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调查报告,《关于中学生上网的危害性》。 求范文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3-08-07
展开全部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一、 调查内容 因特网会给中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模式带来哪些影响? 二 、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 三、 调查结果 1.中学生网民中,男生的上网率高于女生 2. 上网学生中57.6%的人偶尔上网、40.6%的经常上网,大部分时间都泡在网上的只有2.3%。 3. 有59.2%的中学生网龄在半年到一年左右,而两三年网龄的人只有10% 4. 中学生上网多数是在周末或假期 5. 81.2%的中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更新的信息,23%的学生是为了结交更多的朋友,6%的人上网是为了玩游戏。

6. 有半数以上的中学生认为上网是大势所趋,30.5%的学生对网络表示满意,47.1%的人认为对中学生上网应适当指导。 7. 53%的人上网是为了向外发布信息。85.6%的上网中学生认为网络对自己最大的影响是改变了自己的学习方式,增加了信息量。59%的上网者是在上机过程中学习网络知识。

四、调查发现 1. 网络同其他事物一样,除了有利的一面,也给一些中学生带来困扰,如网络容易使少数自控力较差的中学生上瘾、间接和符号化的交往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同他人面对面的交往机会和愿望、网络高技术容易使有的中学生对网络技术产生过度崇拜等。 2. 网络让中学生接触到了多元的世界文化,接触到开放意识、效率意识、竞争意识、平等意识和全球眼光;他们通过阅读网上大量的超文本信息,潜移默化地学习了现代的发散性思维方法,懂得在处理复杂事物时必须考虑它与周围事物的种种联系,从而改变传统线性思维固有的死板和狭隘。 3. 网络还使中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大大超出他们所能直接体验的生存世界。 五、调查结论 1. 因特网有利于中学生现代思维方式的形成,有利于他们社会化的进程,更能激发其创造潜力,激活了现代中学生的思想。 2. 网络的全方位、超时空、互动性和隐蔽性为中学生的社会交往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机会。学生可以利用快捷的电子邮件与他人进行远距离交流,这种“戴面具”的交往方式可使中学生在平等、宽松的社交环境中尽情展现自我。 3.因特网的发展使对中学生的教育工作呈现新的特点,学校教育应该是网上育人与网下育人相结合,以促进中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六、建议 1.适当上网,不沉迷于网络。 2.少玩游戏,多利用网络学习、开拓视野,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3.注意上网安全,不轻信网友的话或网页上的广告、通告,不向不认识的网友透露自己的信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