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美是以善的形式显现了真的内容。
在现实生活中,社会美并不是一种抽象的存在,无论人类创造物质财富或精神文明的实践活动,还是从事创造活动的主体——人,作为社会实践产物的最直接的物质存在形式,都呈现为各种具体可感的形式,因为没有感性形式的美是不存在的。
2、社会美具有历史发展性。
社会美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的扩大和发展。不同的时代,社会美具有不同的尺度、标准和面貌,社会美还同特定时代的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受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强烈制约,因此也必然表现出自己独特的时代性、民族性、阶级性。
3、社会美丰富多彩,但分散、芜杂。
其内容丰富,生动,明确,但形式不如自然美、艺术美那样确定、明朗,那样符合形式美的规律。
扩展资料:
社会美的类型:
1、社会生产实践领域中的美
首先存在于那些能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动态的物质生产活动过程中。反之,阻碍生产力发展,妨碍社会进步实践活动是不可能获得审美价值的。
人类群体和个体从事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过程,是一个艰难困苦、顽强奋斗的曲折而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自然的征服和改造,表现了主体实践的巨大力量。
2、生活方式的美
也称为日常生活美,主要是指社会生活的节奏、韵律、和谐,以及按照美的规律对社会生活进行组织和管理。除此之外,社会美还应当包含在人与人的各种伦理关系中。社会安定,民心稳定,社会交往、家庭生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等都是日常生活美的表现。
3、人的美是指作为社会实践主体本身的美
即社会存在凝结、集中于作为实践主体的人自身所构成的美。人的美是一个从外在到内在,从外形到内心的多层次结构。主要包括外形美和心灵美。外形美主要指人的形体、容貌以及举止姿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会美
推荐于2017-11-25
1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著名的“美是生活”命题,美是“应当如此生活”和使人“想起生活”的生活,除去其人本主义因素,赋予它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这美就是根源于社会实践,美是本质上社会实践的生活。自然美与社会实践的关系就比较间接,自然物的美,只是由于人类通过实践活动,改变了自然与人原先对立或无关的关系,产生了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审美关系之后,才显示出来。而社会美与社会实践的关系都是非常直接、非常明显的,生产劳动和劳动产品的美直接来源于生产劳动,“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活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美,也直接来源于人们的各种交往活动中,在交往活动中体现出哪一些语言、行为、思想是善的,是美的,哪一些是恶的、丑的。
二、社会美的第二个特征是与社会功利性相联系美是一种价值。美对人总是有用的,然而,美的效用都不在于经济实用,也不是纯粹的道德工具,它是通过愉悦人的身心,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达到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个体自由、全面地发展。社会美最初都明显地附丽于与人的实践有用有利的事物,对人的实践无用有害的事物本质上是不能成为美的。善虽然不就是美,但它是美的前提、基础和内容,在社会领域,美与善是直接统一的
三、社会美的第三个特征是与社会历史条件密切相联系与自然美相比,社会美更直接依赖于社会历史条件,因为社会美的内容直接就是人们在当时当地的社会生活。人在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物质关系制约着人们的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人们的审美关系必须受制于物质条件、政治条件和其他精神条件,并随这些条件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社会美必然具有它那个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和民族、阶级的特色。例如:封建时代自然经济的田园风光,有别于市场经济条件下都市化的乡镇。寺庙、教堂的清静与肃穆,信徒虔诚的心灵和对生活的淡泊,不同于歌舞厅的喧哗和兴奋、青年自然流露的情感和对生活的追求
2013-08-07
2013-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