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题 谢谢

醉落魄范成大栖鸟飞绝,绛河②绿雾星明灭。烧香曳簟眠清樾③。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好风碎竹声如雪,昭华④三弄临风咽。鬓丝撩乱纶巾折。凉满北窗,休共软红⑤说。[注]①此词写于... 醉落魄
范成大
栖鸟飞绝,绛河②绿雾星明灭。烧香曳簟眠清樾③。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
好风碎竹声如雪,昭华④三弄临风咽。鬓丝撩乱纶巾折。凉满北窗,休共软红⑤说。

[注]①此词写于作者归隐石湖后。 ②绛河:天河。 ③樾:交相掩映的树木。昭华:古管乐器名,此处指笙。 ⑤软红:即红尘,指热衷于功名利禄的人。
13.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第一句以飞鸟归林栖息暗示时间已是夜晚,此时天河中的星光在雾霭中时隐时现,闪烁不定。
B.“烧香曳簟眠清樾”句写出了词人于清荫之下,点燃香炉,展开竹席,独自享受夜晚的宁谧清凉的情景。
C.“鬓丝撩乱纶巾折”一句,侧面写出了词人的形貌,其中“撩乱”“折”又与“好风”“临风"相呼应。
D.词中的花影、月色与音乐相映相衬,眼前景、耳边笙与词人的心中情相契相合,可谓情景交融,意蕴悠长。
14.“凉满北窗,休共软红说”一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概括作答。(3分)

15.“好风碎竹声如雪”一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赏析此句的妙处。(5分)
展开
 我来答
过敏ying过敏
2013-08-12 · 有一些过敏有一些过敏
过敏ying过敏
采纳数:108 获赞数:614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13(A)
貌似比较不好辨认,如果我做则用排除比较。
B项写了当时情景,是对的。C项,侧面描写是对的,用与形貌相关的鬓丝、纶巾的乱和折来烘托人物形象的轻松潇洒不羁,或者说不是规规矩矩严肃严整的(就如写罗敷穿戴来侧面烘托其美貌的方式);缭乱、折与风相呼应是对的,被风吹乱吹折,所以C项对。

A项暗示夜晚的说法是不是对的,没有直接说出“夜”这个词应该属于间接交待,可以理解为暗示。还有个模糊点,即是不是飞鸟归林栖息,因为原词中描绘的是看不见飞鸟,这里可以认为不对.
D项的模糊点在于情景交融,在诗词表达方式中的抒情方式里,借景抒情和情景交融有点区别,即借景抒情里完全是景色,情景交融里有心里思想情感的表达。不好判断,情景交融的代表如陶渊明《饮酒》“心远地自偏”句与“此中有真意”句表明心迹,“悠然”见南山表达态度,本词中景色的描写掺杂感情了没有呢,前边的清凉之感,算不算不好说,最后一句可以说是有表现心思的。
AD两相比较来,我觉得应该选A项不正确。
14
注释中已经标出红尘指热衷于功名利禄的人,作者要表达的是与热衷功名利禄的人相反的追求,凉满北窗,应和作者的心境清明爽利,淡泊世俗,而整首词中描绘的清幽自在的感受是追求名利之人无法体会的。

可以说是卒章见志,通过这一句揭示两种不同追求泾渭分明,表明自己的追求所在,同时隐隐传达出无须理会世俗的超脱。
15
好风碎竹清如雪,有两个要点。
一是运用通感的手法,把风吹竹的声音描绘为可见的雪,从听觉到视觉,而两者之间的共通之处是“清”,风凉可感,而风声的清越不可移植体验,而作者巧妙地把声音描摹为雪的状态,一下子就让人通过联想体会到当时的风声是怎么样的感觉。
另外一个要点是炼字,动词“碎”是经过精挑细选精炼传神的字眼,还非常有场面感和感染力,体现为对施受物体的影响性,一阵风过,不是穿过竹子不留痕迹,而是让竹影碎散(这里认为不是竹声,因为本来就是在描绘风吹竹的声音,也不是实体竹子,因为那种夸张和原词基调不一,所以碎的是竹影),有一种清凉扫天地的感觉,应和心境的风体现出素净的境界和无形却可感的力量。
土豆Q地瓜
2013-08-04 · TA获得超过3290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661
采纳率:50%
帮助的人:962万
展开全部
13. C
14. 答案要点:“凉满北窗,休共软红说”一句表现了作者对热衷功名利禄之人的不屑(对自己人生态度的坚守),也传达出自己享受夏夜清凉的惬意之感,同时,流露出淡淡的落寞伤感之情。
15.这一句写词人听笙时所处环境的优美清凉。作者将夏夜凉风吹动竹叶的声响比作雪花飘落时发出的簌簌声响,真切而生动,表现出声音的轻微、清冷,衬托出词人此时内心的清静适意。

记得采纳哦~~O(∩_∩)O~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