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回答
2013-08-09
展开全部
澳大利亚专家莫尼卡·屈斯克利博士,曾设计了一个关于儿童自制力的实验:
孩子们面前有两盘巧克力,一盘多一盘少,只要能多忍耐15分钟,就可以吃到多的那盘,反之则只能得到少的那盘。这项延续了7年之久的跨文化实验的结果是,在参加该实验的上百名3至4岁的中国儿童中,超过80%的儿童只忍耐了几分钟就按铃呼唤实验人员要求得到巧克力,而66%的澳大利亚孩子都得到了多的那盘。这意味着:中国孩子的自制力不容乐观。
自制力差与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有很大关系。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系雷雳博士发现,自制力较差的孩子容易受到网络的消极影响,那些注重现时享乐的孩子极易出现网络成瘾的症状。
坏习惯不是一天养成的,要想改掉孩子自制力差的毛病也不是一天而能为之的事情,纠正孩子的这种坏习惯,家长们一定要有思想准备,作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建议家长须知道以下几点:
把长远的目标具体化,增强它们的激励性。
自制力不强的孩子一般都会出现“学习问题”,而学习对一个人的未来,又是不可缺少的。可是电视、网络、吃零食之类的事情对小孩子来讲具有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加之大多父母们在“事后”才发现孩子的自制力差的问题而加以管教,所以就需要父母想办法,把一些长远的目标具体化,增强它们的激励性。
减少干扰因素的影响。
当孩子安心做一件事时,父母不应随意打断他,而让他做另外的事。但在完成一小部分学习内容后,可以让孩子休息一会儿,吃点好吃的,玩玩小玩具,听听歌曲,做做操,以此来作为孩子完成一项阶段性任务的奖励,而不至于使孩子的学习太乏味。
设法使孩子集中精力干一件事。
家长要注意孩子在平时的表现,当孩子做事不彻底时,要鼓励他把事情做完。不管是在孩子玩积木还是画画时,都不要把所有的玩具和用具一股脑摊在孩子面前,以免分散注意力。
丰富孩子的经验,培养孩子的兴趣。
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中选出一项让孩子坚持下去,由于孩子的经验不足,感兴趣的东西又很有限,所以要尽量让孩子多接触新事物,从中培养孩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感兴趣才有可能坚持下去。
努力成为孩子的伙伴。
父母要经常鼓励孩子,经常和孩子倾心交谈,要孩子知道你一直关心他、爱他,从而使孩子产生做事的积极性。如果父母对孩子努力做的事不闻不问,这样就会使孩子感到失望,而放弃手中的事。
中国儿童教育的症结集中地体现在大包大揽和高期望值上,而这两点又都可以归为父母对孩子的过度关注和宠爱。对此,专家建议给孩子留出足够的自我空间,要以平等的方式多与孩子交流,多给孩子一些微笑,多给孩子一些积极的暗示,逐步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
孩子们面前有两盘巧克力,一盘多一盘少,只要能多忍耐15分钟,就可以吃到多的那盘,反之则只能得到少的那盘。这项延续了7年之久的跨文化实验的结果是,在参加该实验的上百名3至4岁的中国儿童中,超过80%的儿童只忍耐了几分钟就按铃呼唤实验人员要求得到巧克力,而66%的澳大利亚孩子都得到了多的那盘。这意味着:中国孩子的自制力不容乐观。
自制力差与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有很大关系。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系雷雳博士发现,自制力较差的孩子容易受到网络的消极影响,那些注重现时享乐的孩子极易出现网络成瘾的症状。
坏习惯不是一天养成的,要想改掉孩子自制力差的毛病也不是一天而能为之的事情,纠正孩子的这种坏习惯,家长们一定要有思想准备,作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建议家长须知道以下几点:
把长远的目标具体化,增强它们的激励性。
自制力不强的孩子一般都会出现“学习问题”,而学习对一个人的未来,又是不可缺少的。可是电视、网络、吃零食之类的事情对小孩子来讲具有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加之大多父母们在“事后”才发现孩子的自制力差的问题而加以管教,所以就需要父母想办法,把一些长远的目标具体化,增强它们的激励性。
减少干扰因素的影响。
当孩子安心做一件事时,父母不应随意打断他,而让他做另外的事。但在完成一小部分学习内容后,可以让孩子休息一会儿,吃点好吃的,玩玩小玩具,听听歌曲,做做操,以此来作为孩子完成一项阶段性任务的奖励,而不至于使孩子的学习太乏味。
设法使孩子集中精力干一件事。
家长要注意孩子在平时的表现,当孩子做事不彻底时,要鼓励他把事情做完。不管是在孩子玩积木还是画画时,都不要把所有的玩具和用具一股脑摊在孩子面前,以免分散注意力。
丰富孩子的经验,培养孩子的兴趣。
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中选出一项让孩子坚持下去,由于孩子的经验不足,感兴趣的东西又很有限,所以要尽量让孩子多接触新事物,从中培养孩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感兴趣才有可能坚持下去。
努力成为孩子的伙伴。
父母要经常鼓励孩子,经常和孩子倾心交谈,要孩子知道你一直关心他、爱他,从而使孩子产生做事的积极性。如果父母对孩子努力做的事不闻不问,这样就会使孩子感到失望,而放弃手中的事。
中国儿童教育的症结集中地体现在大包大揽和高期望值上,而这两点又都可以归为父母对孩子的过度关注和宠爱。对此,专家建议给孩子留出足够的自我空间,要以平等的方式多与孩子交流,多给孩子一些微笑,多给孩子一些积极的暗示,逐步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
展开全部
孩子的自制力差怎么办?#星知计划#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谢谢“聪明烦恼”的帮助。孩子已经四年级毕业了,近期主要看老师推荐的“动物故事大王-沈从溪”、自己选的杨红樱“笑猫日记”等类似小说、还有我买的历年儿童文学获奖作品选等。因孩子上学后班主任一直强调多认字、多读书,看书方面还不错,也让我们时常讶异于她不知哪里学来的知识。
只是一年多来不时发现她晚上9点半10点躺下后,不睡觉偷着看书,视力快速下降。晚上其它时间若没有什么事情,她也不看书的,白天什么时间看书不了解。很多事情她都知道错了(我认为打游击、说谎也是明辨对错的一个表现),并且对我打她是因为她反复犯错误也是认可的。
最近分析认为,她实际上就是自制力差,不能有效约束自己。而我们来往密切的亲朋好友都没有这种情况,对的就执行、错的就改正,只是偶尔犯点小错误。好像没有像我孩子一样长期、反复犯一种错误、并且知道错误但仍然无法改正的。
我始终跟她说,我对她要求比较高(但也仅限于70%即可),是因为她有足够的能力达到我的要求,而且只要认真做应该比我小时候好很多、轻松很多。她也认可,但就是不执行。一旦考了90分以上,就会报喜,我们也表扬鼓励她,希望再接再厉,但往往当天就通过各种方式不做作业。
我和她妈妈、姥姥姥爷、爷爷奶奶都拿她没有办法了,有时候让她气的都快发疯了。
另外上了四年学后,她仍然非常迷恋幼儿园生活,放假后常回幼儿园找老师,帮助老师教小朋友唱歌、画画,她在幼儿园里时就是个很完美的孩子了。
只是一年多来不时发现她晚上9点半10点躺下后,不睡觉偷着看书,视力快速下降。晚上其它时间若没有什么事情,她也不看书的,白天什么时间看书不了解。很多事情她都知道错了(我认为打游击、说谎也是明辨对错的一个表现),并且对我打她是因为她反复犯错误也是认可的。
最近分析认为,她实际上就是自制力差,不能有效约束自己。而我们来往密切的亲朋好友都没有这种情况,对的就执行、错的就改正,只是偶尔犯点小错误。好像没有像我孩子一样长期、反复犯一种错误、并且知道错误但仍然无法改正的。
我始终跟她说,我对她要求比较高(但也仅限于70%即可),是因为她有足够的能力达到我的要求,而且只要认真做应该比我小时候好很多、轻松很多。她也认可,但就是不执行。一旦考了90分以上,就会报喜,我们也表扬鼓励她,希望再接再厉,但往往当天就通过各种方式不做作业。
我和她妈妈、姥姥姥爷、爷爷奶奶都拿她没有办法了,有时候让她气的都快发疯了。
另外上了四年学后,她仍然非常迷恋幼儿园生活,放假后常回幼儿园找老师,帮助老师教小朋友唱歌、画画,她在幼儿园里时就是个很完美的孩子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于2017-11-26
展开全部
控制自己情绪和行为的能力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强弱,对于孩子今后各种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制约性。
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情绪能力呢?
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自我控制情绪能力的培养,最初可以在生活习惯方面。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对他的自控能力培养着重于社会道德规范和社会责任心等方面。
帮助孩子逐步认识自己行为的对与错: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时,要让孩子知道“可以这样做,不可那样做”的道理,让孩子用这些道理来辨别自己的行为是对还是错,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增强自我控制情绪能力。
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由于孩子有善于模仿、易受感染的特点,家庭应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道德环境,并充分利用一些健康的儿童作品去影响孩子,引导、培养孩子严格要求自己。
及时肯定孩子的行为:家长应及时地对孩子做得对的事情给予表扬、肯定,会逐步树立起孩子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促使其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加注意自己的行为。
此外,家庭还应给孩子创造与同伴交往的机会,让孩子学会在不同条件,不同环境中控制自己的情绪的能力。这样,孩子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就会逐步得到提高,人际关系得到发展,同时,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增强。
培养孩子注意力六大金律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注意是心灵的天窗”。只有打开注意力的这扇窗户,智慧的阳光才能撒满心田。
注意力是孩子学习和生活的基本能力,注意力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孩子的认知和社会性情感等身心各方面的发展及其入学后学业成绩的高低。
孩子注意力的形成虽然与先天的遗传有一定关系,但后天的环境与教育的影响更为重要。家长应当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为他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从孩子出生起就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注意品质与能力。
(一)营造安静、简单的环境
幼儿注意稳定性差,容易因新异刺激而转移,这是学前期幼儿的普遍特点。因此,父母应根据这一特点,排除各种可能分散孩子注意的因素,为孩子创造安静、简朴的物质环境。
例如,孩子玩安静游戏或看图书的地方应远离过道,避免他人的来回走动影响孩子的活动;墙面布置不应过于花哨;电视、糖果等可能吸引孩子注意力的物品也应摆放在较远的位置。
父母还应注意调整自己的言行举止,适时地对孩子提出适当的要求,与孩子形成良好的互动模式。
例如,当孩子全神贯注地做某件事时,成人不应随意地去打扰孩子。我们经常会看到,孩子正聚精会神地玩着插塑或搭积木,爸爸走过来问一问吃饱了吗,一会儿,奶奶又走过来让孩子去喝果汁,又一会儿,妈妈又叫他帮忙去拿样东西。孩子短短几分钟的活动被大人们打断数次,时间一长,自然无法集中注意力。所以,在孩子专心做事时,家长最好也坐下来做些安静的活动,切忌在旁边走来走去,打扰孩子。
(二)有规律的生活
孩子一日生活的节奏以及各种活动的时间长短都会影响他的注意力。因此,家长应当注意安排好孩子的生活作息。
让孩子的生活有张有弛、动静交替。不同性质活动之间的转换要平和,给孩子一个过渡准备。
例如,孩子在户外跑来跑去,心跳加速,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处于一种兴奋状态。进到户内后,孩子很难立刻进入到绘画或读书等安静活动中。一些家长却要求孩子立刻安静下来,集中注意力。这种要求本身就是不合理的,是违背孩子的身体器官的运作规律的。
要求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宜太长。研究表明,大班末期的幼儿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为15分钟左右。因此,家长在安排孩子的活动时,应当注意调整时间,切忌一天到晚强迫孩子坐着一动不动。
(三)培养孩子的自我约束力
孩子的自控能力较差是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当有新异刺激出现时,成人可以约束自己不去关注它,但孩子却很难做到。因此,为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成人可以有意识地创设情景逐渐提高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
采用游戏的方式,将持久注意的要求变为游戏角色本身的行为规则。
例如,与孩子一起玩“指挥交通”的游戏,让孩子扮演交通警察,事先约定每班交通警察要站3分钟的岗,时间到后才能换岗。在游戏中,对注意力持续时间的要求可以循序渐进地提高。通过不同的游戏活动,幼儿可以慢慢地将外在的游戏规则内化为内在的自我约束。
有意识地增加干扰因素来增强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比如,家长可以偶尔在孩子做事时,假装无意地把他感兴趣的玩具、图书或糖果等放在他旁边。当孩子表现出要放弃当前的活动去选择新的诱惑时,家长应及时地明确提出要求,让孩子集中注意力。
(四)培养孩子注意事物的广度
幼儿注意力差的另一表现是不能同时注意多个事物。为此,家长应当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活动来培养孩子的注意广度。
“猜物游戏”
先在孩子面前摆放上汽车、小球、铅笔等多种物品,让孩子观察几秒种,然后让他闭上眼睛,趁机悄悄拿走几样物品,然后让他说出哪些东西不见了。这个游戏要求孩子在观察时,能快速地注意到几个物品,从而锻炼了孩子的注意广度。
注意事项
家长应当注意幼儿的年龄和个体之间的差异,呈现的物品的数量多少、拿走的物品的多少以及观察时间的长短等都应当适当。对于年龄大的孩子,呈现的物品可以多一些,观察的时间可以短一些。
(五)激发孩子对活动的兴趣与需要
兴趣与需要是孩子活动的内在推动力,是直接影响孩子注意力的情感系统。为维持孩子对某一活动的持续兴趣,父母应当注意活动内容的难度要适合孩子的水平,既要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又能感受到一定的挑战。
如果活动内容与孩子的先前经验无关,孩子没有充分的经验准备和能力准备,活动任务超出了其驾驭的范围,即使形式再活泼有趣,也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如果任务难度过低,对孩子来说没有一点挑战,孩子也不会感兴趣,不能集中注意力。
(六)明确活动的目的和要求
注意是为任务服务的,任务越明确,完成任务的愿望越迫切,注意就越能集中和持久。要想使孩子的注意持久,成人不能强迫他做什么,而要让他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激发他做好这件事的愿望。
因此,在活动之前,家长应当帮助孩子明确活动的目的和要求。在活动过程中,家长应当及时提醒孩子,使其注意力始终指向某个方向。
例如,家长和孩子种一颗豆放在窗台上。最初几天,孩子可能出于好奇而经常来看一看。但时间久了,兴趣趋于淡化,自然不会来光顾了。
如果家长能在种豆之前对孩子说:“这颗豆不久会长出绿色的长长的叶子,你要是看到它发芽了,就赶紧来告诉妈妈”。这样就交给孩子一个任务,为了完成妈妈交给的任务,他就必须经常注意它。
小提示
家长向孩子提出活动目的和要求时,应当注意要求一定要具体,要有明确的指向性。笼统模糊的要求对于孩子维持注意并没有太多的积极作用,因为孩子并不明白应当如何去关注,什么时候去关注以及去关注什么。
如在上述例子中,如果家长仅仅说“你要注意它的变化”,孩子可能会感到无所适从,从而失去对观察的兴趣,不能持久注意。这时就要求家长能明确地提出具体要求,将孩子的注意指向具体的某物。所以,如果家长能说出“有没有长出绿色的叶子”,或“看一看它的叶子有什么变化”,效果会更好一些。
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情绪能力呢?
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自我控制情绪能力的培养,最初可以在生活习惯方面。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对他的自控能力培养着重于社会道德规范和社会责任心等方面。
帮助孩子逐步认识自己行为的对与错: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时,要让孩子知道“可以这样做,不可那样做”的道理,让孩子用这些道理来辨别自己的行为是对还是错,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增强自我控制情绪能力。
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由于孩子有善于模仿、易受感染的特点,家庭应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道德环境,并充分利用一些健康的儿童作品去影响孩子,引导、培养孩子严格要求自己。
及时肯定孩子的行为:家长应及时地对孩子做得对的事情给予表扬、肯定,会逐步树立起孩子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促使其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加注意自己的行为。
此外,家庭还应给孩子创造与同伴交往的机会,让孩子学会在不同条件,不同环境中控制自己的情绪的能力。这样,孩子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就会逐步得到提高,人际关系得到发展,同时,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增强。
培养孩子注意力六大金律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注意是心灵的天窗”。只有打开注意力的这扇窗户,智慧的阳光才能撒满心田。
注意力是孩子学习和生活的基本能力,注意力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孩子的认知和社会性情感等身心各方面的发展及其入学后学业成绩的高低。
孩子注意力的形成虽然与先天的遗传有一定关系,但后天的环境与教育的影响更为重要。家长应当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为他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从孩子出生起就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注意品质与能力。
(一)营造安静、简单的环境
幼儿注意稳定性差,容易因新异刺激而转移,这是学前期幼儿的普遍特点。因此,父母应根据这一特点,排除各种可能分散孩子注意的因素,为孩子创造安静、简朴的物质环境。
例如,孩子玩安静游戏或看图书的地方应远离过道,避免他人的来回走动影响孩子的活动;墙面布置不应过于花哨;电视、糖果等可能吸引孩子注意力的物品也应摆放在较远的位置。
父母还应注意调整自己的言行举止,适时地对孩子提出适当的要求,与孩子形成良好的互动模式。
例如,当孩子全神贯注地做某件事时,成人不应随意地去打扰孩子。我们经常会看到,孩子正聚精会神地玩着插塑或搭积木,爸爸走过来问一问吃饱了吗,一会儿,奶奶又走过来让孩子去喝果汁,又一会儿,妈妈又叫他帮忙去拿样东西。孩子短短几分钟的活动被大人们打断数次,时间一长,自然无法集中注意力。所以,在孩子专心做事时,家长最好也坐下来做些安静的活动,切忌在旁边走来走去,打扰孩子。
(二)有规律的生活
孩子一日生活的节奏以及各种活动的时间长短都会影响他的注意力。因此,家长应当注意安排好孩子的生活作息。
让孩子的生活有张有弛、动静交替。不同性质活动之间的转换要平和,给孩子一个过渡准备。
例如,孩子在户外跑来跑去,心跳加速,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处于一种兴奋状态。进到户内后,孩子很难立刻进入到绘画或读书等安静活动中。一些家长却要求孩子立刻安静下来,集中注意力。这种要求本身就是不合理的,是违背孩子的身体器官的运作规律的。
要求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宜太长。研究表明,大班末期的幼儿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为15分钟左右。因此,家长在安排孩子的活动时,应当注意调整时间,切忌一天到晚强迫孩子坐着一动不动。
(三)培养孩子的自我约束力
孩子的自控能力较差是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当有新异刺激出现时,成人可以约束自己不去关注它,但孩子却很难做到。因此,为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成人可以有意识地创设情景逐渐提高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
采用游戏的方式,将持久注意的要求变为游戏角色本身的行为规则。
例如,与孩子一起玩“指挥交通”的游戏,让孩子扮演交通警察,事先约定每班交通警察要站3分钟的岗,时间到后才能换岗。在游戏中,对注意力持续时间的要求可以循序渐进地提高。通过不同的游戏活动,幼儿可以慢慢地将外在的游戏规则内化为内在的自我约束。
有意识地增加干扰因素来增强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比如,家长可以偶尔在孩子做事时,假装无意地把他感兴趣的玩具、图书或糖果等放在他旁边。当孩子表现出要放弃当前的活动去选择新的诱惑时,家长应及时地明确提出要求,让孩子集中注意力。
(四)培养孩子注意事物的广度
幼儿注意力差的另一表现是不能同时注意多个事物。为此,家长应当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活动来培养孩子的注意广度。
“猜物游戏”
先在孩子面前摆放上汽车、小球、铅笔等多种物品,让孩子观察几秒种,然后让他闭上眼睛,趁机悄悄拿走几样物品,然后让他说出哪些东西不见了。这个游戏要求孩子在观察时,能快速地注意到几个物品,从而锻炼了孩子的注意广度。
注意事项
家长应当注意幼儿的年龄和个体之间的差异,呈现的物品的数量多少、拿走的物品的多少以及观察时间的长短等都应当适当。对于年龄大的孩子,呈现的物品可以多一些,观察的时间可以短一些。
(五)激发孩子对活动的兴趣与需要
兴趣与需要是孩子活动的内在推动力,是直接影响孩子注意力的情感系统。为维持孩子对某一活动的持续兴趣,父母应当注意活动内容的难度要适合孩子的水平,既要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又能感受到一定的挑战。
如果活动内容与孩子的先前经验无关,孩子没有充分的经验准备和能力准备,活动任务超出了其驾驭的范围,即使形式再活泼有趣,也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如果任务难度过低,对孩子来说没有一点挑战,孩子也不会感兴趣,不能集中注意力。
(六)明确活动的目的和要求
注意是为任务服务的,任务越明确,完成任务的愿望越迫切,注意就越能集中和持久。要想使孩子的注意持久,成人不能强迫他做什么,而要让他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激发他做好这件事的愿望。
因此,在活动之前,家长应当帮助孩子明确活动的目的和要求。在活动过程中,家长应当及时提醒孩子,使其注意力始终指向某个方向。
例如,家长和孩子种一颗豆放在窗台上。最初几天,孩子可能出于好奇而经常来看一看。但时间久了,兴趣趋于淡化,自然不会来光顾了。
如果家长能在种豆之前对孩子说:“这颗豆不久会长出绿色的长长的叶子,你要是看到它发芽了,就赶紧来告诉妈妈”。这样就交给孩子一个任务,为了完成妈妈交给的任务,他就必须经常注意它。
小提示
家长向孩子提出活动目的和要求时,应当注意要求一定要具体,要有明确的指向性。笼统模糊的要求对于孩子维持注意并没有太多的积极作用,因为孩子并不明白应当如何去关注,什么时候去关注以及去关注什么。
如在上述例子中,如果家长仅仅说“你要注意它的变化”,孩子可能会感到无所适从,从而失去对观察的兴趣,不能持久注意。这时就要求家长能明确地提出具体要求,将孩子的注意指向具体的某物。所以,如果家长能说出“有没有长出绿色的叶子”,或“看一看它的叶子有什么变化”,效果会更好一些。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