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建筑特色

当代上海城市建筑特色及今后城市建筑发展方向... 当代上海城市建筑特色及今后城市建筑发展方向 展开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3-08-13
展开全部
南自延安东路、北至苏州河畔,约1500多米长的外滩建筑群荟萃着世界各国不同时期的多种建筑样式,有新古典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风格、近现代派等等。同时它又有很大的兼容性,多数建筑为折衷主义风格。折衷主义是在一座建筑中,把历史上各时期的建筑词汇并列在一起。这一风格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流行于西方。外滩建筑群大多定型于本世纪初,受到该风格的强烈影响,所以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在浦西形成了一条气势非凡的天际线。因此,国务院于1966年11月20日将整个外滩建筑群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外滩特色建筑群保存至今的共有23幢房屋。从上海开埠到形成今日的格局,经历了3次大规模的建筑变迁。

  19世纪中下叶(1843~1895年)为第一阶段。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英商怡和洋行率先在外滩北京路口租地,越二年建居住和办公合一的2层楼建筑。到道光二十九年从洋泾浜到北京路,外滩已有11家洋行建了类似的建筑,这些砖木结构楼房多为英国乡村建筑样式,或者是带有宽大内长廊式阳台的东印度式建筑(券廊式)。在19世纪60~80年代陆续翻建,出现一批仿文艺复兴风格建筑,到19世纪末,外滩的建筑已鳞次栉比。这一时期建筑,尚存的只有33号原英国领事馆。

  19世纪末20世纪初(1895~1919年)为第二阶段。随着地价上涨,水泥等新材料的引入,外滩建筑约有近半进行重建,使用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层次在三四层至六七层。建筑风格上出现了向近代建筑形式过渡的折衷式。内外装修讲究、设施增多,汇中饭店安装了上海最早的电梯。这一阶段建筑保存至今的有10幢。

  本世纪二三十年代(1920~1937年)为第三阶段。恰和、汇丰、江海关、沙逊等11幢建筑又翻建成高楼大厦。新建筑特点是体量大,8层以上高层几占一半。建筑形式出现了立面简洁的早期现代派、许多建筑气派豪华,装饰富丽堂皇,设施更趋完善,出现了上海最早使用冷暖气设备的建筑(汇丰银行)。这一阶段,除建于民国37年(1948年)的交通银行大楼外,已基本形成今日的外滩建筑群格局。
匿名用户
2013-08-13
展开全部
2007年12月1日由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产业与市场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国指数研究院在北京钓鱼台大酒店联合发布了“2007-2008中国城市建筑新地标”研究成果。研究结果显示,“2007-2008中国城市建筑新地标TOP10”和“2007-2008中国地方城市建筑新地标TOP10”分别是: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中心三期、紫峰大厦、盘古大观、水岸星城、国金中心、天津中心、北京环球贸易中心、卓越世纪中心、中华国际中心、世贸丽晶城·欧美中心、万邦中心、金沙城市广场、第一国际等。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