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两则这两则家书表现了傅雷怎样的思想感情?
推荐于2017-11-25
[编辑本段]课文分析
这两封家书,分别写于儿子消沉苦闷和欣喜成功的时候,从两个方面表达了傅雷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以两种不同的风格展现出傅雷对儿子的舐犊深情,以及对音乐艺术的真切感受。 第一封家书,写于儿子精神消沉时,劝慰他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第二封信,写在儿子取得了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激励他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前者,如和风细雨,款款相慰;后者,则满怀欣喜,激情洋溢。前者偏重理性,后者充满感情。但融汇、贯穿于两封信中的主旋律,都是要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受了怎样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独,都要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赤子之心。 第一封信的开始,傅雷首先宽慰儿子:不必担心父母会因为知道了孩子的精神消沉而烦恼或不安。而且,孩子向父母诉苦,在家信中发泄,乃是情理之中的事。接着告诉儿子:人生必定充满了情绪上的起伏跌宕,惟有庸碌的和超然的人才不会浮沉。那么,应该如何面对情绪上的跌宕呢?首先,应该对这一切泰然处之,尽量让心理保持平衡,不至于受伤。“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他还用“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的比喻,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其次,“慢慢”“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情”,即冷静、客观地分析前因后果,吸取教训,引为借鉴。“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从而越来越坚强。对于感情的创伤,要“当做心灵的灰烬看”,就“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凭吊古战场时,烈火硝烟散尽,只余断壁残垣,金戈铁马、血肉厮杀都已被岁月的黄沙掩埋。这时候,即使亲历过战斗的人,纵有万千感慨,也不会再像当初那样身不由己、欲死欲活。这个比喻,十分真切地表达出所有“过来人”回首“过来事”的心情——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 第二封信,起因于傅聪在音乐会上的成功演出。孩子的成功总是父母最大的幸福与骄傲,但傅雷与其他父母不同的是,他的幸福与激动还来自于艺术的成功、祖国的光荣。“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我们也因为你替祖国增光而快乐!更因为你能借音乐而使多少人欢笑而快乐!”作为父亲的傅雷,毫不矜持地对儿子表达了他异常激动的心情:“我们真是心都要跳出来了!” 若是一般的父母,也许仅止于此了,而傅雷的伟大,就在于他借助儿子的成功之机,给予了他更多的艺术砥砺,向他昭示出更高的人生境界。他首先赞许儿子:“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而这,正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如果说,上一封信是要儿子在消沉时保持坚强,那么,这里所说的成功时“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更是坚强的表现。只有做到了坚强,才能永远不怕孤独。傅雷对“坚强”含义的理解,浸透了人生的感悟,十分耐人寻味。“坚强”的最高境界,乃是保持一颗纯洁的“赤子之心”。因为 “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这可以说已经是人生至境了! 接下来,傅雷奔放的思绪又从艺术飞到了中国的“黎明”。他从傅聪如流水般的演奏风格中,想到了克里斯朵夫,进而想到了新中国的“复旦”,想到了滔滔不竭的中华文明。他激励儿子,被这般伟大的文明之河哺育过的艺术家,“应该有气冲斗牛的表现才对”,洋溢着对新中国的热情,对中华文化的信心。 书信最后,傅雷再次回到了情绪的“矛盾与快乐”问题。第一封信里,他曾说人生必定充满了情绪上的起伏跌宕,惟有庸碌的和超然的人才不会浮沉;这一次,他又强调“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从而鼓励儿子,要勇敢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趋向“完美”,让“完美”的地平线永远激励着我们向前进! 两封信形式上独立成篇,其实融汇、贯穿于两封信之中始终有一条主旋律,即要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坚强在本文中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打击”,“即使孤独也不怕”(见第二封信),并且“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对于感情的创伤,要“当做心灵的灰烬看”(见第一封信)。二是“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永远保持“对艺术的谦卑”。第一封信里讲的“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第二封信所说的不怕矛盾,相信“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说的都是这方面的道理。
这两封信是傅雷接到傅聪的信后的回信。请浏览这两封信,说说它们的主题各是什么? 第一封信,如何面对挫折,第二 封信,如何对待成功。
2.第一封家书的开头称呼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称呼? 称呼是“聪,亲爱的孩子”,因为当时正是精神消沉的时候,这样温情的称呼,会给傅聪带去父母的爱。
3.在儿子面对挫折和心灵的苦闷时,作为父亲,傅雷是如何劝解的? 首先是宽慰,不必为父母担心。 其次肯定两点: 一是父母永远都是孩子倾诉苦闷的对象; 二是人的一生就是在情绪的起伏中渡过。 最后以过来人的身份, 给予傅聪如何面对情绪跌宕的建议。
4.傅雷运用太阳、雨水、五谷、庄稼的比喻和克利斯朵夫的故事,他的用意是什么? 总结:要学会保有平和的心态,控制情绪的起伏。然后,要保持冷静的头脑,理智地分析,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太阳、雨水、五谷和庄稼的比 喻,是说明任何事情都要掌握分寸)
5.第二封信,写在傅聪获奖之后。在信的开头,傅雷把儿子的信比喻成什么?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 比喻成新年中的“礼物”。表现了傅雷夫妇对儿子的信的盼望和接到信后的喜悦。
6.第二封信中,傅雷是如何表达对儿子成功的激动的? 结合奥运冠军的感受,体会傅雷作为父亲,毫不矜持地直抒胸臆,表达对儿子成功的喜悦之情。傅雷把自己的激动和喜悦,分为三个层面:父母对孩子的成功感到幸福; 欣赏艺术的喜悦;为了祖国的荣誉而 激动。
7.傅聪的成功,使傅雷异常激动,但是他在信中是否只是停留在这种喜悦之情中?他还写了什么? 他并没有只停留在这种喜悦之情中。他还称赞了傅聪面对掌声、赞美的冷静。
8.傅雷用“我更高兴的更安慰的是”起到什么作用? 这句话承上启下,从对儿子艺术成功的喜悦之情延伸到对儿子思想成熟的欣慰之情。 使傅雷更高兴、更安慰的是傅聪没有被成功冲昏 头脑,没有因为暂时的成功减少对艺 术的探索和追求。
9.在两封信中,傅雷都提到了“坚强”。他对于“坚强”的理解是什么?你能够找 到两封信中,对“坚强”内涵的直接解说吗? 关于“坚强”的解说:第一封信中“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越来越坚强”,第二封信 中“你能坚强(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 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
10.在傅雷看来,坚强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是拥有一颗赤子之心。
11.怎么理解“赤子之心”? 提示:抓住赤子之心的纯洁。 赤子之心,是艺术创造的最高峰。而这种心灵的纯洁是人类共同的美好愿望。
12.傅雷结合音乐院长对傅聪的评价,以及舅舅关于傅聪小时候的记忆,提出自己的希望和建议。你能够找到吗? 希望傅聪做新中国的钟声,把中国的古老文明传递到世界艺术殿堂的各个角落,并且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诗人灵魂的民族,因此音乐的表现力应该增加“气吞斗牛”的阳刚之气。
13.组织讨论:在信的末尾,傅雷又回到了情绪的“矛盾与快乐”问题,比较第 一、二封信中傅雷关于如何面对人生情绪起伏的解说。
14第一封信里,他说人生必定充满了情绪上的起伏跌宕,惟有庸碌的和超然的人才不会浮沉;第二封信中,他强调“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以此鼓励儿子,要勇敢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趋向“完美”。
15第一封信,从“我在第八封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会有的。”可以看出,这封家书应该是写在儿子精神消沉时。从“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在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可知,傅雷此时写这封信想鼓励儿子振作起来,以平和心态去面对人生重点挫折,乐观地迎接情感的创伤,做一个勇敢的人。 第二封家书,是写与儿子成功之际。“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自己的孩子的手和心传达出来的艺术。”“我们因为你替祖国增光而快乐!更因为你能借音乐而使多少人欢笑而快乐。” 作用: 第一封信,写于儿子精神消沉时,劝慰他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 第二封信,写在儿子取得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激励他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 第一封信里,他说人生必定充满了情绪上的起伏跌宕,惟有庸碌的和超然的人才不会浮沉;第二封信中,他强调“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以此鼓励儿子,要勇敢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趋向“完 美”。 作为一位伟大的学者,也是一位伟大的父亲,傅雷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借助儿子成功的机会,给予了他更多的艺术砥砺,向他昭示出更高的人生境界 两封普通而又不寻常的家书:普通,在于它们是一位父亲写给身在异国他乡的儿子的内心告白;不寻常,在于这两封家书,从儿子的日常生活出发,既给予儿子艺术的教诲,更昭示出崇高的人生境界。傅雷和傅聪,已经超出父子、朋友的界限,成为艺术上、思想上的知音。
[编辑本段]课文分析
这两封家书,分别写于儿子消沉苦闷和欣喜成功的时候,从两个方面表达了傅雷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以两种不同的风格展现出傅雷对儿子的舐犊深情,以及对音乐艺术的真切感受。 第一封家书,写于儿子精神消沉时,劝慰他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第二封信,写在儿子取得了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激励他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前者,如和风细雨,款款相慰;后者,则满怀欣喜,激情洋溢。前者偏重理性,后者充满感情。但融汇、贯穿于两封信中的主旋律,都是要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受了怎样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独,都要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赤子之心。 第一封信的开始,傅雷首先宽慰儿子:不必担心父母会因为知道了孩子的精神消沉而烦恼或不安。而且,孩子向父母诉苦,在家信中发泄,乃是情理之中的事。接着告诉儿子:人生必定充满了情绪上的起伏跌宕,惟有庸碌的和超然的人才不会浮沉。那么,应该如何面对情绪上的跌宕呢?首先,应该对这一切泰然处之,尽量让心理保持平衡,不至于受伤。“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他还用“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的比喻,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其次,“慢慢”“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情”,即冷静、客观地分析前因后果,吸取教训,引为借鉴。“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从而越来越坚强。对于感情的创伤,要“当做心灵的灰烬看”,就“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凭吊古战场时,烈火硝烟散尽,只余断壁残垣,金戈铁马、血肉厮杀都已被岁月的黄沙掩埋。这时候,即使亲历过战斗的人,纵有万千感慨,也不会再像当初那样身不由己、欲死欲活。这个比喻,十分真切地表达出所有“过来人”回首“过来事”的心情——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 第二封信,起因于傅聪在音乐会上的成功演出。孩子的成功总是父母最大的幸福与骄傲,但傅雷与其他父母不同的是,他的幸福与激动还来自于艺术的成功、祖国的光荣。“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我们也因为你替祖国增光而快乐!更因为你能借音乐而使多少人欢笑而快乐!”作为父亲的傅雷,毫不矜持地对儿子表达了他异常激动的心情:“我们真是心都要跳出来了!” 若是一般的父母,也许仅止于此了,而傅雷的伟大,就在于他借助儿子的成功之机,给予了他更多的艺术砥砺,向他昭示出更高的人生境界。他首先赞许儿子:“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而这,正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如果说,上一封信是要儿子在消沉时保持坚强,那么,这里所说的成功时“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更是坚强的表现。只有做到了坚强,才能永远不怕孤独。傅雷对“坚强”含义的理解,浸透了人生的感悟,十分耐人寻味。“坚强”的最高境界,乃是保持一颗纯洁的“赤子之心”。因为 “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这可以说已经是人生至境了! 接下来,傅雷奔放的思绪又从艺术飞到了中国的“黎明”。他从傅聪如流水般的演奏风格中,想到了克里斯朵夫,进而想到了新中国的“复旦”,想到了滔滔不竭的中华文明。他激励儿子,被这般伟大的文明之河哺育过的艺术家,“应该有气冲斗牛的表现才对”,洋溢着对新中国的热情,对中华文化的信心。 书信最后,傅雷再次回到了情绪的“矛盾与快乐”问题。第一封信里,他曾说人生必定充满了情绪上的起伏跌宕,惟有庸碌的和超然的人才不会浮沉;这一次,他又强调“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从而鼓励儿子,要勇敢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趋向“完美”,让“完美”的地平线永远激励着我们向前进! 两封信形式上独立成篇,其实融汇、贯穿于两封信之中始终有一条主旋律,即要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坚强在本文中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打击”,“即使孤独也不怕”(见第二封信),并且“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对于感情的创伤,要“当做心灵的灰烬看”(见第一封信)。二是“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永远保持“对艺术的谦卑”。第一封信里讲的“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第二封信所说的不怕矛盾,相信“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说的都是这方面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