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上册每章的重点〈教育科学出版社〉
1个回答
2013-08-10
展开全部
第一章
1.1物理学:研究声、光、热、力、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也是通向正确认识的重要途径。
1.2比较有定性比较和定量比较两种。测量是定量比较。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基本的测量。
米m(主单位)
测量长度:长度单位
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等
量程
测量工具:刻度尺 分度线
零刻度线
测量方法: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一端,尺的位置与被测物平行,视线正对刻度线并垂直尺面,记录时要有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减小误差:1.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2.采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 3.采用更合理的测量方法
秒s(主单位)
测量时间:时间单位 时h 分min 毫秒ms 微秒μm 纳秒ns等
测量工具:钟表
1.3特殊测量:累积法:测量纸的厚度
以直代曲法:测量曲线的长度
1.4科学探究: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
2.1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产生声。 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
形式:波
传播: 固体
条件:介质 液体 (真空不能传声)
气体:340m/s
接受:人耳结构
听不到声的情况:1.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 2.离声源太元 3.无介质
音调:高低←频率(声源每秒振动次数,单位:赫兹Hz)
2.2~2.3乐音的三要素: 响度:强弱←振幅(分贝dB计量声音强弱)/离声源远近
音色←材料、结构、发声方式
弦乐器的音调:当弦粗细、张紧程度相同,弦越长音调越低;
当弦粗细、长短相同,弦拉得越紧音调越高;
当弦长短、张紧程度相同,弦越细音调越高;
人发出声波的频率范围85~1100Hz 人“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20~20000Hz
物理学:无规律振动
2.4乐音 环境保护:影响人正常生活、学习、休息
物理学:有规律振动
噪音 环境保护:有可能影响人
定义: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
超声 作用:传递信息;具有能力。
次声:振动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
消声
方法 吸声
隔声
减少噪声 在声源处
途径 在传播过程中
在人耳处
第三章
3.1光的定义:光是一种电磁波,平时看到的是“可见光”,能引起人的视觉的电磁波。
光的作用:让我们看见物体;带来温暖;植物光合作用……
人能看见物体的条件:是光源或能反射光;光能进入人的眼睛。
光源: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光的传播: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线: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光的现象:影、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
3.2光的反射的定义: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
定律:三线共面,分居两侧,两角相等。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3.4光的折射的定义:光由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定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3.3平面镜对光的作用:(1)成像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平面镜成像特点: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像距=物距;像与物的连线垂直与镜面。
光的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通过像点。
凸面镜:会聚光
球面镜 凹面镜:发散光
3.5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比其球面半径小的多。
分类: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
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透镜中心。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会聚;凹透镜:发散
3.6凸透镜成像规律
u > 2f 缩小 实像 倒立 f < v <2f 照相机
u = 2f 等大 实像 倒立 v = 2f
f < u <2f 放大 实像 倒立 v > 2f 幻灯机
u = f 不 成 像
u < f 放大 虚像 正立 v > u 放大镜
3.7眼睛:正常眼、近视眼(像在视网膜前,凹透镜纠正)、远视眼(像在视网膜后,凸透镜纠正)
显微镜:物镜(f<u<2f)目镜(u<f)
望远镜:物镜(u>2f)目镜(u<f)
3.8色散:太阳光通过三棱镜,依次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
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
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色光的三基色是:红、绿、蓝
颜料的三原色是:品红、青、黄
第四章
4.1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温度计:利用汞、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来测量温度。
摄氏温标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观察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温度;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4.2~4.4
任何温度 温度
蒸发 液体表面 影响蒸发的因素 表面积
缓慢 周围空气流动
汽化: 一定温度(沸点)
沸腾 液体内部、表面 水沸腾的条件:沸点;继续吸热
剧烈
液化方法:降温;加压
晶体: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
熔化 非晶体: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⑴达到熔点。⑵继续吸热。
4.5云的形成:液化、凝华 雪的形成:凝华 霜的形成:凝华
雨的形成:熔化 雾的形成:液化
雹的形成:凝固 露的形成:液化
第五章
5.1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一个物体的质量不因为它的形状、位置和状态的变化而变化。质量是物体一个基本属性。
千克kg(主单位)
单位 吨t 克g 毫克mg
测量:
⑴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托盘天平。
⑵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①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③调节天平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④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⑤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⑥注意事项:1.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2.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⑶方法:1.直接测量:固体的质量2.特殊测量:液体的质量、微小质量。
5.2~5.3密度:单位体积的质量
同种物质,ρ不变,m与 V成正比; 物体的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密度公式ρ=m/V m=ρV V=m/ρ(单位:kg/m�0�6 g/cm�0�6)
1 kg/m�0�6=1/1000 g/cm�0�6
5.4能吸引铁、钴、镍的物体有磁性,有磁性的物体是磁体。磁体中磁性最强的部分是磁极。
地理北=地磁南 地理南=地磁北
磁性材料:磁带、磁盘、磁卡等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盐水、金属、溶液、石墨、人、大地、不纯净的水)
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绝缘体之间(锗、硅、砷化镓)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糖水、常温下的玻璃、橡胶、塑料、干燥木材、纯净的水)
热的良导体:容易导热的物体(金属、水)
热的不良导体:不容易导热的物体(玻璃、塑料)
硬度:金刚石硬度最大 6B→B→HB→F→H→9H
5.5纳米材料:微粒小到纳米尺寸的材料(纳米陶瓷材料、纳米碳管、纳米磁性材料、纳米复合材料)
半导体材料:锗、硅、砷化镓(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晶体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的属性)
超导材料:电阻为0
隐形材料:能强烈吸收电磁波 第一章 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第二章 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图片传不上自己去看书吧 11.(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非晶体熔化曲线图) 12. 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13.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4.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5.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6.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7.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18.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19. 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第三章 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第四章 光的折射知识归纳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凸透镜成像: (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如照相机; (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如幻灯机。 (3)物体在焦距之内(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光路图: 6.作光路图注意事项: (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透镜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7.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8.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 9.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其中伽利略望远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 10.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也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
1.1物理学:研究声、光、热、力、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也是通向正确认识的重要途径。
1.2比较有定性比较和定量比较两种。测量是定量比较。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基本的测量。
米m(主单位)
测量长度:长度单位
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等
量程
测量工具:刻度尺 分度线
零刻度线
测量方法: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一端,尺的位置与被测物平行,视线正对刻度线并垂直尺面,记录时要有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减小误差:1.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2.采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 3.采用更合理的测量方法
秒s(主单位)
测量时间:时间单位 时h 分min 毫秒ms 微秒μm 纳秒ns等
测量工具:钟表
1.3特殊测量:累积法:测量纸的厚度
以直代曲法:测量曲线的长度
1.4科学探究: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
2.1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产生声。 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
形式:波
传播: 固体
条件:介质 液体 (真空不能传声)
气体:340m/s
接受:人耳结构
听不到声的情况:1.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 2.离声源太元 3.无介质
音调:高低←频率(声源每秒振动次数,单位:赫兹Hz)
2.2~2.3乐音的三要素: 响度:强弱←振幅(分贝dB计量声音强弱)/离声源远近
音色←材料、结构、发声方式
弦乐器的音调:当弦粗细、张紧程度相同,弦越长音调越低;
当弦粗细、长短相同,弦拉得越紧音调越高;
当弦长短、张紧程度相同,弦越细音调越高;
人发出声波的频率范围85~1100Hz 人“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20~20000Hz
物理学:无规律振动
2.4乐音 环境保护:影响人正常生活、学习、休息
物理学:有规律振动
噪音 环境保护:有可能影响人
定义: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
超声 作用:传递信息;具有能力。
次声:振动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
消声
方法 吸声
隔声
减少噪声 在声源处
途径 在传播过程中
在人耳处
第三章
3.1光的定义:光是一种电磁波,平时看到的是“可见光”,能引起人的视觉的电磁波。
光的作用:让我们看见物体;带来温暖;植物光合作用……
人能看见物体的条件:是光源或能反射光;光能进入人的眼睛。
光源: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光的传播: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线: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光的现象:影、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
3.2光的反射的定义: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
定律:三线共面,分居两侧,两角相等。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3.4光的折射的定义:光由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定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3.3平面镜对光的作用:(1)成像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平面镜成像特点: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像距=物距;像与物的连线垂直与镜面。
光的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通过像点。
凸面镜:会聚光
球面镜 凹面镜:发散光
3.5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比其球面半径小的多。
分类: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
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透镜中心。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会聚;凹透镜:发散
3.6凸透镜成像规律
u > 2f 缩小 实像 倒立 f < v <2f 照相机
u = 2f 等大 实像 倒立 v = 2f
f < u <2f 放大 实像 倒立 v > 2f 幻灯机
u = f 不 成 像
u < f 放大 虚像 正立 v > u 放大镜
3.7眼睛:正常眼、近视眼(像在视网膜前,凹透镜纠正)、远视眼(像在视网膜后,凸透镜纠正)
显微镜:物镜(f<u<2f)目镜(u<f)
望远镜:物镜(u>2f)目镜(u<f)
3.8色散:太阳光通过三棱镜,依次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
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
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色光的三基色是:红、绿、蓝
颜料的三原色是:品红、青、黄
第四章
4.1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温度计:利用汞、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来测量温度。
摄氏温标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观察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温度;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4.2~4.4
任何温度 温度
蒸发 液体表面 影响蒸发的因素 表面积
缓慢 周围空气流动
汽化: 一定温度(沸点)
沸腾 液体内部、表面 水沸腾的条件:沸点;继续吸热
剧烈
液化方法:降温;加压
晶体: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
熔化 非晶体: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⑴达到熔点。⑵继续吸热。
4.5云的形成:液化、凝华 雪的形成:凝华 霜的形成:凝华
雨的形成:熔化 雾的形成:液化
雹的形成:凝固 露的形成:液化
第五章
5.1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一个物体的质量不因为它的形状、位置和状态的变化而变化。质量是物体一个基本属性。
千克kg(主单位)
单位 吨t 克g 毫克mg
测量:
⑴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托盘天平。
⑵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①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③调节天平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④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⑤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⑥注意事项:1.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2.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⑶方法:1.直接测量:固体的质量2.特殊测量:液体的质量、微小质量。
5.2~5.3密度:单位体积的质量
同种物质,ρ不变,m与 V成正比; 物体的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密度公式ρ=m/V m=ρV V=m/ρ(单位:kg/m�0�6 g/cm�0�6)
1 kg/m�0�6=1/1000 g/cm�0�6
5.4能吸引铁、钴、镍的物体有磁性,有磁性的物体是磁体。磁体中磁性最强的部分是磁极。
地理北=地磁南 地理南=地磁北
磁性材料:磁带、磁盘、磁卡等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盐水、金属、溶液、石墨、人、大地、不纯净的水)
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绝缘体之间(锗、硅、砷化镓)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糖水、常温下的玻璃、橡胶、塑料、干燥木材、纯净的水)
热的良导体:容易导热的物体(金属、水)
热的不良导体:不容易导热的物体(玻璃、塑料)
硬度:金刚石硬度最大 6B→B→HB→F→H→9H
5.5纳米材料:微粒小到纳米尺寸的材料(纳米陶瓷材料、纳米碳管、纳米磁性材料、纳米复合材料)
半导体材料:锗、硅、砷化镓(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晶体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的属性)
超导材料:电阻为0
隐形材料:能强烈吸收电磁波 第一章 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第二章 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图片传不上自己去看书吧 11.(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非晶体熔化曲线图) 12. 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13.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4.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5.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6.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7.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18.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19. 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第三章 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第四章 光的折射知识归纳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凸透镜成像: (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如照相机; (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如幻灯机。 (3)物体在焦距之内(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光路图: 6.作光路图注意事项: (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透镜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7.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8.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 9.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其中伽利略望远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 10.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也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