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珠格格中令妃和福家是什么关系??
6个回答
2017-08-06
展开全部
令妃,魏佳氏,内管领清泰的女儿,乾隆帝妃嫔,嘉庆帝生母。内管领清泰女。 认为令妃很得宠的原因无非是:第一,令妃从宫女升到皇贵妃,还追封了皇后。第二,令妃给乾隆生育了六个子女。 那么仅有名号和子女记载的令妃,在史书上是够和乾隆找到足够多的恩爱互动呢。我们先来看最权威的官方史书清史稿是怎么写的吧: 《清史稿》 卷二百十四 列传一 后妃 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内管领清泰女。事高宗为贵人。封令嫔,累进令贵妃。乾隆二十五年十月丁丑,仁宗生。三十年,进令皇贵妃。四十年正月丁丑,薨,年四十九。谥曰令懿皇贵妃,葬胜水峪。六十年,仁宗立为皇太子,命册赠孝仪皇后。嘉庆、道光累加谥,曰孝仪恭顺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圣纯皇后。后家魏氏,本汉军,抬入满洲旗,改魏佳氏。子四:永璐,殇;仁宗;永璘;其一殇,未命名。女二,下嫁拉旺多尔济、札兰泰。
史书对令妃的记载无非是记载了她的父亲,儿子,除此之外个人性情和皇帝对她的感情找不到半点。相比皇太极的宠妃海兰珠列传有“有宠”,死后皇太极“伤悼不已”,董鄂妃的“宠冠后宫”,死后亲制行状,孝贤皇后的“甚重之”,死后乾隆“深恸”,令妃和乾隆的感情也显得过于平淡了些。
至于所谓令妃由宫女升为皇贵妃是多么厉害的事情,那只是一叶障目的看法,比起历代的皇贵妃,可就算小巫见大巫了。众所周知,令妃是乾隆三十一年当上皇贵妃,那时候她都38岁了,而且还为乾隆生了好几个子女,算是对皇家有功。相比之下,且不说万历的宠妃郑贵妃在21岁时已经册封了皇贵妃,顺治的宠妃董鄂妃在18岁册封皇贵妃,就是嘉靖的沈皇贵妃、王皇贵妃,天启的范皇贵妃、崇祯的袁贵妃、田贵妃都是在30岁前得到了皇贵妃的名分,令妃所谓的升级快,在明清两代的皇贵妃里比,不过是笑话一则,实际情况是她只比明宪宗的万贵妃(47岁封)、万历的王恭妃(41岁封)得到的早一点而已,万贵妃是由于自己比朱见深大20岁,而王恭妃则是不受宠爱而被万历推迟册封。
下来就谈谈令妃给乾隆生育的子女。认为子女数量代表宠爱度是万不可取的。顺治的巴庶妃、康熙的马佳氏生育很多,可她们本人并不是多么得宠,令妃和她们也没什么本质区别。 需要注意的是乾隆是一个爱好出游的皇帝,他每年正月在故宫举行各种典礼祭祀,二月从大内移居圆明园,四月以后,行雩礼以祈雨,五月端午在圆明园福海观龙舟竞渡。夏秋间,多往避暑山庄,秋如在北京,常去清漪同、王泉山、香山、汤山、盘山的行官走动,有时也在南苑骑射行围。十一月冬至,举行隆重的祀天大典,从此由圆明同回居大内。 令妃怀孕期间是不能随驾的,等于说她十年生育如此多的子女,基本都是一个人留在宫里独守空房,而乾隆则带着一对嫔妃游山玩水,以皇十五子出生为例: 乾隆二十五年十月初六日丑时,也就是1760年11月13日凌晨两三点钟,在北京西北圆明园的绮春园,一位小皇子出生了。 三天之后,这一消息以“六百里加紧”的速度传到了承德以北二百里的木兰围场。五十岁的乾隆皇帝一身戎装,驻马听完他的第十五个儿子出生的报告之后,并没有显示出格外欣喜的表情,简单几句问答,然后挥退报喜的兵部专差,又策马投入到紧张的围猎活动中去…… 几天后,乾隆皇帝给这位小皇子赐名永琰。
那十年频繁为皇帝生育子女的令妃,不过是和乾隆聚少离多的独守宫闱者而已。 清朝早夭的皇子本无追封厚葬,乾隆对令妃早夭的皇十四子永璐 (1757年-1760年),皇十六子 (1763年-1765年)之死都是淡然处之,相比顺治把宠妃董鄂妃所生的皇四子追封亲王,雍正把自己心爱的皇八子丧礼按照亲王例办理,乾隆把自己爱子永琏追封为太子,不知道令妃看着乾隆对自己的儿子淡然处之会有怎样的不甘与哀愁。
令妃所生的皇十七子庆僖亲王永璘 (1766年-1820年),据《啸亭杂录》所载:“貌丰颀黧色,不甚读书,喜音乐,好游嬉。少时尝微服出游,间为狭巷之乐,纯皇帝深恶之。”作为老来子兼最小的儿子,还被作乾隆厌恶,可见令妃本人压根没为子女带来任何福利。永璘最有名的一句话就是“假使皇帝多如雨点,也不能滴我的头上,惟求诸位弟兄可怜,把和珅的宅第赠给我居住,我就知足了”后来嘉庆皇帝登基后还真把和珅的宅第送给了这位弟弟!他为一个皇子还垂涎外臣的财产……可见乾隆对这儿子还不如宠臣。马嘎尔尼访华录中作者就以犀利的目光看出 “乾隆皇帝对自己儿子的爱护,远不如对和珅的宠幸。”
皇十五子永琰,作为乾隆的储君人选,乾隆对他还是不放心,乾隆三十八年(1773)冬,密立十五子永琰为太子,这年冬至,乾隆举行祀天大典,在南郊天坛,皇帝仰望乌云密布的苍穹,默默祷告。请老天爷再帮他把把关,看看永琰是不是块当皇帝的料,如果是,就请保佑永琰;否则,让他短命而终。总之,祖宗的江山社稷,国家的前途命运至关重要,为此,顾不上父子之情了。乾隆帝如此祷告,可见他对立永琰信心不足,而且,用这样恶毒的语言加在儿子头上,在十分迷信的当时,实属罕见,由此也可见他立永琰为太子的无奈。
不仅如此,乾隆还打算放弃永琰,考虑立自己喜爱已久的庶孙绵恩为皇储,《啸亭杂录》言:定恭王绵恩,定安亲王次子也。貌颀秀,猿臂,善射,束马乔捷如飞。举止详赡,趋跄有节,幼颇健亻,纯皇帝爱之,几夺储位。
你看,令妃生育了那么多子女,都没宠爱记载,而绵恩却被记载了皇帝宠爱,而且差一点夺走皇位,倘若绵恩是乾隆的儿子,那令妃生育这么多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在乾隆继后死后,乾隆本可封令妃为皇后,也可以册封她为摄六宫事皇贵妃统领后宫,可是乾隆仍拒绝此类做法,他把皇后的位子空虚三十年,就是不把这枚桂冠给令妃。 在清朝,只有两个女人被封为摄六宫事的皇贵妃:那拉皇后和孝全皇后。 摄六宫事皇贵妃是高于皇贵妃的存在,基本上除了没皇后名分,礼仪上和皇后很接近,比如册封礼仪如皇后,颁诏天下,所有妃子要向她跪拜,遇三大节。及庆贺大典。三品以上大臣官员、进笺庆贺,过生日礼仪同皇后。 既然乾隆那么宠爱令妃,为什么不能给他封一个摄六宫皇贵妃的名分呢。
与名分尴尬的境遇比,令妃死前的待遇更是让人齿寒。《清会典》载:凡皇贵妃丧礼,疾革自大内移至吉安所。即清代宫眷临死前会被赶出皇宫直接等死,方便出殡入殓,永璜死的时候,乾隆比较内疚震撼,说“至弥留之际。迁移外所。以便殡殓。虽属内廷向例。但当沉绵疾亟令其远迁。朕心实有所不忍”。令妃死时并非在皇宫治丧而是直接在吉安所,说明她在弥留之际直接送往吉安所。可是看清朝其他得宠后妃皇子公主的情况,董鄂妃死于承乾宫,孝懿皇后死于承乾宫,永琏死于永寿宫,乾隆但凡多留念也不会把快死的“宠”妃迁出内廷。
乾隆六十年九月,乾隆宣布皇十五子永琰为皇太子,已死二十余年的令妃终于盼到了皇后的名分,可是乾隆却在追封典礼上下了如此耐心寻味的上谕: 孝仪皇后神牌。升祔奉先殿。前期告祭天、地、太庙一事。亦未免失当。孝仪皇后、乃朕因系嗣皇帝生母。恩旨册赠。止应于奉先殿祭告。若因此而举行天地庙祀大典。转邻于渎。已著不必举行。后世子孙。 乾隆对令妃,生前不给皇后名分或者摄六宫皇贵妃名分也就罢了,追封皇后还要来一句她不配当皇后,只是嗣皇帝生母而已,并非继后。祭告太庙是亵渎了苍天。
不知道令妃泉下有知乾隆这番冷酷无情的话,会作何感想。
史书对令妃的记载无非是记载了她的父亲,儿子,除此之外个人性情和皇帝对她的感情找不到半点。相比皇太极的宠妃海兰珠列传有“有宠”,死后皇太极“伤悼不已”,董鄂妃的“宠冠后宫”,死后亲制行状,孝贤皇后的“甚重之”,死后乾隆“深恸”,令妃和乾隆的感情也显得过于平淡了些。
至于所谓令妃由宫女升为皇贵妃是多么厉害的事情,那只是一叶障目的看法,比起历代的皇贵妃,可就算小巫见大巫了。众所周知,令妃是乾隆三十一年当上皇贵妃,那时候她都38岁了,而且还为乾隆生了好几个子女,算是对皇家有功。相比之下,且不说万历的宠妃郑贵妃在21岁时已经册封了皇贵妃,顺治的宠妃董鄂妃在18岁册封皇贵妃,就是嘉靖的沈皇贵妃、王皇贵妃,天启的范皇贵妃、崇祯的袁贵妃、田贵妃都是在30岁前得到了皇贵妃的名分,令妃所谓的升级快,在明清两代的皇贵妃里比,不过是笑话一则,实际情况是她只比明宪宗的万贵妃(47岁封)、万历的王恭妃(41岁封)得到的早一点而已,万贵妃是由于自己比朱见深大20岁,而王恭妃则是不受宠爱而被万历推迟册封。
下来就谈谈令妃给乾隆生育的子女。认为子女数量代表宠爱度是万不可取的。顺治的巴庶妃、康熙的马佳氏生育很多,可她们本人并不是多么得宠,令妃和她们也没什么本质区别。 需要注意的是乾隆是一个爱好出游的皇帝,他每年正月在故宫举行各种典礼祭祀,二月从大内移居圆明园,四月以后,行雩礼以祈雨,五月端午在圆明园福海观龙舟竞渡。夏秋间,多往避暑山庄,秋如在北京,常去清漪同、王泉山、香山、汤山、盘山的行官走动,有时也在南苑骑射行围。十一月冬至,举行隆重的祀天大典,从此由圆明同回居大内。 令妃怀孕期间是不能随驾的,等于说她十年生育如此多的子女,基本都是一个人留在宫里独守空房,而乾隆则带着一对嫔妃游山玩水,以皇十五子出生为例: 乾隆二十五年十月初六日丑时,也就是1760年11月13日凌晨两三点钟,在北京西北圆明园的绮春园,一位小皇子出生了。 三天之后,这一消息以“六百里加紧”的速度传到了承德以北二百里的木兰围场。五十岁的乾隆皇帝一身戎装,驻马听完他的第十五个儿子出生的报告之后,并没有显示出格外欣喜的表情,简单几句问答,然后挥退报喜的兵部专差,又策马投入到紧张的围猎活动中去…… 几天后,乾隆皇帝给这位小皇子赐名永琰。
那十年频繁为皇帝生育子女的令妃,不过是和乾隆聚少离多的独守宫闱者而已。 清朝早夭的皇子本无追封厚葬,乾隆对令妃早夭的皇十四子永璐 (1757年-1760年),皇十六子 (1763年-1765年)之死都是淡然处之,相比顺治把宠妃董鄂妃所生的皇四子追封亲王,雍正把自己心爱的皇八子丧礼按照亲王例办理,乾隆把自己爱子永琏追封为太子,不知道令妃看着乾隆对自己的儿子淡然处之会有怎样的不甘与哀愁。
令妃所生的皇十七子庆僖亲王永璘 (1766年-1820年),据《啸亭杂录》所载:“貌丰颀黧色,不甚读书,喜音乐,好游嬉。少时尝微服出游,间为狭巷之乐,纯皇帝深恶之。”作为老来子兼最小的儿子,还被作乾隆厌恶,可见令妃本人压根没为子女带来任何福利。永璘最有名的一句话就是“假使皇帝多如雨点,也不能滴我的头上,惟求诸位弟兄可怜,把和珅的宅第赠给我居住,我就知足了”后来嘉庆皇帝登基后还真把和珅的宅第送给了这位弟弟!他为一个皇子还垂涎外臣的财产……可见乾隆对这儿子还不如宠臣。马嘎尔尼访华录中作者就以犀利的目光看出 “乾隆皇帝对自己儿子的爱护,远不如对和珅的宠幸。”
皇十五子永琰,作为乾隆的储君人选,乾隆对他还是不放心,乾隆三十八年(1773)冬,密立十五子永琰为太子,这年冬至,乾隆举行祀天大典,在南郊天坛,皇帝仰望乌云密布的苍穹,默默祷告。请老天爷再帮他把把关,看看永琰是不是块当皇帝的料,如果是,就请保佑永琰;否则,让他短命而终。总之,祖宗的江山社稷,国家的前途命运至关重要,为此,顾不上父子之情了。乾隆帝如此祷告,可见他对立永琰信心不足,而且,用这样恶毒的语言加在儿子头上,在十分迷信的当时,实属罕见,由此也可见他立永琰为太子的无奈。
不仅如此,乾隆还打算放弃永琰,考虑立自己喜爱已久的庶孙绵恩为皇储,《啸亭杂录》言:定恭王绵恩,定安亲王次子也。貌颀秀,猿臂,善射,束马乔捷如飞。举止详赡,趋跄有节,幼颇健亻,纯皇帝爱之,几夺储位。
你看,令妃生育了那么多子女,都没宠爱记载,而绵恩却被记载了皇帝宠爱,而且差一点夺走皇位,倘若绵恩是乾隆的儿子,那令妃生育这么多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在乾隆继后死后,乾隆本可封令妃为皇后,也可以册封她为摄六宫事皇贵妃统领后宫,可是乾隆仍拒绝此类做法,他把皇后的位子空虚三十年,就是不把这枚桂冠给令妃。 在清朝,只有两个女人被封为摄六宫事的皇贵妃:那拉皇后和孝全皇后。 摄六宫事皇贵妃是高于皇贵妃的存在,基本上除了没皇后名分,礼仪上和皇后很接近,比如册封礼仪如皇后,颁诏天下,所有妃子要向她跪拜,遇三大节。及庆贺大典。三品以上大臣官员、进笺庆贺,过生日礼仪同皇后。 既然乾隆那么宠爱令妃,为什么不能给他封一个摄六宫皇贵妃的名分呢。
与名分尴尬的境遇比,令妃死前的待遇更是让人齿寒。《清会典》载:凡皇贵妃丧礼,疾革自大内移至吉安所。即清代宫眷临死前会被赶出皇宫直接等死,方便出殡入殓,永璜死的时候,乾隆比较内疚震撼,说“至弥留之际。迁移外所。以便殡殓。虽属内廷向例。但当沉绵疾亟令其远迁。朕心实有所不忍”。令妃死时并非在皇宫治丧而是直接在吉安所,说明她在弥留之际直接送往吉安所。可是看清朝其他得宠后妃皇子公主的情况,董鄂妃死于承乾宫,孝懿皇后死于承乾宫,永琏死于永寿宫,乾隆但凡多留念也不会把快死的“宠”妃迁出内廷。
乾隆六十年九月,乾隆宣布皇十五子永琰为皇太子,已死二十余年的令妃终于盼到了皇后的名分,可是乾隆却在追封典礼上下了如此耐心寻味的上谕: 孝仪皇后神牌。升祔奉先殿。前期告祭天、地、太庙一事。亦未免失当。孝仪皇后、乃朕因系嗣皇帝生母。恩旨册赠。止应于奉先殿祭告。若因此而举行天地庙祀大典。转邻于渎。已著不必举行。后世子孙。 乾隆对令妃,生前不给皇后名分或者摄六宫皇贵妃名分也就罢了,追封皇后还要来一句她不配当皇后,只是嗣皇帝生母而已,并非继后。祭告太庙是亵渎了苍天。
不知道令妃泉下有知乾隆这番冷酷无情的话,会作何感想。
2013-08-12
展开全部
令妃是福伦的妹妹,是尔康的姑姑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8-12
展开全部
皇上是尔康爸爸的小舅子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8-12
展开全部
令妃是尔康的姨妈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8-12
展开全部
令妃和 福晋是姐妹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