地昏黄,“黄昏”一词形象地反映出了这一时段典型的自然特色。
最早使用“黄昏”一词的是大诗人屈原。他在《离骚》中写道:“昔君与我诚言兮,曰黄昏以为期,羌中道而改路。”
“黄昏”这个词,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尤其是诗词里经常出现。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词人在这词句中把“黄昏”作为青年男女幽会的美好时刻来使用,是极确切的。历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则流露了作者李商隐对自己年华迟暮的慨叹。
人定
这是一昼夜中十二时的最末一个时辰,它指当夜的21~23时,地支命名是亥时。“人定”的意思为:夜已很深,人们停止活动、安歇睡眠的时候。
“人定”最早见于《后汉书·来歙传》:“臣夜人定后,为何人所贼伤,中臣要害。”
中国古代民歌中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有“晻晻黄昏后,寂寂人定初”的诗句。宋代吴曾的《能改斋漫录》中有这样一句话:“熙宁二年十一月,京师每夕有赤气,见西南隅,如火,至人定乃灭。”了解了“人定”的时间概念,就可以正确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了。
拼音:【chǒu shí】
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於现今的两小时。相传古代中国人民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上午 1 时正至上午 3 时正)。牛在这时候吃完草,准备耕田。
词典解释
an ancient division of time from 1 a.m. to 3 a.m.
平旦
太阳露出地平线之前,天刚蒙蒙亮的一段时候称“平旦”,也就是我们现今所说的黎明之时。用地支表示这个时段则为寅时,即每天清晨的3~5时。
《孟子,告子上》中的“平旦之气”,四是我们所见到的“平旦”一词的最早用例。这句里的“气”,系指“天空的云气”。后来的《史记·李将军传》一文也用了“平旦”这个词。如:“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至于后来的诗词中就用得更多了。
日出
这个词最初见于《诗经·桧风·羔裘》:“日出有曜,羔裘如濡。”“日出”是指太阳升出地平线之时。用地支命名,为卯时。这个时段指每天清早的5~7时。此时,旭日东升,光耀大地,给人以勃勃生机之感。
在古代诗文中,人们使用“日出”这个时间名词的例子很多。例如:《史记·封禅书》载:“以递日出。”再如晋代皇甫谧《高士传》卷上:“帝尧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壤父年八十而击壤于道中。观者曰:‘大哉帝之德也。’壤父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何德于我哉!’”
食时
食时就是古代中国人民“朝食”(吃早饭)之时,即每天的7~9时。以地支命名,称之为辰时。
“食时”一词,早在《礼记》中就出现了。例如:“故君子仕则不稼,田则不渔,食时不力珍,大夫不坐羊,士不坐犬。”(《礼记·坊记》)另外,《管子·弟子职》里也有运用“食时”的句子。如:“至于食时,先生将食。”还有,《文选》中任昉的《齐竟陵文宣王行状》一文说:“淮南取贵于食时。”刘良注:“汉淮南王安好书,天子为使《离骚传》,朝受诏,至食时进之。”
隅中
临近中午的时候为隅中,即上午的9~11时,用地支表示为巳时。
《淮南子·天文训》最早出现“隅中”一词:“日出于旸谷,……至于桑野,是谓晏食;至于衡阳,是谓隅中;至于昆吾,是谓正中。”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说“角为隅”,那么这个隅(即斜角)与时间有什么联系呢?如果以《淮南子》的作者,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苏非等人的著书之地长安(今陕西西安)为观测点,人们在巳时观察,衡阳、昆吾两山皆在南方,当太阳运行到衡阳上方,还没有运转到昆吾上空时,长安观测点与衡阳上方的太阳的连线,同观测点与昆吾上空的太阳的连线形成一个夹角。这个夹角就是以长安为基准测位测得的巳时与午时这两个时辰形成的交角。这个交角就是太阳在隅中初临时与其在正中时所形成的东倾斜角,因此,人们称这个时段为“隅中”。
《春秋左传·昭公五年》载:“‘日之数十,故有十时。’(西晋杜预)注:‘日昳为台,隅中日出,阙不在弟。’”这条注释也可作运用“隅中”一词的古文例证。
日中
太阳已经运行到中天,即为正午的时辰。日中表示每天的11~13时。这一时段用地支命名,称作午时。
上古时期,人们把太阳行至正中天空时作为到集市去交易的时间标志,这样的商品交换的初期活动,就在日中时辰进行。有例为证:“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易·系辞下》)
《列子·汤问》:“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另外,《史记·司马穰苴列传》:“与庄贾约,旦日日中,会于军门。”“日中”在古籍中使用相当频繁。
日昳
“昳”,《说文》释为“日昃也。”“昃,日在西方时,侧也。”
“日昳”,以地支命名,即未时,指每日的13~15时。
这个时间名词,最初见于《史记·天官书》:“旦至食,为麦;食至日昳,为稷。”又《汉书·游侠传》:“诸客奔走市买,至日昳皆会。”“日昳”的意义是,太阳过了中天偏斜向西边。以中天为界,这时的太阳与隅中之日相对。
晡时
古代中国人民进餐习惯,吃第二顿饭是在晡时。因此,“晡时”之义即“第二次进餐之时”。这一时段以地支命名为申时,它指每天的15~17时。古时“晡”与“馎”相通。《说文段注》:“馎,申时食也。……‘馎’,一作‘晡’引申之义。凡食,皆曰馎。又以食食人谓之晡。”
“晡”(馎)时”,始见于《淮南子·天文训》篇:“(日)至于悲谷,是谓晡时。”
《资治通鉴·唐纪》里有使用“晡时”的例子:“晡时,门坏。无济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下之。”古代中国人民还常常以“晡”这个字来代替“晡时”而写入作品中,如杜甫的《徐步》:“整履步青芜,荒庭日欲晡。”白居易的《宿杜曲花下》:“但惜春将晚,宁愁日渐晡。”
日入
顾名思义,“日入”即为太阳落山,这是夕阳西下的时候。古代中国人民用地支称这一时段为酉时。它指每日的17~19时。鸡在此时归巢。
“日入”一词似始见于《春秋左传正义》:“日入而说,许偃御右广。养由基为右,彭名御左广。”在《庄子·让王》中有这样一段话:“善卷曰:‘余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烯;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
古时,人们又将“日出”和“日入”分别作为白天和黑夜到来的标志。《元史·日历志》云:“日出为昼,日入为夜。”当时人们生产劳动、休养生息就是以“日出”、“日入”为基本的简易时间表的。
黄昏
指太阳落去,天色欲黑而未黑之时,即19~21时。用地支表示为戌时。
人们为什么要用“黄昏”来表示这一时辰呢?《说文》曰:“黄,地之色也。”又说:“昏,日冥也。”夕阳沉没,万物朦胧,天地昏黄,“黄昏”一词形象地反映出了这一时段典型的自然特色。
最早使用“黄昏”一词的是大诗人屈原。他在《离骚》中写道:“昔君与我诚言兮,曰黄昏以为期,羌中道而改路。”
“黄昏”这个词,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尤其是诗词里经常出现。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词人在这词句中把“黄昏”作为青年男女幽会的美好时刻来使用,是极确切的。历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则流露了作者李商隐对自己年华迟暮的慨叹。
人定
这是一昼夜中十二时的最末一个时辰,它指当夜的21~23时,地支命名是亥时。“人定”的意思为:夜已很深,人们停止活动、安歇睡眠的时候。
“人定”最早见于《后汉书·来歙传》:“臣夜人定后,为何人所贼伤,中臣要害。”
中国古代民歌中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有“晻晻黄昏后,寂寂人定初”的诗句。宋代吴曾的《能改斋漫录》中有这样一句话:“熙宁二年十一月,京师每夕有赤气,见西南隅,如火,至人定乃灭。”了解了“人定”的时间概念,就可以正确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8-03
展开全部
子时23-1、丑时1-3、寅时3-5、卯时5-7、辰时7-9、巳时9-11、午时11-13、未时13-15、申时15-17、酉时17-19、戌时19-21、亥时21-23。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