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泽东在创建农村⾰命根据地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它是指在中国共产
党领导下,以武装⽃争为主要形式,以⼟地⾰命为中⼼内容,以⾰命根据地为战略依托的三者密切结合的红⾊政权建设的总概念。
扩展资料:
历史背景: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同年10月,工农革命军在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中严重受挫,毛泽东毅然放弃原定攻打长沙的计划,改向反动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转至井冈山地区创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8年10~11月,毛泽东总结井冈山斗争的实践经验,先后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著作,深入阐述了红色政权在中国农村建立和发展的原因与条件,将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经验上升为理论。
随着各农村革命根据地和红军的巩固和发展,毛泽东在1930年1月撰写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进一步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与发展,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在共产党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工农武装割据”是毛泽东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一个科学概念。它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
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武装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进行土地革命,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最有力的工具;
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才能最广泛的动员和组织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
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战略阵地,是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的基础和依托。
扩展资料: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同年10月,工农革命军在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中严重受挫,毛泽东毅然放弃原定攻打长沙的计划,
改向反动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转至井冈山地区创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10~11月,毛泽东总结井冈山斗争的实践经验,
先后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著作,深入阐述了红色政权在中国农村建立和发展的原因与条件,将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经验上升为理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工农武装割据
它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武装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进行土地革命,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最有力的工具;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才能最广泛的动员和组织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战略阵地,是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的基础和依托。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有机的统一体。
2013-08-04
2013-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