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公典故
济公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貌似疯癫,实际上却是一位学问渊博,行善积德的得道高僧,被列为禅宗第五十祖,杨岐派第六祖。他懂医术,为百姓治愈了不少疑难杂症。他曾经带着自己撰写的化缘疏,外出募化,修复被火烧毁的寺院。他经常游方市井,拯危济困,救死扶弱,彰善惩恶。
所以,在人们看来,“济颠”的“济”字也包含着扶危济困的意思。道济善走围棋,喜斗蟋蟀,更写得一手好诗文。他徜徉山水,自得其乐,游履所至,挥毫题墨,文词隽永。是为:“一身破烂行天下,除恶惩奸辨是非。”
人们在看了《济公传》后,留下一句济公活佛口头禅:“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但都没有说出济公活佛所说的后两句:“世人若学我,如同入魔道”。所以都是误解的济公活佛慈悲济世的好意与善意。
扩展资料
道济天性好动,不喜念经,难耐打坐,经常和那些顽童在一起,作呼洞猿、斗蟋蟀的游戏。甚至蘸大蒜吃狗肉,僧众告到方丈室,慧远却说:“佛门之大,岂不容一颠僧!”于是他又被人们称作“颠僧”。
慧远圆寂,他失去庇护人,被迫转到净慈寺,先是替人念经兼作火化工,后来升了书记僧,却依然出入歌楼酒肆,游山逛水。他写诗自述:“削发披缁已有年,唯同诗酒是因缘。坐看弥勒空中戏,日向毗卢顶上眠。撒手须能欺十圣,低头端不让三贤。茫茫宇宙无人识,只道颠僧绕市廛。”活脱脱的一幅“游戏人间”的自画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济公 (南宋高僧)
济公“道济颠僧”之名的由来
李修元十五岁,父母谢世后,往杭州灵隐寺,依止瞎堂慧远和尚出家,法名“道济”。慧远对他并不多讲话,只是教他坐禅。道济在寺里过了两个月,除了听闻两次说法,自己看经外,其余时间都是面壁静坐。慢慢地,他开始感到不耐,寺院里戒规森严,这个不许,那个不能,又不得食肉饮酒,实在难受。他心里想:“我来出家,本是为了明心见性,没想到整天像木头一样呆坐。不如回家去,锦衣玉食,呼奴唤婢,何必在此受罪、烦恼!”于是向和尚表明还俗的想法。又惟恐和尚不允,他振振有辞地说:“六祖大师曾说:‘道由心悟,岂在坐也?’还作了一首偈颂:‘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既然如此,又何必整天呆坐?”
老和尚说:“坐禅乃僧家本务,欲成大器者,须止观并重,定慧等持,岂可舍止而求观,去定而求慧?达磨祖师尚且面壁九年,岂可断言坐禅是发呆瞎坐!”
道济一时无言,退了还俗念头。慧远明白道济根机非凡,但是碍于寺规,只得嘱咐监寺由他偶而走动。道济虽然暂时安住下来,但是乏酒缺肉一事,最叫他放不下,而且眼看着老和尚并无特别教导之处,心里总是不能安分。一日,道济寻了机会来见老和尚,一心渴望着和尚指点一二,好叫他明心见性,开悟成佛。老和尚道:“你才来两个多月,如此着急,纵使慧能大师,仍有八个月的碓房之役,你初入佛门,这般不能忍耐吗?”
“弟子不是不能忍耐,祖师有言:‘迷来经累劫,悟即刹那间。’既然可以刹那而悟,何必累劫枉受辛苦?”
慧远和尚沈思片刻,说道:“也罢,你上前来!”随即拿起禅板,往道济脑门上打,大声喝道:“自家来处尚不醒悟,倒向老僧寻去路,且打你这个没记性。”道济被这突如其来的棒喝打倒在地,忽然间站了起来,一股脑儿朝瞎堂慧远和尚撞去,把老和尚撞倒在地,头也不回地就冲出了门外。老和尚高叫:“有贼啊!”众僧闻声,跑来抓贼。老和尚道:“这道济僧偷了禅门大宝,今日且休,待明日我亲自向他讨取。”众僧闻言,各自散去。
吃了一记瞎堂慧远和尚的棒喝,道济晓悟了自家本来面目,无限快活,跑到禅堂大闹一番,惹得僧众个个恼怒不已。监寺一状告到慧远和尚处,请求和尚清理门户,将道济迁单。岂知老和尚批下十个大字:“佛门广大,岂不容一颠僧!”自此,“道济颠僧”之名,不胫而走。
道济把一“颠”字认作本来面目,成日疯疯颠颠,生活起居也不按照常规,穿衣吃饭总带三分颠意;时而面壁静坐,时而同一班孩子玩耍,酒瘾一发,便呼朋引伴到酒店大醉一番。灵隐寺的僧众见道济不守清规,都来禀报,然而瞎堂慧远和尚并不因此惩治道济,只是要寺僧多容忍他,接纳他。
济公一生任性逍遥,游戏人生的济公活佛,注重修心,不拘形式,放浪形骸,他所彰显的是一种自然天真,随缘入世的度化精神。
道济的生活始终离不开酒肉,特别是饮酒,总是不醉不归。但是颠颠醉醉的道济,仿佛进入游戏三昧,屡次藉神通替人消灾解厄,扶弱济贫,也因此结交了许多达官显贵。后来净慈寺不慎毁于祝融,就全仰赖道济的神通募化,感得皇后应梦布施,连同建寺用的四川大木,竟也神奇地由古井涌出,时人无不称奇,皆谓道济实是活佛。至今,西湖净慈寺的运木古井犹在,而当时道济所写的募化榜文,精深微妙,真切感人。
宋嘉定二年(1209),道济预知时至,沐浴更衣,端坐而化,世寿六十二,法腊四十四。荼毘时,舍利如雨,供奉于虎跑寺。一代活佛,就此辞世。