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怎么起字?

例如赵云字子龙,关羽字云长。... 例如赵云字子龙,关羽字云长。 展开
 我来答
绪风吃货探长
高粉答主

2019-07-03 · ?爱吃爱和爱玩 ?每天分享超级好吃的零食 ?感谢各位的关注和...
绪风吃货探长
采纳数:11 获赞数:14748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古人大凡读过点书的人,都会给孩子取个字。

因为,字需要父辈有一定的古典文学素养,而现代人很少有人学习那些儒家经典了。所以,也就没有人会取“字”了。而且,字这种东西,对于讲究效率的现代人来说,有点麻烦,不如直接喊名字来得痛快。

字,是对“名”的解释或补充,它和“名”相表里,故旧时常对人客气地称作“表字”。

如《离骚》:“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屈原名“平”字“原”,“正则"即是“平”,“灵均”就是“原”。名“平”与字“原”,是有意义上之表里关系的。

古人的“名”和“字”,有意义相同的,如白居易,“乐天”而能“居易”;有意义相反的,如赵孟頫,字“子昂”;表有示行辈的,如伯夷、叔齐,孔仲尼,孟姜女。除了名、字之外,古人还有称号的习俗。“

扩展资料:

字一般有三种表达形式:

1、同义反复。就是说,字的意思和名的意思差不多。就比如说大名鼎鼎的屈原,他的名是平,字是原,平和原都是一个意思。还有像上文提到的诸葛亮,子孔明。亮和明都是一个意思。这种就叫做同义反复。

2、反义相对。也就是说,字和名的意思是相反的。比如宋朝的大儒,理学的奠基人朱熹,他字元晦,熹的意思是光明,而晦的意思则是暗光明与黑暗构成反义。还有元朝的大书法家赵孟頫,字子昂。頫是指低头,向下。而昂则是指抬头。低头和抬头构成反义。

3、连义推想。最典型的就是三国名将赵云,字子龙。龙飞在云端,是有相连关系的。还有岳飞,字鹏举。鹏是一种鸟,自然是会飞的。鹏对应的就是飞。还有苏轼,字子瞻。轼和瞻,一个是指车的横木,一个是看,看似毫无关联。

纸墨成殇
高粉答主

2019-07-03 · 说的都是干货,快来关注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3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9.6万
展开全部

关于古人取名的原则,《左传·桓公六年》写过:“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

1、义,指的是某人出生时伴随的祥瑞现象。

2、象,是以相似之物来命名。孔子名“丘”,因为他生下后头顶是凹下去的,即所谓“圩顶”,父亲便以此为他命名。

3、假,是指假托万物之名。孔子有了儿子后,鲁昭公送给他一条鲤鱼,于是他就给儿子名“鲤”,遵照的就是“取于物为假”的原则。

4、所谓类,指的是可以取与父亲相似的名字。

5、信,指的是人与生俱来的一些标记和特点,比如某种特殊形状的胎记,与众不同的长相等。

扩展资料

表字和名在意义上有何联系:

古人取表字十分讲究,情况也非常复杂,但仔细考察、分析、研究,也是有规律可寻的。如常见的有按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第取字,如孔子排行老二,所以字仲尼,他还有个长兄,字孟跛。

最典型的要属三国时孙坚的其中四子了:长子孙策字伯符;次子孙权字仲谋;孙翊排行老三,字叔弼;孙匡排行老四,字季佐。

还有在表字上用“子”的情况也很多,因为“子”在古代是男子的美称或尊称。所以人们喜欢用它,如孔桩,字子思;仲由,字子路;司马迁,字子长;曹植,字子建;苏轼,字子瞻;杜甫,字子美;袁枚,字子才。

这些表字虽然常见,但是与本名联系不大,实际上伯(孟)仲叔季和子,还不是真正的表字,而它们后面的那个字如“策”、“权”、“思”、“长”、“美”等才是表字的主要成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表字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推荐于2017-11-28
展开全部
名,是在社会上使用的个人的符号。自称用名,称人以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和“名”相表里的,所以又叫“表字”。

古人“名”和“字”的关系有意义相同的,如:东汉创制地动仪的张衡字平子,“击鼓骂曹”的文学家祢衡字正平,他们名、字中的“衡”就是“平”;宋代诗人秦观字少游,陆游字务观,他们名、字中的“观”和“游”也是同义。

“名”和“字”有意义相辅的,如:东汉“举案齐眉”的文学家梁鸿字伯鸾,“鸿”、“鸾”都是为人称道的两种飞禽;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因“乐天”故能“居易”;宋代作家晁补之字无咎(“咎”是过错),因能“补”过才能“无咎”。

“名”和“字”有意义相反的,如:宋代理学家朱熹字元晦,元代书画家赵孟頫字子昂。他们“名”、“字”中的“熹”与“晦”、“頫(俯)”与“昂”都是反义。

古人的“名”、“字”往往取自古书典,如:曹操字孟德,《荀子》有“夫是之谓德操”句。唐代文学家陆羽(著有《茶经》,后世尊为“茶神”)字鸿渐,是取自《周易》“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古人的“名”、“字”还常用来表示在家族中的行辈。先秦时,常在名、姓前加伯(孟)、仲、叔、季表兄弟长幼,如伯夷、叔齐,伯是兄,叔是弟;孔丘字仲尼, “仲”就是老二。汉代以后逐渐在“名”或“字”中用同样的字或偏旁表同辈关系,如宋代学家苏轼、苏辙兄弟共用偏旁“车”表同辈。

除了名、字,有些古人还有号。“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又称别号。封建社会的中上层人物(特别是文人)往往以住地和志趣等为自己取号(包括斋名、室名等)。如唐代李白的青莲居士、杜甫的少陵野老、宋代苏轼的东坡居士、明代唐寅的六如居士、清代郑燮的板桥等,都是后人熟知的;有些别号的使用率甚至超过本名(如苏东坡、郑板桥等)。别号是使用者本人起的,不像姓名要受家族、行辈的限制,因而可以自由地抒发或标榜使用者的某种情操。别号中常见的“居士”、 “山人”之类就是为了表示使用者鄙视利禄的志趣。有以号明志的,如宋周敦颐称濂川先生,明归有光称震川先生,王夫之称船山先生等。还有在死后由门人、后人上的尊号(“私谥”),如晋代陶潜的靖节等。谥号,即死后由皇帝颁赐的荣称。如宋包拯称包孝肃,岳飞称岳武穆,清纪昀称纪文达等。另外还有“绰号”,这大都是他人所取而得到公认的别号,是对人的刻画和形容。如《水浒》里梁山上一百○八人个个都有绰号,大都准确地描摹了人物性格、特长或生理特点,这些绰号作为姓名的代称,更是人们所熟知的。

除了上述的字、号之外,历史上常常用来代替个人姓名的还有:

1、地名(包括出生地、住地和任职所在地等)。如东汉孔融称为孔北海,唐代韩愈称为韩昌黎,柳宗元称为柳河东或柳柳州、宋代苏辙称为苏栾城等。以地名称人在封建时代是表尊敬,叫做称“地望”。

2、官爵名(包括职衔、封号等)。如东汉发出“穷当益坚、老当益壮”豪言的马援称马伏波(曾任伏波将军),投笔从戒的班超称班定远(曾封定远侯),三国嵇康称嵇中散(曾任中散大夫),唐代杜甫称杜工部、杜拾遗(曾任工部员外郎、左拾遗)等。

3、以室名、斋名、轩名、堂名为号的。如王夫之号姜斋取自他的室名;辛弃疾的号稼轩也是取自室名;北宋诗人苏舜钦,流寓苏州,筑沧浪亭,自号沧浪翁。

4、在姓氏前加形容词指称特定的同姓者。南朝谢灵运和堂弟谢惠连都是诗人,被称为大、小谢。唐代诗人中老杜(亦作大杜)专指杜甫,小杜专指杜牧。老苏、大苏、小苏则指宋代苏洵、苏轼、苏辙父子。

5、以几个姓并称特定的几个人。如“马班”(或“班马”)指司马迁(《史记》作者)、班固(《汉书》作者);唐诗人中“李杜”是李白、杜甫,“元白”是元稹、白居易;“韩柳”是韩愈、柳宗元。还有前面提到的大谢小谢合称“二谢”,加上南朝号一诗人谢朓又合称“三谢”;“二程”专指宋代学者程颢、程颐兄弟;苏洵、苏轼、苏辙又合称“三苏”。

6、在唐代还常以行第连同姓名官职等称人。王维有诗题《送元二使西安》(“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就是其中的名句)、唐诗中屡见《答王十二》、《问刘十九》之类的题目,都是以行第称人的。如李白是李十二、韩愈是韩十八、柳宗元是柳八、元稹是元九等。宋代也还有此风习,如秦观称秦七、欧阳修称欧九、黄庭坚称黄九等。
参考资料:语言文字周报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08-04
展开全部
看皇历和时辰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