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know-base.cdn.bcebos.com/lxb/notice.png)
J点是指心电图QRS波与ST段开始的连接点,是心室除极的QRS终末突然转化为ST段的转折点,它标志着心室除极结束和心室复极开始。
临床意义
1、低温型J波,常伴窦性心动过缓、房室或室内阻滞、Q-T间期延长,易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2、高钙性J波,同时伴QT间期缩短,一般不伴快速心律失常。
3、神经源性J波,常出现在颅脑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死亡等患者中,多不伴快速心律失常。
4、早期复极综合征的J波,一般不伴器质性病变。
5、特发性J波,即原因不明的J波,在长间歇后更明显,常可引发致死性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6、其他:如心肌缺血、心包疾病、束支阻滞等易可引起J波的出现。
扩展资料:
心电图是临床最常用的检查之一,应用广泛。应用范围包括:
1、记录人体正常心脏的电活动
2、帮助诊断心律失常
3、帮助诊断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判断心肌梗死的部位
4、诊断心脏扩大、肥厚
5、判断药物或电解质情况对心脏的影响
6、判断人工心脏起搏状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J波
心电图J点是指心电图QRS波与ST段开始的连接点,是心室除极的QRS终末突然转化为ST段的转折点,它标志着心室除极结束和心室复极开始。当心电图J点从基线明显偏移后,形成一定的幅度,持续一定的时间,并呈圆顶状或驼峰形态时,称为J波或Osborn波。
在正常情况下,J波代表心室最晚除极区的时限约为10ms。J点移位常见于运动引起心率加快、早期复极综合征、心肌缺血与损伤、心包疾病、急性心肌炎和束支传导阻滞等。
J波常始于QRS的R波降支部分,其前面的R波与其特有的顶部圆钝波形成尖峰一圆顶状。J波形态呈多样化,不同的机制可产生不同的J波形态。呈频率依赖性,心率慢时J波明显,心率快时,J波可以消失。
扩展资料:
分析心电图的五步法。
1、观察 P 波,判断出心律的大小。
2、分析心电图观察 PP 间期,P 波与 QRS 波的关系。
3、分析QRS 波。
4、观察 ST 段、T 波、U 波、QT 的间期。
5、结合临床综合分析。
了解分析心电图的五步法,可以更迅速的接受心电图反应的信息,以助于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J波
推荐于2017-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