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政治下学期复习提纲(山东人民出版社) 50
第五单元、热爱集体融入社会第六单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第七单元、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里第八单元、生活在依法治国的国家...
第五单元、热爱集体 融入社会
第六单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第七单元、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里
第八单元、生活在依法治国的国家 展开
第六单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第七单元、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里
第八单元、生活在依法治国的国家 展开
展开全部
[初二政治下学期复习提纲-----人民出版社-]
前言 第一课
(一)基本考点
1、依法治国有什么意义:
依法治国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无数事实表明,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弛则国乱国衰。如果没有法律,社会就会陷入混乱。
3、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最主要的特征。因为:第一,只有依靠国家强制力作后盾,才能迫使统有效地地解决社会成员之间的各种纠纷,从而维护法律的尊严和社会的稳定。如果没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律就会变成一纸空文。
4、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是法律的另一显著特征。在我国,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主要表现为:第一,任何人都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第二,不允许任何人超越于法律之上。
(二)典型题例
1、辨析题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只对被统治阶级有约束力。
分析 虽然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但由于法律是国家制定和推行的一种行为规则,而且是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因而它必然在国家权力管辖的范围内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它们反映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而不是哪一部分人的意志,它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因此,法律在国家权力的管辖范围内,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不仅对被统治阶级的成员具有约束力,而且对统治阶级的成员也具有约束力。
2、概括题(请分别概括出下列各题所包含的道理)
(1)我国法律体现并维护社会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补充着我国法律的不足,支持、促进法律的贯彻实施。
(2)在我国,任何人无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都必须严格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一旦触犯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
(3)我国法律严禁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破坏公共安全和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并规定了严历的制裁措施。
(4)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和实施过程,既是增强人们法制观念的过程,又是积极倡导和维护社会主义道德的过程。只有法德结合,法德并举,综合运用教育、法律等手段,多管齐下,才能促使人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效地约束和制止不文明行为,实现民族素质的显著提高。
(5)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要统筹兼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6)家长、教师和社会不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的侵害。也只有这样,社会各方面的保护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7)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和法律禁止做的事,不得拒绝做宪法和法律规定做的事,不能做宪法和法律未授权的事。
(8)违法犯罪分子往往是凶恶、狡猾的,青少年在与其斗争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在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要尽量保护自己,同时巧妙地或者借助社会力量将不法分子抓获。
(9)在公民权利的确认上,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从我国具体国情出发,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实现的权利;在公民权利的实现上,国家在法律上、制度上、物质上提供保障,使这种权利能够真正为公民所享有。
(10)作为一个公民,法律所鼓励的要积极去做,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法律所禁止的坚决不能做。
参考答案:
(1)我国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是相辅相成的。
(2)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或: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3)我国法律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秩序。
(4)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律。
(5)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要协调发展。
(6)未成年人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7)国家机关行使国家权力的最高原则是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据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
(8)青少年要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9)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利具有真实性。
(10)公民要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或:公民要依法律己、依法行事。
第二课 依法维护社会公共生活
(一)基本考点
1、下列行为属于扰乱公共秩序:
(1)扰乱机关、单位、车站、码头民用航空、市场、公园影剧院等公共场所秩序的;(2)扰乱公共汽车、火车、船只秩序的;(3)结伙斗殴、煽动闹事、谎报险情的(乱打110、119)。
2、扰乱社会公共秩序有什么危害性?
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破坏了社会的稳定,导致正常的社会活动无法进行,损害他人利益,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同时败坏了社会风气,到头来也使行为人自已受到惩罚,自食害人的苦果。
3、下列行为属于妨害公共安全:
(1)非法制造、贩卖、携带匕首、三棱刀、弹簧刀或者其他管制刀具的;(2)故意损毁、移动覆盖物标志、防围的;(3)非法存放枪支、弹药、刀具、危险物品等管理规定的行为;(4)未经批准安装使用电网的。
4、下列行为属于妨害社会管理秩序:
(1)故意污损国家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和公共场所的雕塑。
(2)损坏路灯、邮筒公用、电话等公用设施。(3)窝藏、转移、销毁、购买赃物。(4)破坏草坪、花卉、树木。
5、例:某某……………………属于什么行为?应受什么处罚?。
扰乱公共秩序
答:某某的行为属于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妨害公共安全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
的违法行为,应受治安行政处罚。
(二)典型题例:
1、某镇中学两名学生小孙和小龙,一天晚自习回家途中,看到一位男青年用弹弓击打马路边的路灯,“噗”,一盏路灯熄了,那男青年又瞄准另一盏路灯。小孙和小龙立即跳下自行车,一人上前劝阻,一人跑去打电话报警。很快,“110”警车赶来解决了此事,警察表扬了小孙和小龙。
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男青年的行为属于何种违法行为?
(2)对这位男青年的行为应依据哪项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3)你如何评价小孙和小龙的行为?
参考答案:
(1)男青年的行为属于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2)其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应受“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处罚(3)两位同学的行为是正确的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维护了社会管理秩序,保护了国家财产不受侵犯。
第三课 依法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
(一)基本考点
1、我国法律规定经济活动的所有参与者必须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生产者:是经济活动最主要的参与者。它能否生产符合国家或行业质量标准的产品,直接关系到四化建设和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因此,生产者在依法进行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后,必须按产品质量法等法律做出的有关产品质量的各项规定,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得生产假、冒、伪、劣产品。
销售者:是经济活动的重要参与者,是连接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纽带和桥梁。为了保证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销售者必须遵守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做出的有关产品销售的各项规定,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切实做到销售质量合格、价格合理的产品。
消费者:也是经济活动的参与者。消费者应该依法做到公平交易、遵守市场和商店的秩序等。
2、我国规范经济活动的几个重要法律名称
《民法通则》《经济合同法》《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经济活动的基本原则: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等原则。
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包括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
(二)典型题例
1、材料一:十几年前,温州曾以生产假冒伪劣产品闻名天下,由此给当地经济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而今,由于温州的企业以信誉和质量为本,重塑企业形象,使温州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与民营企业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被誉为“中国鞋都”、“中国服装名城”。
材料二:南京冠生园食品厂用陈年旧馅制作月饼在市场上销售,坑害消费者。此事经新闻媒体披露后,该厂的月饼再也无人问津。一个享誉了70年的老字号企业因此而毁了。
上述两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近年来,诚信问题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要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的良好风尚,国家、企业和公民个人应该怎样做?
参考答案:
材料一说明生产者只有依法诚信经营才会有好的经济效益;材料二说明生产者不讲信用,搞欺诈,会付出沉重代价,受到惩罚。
国家必须在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一方面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诚信,用公民道德建设基本规范规范公民;另一方面必须加强法制建设,依法规范、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制假、售假、欺诈等违法犯罪行为。企业和公民都应以诚信为本,言而有信,不搞欺诈,不弄虚作假,依法规范自己的言行。
2、简答题
某企业生产假农药,使当地农民颗粒不收,蒙受重大损失。经当地人民政府审理,认定该企业主犯罪情节严重,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请回答:
(1)在各类经济犯罪中,最常见的是哪两类犯罪?
(2)该企业主犯的是什么罪?
(3)依法打击这类犯罪有什么意义?
参考答案:
(1)在各类经济犯罪中,最常见的是侵犯公私财产犯罪和破坏经济秩序犯罪两类。
(2)该企业主犯的是破坏经济秩序罪。
(3)只有严厉打击破坏经济秩序的犯罪,才能确保社会主义市场健康发展,才能保护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才能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顺利进行。
第四课 依法保障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一)基本考点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不断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
(1)思想道德建设 (2)教育教学文化建设
3、道德风尚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思想教育和舆论监督,也要靠法律制约:
社会道德风尚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思想教育和舆论监督,也要靠法律制约,只有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和舆论手段,才能促进人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效地约束和制止不文明行为,实现公民素质的显著提高。
(二)典型题例
小虎了解到以下信息:
信息一:互联网上淫秽色情内容呈泛滥之势,已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相关部门根据群众举报,打掉不良网站几百个,并将部分经营者绳之以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信息二:文化部日前修改《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指出,凡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提供含有淫秽色情等禁止内容的互联网文化产品……责令停止提供,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信息三:一些中学生不遵守《青少年上网文明公约》,沉迷于网吧,在网上聊天、浏览不健康内容,荒废了学业,甚至出现自杀、违法犯罪等情况。
思考与探究
(1)请你帮助小虎分析一下以上信息说明了什么问题?
(2)结合以上信息谈谈对社会主义法律和道德之间关系的认识?
参考答案:(1)以上材料是目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一些网络经营者违背社会主义道德,对国家法律法规置之不顾,在网上发布不健康的内容,严重影响了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妨害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败坏了社会风气。目前,国家正在依法严历打击这种违法行为,净化网络文化环境。
(2)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是相互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的:①我国法律体现并维护社会主义道德;②社会主义道德补充我国法律的不足,支持并促进法律的贯彻实施。③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平,有助于人们自觉守法护法。
因此,既要坚持依法治国,又要坚持以德治国,必须把法治与德治结合起来。
二《思想政治》下册包括九—十六课。主要从公民的角度谈公民与法的关系,分别谈到在社会生活中的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婚姻家庭中公民享有的权利和义务,公民的受教育权,公民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中的权利义务,以及公民要维护国家统一,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第十六课是对下册内容的总结:公民要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第九课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
1.公民的含义
提要:从公民的含义,明确成为公民必须取得一个国家的国籍。从中国公民的含义,明确只要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就是我国公民。
点拨:公民与人民的区别:人民是一个政治概念,我国现阶段人民是指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2.人身权利是公民最为基本的权利
提要:生命健康权是公民的人身权利中最为重要的权利,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
3.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受法律保护
提要:人身自由权利是公民的最基本权利,是公民享有其它一切权利的先决条件,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不受非法侵害。任何人不得侵害他人的人身自由权利,公民依法保护自己的人身自由权利。
点拨:弄清公民人身权利和公民人身自由权利的区别和联系。
扩展:公民人身自由权利的内容。列举实例,表明公民依法享有的人身自由权利不受非法侵害。
4.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的人身权利受法律特殊保护
提要:相关法律法规;未成年人、残疾人、老年人、的人身权利受法律特殊保护。
点拨:回顾上学期内容,如:未成年人的含义我及四道保护线。
活动:根据个人的所见所闻,讲述一件依法维护人身权利的事例。
第十课公民在婚姻、家庭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
婚姻是家庭的基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1.公民依法享有婚姻自由的权利
提要:结婚必须符合法定条件,履行法定手续,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
2.父母有抚养、教育、保护未成年子女的义务
点拨:要明确,中学生应如何对待父母的扶养、教育、和保护。
3.成年子女应履行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1)正确区分:赡养父母和扶助父母的区别。 (2)中学生没有收入来源,也应履行家庭义务。
举例说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活动 联系社会习俗—农历正月二十九喝孝顺粥,交流一下对依法赡养老人的认识。
第十一课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1.公民享有受教育权
(1)什么是受教育权?
A:平等(不分男女老少)
B:物质帮助(可联系本校帮困实例)
(2)受教育,既是一种权利,又是一种义务。
这些权利是宪法、教育法所规定的。
从公民个人角度,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从国家角度,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教育———人才———科技———富强
(基础)-(关键)-(焦点)-(目标)
(3)我国有关教育的重要法律名称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我国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1)义务教育的特征
A:强制性的教育;B:普及性的教育;
C:免费性的教育:此处的费用是指免除学费,结合
时政 禁止教育乱收费。
(2)实施义务教育的意义
(3)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在实施义务教育中的责任在此处应联系初二法律第六课中的社会保护、家庭保护、学校保护、司法保护来学习。
(4)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应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活动:结合自己在校受教育的状况,谈谈如何珍惜受教育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第十二课公民在经济生活中的权利和义务
1.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以及私有财产的继承权受法律保护。
(1)财产所有权、合法财产的含义。
(2)继承权的含义、财产继承的方式有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二者的区别与联系、财产继承的原则、范围、顺序分别是什么。
2.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1)消费者享有的合法权益(6种)。
(2)消费者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的方式、途径、法规。
运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依靠国家执法机关、消费者协会、新闻媒体、等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3.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1)我国税收的特征是: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2)公民要树立依法纳税的意识。
活动:运用所学法律知识,进行消费维权。
第十三课公民在政治生活中享有重要权利
1.我国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联系法律第八课: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2.我国公民依法享有的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流行、示威
3.公民应依法行使政治自由权利
(1)公民有政治自由权利,并不意味着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做什么。
(2)公民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如果违反了法律规定,则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我国公民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1)我国公民依法享有批评建议权。
A:对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别于其他批评)。
B:客体:缺点、错误、不足(有别于违法犯罪)。
(2)公民依法行使批评建议权受法律保护。
(3)公民依法行使批评建议权的意义。
(4)公民行使批评权的民主渠道。
(5)积极行使建议权,争做国家好公民。
联系初三第四课第二节:我们是国家小主人。
活动:请以小公民的身份,在“爱福建、爱福州、爱家乡”中向市政府草拟一份对有关部门的批评建议。
第十四课维护祖国统一保卫国家安全
1.公民要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1)公民有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义务。结合初三第五课:霸权主义。
(2)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结合初三第二课活动课:一国两制。
(3)公民有维护国家各民族团结的义务。结合初三第四课第二节:维护民族团结。
A.掌握: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B.坚决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
2.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1)公民有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这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同时也是爱国主义的重要体现。
(2)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具体表现在三方面。
(3)同破坏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作斗争。
3.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公民的神圣职责
(1)国防的重要性———祖国的荣辱兴衰决定着公民的福祸安危。
(2)正确认识当前国际形势,保卫祖国、抵抗侵略,加强巩固国防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结合初三第一课P34当前国际社会的基本形势,初三第五课P128对我国所处国际形势的分析。
(3)依法服兵役是公民的光荣的任务
A.公民履行兵役义务的形式主要有四种。
注意区别:兵役义务和义务兵役的异同。
B.拒绝服兵役要负法律责任。
活动:联系当前台海形势以及美国、日本的做法,谈
谈对维护国家安全的认识。
第十五课公民要依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学习本课时要注意将公民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有关规定和方式方法运用于之前的9 14课)
1.青少年要敢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1)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2)青少年必须从小培养见义勇为的高尚品德,敢于同各种违法犯罪作斗争,不能对违法犯罪现象听之任之。
(3)青少年要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青少年在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
比较巧妙的借助社会力量将不法分子抓获。(具体的方法掌握3个)
结合初二法律第六课P88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结合初二法律前言认识到青少年学习法律常识的重要意义(4个)。
2.公民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有效手段
(1)控告、检举、正当防卫是公民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有效手段。
2)控告、检举可以是书面,也可以是口头。
(3)控告、检举的意义。
(4)正当防卫的四个特征。
正当防卫特点:有一定危害性,但不负刑事责任。
明确:防卫挑拨、防卫过当的有关规定。
3.受到非法侵害时要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1)公民的合法权益会受到来自各方的不法侵害。
(2)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应去执法机关控告、起诉。
(3)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刑事诉讼程序、民事诉讼程序、行政诉讼程序。
结合初三第四课活动课:我们是国家的小主人学习,了解公民享有批评建议权的途径和手段。
活动:谈谈在社会生活中,青少年应该怎样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第十六课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 民义务
本课是本学科的归宿,归纳了公民享有哪些权利和应承担哪些义务,在此基础上,告诉我们应怎样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提出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是公民意识的集中体现。青少年要学法—知法—守法—护法。
1.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
(1)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利是由国家的经济条件和政治制度决定的。(国情决定)
(2)我国公民权利的平等性。
结合法律第一课法律的特征:国家强制力、普遍约束力。
A.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B.我国公民权利的平等性表现:(2点)
(3)我国公民权利的真实性。
A.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具体国情出发,宪法规定公民在现实中能够实现的基本权利。
B.国家在法律上、制度上、物质上提供保障,使所规定的权利能够真正为公民所享有。
(4)我国公民权利的广泛性。
A.享受权利的主体几位广泛。
B.享受权利的范围极其广泛。
2.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
(1)公民依法行使权利的内容(4点)P122—P124
(2)总原则: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结合社会实际谈在经济活动、政治生活中公民正确行使权利。
3.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1)我国公民权利义务是一致的
(2)懂得对具体事例加以分析,说明公民权利义务一致性的表现。P126-P128
(3)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结合实例加以分析,学法—用法—护法。
活动:结合我国基本国情、社会性质来谈谈我国公民
权利义务的一致性、合一性。
前言 第一课
(一)基本考点
1、依法治国有什么意义:
依法治国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无数事实表明,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弛则国乱国衰。如果没有法律,社会就会陷入混乱。
3、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最主要的特征。因为:第一,只有依靠国家强制力作后盾,才能迫使统有效地地解决社会成员之间的各种纠纷,从而维护法律的尊严和社会的稳定。如果没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律就会变成一纸空文。
4、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是法律的另一显著特征。在我国,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主要表现为:第一,任何人都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第二,不允许任何人超越于法律之上。
(二)典型题例
1、辨析题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只对被统治阶级有约束力。
分析 虽然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但由于法律是国家制定和推行的一种行为规则,而且是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因而它必然在国家权力管辖的范围内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它们反映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而不是哪一部分人的意志,它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因此,法律在国家权力的管辖范围内,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不仅对被统治阶级的成员具有约束力,而且对统治阶级的成员也具有约束力。
2、概括题(请分别概括出下列各题所包含的道理)
(1)我国法律体现并维护社会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补充着我国法律的不足,支持、促进法律的贯彻实施。
(2)在我国,任何人无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都必须严格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一旦触犯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
(3)我国法律严禁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破坏公共安全和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并规定了严历的制裁措施。
(4)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和实施过程,既是增强人们法制观念的过程,又是积极倡导和维护社会主义道德的过程。只有法德结合,法德并举,综合运用教育、法律等手段,多管齐下,才能促使人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效地约束和制止不文明行为,实现民族素质的显著提高。
(5)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要统筹兼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6)家长、教师和社会不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的侵害。也只有这样,社会各方面的保护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7)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和法律禁止做的事,不得拒绝做宪法和法律规定做的事,不能做宪法和法律未授权的事。
(8)违法犯罪分子往往是凶恶、狡猾的,青少年在与其斗争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在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要尽量保护自己,同时巧妙地或者借助社会力量将不法分子抓获。
(9)在公民权利的确认上,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从我国具体国情出发,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实现的权利;在公民权利的实现上,国家在法律上、制度上、物质上提供保障,使这种权利能够真正为公民所享有。
(10)作为一个公民,法律所鼓励的要积极去做,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法律所禁止的坚决不能做。
参考答案:
(1)我国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是相辅相成的。
(2)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或: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3)我国法律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秩序。
(4)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律。
(5)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要协调发展。
(6)未成年人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7)国家机关行使国家权力的最高原则是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据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
(8)青少年要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9)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利具有真实性。
(10)公民要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或:公民要依法律己、依法行事。
第二课 依法维护社会公共生活
(一)基本考点
1、下列行为属于扰乱公共秩序:
(1)扰乱机关、单位、车站、码头民用航空、市场、公园影剧院等公共场所秩序的;(2)扰乱公共汽车、火车、船只秩序的;(3)结伙斗殴、煽动闹事、谎报险情的(乱打110、119)。
2、扰乱社会公共秩序有什么危害性?
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破坏了社会的稳定,导致正常的社会活动无法进行,损害他人利益,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同时败坏了社会风气,到头来也使行为人自已受到惩罚,自食害人的苦果。
3、下列行为属于妨害公共安全:
(1)非法制造、贩卖、携带匕首、三棱刀、弹簧刀或者其他管制刀具的;(2)故意损毁、移动覆盖物标志、防围的;(3)非法存放枪支、弹药、刀具、危险物品等管理规定的行为;(4)未经批准安装使用电网的。
4、下列行为属于妨害社会管理秩序:
(1)故意污损国家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和公共场所的雕塑。
(2)损坏路灯、邮筒公用、电话等公用设施。(3)窝藏、转移、销毁、购买赃物。(4)破坏草坪、花卉、树木。
5、例:某某……………………属于什么行为?应受什么处罚?。
扰乱公共秩序
答:某某的行为属于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妨害公共安全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
的违法行为,应受治安行政处罚。
(二)典型题例:
1、某镇中学两名学生小孙和小龙,一天晚自习回家途中,看到一位男青年用弹弓击打马路边的路灯,“噗”,一盏路灯熄了,那男青年又瞄准另一盏路灯。小孙和小龙立即跳下自行车,一人上前劝阻,一人跑去打电话报警。很快,“110”警车赶来解决了此事,警察表扬了小孙和小龙。
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男青年的行为属于何种违法行为?
(2)对这位男青年的行为应依据哪项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3)你如何评价小孙和小龙的行为?
参考答案:
(1)男青年的行为属于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2)其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应受“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处罚(3)两位同学的行为是正确的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维护了社会管理秩序,保护了国家财产不受侵犯。
第三课 依法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
(一)基本考点
1、我国法律规定经济活动的所有参与者必须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生产者:是经济活动最主要的参与者。它能否生产符合国家或行业质量标准的产品,直接关系到四化建设和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因此,生产者在依法进行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后,必须按产品质量法等法律做出的有关产品质量的各项规定,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得生产假、冒、伪、劣产品。
销售者:是经济活动的重要参与者,是连接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纽带和桥梁。为了保证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销售者必须遵守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做出的有关产品销售的各项规定,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切实做到销售质量合格、价格合理的产品。
消费者:也是经济活动的参与者。消费者应该依法做到公平交易、遵守市场和商店的秩序等。
2、我国规范经济活动的几个重要法律名称
《民法通则》《经济合同法》《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经济活动的基本原则: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等原则。
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包括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
(二)典型题例
1、材料一:十几年前,温州曾以生产假冒伪劣产品闻名天下,由此给当地经济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而今,由于温州的企业以信誉和质量为本,重塑企业形象,使温州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与民营企业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被誉为“中国鞋都”、“中国服装名城”。
材料二:南京冠生园食品厂用陈年旧馅制作月饼在市场上销售,坑害消费者。此事经新闻媒体披露后,该厂的月饼再也无人问津。一个享誉了70年的老字号企业因此而毁了。
上述两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近年来,诚信问题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要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的良好风尚,国家、企业和公民个人应该怎样做?
参考答案:
材料一说明生产者只有依法诚信经营才会有好的经济效益;材料二说明生产者不讲信用,搞欺诈,会付出沉重代价,受到惩罚。
国家必须在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一方面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诚信,用公民道德建设基本规范规范公民;另一方面必须加强法制建设,依法规范、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制假、售假、欺诈等违法犯罪行为。企业和公民都应以诚信为本,言而有信,不搞欺诈,不弄虚作假,依法规范自己的言行。
2、简答题
某企业生产假农药,使当地农民颗粒不收,蒙受重大损失。经当地人民政府审理,认定该企业主犯罪情节严重,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请回答:
(1)在各类经济犯罪中,最常见的是哪两类犯罪?
(2)该企业主犯的是什么罪?
(3)依法打击这类犯罪有什么意义?
参考答案:
(1)在各类经济犯罪中,最常见的是侵犯公私财产犯罪和破坏经济秩序犯罪两类。
(2)该企业主犯的是破坏经济秩序罪。
(3)只有严厉打击破坏经济秩序的犯罪,才能确保社会主义市场健康发展,才能保护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才能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顺利进行。
第四课 依法保障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一)基本考点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不断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
(1)思想道德建设 (2)教育教学文化建设
3、道德风尚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思想教育和舆论监督,也要靠法律制约:
社会道德风尚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思想教育和舆论监督,也要靠法律制约,只有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和舆论手段,才能促进人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效地约束和制止不文明行为,实现公民素质的显著提高。
(二)典型题例
小虎了解到以下信息:
信息一:互联网上淫秽色情内容呈泛滥之势,已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相关部门根据群众举报,打掉不良网站几百个,并将部分经营者绳之以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信息二:文化部日前修改《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指出,凡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提供含有淫秽色情等禁止内容的互联网文化产品……责令停止提供,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信息三:一些中学生不遵守《青少年上网文明公约》,沉迷于网吧,在网上聊天、浏览不健康内容,荒废了学业,甚至出现自杀、违法犯罪等情况。
思考与探究
(1)请你帮助小虎分析一下以上信息说明了什么问题?
(2)结合以上信息谈谈对社会主义法律和道德之间关系的认识?
参考答案:(1)以上材料是目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一些网络经营者违背社会主义道德,对国家法律法规置之不顾,在网上发布不健康的内容,严重影响了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妨害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败坏了社会风气。目前,国家正在依法严历打击这种违法行为,净化网络文化环境。
(2)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是相互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的:①我国法律体现并维护社会主义道德;②社会主义道德补充我国法律的不足,支持并促进法律的贯彻实施。③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平,有助于人们自觉守法护法。
因此,既要坚持依法治国,又要坚持以德治国,必须把法治与德治结合起来。
二《思想政治》下册包括九—十六课。主要从公民的角度谈公民与法的关系,分别谈到在社会生活中的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婚姻家庭中公民享有的权利和义务,公民的受教育权,公民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中的权利义务,以及公民要维护国家统一,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第十六课是对下册内容的总结:公民要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第九课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
1.公民的含义
提要:从公民的含义,明确成为公民必须取得一个国家的国籍。从中国公民的含义,明确只要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就是我国公民。
点拨:公民与人民的区别:人民是一个政治概念,我国现阶段人民是指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2.人身权利是公民最为基本的权利
提要:生命健康权是公民的人身权利中最为重要的权利,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
3.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受法律保护
提要:人身自由权利是公民的最基本权利,是公民享有其它一切权利的先决条件,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不受非法侵害。任何人不得侵害他人的人身自由权利,公民依法保护自己的人身自由权利。
点拨:弄清公民人身权利和公民人身自由权利的区别和联系。
扩展:公民人身自由权利的内容。列举实例,表明公民依法享有的人身自由权利不受非法侵害。
4.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的人身权利受法律特殊保护
提要:相关法律法规;未成年人、残疾人、老年人、的人身权利受法律特殊保护。
点拨:回顾上学期内容,如:未成年人的含义我及四道保护线。
活动:根据个人的所见所闻,讲述一件依法维护人身权利的事例。
第十课公民在婚姻、家庭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
婚姻是家庭的基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1.公民依法享有婚姻自由的权利
提要:结婚必须符合法定条件,履行法定手续,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
2.父母有抚养、教育、保护未成年子女的义务
点拨:要明确,中学生应如何对待父母的扶养、教育、和保护。
3.成年子女应履行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1)正确区分:赡养父母和扶助父母的区别。 (2)中学生没有收入来源,也应履行家庭义务。
举例说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活动 联系社会习俗—农历正月二十九喝孝顺粥,交流一下对依法赡养老人的认识。
第十一课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1.公民享有受教育权
(1)什么是受教育权?
A:平等(不分男女老少)
B:物质帮助(可联系本校帮困实例)
(2)受教育,既是一种权利,又是一种义务。
这些权利是宪法、教育法所规定的。
从公民个人角度,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从国家角度,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教育———人才———科技———富强
(基础)-(关键)-(焦点)-(目标)
(3)我国有关教育的重要法律名称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我国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1)义务教育的特征
A:强制性的教育;B:普及性的教育;
C:免费性的教育:此处的费用是指免除学费,结合
时政 禁止教育乱收费。
(2)实施义务教育的意义
(3)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在实施义务教育中的责任在此处应联系初二法律第六课中的社会保护、家庭保护、学校保护、司法保护来学习。
(4)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应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活动:结合自己在校受教育的状况,谈谈如何珍惜受教育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第十二课公民在经济生活中的权利和义务
1.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以及私有财产的继承权受法律保护。
(1)财产所有权、合法财产的含义。
(2)继承权的含义、财产继承的方式有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二者的区别与联系、财产继承的原则、范围、顺序分别是什么。
2.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1)消费者享有的合法权益(6种)。
(2)消费者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的方式、途径、法规。
运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依靠国家执法机关、消费者协会、新闻媒体、等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3.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1)我国税收的特征是: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2)公民要树立依法纳税的意识。
活动:运用所学法律知识,进行消费维权。
第十三课公民在政治生活中享有重要权利
1.我国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联系法律第八课: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2.我国公民依法享有的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流行、示威
3.公民应依法行使政治自由权利
(1)公民有政治自由权利,并不意味着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做什么。
(2)公民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如果违反了法律规定,则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我国公民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1)我国公民依法享有批评建议权。
A:对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别于其他批评)。
B:客体:缺点、错误、不足(有别于违法犯罪)。
(2)公民依法行使批评建议权受法律保护。
(3)公民依法行使批评建议权的意义。
(4)公民行使批评权的民主渠道。
(5)积极行使建议权,争做国家好公民。
联系初三第四课第二节:我们是国家小主人。
活动:请以小公民的身份,在“爱福建、爱福州、爱家乡”中向市政府草拟一份对有关部门的批评建议。
第十四课维护祖国统一保卫国家安全
1.公民要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1)公民有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义务。结合初三第五课:霸权主义。
(2)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结合初三第二课活动课:一国两制。
(3)公民有维护国家各民族团结的义务。结合初三第四课第二节:维护民族团结。
A.掌握: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B.坚决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
2.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1)公民有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这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同时也是爱国主义的重要体现。
(2)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具体表现在三方面。
(3)同破坏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作斗争。
3.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公民的神圣职责
(1)国防的重要性———祖国的荣辱兴衰决定着公民的福祸安危。
(2)正确认识当前国际形势,保卫祖国、抵抗侵略,加强巩固国防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结合初三第一课P34当前国际社会的基本形势,初三第五课P128对我国所处国际形势的分析。
(3)依法服兵役是公民的光荣的任务
A.公民履行兵役义务的形式主要有四种。
注意区别:兵役义务和义务兵役的异同。
B.拒绝服兵役要负法律责任。
活动:联系当前台海形势以及美国、日本的做法,谈
谈对维护国家安全的认识。
第十五课公民要依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学习本课时要注意将公民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有关规定和方式方法运用于之前的9 14课)
1.青少年要敢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1)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2)青少年必须从小培养见义勇为的高尚品德,敢于同各种违法犯罪作斗争,不能对违法犯罪现象听之任之。
(3)青少年要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青少年在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
比较巧妙的借助社会力量将不法分子抓获。(具体的方法掌握3个)
结合初二法律第六课P88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结合初二法律前言认识到青少年学习法律常识的重要意义(4个)。
2.公民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有效手段
(1)控告、检举、正当防卫是公民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有效手段。
2)控告、检举可以是书面,也可以是口头。
(3)控告、检举的意义。
(4)正当防卫的四个特征。
正当防卫特点:有一定危害性,但不负刑事责任。
明确:防卫挑拨、防卫过当的有关规定。
3.受到非法侵害时要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1)公民的合法权益会受到来自各方的不法侵害。
(2)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应去执法机关控告、起诉。
(3)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刑事诉讼程序、民事诉讼程序、行政诉讼程序。
结合初三第四课活动课:我们是国家的小主人学习,了解公民享有批评建议权的途径和手段。
活动:谈谈在社会生活中,青少年应该怎样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第十六课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 民义务
本课是本学科的归宿,归纳了公民享有哪些权利和应承担哪些义务,在此基础上,告诉我们应怎样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提出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是公民意识的集中体现。青少年要学法—知法—守法—护法。
1.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
(1)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利是由国家的经济条件和政治制度决定的。(国情决定)
(2)我国公民权利的平等性。
结合法律第一课法律的特征:国家强制力、普遍约束力。
A.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B.我国公民权利的平等性表现:(2点)
(3)我国公民权利的真实性。
A.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具体国情出发,宪法规定公民在现实中能够实现的基本权利。
B.国家在法律上、制度上、物质上提供保障,使所规定的权利能够真正为公民所享有。
(4)我国公民权利的广泛性。
A.享受权利的主体几位广泛。
B.享受权利的范围极其广泛。
2.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
(1)公民依法行使权利的内容(4点)P122—P124
(2)总原则: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结合社会实际谈在经济活动、政治生活中公民正确行使权利。
3.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1)我国公民权利义务是一致的
(2)懂得对具体事例加以分析,说明公民权利义务一致性的表现。P126-P128
(3)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结合实例加以分析,学法—用法—护法。
活动:结合我国基本国情、社会性质来谈谈我国公民
权利义务的一致性、合一性。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